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双城记》中的象征艺术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城记》是查尔斯·狄更斯大量运用象征手法的杰作。小说中的自然景观、颜色色彩、声音和人物动作都被有选择地赋予了象征意义,成为表现小说主题的喻象。本文选取小说中的主要意象,探讨其象征意蕴以及狄更斯是如何运用这些象征来深化主题的。  相似文献   

2.
尽管英汉民族对自然色彩具有共同的生理感知,但由于受到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和制约,英汉民族在颜色词的理解和使用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笔者通过对英汉颜色词象征意义的分析,探寻颜色词所折射出的不同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3.
颜色常蕴含了十分丰富的象征意义,但由于文化传统的不同,不同国家赋予颜色的感情色彩和象征意义也有差异。文章旨在对比研究中、越、泰三国基本颜色的象征意义,以减少跨文化交际中的失误。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美国作家凯瑟琳.安.波特之作《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为例,从主题人物刻画、环境烘托、写作手法以及创作视角等方面分析了欧美成长小说之不同。主题上,欧洲经典成长小说以乐观的态度和完美结局来表达成长主题,美国成长小说充满悲剧色彩;人物刻画上,欧洲经典成长小说主人公都是在向社会"妥协"中达到同化的,美国成长小说非常注重"自我"的表现和人生目标的实现;写作手法上,美国成长小说更加多样化;创作视角上,由经典成长小说的全知视角向多视角的转换也是其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5.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大量的象征手法运用在人物、色彩、意象等方面,作者通过该手法的运用表达了战后“迷惘的一代”对于美国的失望,对于失去传统价值、传统理想的忧患以及对于美国梦的幻灭的悲哀。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爱情观,剖析了《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盖茨比和黛西畸恋的象征意义. 他们从相爱到爱情破灭,实际上是影射了20世纪20年代美国年轻人"美国梦"的逐渐扭曲,是时代造成的悲剧.  相似文献   

7.
汉英语言中表示各种不同颜色或色彩的词语都很丰富,但是由于不同的民族文化历史背景,社会发展的不同特点导致了颜色词在汉英语言中的不同的应用。本文首先概述了研究颜色词的重要性,然后阐述了探讨颜色词的象征意义的必要性。再从历史渊源,社会民族文化发展的角度分别对各个颜色词进行分析和对比研究,并提出了避免对颜色词误解和误译的四种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色彩无处不在。色彩在表示其本身颜色的意义之外,更多的还赋予其表达的人或事物新的含义。本论文通过对日语色彩词象征意义的研究,试图找到其独特的语言特点和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9.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20世纪美国文学中一部极具思想深度与文学价值的经典作品。作者采用传统的现实主义手法,又融合了一些现代叙述技巧,加强了人物性格的刻画和故事情节的叙述,使之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就书中主要人物和其代表的原型人物进行比较和分析.能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此作品。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了不起的盖茨比》和《平凡的世界》中主人公盖茨比和孙少平的对比,分析了美国梦和中国梦的差异。以盖茨比和孙少平的个人奋斗和命运为例从二者梦想的出发点、价值、内涵、实现途径等方面进行比较,揭示了美国梦与中国梦之间的异同以及美国梦的破灭和中国梦的升华。最后从美国梦中吸取经验教训,借鉴美国梦从而实现中国梦。  相似文献   

11.
在《论语》中,孔子与弟子的对话为我们塑造出了文质彬彬、风度翩翩的君子形象。"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君子是孔子推崇的理想人格,《论语》中的君子形象被赋予了诸多"仁"的品质。实现"仁"要遵循忠恕之道,先修己再治人;成为君子则要先内修自己的品德,然后才可以治国安民,可见二者都经历由己及人的相似过程。然而,"仁"的广博高深未必是君子能够完全达到的。因此,"仁"包含了君子所具备的美好品德,但君子却未必拥有所有"仁"的品质。  相似文献   

12.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世人心目中的圣人.通过<论语>这部传世经典,透过孔子常态的生活片段,比较孔子与常人的同与不同,探究孔子的"平常"与"不平常".  相似文献   

13.
《最蓝的眼睛》是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处女作,讲述了主人公黑人小女孩佩科拉悲惨的命运以及白人文化霸权下众多黑人迷失身份走向毁灭的故事。故事的悲剧由一个黑人小女孩追求蓝眼睛而引发。本文从该作品的内涵进行研究,从"蓝眼睛"的象征意义入手来揭示作品的主题意蕴——黑人只有在本民族的文化传统的影响下才能在白人社会中获得生存。  相似文献   

14.
《源氏物语》中的第12卷《须磨》,是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高潮,是写得跌宕有致的最精彩的部分,充分体现了日本平安时代王朝学的特征和最基本的艺术特色,贯穿着日本学独特的“物哀”美学理念,历来被源学研究界公认为全书的压卷之作。  相似文献   

15.
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自知”)的内核为“用理性去指导实践”和“对人类有限性的体认”。然而在历史发展中,这种告诫逐渐被人遗忘,现在,人类在因失去它而带来的沉痛教训面前,应重识“认识你自己”,并把它诠释为:自我反省、自我创造、自我超越。  相似文献   

16.
新课改是对传统的续接、扬弃、补充、整合和发展,而不是简单的否定.基础教育改革思想理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应单一朝向西方.基础教育阶段应注重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精神的熏陶.  相似文献   

17.
“闽濮”为什么称“濮”,又为什么称“缅”,是怎样形成的,又怎样演化?这是困扰史学界的百年难题.试图从语言学、民族学等的角度,进行探索,以解决一些史学界关于“濮”的相关争论问题.  相似文献   

18.
《呼啸山庄》阴郁的情绪基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呼啸山庄>具有极度阴郁情绪基调的原因是由艾米莉·勃朗特的生活环境、个人经历以及她腼腆、冷漠、孤僻,内心狂虐等等个性决定的.她是一名分裂型人格障碍患者,属于内倾型作家,其作品独立于时代的主流文学之外,在思想艺术手法方面显示出与现代主义文学的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19.
徐复观以"心的文化"立论来疏解中国文化,彰显出中国文化的生命意旨,因而,他消解"心"的形而上倾向,进行"形而中学"的意蕴阐释.  相似文献   

20.
以毛泽东早期的文稿、毛泽东自述等资料为依据 ,论述《体育之研究》一文的主要论点及源由 ,实事求是地阐明毛泽东学生时代的体育思想、体育实践及其精神实质 ,为今人继承和发展毛泽东的体育史观、开拓体育改革的创新思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