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告文案是指已经完成的广告作品的全部语言文字部分。在平面广告中,广告文案是指广告作品中的文字部分。在广播电视广告中,广告文案指的是人物的有声语言和字幕。广告文案是广告作品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是和公众最彻底的沟通,是广告内容最大限度的表现。广告中可以没有画面、没有语言、没有声音,但是不可以没有文案。文案是作品的点睛之笔,是信息的主要载体。    相似文献   

2.
网络环境下的作品复制权与数字图书馆的著作权保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品数字化是作品的一种使用方式,从保护著作人权利的立场出发,作品的数字化转换当然属于权利人的专有权利,属于法律性质的作品复制。数字图书馆是把作品信息以数字化形式加以储存,并对读者提供服务。数字图书馆在建设和服务过程中对涉及的作品信息采集、作品数字化、作品信息网络传播、作品数据库等方面的著作权保护问题,应当予以充分的认识和尊重。  相似文献   

3.
刘晨 《新闻世界》2013,(11):212-213
美存在人类的一切生命活动之中。而新闻作品也是人们对追求美好未来的审美描述成果。新闻作品是传播信息、记录社会、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表现,在媒介传播中处于优先主导地位。本文从新闻作品形象美的三个角度切入,以典型报刊类新闻作品为例,探究新闻作品的形象美在新闻创作过程中展现的作用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4.
演绎作品是指在已有作品基础上经过再创作行为而产生的新作品。演绎作品主要包括经改编、翻译、注释、整理、汇编等产生的改编作品、翻译作品、注释作品、整理作品、汇编作品等,在文学作品基础上经改编摄制成的影视作品也属广义的演绎作品。演绎作品经过两次创作,具有双重作者,因而具有双重权利人。本文力图从有关规定中分析演绎作品双重权利人的权利范围。一、演绎作品的特点(一)保留原作品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表达方式演绎不是全新的创作,在演绎作品中必须保留原作品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表达方式。如将小说改编为电影剧本,该电影剧本必须再现原…  相似文献   

5.
新闻眼即新闻作品的主题、红线、灵魂,是整篇新闻报道思路文脉交织的重要枢纽,是新闻作品最具闪光点的部分,新闻眼所达到的效果直接决定着新闻作品本身的成败得失。新闻眼是通过采访形成的,需要记者在大量繁杂的新闻素材中精心提炼。在新闻作品中,新闻眼可以表达为一个简单的词组、一句简单的话,也可以不声不响地潜伏在消息的导语中,它是整篇新闻的串珠红线,有画龙点睛之  相似文献   

6.
古典文学特别是古诗文是中华民族前人留下的传统文化瑰宝。在新闻作品中,从标题到正文,时常能看到古诗文的影子。应该说,在新闻写作中适当地引用、化用古诗文,可以增加新闻作品的文采,增强可读性,提高新闻作品的审美价值,对成就一篇优秀的新闻作品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导师在引用学生论文时不要侵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导师在引用学生论文时不要侵权东南大学出版社徐步政作品发表权,是作者对其作品享有的首要的人身权,指的是作品是否公之于众,在什么时候、以何种方式、通过哪些表现形式发表的权利。未经作者的许可,任何人在其出版的作品中使用尚未公之于众的他人作品,就是侵犯了作者...  相似文献   

8.
一、原创作品原创作品是对演绎作品而言的,凡作者用各种形式首次所创作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作品为原创作品。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作品在创作过程中各有其特殊性,以科学技术作品为例,其创作的特殊性是十分明显的。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科学劳动部分以今人的协作为条件,部分又以前人的劳动利用为条件。马克思深刻地揭示了科学技术成果的取得中,今人和前人的关系。这是因为科学技术不是哪一个时代的产物,而是人类社会整个历史不断积累起来的知识结晶。科学技术知识是整个人类的共同财富。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后人在继承前人知识…  相似文献   

9.
《盟军敢死队3:目标柏林》是《盟军敢死队》系列作品的第三部作品。不同于以往作品的是在《盟军敢死队3》中,敢死队员将在斯大林格勒、中欧和诺曼底三个主要战场展开行动。在新作品中制作方PYRO小组重新设定了敢死队  相似文献   

10.
刘蒙之  白静 《出版参考》2014,(10):30-32
正1971年由Michael Hart发起的古登堡计划,使得进入公有领域的作品开始被挖掘,它是世界上第一个数字化的图书馆,其依靠志愿者的扫描、输入完成作品数字化,借助网络使得任何人都可以在网上阅读、使用这些资源。自此很多机构组织、大学、图书馆也开始利用数字技术保存、提供数字化的作品,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数字图书馆、欧盟的欧洲数字图书馆、开放知识基金会公有领域作品数据库、公有领域电影数据库等。但是公有领域的作品价值不仅是对原有作品进行数字化复制和呈现,更多的是基于原作品特质进行全方位的商业经营和开发,如利用原作品创造衍生作品或利用原作品的无形资本进行开发。对公有领域作品的商业利用是文化出版产业的大趋势,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很  相似文献   

