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探讨健康有效的减肥工程促进模式和对单纯性超重与肥胖女学生身体形态、机能及生化指标与肥胖程度的关系,为早期预防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目前我国通用的肥胖标准和腰围新标准,进行为期一年的干预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各项指标与实验前及对照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BMI的变化与机能和生化指标明显相关。结论:通过减肥工程的干预,单纯性超重与肥胖女学生的血压、血脂水平得到了调节,并且改变了各项指标相互间的动态平衡,为我国单纯性超重与肥胖青少年健康减肥提供了新的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学生超重、肥胖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有研究证实单纯性肥胖症可损伤大学生体质和健康。运用有氧运动 饮食习惯矫正 医务监督等综合减肥方法,对男大学生经过18周综合干预结果显示:研究对象实验前后实心球、50 m和1000 m跑3项运动成绩有非常显著差异;体重、皮脂厚度、综合反应时有显著差异;5项生化指标均有差异;结论:综合干预减肥方法对学生身体素质、形态、机能均有良好影响。干预过程应加强医务监督,循序渐进,要达到标准体重还需克服困难、长期坚持。  相似文献   

3.
采用体质监测、文献资料调研和数理统计、对比分析等方法,以身体质量指数BMI为判断标准,对北京市视力残疾青少年的超重、肥胖状况进行调研分析,掌握视力残疾青少年身体机能与身体素质特征,并探讨BMI与其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以BMI值作为筛查指标,视力残疾青少年肥胖检出率显著高于视力正常青少年,且主要集中在青春发育前期及青春发育期,男生的肥胖检出率高于女生。体重超重的视力残疾学生的身体机能与身体素质最高,肥胖学生身体机能与身体素质最差。BMI与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指标的相关关系存在显著年龄特点。  相似文献   

4.
作者以48名8~14岁单纯性超重肥胖儿童为减肥对象,采用集体强化训练、适量控制饮食、医务监督等综合措施减肥,结果显示,通过18天阶段性强化减肥,超重肥胖儿童体重、体质指数、皮褶厚度、腹围均降低,生理机能、健康状况良好.防治儿童肥胖,有助于增进儿童身心健康,肥胖儿童的健身康复,是全民健身应关注的问题.采用综合措施对肥胖儿童进行集体强化减肥,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体重指数与体质健康指标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吴新宇  付晓春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8):1087-1088,1093
分析研究河北理工大学2003级大学生体重指数(BMI)与大学生体质健康各项指标的关系,结果发现:1)大多数学生的BMI分布于正常范围,但仍存在一定数量的超重或肥胖的学生,以及低体重学生.男生BMI较女生高;同时男生超重组及肥胖组所占百分数明显高于女生;2)女生肺活量体重指数低体重组高于正常组;超重组低于正常组;3)男生肺活量体重指数、握力指数低体重组高于正常组,而超重组和肥胖组低于正常组;台阶试验指数超重组和肥胖组低于正常组;立定跳远超重组也显著低于正常组.表明:1)男生超重及肥胖明显高于女生,需加强锻炼;2)BMI偏低组呼吸机能及握力较好;3)BMI升高至超重甚至肥胖时可影响生理功能及呼吸机能,肌肉爆发力及身体协调能力减低.  相似文献   

6.
以7234名大学生体质测试成绩为研究对象,揭示大学生BMI的分布特征.根据体质指教大小进行分类,利用统计学方法对不同BMI等级大学生身体形态、机能与素质的差异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学生体质指数总体上处于正常范围,男大学生的肥胖、超重程度要比女大学生严重;大学生BMI指数和身体形态、机能、素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绿茶多酚配合运动对单纯肥胖儿童体重,体脂含量,血脂水平,肺活量等的影响.方法:80名肥胖少年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进行为期16个星期的减脂实验,两组每星期进行3次有氧健身操练习每次持续1小时.实验组补充绿茶多酚,对照组服用安慰剂,观察实验前后有关生理生化指标.结果:16个星期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体脂含量,血脂水平,等均显著下降.结论:绿茶多酚能有效提高有氧运动促进肥胖青少年脂肪代谢的作用.增强减肥效果.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东北师范大学4000名学生(男生2000人、女生2000人)的体质指数与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进行相关性检验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师范大学学生体质指数(BMI指数)相对集中,总体分布正常,且男生的肥胖率高于女生肥胖率。通过对4000名大学生的体质测试得出,大学生BMI指数对身体素质和身体机能都有影响,尤其对肥胖和超重的学生影响较大。分析结果表明,在肥胖和超重的学生中,耐力、爆发力、速度和移动都随着BMI值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对学生身心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以家庭为基础的饮食+运动干预预防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的有效性。方法:共招募80名3~6岁超重肥胖儿童,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共有68名学龄前儿童完成实验,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评估干预6个月后的差异。结果:以家庭为基础的饮食+运动干预方法能有效降低学龄前超重肥胖儿童的BMI-z评分、BMI百分位数、体重,减少热量摄入、脂肪摄入、饱和脂肪摄入、含糖饮料糖分摄入、屏幕时间、久坐行为时间,增加水果蔬菜摄入,但对增加体力活动效果不明显。结论:以家庭为基础的饮食+运动干预方法在预防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方面是有效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采用体质监测、文献资料调研和数理统计、对比分析等方法,对北京市智障青少年的肥胖状况进行调研分析,结果显示:以BMI值作为筛查指标,智障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比例很高,且呈现明显的低龄化趋势,儿童期肥胖状况严重.惠有唐氏综合症的智乔障青少年肥胖发生率高于未患有唐氏综合症的智障青少年.  相似文献   

