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我国是酒的故乡,传说在神农、黄帝时便有了酒.据<太平御览>记载:"神农耕而作陶".而陶是用来盛酒的;<抱朴子>载:"黄帝造酒泉法.以曲米和成丹药";<素问>载:"黄帝命作汤液酒醴以为备."此外,我们还可以从<史记·殷本纪>关于纣王"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为长夜之饮"的记载,以及<诗经>中"十月获稻,为此春酒"和"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的诗句中推知,约在六千年前,人工酿酒就开始了.  相似文献   

2.
1、我国现代报刊事业诞生以来,新闻法规的制订状况怎样? 答:我国的现代报刊事业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展起来的.当时中国政府制定了一些关于新闻工作的法规,如1906年<大清印刷物专律>、1908年<大清报律>、1914年民国政府的<报纸条例>和<出版法>、1943年<新闻记者法>等.这些法规包含了禁止"诬诈"、"利用职务欺诈或恐吓之行为"、"攻击他人隐私"、"败坏风俗"等等涉及新闻职业道德的条款.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旧唐书·艺文志>、<新唐书·经籍志>、<宋史·艺文志>、<明史·艺文志>、<国史.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等八部书目为中心,从各书目小序对"地理类"的认识发展、"地理类"收书数量的变化、"地理类"子目细分的变化等三个方面对"地理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简称<规则>)是一项专门供著者和编辑在文后著录参考文献使用的国家标准(编者改),该标准对指导我国学术科研的规范、促进我国科学研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不论是从理论层面上分析,还是从实践层面上观看,该国家标准题名中的"文后"一词均不利于我国学术科研的发展,而更名为<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更符合当今理论与实践发展的需要,更利于我国学术科研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让理论宣传可亲耐看 李瑞英 <光明日报>在宣传和学习<七个"怎么看">中,努力贯彻落实中宣部的宣传部署,积极拓展宣传空间,同时要求全社职工首先认真学习. 一、积极宣传<七个"怎么看">,引导干部群众关心现实,重大理论问题. <光明日报>从2010年7月1日起,连续刊发"七个怎么看"系列长篇文章:<携手同行共建共享--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招工难"引发的思考--怎么看就业难>等.  相似文献   

6.
2010年11月13日,中国记协国内部、湖北省记协、湖北省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主办的湖北经视"大民生"研讨会在武汉举行.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的知名传媒学者以及来自<现代传播>、<新闻战线>、<中国记者>、<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电视研究>、<中国广播影视>等刊物的主编,就"大民生"定位的内涵和外延、形成与发展等问题进行深入研讨,对我国地面电视媒体民生定位的发展趋势发表了中肯的意见.  相似文献   

7.
从2003年启动期刊改制以来,期刊大省吉林所属的238种期刊分别在不同层面获得了发展,在42种综合性消费类期刊中,每期发行量10万册以上的期刊有15种.一批新老刊物,如<演讲与口才>、<幽默与笑话>,<意林>、<杂文选刊>,<中国医院院长>等,在国内市场的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迅速提升.这样一批期刊或死而复生,或逆势飞扬,被期刊业内人士称为"吉刊现象".  相似文献   

8.
目前,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在节目形态上基本呈现两种发展态势--言论性新闻评论与述评性新闻评论.言论性新闻评论以语言表达观点为主,观众从语言中获取观点,可谓之"听"新闻,以<央视论坛>为典型代表;述评性新闻评论以画面叙述新闻事实,观点蕴含于画面事件之中,观众从画面中领会创作人员或媒介传递的观点,可谓之"看新闻",<焦点访谈>为典型代表.这两种节目形态拥有各自固定的收视人群,都有着各自的特点与发展前景.本文从"听"与"看"的角度切入,通过<央视论坛>与<焦点访谈>分析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走向.  相似文献   

9.
胡适是近现代著名学者,曾任<竞业旬报>和<新青年>等报刊的编辑,并创办过<努力>周报和<独立评论>.作为一个自由主义者,胡适新闻思想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即为"自由",而自由的前提是"容忍".本文试从形而上的角度来分析这两个概念的原理.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 (记者 韩阳)由<今古传奇·武侠版>杂志社精心策划,长江文艺出版社鼎力推出的一套旨在反映大陆新武侠创作最高水准的"中国新武侠典藏书系"目前业已面世.首批四本--<小椴作品>、<步非烟作品>、<小非作品>、<杨叛作品>佳作荟萃,各具特色.据出版方透露,该书系计划先出十本,在此四人后,更将陆续推出在新武侠创作中卓有建树的其他作者.  相似文献   

