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艾思奇不仅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家和革命家,也是一名伟大的教育家,其著作《大众哲学》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方法。文章阐述了艾思奇《大众哲学》所蕴含的思想方法,并从艾思奇《大众哲学》思想方法的角度对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从中探究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哲学只有成为人民大众的思想工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世界观、方法论功能。《大众哲学》引起的强烈反响,充分显示了哲学的精神魅力,它以关注现实、贴近生活的表述形式,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使之成为人民大众能够掌握的思想武器。它所体现的开拓创新精神,对于我们在新时期探讨哲学教育目标,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王奥娜 《美育学刊》2020,11(2):102-107
阿多诺其人一生都在音乐和哲学之间徘徊往返,这不仅体现在其思想逻辑里,更显现在其著作中,然而相较于阿多诺的哲学思想研究,对其音乐理论研究却是少数。从《启蒙辩证法》的文本入手,深入挖掘“启蒙”的内涵,明确“启蒙辩证法”自身的逻辑线条以及其中的启蒙精神与批判逻辑在《新音乐的哲学》中的自觉贯彻,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阿多诺的哲学、美学和音乐思想。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虽然没有明确使用"文化哲学"一词,但是我们却能从他的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中找到深刻的文化哲学思想,本文试图对这三本经典文本逐一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5.
笔者从作为一种哲学的教育哲学、作为教育的"哲学"的教育哲学和作为具体的实践哲学的教育哲学三种不同形态(或发展阶段),对教育哲学的实践性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阐述了教育哲学的实践性源于对理论的批判,发展对于教育实践问题的关注,并最终成为一门比较成熟的实践哲学。教育哲学的实践性是判断教育哲学是否具有学科自我意识的重要标准,也是教育哲学成熟的重要特征之一,集中体现了教育哲学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6.
在杜威那里,教育哲学产生于教育实践并最终落实于教育实践之中.教育实践是教育哲学的成"学"之本.倘若脱离了教育实践,自根自本,教育哲学就沦为了搬弄概念的语言游戏以及为理论而理论的孤芳白赏.在这个意义上,教育哲学的根本使命就是守护本真的教育,批判教育的异化.  相似文献   

7.
知识论倾向、演绎式思维以及问题意识的缺乏,既是当下教育哲学危机之表现,也是其产生之原因。而教育哲学之拯救,迫切需要教育哲学深刻的范式转换。直面问题是中国教育哲学当下最高意义的范式转换。"问题"对于教育哲学的优先性关涉教育哲学的本性。走向问题的教育哲学既意味着某种实践论的取向、文化哲学与社会哲学的取向,也意味着生活世界的取向。  相似文献   

8.
论教育哲学的人生视野和社会视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教育哲学的视野是关乎教育哲学生命力的重要问题.这主要是由教育哲学的学科"自我意识"、教育哲学的学科特性和教育问题的复杂性所决定的.在学科之维上,教育哲学主要将人生哲学和社会哲学作为学科建构和发展的重要参照.教育哲学的核心理念的提出,不应局限在教育领域,而应该从人生哲学和社会哲学中汲取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在教育的相关学科中,教育哲学是一门相对年轻的学科,它同样面临着自觉地寻找自己继续发展的动力的问题.教育哲学自身的批判与反思是促使其理论不断提升的内部动力,而当教育哲学深入教育实践后,实践对教育哲学的要求和反馈就成为推动教育哲学前进的外部动力.这两种力量共同作用,使得教育哲学历久弥新,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民国功夫电影作为彰显中国形象、传播传统文化的影像文本是时代精神的文化表征。以《精武门》(李小龙版)、《黄飞鸿》(李连杰版)及《叶问》(甄子丹版)为电影文本,运用文本细读法对民国功夫电影叙事转型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哲学进行研究。三部功夫电影作为症候性文本,是时代精神的反映,为当今习武者及文艺工作者弘扬传统文化提供着行为范本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1.
《逻辑哲学论》虽然关注和解决逻辑哲学问题,但重点却是一本伦理性质的书,它把对语言逻辑的思考与形而上学的生命伦理的体验结合起来,通过解决何为言说以及言说如何可能的问题划出思想表达即语言的界限,以显示出不能言说的东西或领域,从而告诉人们正确对待世界的方式,因此安顿生命、获得幸福。  相似文献   