11.
运动生理、生化在武术教学与训练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动生理学和运动生物化学都属于非常年轻并且发展很快的学科,将生理、生化的指标运用到武术中进行研究更是短暂。文章旨在通过生理、生化指标对武术教学与训练具有的生物学指导意义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2.
国内肥胖和超重现象日趋严重,运动减肥中常用的两种方法:有氧健身操和力量练习方法,这两种训练方式如何改变年轻超重和肥胖男性的身体形态和机能?文章试图来给予正在利用这两类运动方式健身和减肥的年轻超重或者肥胖者一些科学建议,从而能够根据自身身体状态和需求来科学健身。研究方法:9周训练时间,分3组平行进行,分别为有氧健身操组、力量训练组和对照组,训练一般选在下午5点进行,每次训练90min,5次/周。实验前后分别测试受试者的BMI,体脂率,最大摄氧量,耐力,握力和弹跳力,以及血清中的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6(IL-6),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并统计分析实验数据,t检验实验前后和组间的差异。实验结果:有氧健身操和力量训练都能减少年轻超重和肥胖男性的BMI和体脂率,并增加肌肉量、握力和弹跳力,但有氧健身操改善受训者的心肺功能(最大摄氧量和耐力)的能力要强于力量训练。对于血清中的致炎因子影响来说,两种不同的训练方式起着完全相反的作用:有氧健身操能够降低致炎因子水平(IL-1β,IL-6,TNF-α),但是力量训练却使致炎因子的水平增加。结论:建议想增加肌肉量的年轻超重和肥胖男性在使用力量训练的同时,结合有氧健身操的锻炼方法,使身体逐渐恢复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13.
健美操对大学女生体质和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 80名大学女生健美操锻炼进行了对照试验 ,探讨健美操锻炼时女大学生健身健美的锻炼价值 ,研究结果表明 :健美操锻炼对女大学生运动强度较为适宜 ,动作结构符合女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长期坚持健美操锻炼能够使心血管和呼吸机能增强 ,各项身体素质显著提高 ,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河北省四个地区超重与肥胖的中年人群和正常体重的中年人群的膳食结构进行调查,旨在分析我省超重与肥胖中年人群的膳食特点,探讨导致其肥胖的饮食因素,为其控制体重、增进健康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学生人群血压水平与体质量指数(BMI)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广州市6所高校大二学生共6225例的个人资料,对其体重、身高、体质量(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对超重肥胖学生采用运动干预措施.结果:肥胖组SBP与DBP分别为(134.2±15.32)mmHg (88.54±9.21) mmHg,超重组SBP与DBP分别为(121.6±12.54) mmHg、(81.63±8.45)mmHg,体质量正常组SBP与DBP分别为(114.6±11.28) mmHg、(72.31±8.11) mmHg,低体质量组SBP与DBP分别为(102.3±10.35) mmHg、(67.21±8.22) mmHg,两两比较具有统计意义差异(P<0.05).对体重肥胖组学生进行有氧运动干预后发现,肥胖组学生BMI、SBP、DBP显著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单因素分析可知,BMI与SBP、DBP呈正相关,与性别、年龄、入学时间无相关性.结论:大学生血压随着BMI的升高而升高,体检过程中可将BMI偏高作为预测肥胖大学生高血压的指标之一;通过对肥胖学生进行有氧运动干预可有效控制学生的血压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采用运动训练(HIIT)、营养配餐、健康教育的联合干预方法,观察肥胖女大学生身体各项指标的变化。方法:选取上海市某高校42名肥胖女大学生,在为期8周半封闭式环境下,为她们统一制订实施运动训练、营养配餐、健康教育联合干预方案,实验前后对实验者身体形态、身体成分、心肺功能和血液指标等进行测试。结果:实验后肥胖女大学生身高、腰臀比、BMR无明显变化(P>0.05),而体重、体脂肪重、体脂率、腰围、臀围、BMI均出现明显下降(P<0.05),减肥效果明显;HDL-C空腹值未见明显降低(P>0.05),而安静心率、血压和Glu、TC、TG、LDL-C四项空腹值明显下降(P<0.05),心血管系统整体生理机能得到提高。结论:系统采用HIIT、营养配餐和健康教育的联合干预方法,对肥胖女大学生的减肥效果明显,同时可降低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其方法是科学和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探究体重超重/肥胖对中老年人动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为超重/肥胖中老年人跌倒的预防及运动健身等提供理论帮助。研究方法:依据身体质量指数及优势足等条件选取180名中老年人为受试者,按照体重将其分为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每组人数均为60人,且每组男女比例均为1∶1。采用动态、静态平衡能力测试仪对其进行不同姿势状态下的动静态平衡能力测试。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来分析不同组间的动静态平衡能力差异,并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来分析组内左、右单足间静态平衡能力的差异。研究结论:体重超重、肥胖均能显著降低中老年人的动静态平衡能力,且肥胖对中老年人动静态平衡能力的降低程度要大于超重,这说明体重越大对中老年人平衡能力的危害越大;不同体重中老年人右单足的静态平衡能力有优于左单足静态平衡能力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以城市流动儿童为研究对象,分析流动儿童超重及肥胖的影响因素.运用文献资料法、测试法和数理统计法等对四川省8所公立学校7~ 12岁共2431名学生从身高、体重、BMI,并调查相应的社会经济因素等指标进行动态观察、对比和分析,结果表明:父母不同的职业对儿童的超重及肥胖情况有影响,父母职业为公务员、商业服务业人员的儿童超重及肥胖情况更严重,父母职业为农民的儿童超重及肥胖的情况较轻;父母不同的教育程度对儿童的超重及肥胖情况有影响,母亲教育程度较低的儿童超重及肥胖情况更严重;不同的家庭收入对儿童的超重及肥胖情况有影响,家庭收入较低的儿童超重及肥胖情况更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