11.
张爱玲的作品是一扇阅读“沪港都市社会,尤其是其中的洋场社会的窗口”。%张爱玲的作品中,有大量关于广告的描写。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张爱玲文集》所收录的93篇(部)作品中,涉及广告描写的作品有44篇(部),占作品总数的47.4%;在全部作品中,使用广告的频率为162次。②透过张爱玲的作品,  相似文献   

12.
何志平 《新闻前哨》2004,(10):63-63
科普广播作品和一般科普作品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的可听性。然而,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科普广播作品往往是科学性、知识性有余,可听性不足。努力增加科普广播作品的可听性是科普广播人孜孜以求的目标。增强科普广播作品可听性的方  相似文献   

13.
《简明美学辞典》中对情节一词的注释为:“情节,指对艺术作品(影片、戏剧、文学作品)中所描写的事件的叙述,即通过事件的时间连贯性来叙述事件”。(见165页)定义中的第一层意思是讲,情节唯电影、戏剧、文学作品中有;第二层意思为,情节是连贯、联系的,唯叙事性作品中有。由于受定义概念的束缚,一些新闻摄影工作者和理论研究者还不习惯运用情节一词来评析新闻摄影作品,致使瞬间情节这一拓展作品内容、交代事件、背景和人物关系、强化作品感染力的重要功能,在新闻摄影作品中得不到应有的重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认为,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才是绝对的。新闻摄影作品是记者从新闻事件的情节发展中拍摄而来的典型瞬间情节。虽然新闻摄影作品的画面是静止的,但内容是有联系的,读者通过眼和脑的观看与经验思考,静止的瞬间情节便在头脑里活动展开,这就是瞬间情节在新闻摄影作品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许磊 《图书馆杂志》2022,(1):67-74+121
作品识别是书目数据重构的关键的一步,并决定了所有的后续操作。书目世界的作品概念继承自潘尼兹,经过柳别斯基等人的阐述,最终确定了书目数据作品与载体的二分法。可操作性的作品识别可以在具现化的文本层面实现。指称作品的题名、所有署名的责任者,以及基于用户研究确认的语种共同构成识别作品的基本元素。同时,在作品模型中引入顶层的抽象实体——超级作品,实现对相关作品的聚合,并最终形成作品家族。随后,根据语种、汇编类型对CNMARC数据进行分包,由简入难,依次对每类数据制定相应的作品识别方案。并以非翻译类单语种文献、翻译作品和丛编作品为例对CNMARC数据中作品的识别与建模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5.
刘峥 《新闻采编》2009,(2):44-46
我在报社工作近15年来,在省级以上举办的各类评奖中获奖的作品有10多件,尤其是2000年以来,我的作品年年在山西新闻奖、大中城市党报年度新闻评奖、中国地市报年度新闻评奖中获奖,其中有两篇作品获得山西新闻奖一等奖。凭心  相似文献   

16.
陈青华 《新闻实践》2005,(8):F0002-F0002
在2004年度浙江新闻奖版面类作品评选中,有两件作品在选送的数十件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获奖单位分别是绍兴日报和浙江日报。这两件作品各具特色,前者以“图”取胜,后者以“表”见长。  相似文献   

17.
张今 《出版参考》2012,(21):12-13
正古籍整理作品的著作权是古籍出版者十分关心的一个问题,正在进行的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再度引起业内人士对此问题的关注和讨论。业内人士围绕与古籍整理作品相关的修改草案第13条进行讨论,该条规定,"以改编、翻译、注释、整理等方式利用已有作品而产生的新作品为演绎作品,其著作权由演绎者享有。使用演绎作品应当取得演绎作品的著作权人和原作品著作权人许可,并支付报酬。"业内人士认为,应当明确古籍整理作品的著作权,加大古籍整理作品著作权的保护力度,建议在《著作权法》修改草案条款中增加注释权、整理  相似文献   

18.
所谓细节,一般是指作品中与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生活情境等产生有机联系的局部或细部叙述单元,是构成作品整体的基本要素。在采访提问中如何抓住细节来增强节目吸引力?记  相似文献   

19.
2008“科印杯”数码印刷作品大奖赛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不同类型的作品共490件,其中来自数码印刷应用较广泛的北京、上海地区的作品247件,来自香港、台湾、广东地区的作品86件,其他来自天津、浙江、江苏、山东、云南、湖南、辽宁、四川、福建、河南、宁夏等地的作品157件,可令人诧异的是.在这490件作品中,竟没有一件是来自西安的作品。  相似文献   

20.
陶峰 《编辑之友》2010,(12):99-100
目前我国的文字科技作品中含有许多插图.相,当一部分作品使用了其他作品中的插图.在原创的科技作晶中如何借鉴、使用他人作品中的插图,历来是个棘手的问题,如不当使用他人作品巾的插图,可能已埋下了因侵权而被起诉的风险;同时也存在因惧怕侵犯著作权而不敢使用他人作品中的插图,从而影响了自己作品的表达效力,降低了作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