11.
《古文四声韵》是夏竦于北宋庆历四年(1044)完成的一本传抄古文字书,在出土文献及古文字研究蓬勃发展的今天,此书的价值日益彰显。然而,学界对此书的真正题名却存有争议,文章通过版本学、目录学以及文献学等知识,考证此书原名为《新集古文四声韵》,《古文四声韵》只是古今学者的一种习惯性简称。同时,文章也对前人未有涉及的定名原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现代汉语中的"给"有多种意义和功能,本文分析的是表示"给予"义的"给"字句.实际语言运用中,由于语用表达功能的需要,动词"给"(包括"V给")所携带的强制性语义成分往往会发生一系列的复杂变化.本文着重从动态角度,通过变换分析、成分的空缺或移位分析来考察"给"字句的语用效果.  相似文献   

13.
《汉书·艺文志》承《七略》而来。向、歆父子整理书籍,充分借鉴了前代成果,即从事物分类以至典籍分类、学术分类,以及孔子以来的图书整理传统。而在汉代,由于孔子本人的被尊崇,使得孔子进行的图书整理事业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图书整理事业被看作传播儒家之“道”的手段。  相似文献   

14.
顾廷龙与《合众图书馆丛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介绍了合众图书馆的建立,《合众图书馆丛书》的编辑刊印,以及顾廷龙先生编辑《合众图书馆丛书》的功绩与贡献。  相似文献   

15.
《清史稿艺文志拾遗》采取依据目录采目的方法,不经眼原书,又工程浩大,难免有疏漏。本文经过考证,订正了其著录《北窗偶录》、《雪泥鸿爪录》、《海东撷古志》、《贞珉阐古录》、《佛幢证古录》、《疑年汇编》、《瀛山笔记》、《晚闻存稿》之误。  相似文献   

16.
档案文献辨伪作为做好档案工作的基础,是档案文献编纂学中的重要环节。历史上不少杰出的档案文献编纂学家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财富,阎若璩及其《尚书古文疏证》就是其中之一。阎若璩对《古文尚书》进行了系统的考辨,运用由根柢而之枝节之法,从文体、篇数、篇名等方面逐一考证,内容详尽,有根有据,从而使其论证立于不败之地,在辨伪发展史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尚书古文疏证》一书,不仅将《古文尚书》之伪铁定成案,而且,其敢于怀疑经典的辨伪精神与行之有效的辨伪方法,也给后世乃至当代的辨伪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金传道 《兰台世界》2021,(3):135-138
古籍书目对于元代类书的著录,有将非元代类书当作元代类书的情况。《声律关键》《群书会元截江网》《新编通用启劄截江网》《源流至论》《类编名公四六启劄云锦续集》为南宋类书,《韵类节事》《群书会要》为金代类书,《裁纂类函》《群书集事渊海》《群书类编故事》《群书备数》为明代类书,均被著录为元代类书。此种状况的出现,主要原因在于元代类书的编者多为名不见经传者,缺乏相关的文献记载;明清时期书贾伪造古籍;元代类书研究现状较为薄弱等。  相似文献   

18.
陈锦春 《图书馆杂志》2006,25(5):70-73,69
《<说文解字>校订本》校勘精良,极便使用。本文试对其中一些衍文、夺文、讹误和标点问题提出不同的意见,以剔刘其微瑕,以期能提高该书质量。  相似文献   

19.
清代中期顾禄所著《清嘉录》,是记录当时江苏岁时习俗的重要书籍。论文作者通过参阅大量文献考证了《清嘉录》的著述年代及顾禄的生年。  相似文献   

20.
杨超  张固也 《图书情报工作》2011,55(23):131-144
从著录时限、收书数量、资料来源、分类标准、具体解题5个方面,对清代以来补志五代艺文的8种著作(即徐炯《五代史记补考·艺文考》、陈鳣《续唐书·经籍志》、顾櫰三《补五代史艺文志》、宋祖骏《补五代史艺文志》、汪之昌《补南唐艺文志》、唐圭璋《南唐艺文志》、杜文玉《南唐艺文志》和张兴武《五代艺文考》)加以探讨,指出其优长与不足,以此来反映目前五代艺文补志的概貌,并就进一步深入考证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