12.
教育哲学是实践哲学 ,在贯穿教育主体与教育理论、教育实践两条线索下 ,对教育哲学的功用进行主观预期。具体为 :体现时代精神 ,关注生活实践 ,弘扬教育精神 ;关注人的存在问题 ,追寻教育真意 ;帮助教育者思想成熟 ;对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进行批判与反思  相似文献   

13.
战国时的《乐记》经汉代学者整理,成为中国第一部系统研究音乐理论的著作,其中对音乐的审美教育功能思想作了系统阐述。《乐记》认为音乐由人心感于物而产生,又从情感上打动人,使人获得快乐和教益。其快乐包含着生理的节奏和韵律的共鸣,其教益包含着积极和消极的因素。《乐记》还认为人是宇宙万物和谐的组成部分,音乐体现了宇宙的和谐,包括相辅相成的协调和相反相成的节奏。人类社会作为宇宙万物规律的体现,也要体现和谐原则,而音乐中也体现了人伦关系的和睦。音乐的审美教育要体现以道制欲的原则。音乐主要从内心感动人,所以音乐的审美教育对人进行着潜移默化的感化,与道德礼仪教育相辅形成。《乐记》对中国两千多年音乐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尽管它有封建时代社会要求的局限性,但其贡献值得我们珍视。  相似文献   

14.
《周易》是中国文化和哲学的源头,要了解中国文化和哲学的特征,必须研究《周易》。历代学者都为《周易》作注释、解读,五四后特别是近年注译和硏究著作形成热潮。除算卦和应用、演绎之类以外,这些著作都属注译类,力求还原《周易》原貌,讲出其真思想、真精神。但要进一步推进《周易》的研究,需要对注译类的范型做一剖析、检讨,评论其得失,并提出新的研究和注译方法。《周易》许多卦是有主旨或中心的,必须把握卦的主旨和义理,才能对卦、爻辞有恰当的了解;而在揭示卦的主旨和精神方面,《大象》是最值得重视的。研究和注释《周易》,应以《大象》为启示,将卦、爻辞的义理意象注解出来,既扬弃王弼的方法,也扬弃高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教育哲学是动态发展的,因其关涉"人"这个有血有内的生命体,又要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和提升;教育哲学要在宽广的视野中寻求发展的动力,这样才能更有魅力;教育哲学给人性指引航向,从人的内心深处给人以召唤,让现代人在心底有真、善、美生存的空间;教育哲学是在生活中萌生的,生活给予了它生存的养料和动力,为此,教育哲学必须反照、关注生活,使生活简单、朴实.  相似文献   

16.
《周易》所体现的哲学精神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基本的精神。《周易》六十四卦中有许多卦或明显或含蓄或全面或从某一爻体现了一种积极的“退”的哲学精神,比如用九、遁卦、谦卦,以及《需》卦、《讼》卦、《师》卦、《否》卦等卦中的某一爻。周易中一些卦的卦序安排也体现了一种“退”的思想。“退”的涵义丰富,《周易》阐述得详细而全面。  相似文献   

17.
教育哲学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育哲学虽然在教育学中的地位不可或缺 ,但其研究在当前却面临着一些困境 ,从而导致了教育哲学的生存危机。针对这些困境 ,教育哲学必须积极应对之 ,如此方能促使自己更好地展现自身的价值。概括而言 ,就是发展根基的偏离与回归、话语表达的玄涩与转向、研究领域的窄化与拓宽、研究主体的旁落与复位、学科对话的单一与多元  相似文献   

18.
文学家也研究哲学,但他们的研究有他们自己的特点.以袁仁琮的《庄周今读》为例,文学家的哲学研究表现出三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关注现实人生问题,而不太注重对抽象而玄奥的问题进行思辨;二是真诚,即以虔诚的态度进行研究,相信自己的研究;三是在表述上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可读性颇佳.  相似文献   

19.
儿童思维品质的培养越来越成为重要的教育主题,而哲学教育正是培养儿童良好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国内外有大量关于儿童接受哲学教育的实例,且数量在逐年攀升。但由于传统观念、社会认知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我国对儿童进行哲学教育仍未得到规模化的开展。当下,千百万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挖潜,越来越需要哲学精神的陶铸与哲学教育的浇灌,对儿童进行哲学教育成为一种必需。  相似文献   

20.
已创刊53年的《数学通报》,是我国数学教育研究方面的重要期刊.通过对1951-1966年《数学通报》所载有关数学史、教学原则、数学哲学、教材教法等方面的文章及外国作者所作的相关分析,阐述了我国数学教育研究的历史经纬及其影响,以揭示我国数学教育发展的规律,探索其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