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代是《花间集》传播接受的兴盛时期。与前代相比,此时出现了商业传播的新模式。《花间集》的绮丽色彩和柔靡情思迎合了明人崇艳尚情、追求婉媚的审美心理,从而大行于世,成为明人填词必修的典范读物。这种典范作用反过来又进一步助长了明代词坛崇尚香艳的审美风尚。  相似文献   

2.
接受美学的引入,为古典文学接受史研究奠立了理论基础。从传播接受史的角度看,唐诗经典意义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多元化历史过程。中唐的元和时期是中国诗史上的重要时期,既导致了唐诗的大变,又开启了宋诗某些重要特征之先河,且形成了明确的、自觉的流派意识。对元和诗歌的接受学研究,可以整个元和诗人群为对象,按中晚唐、两宋、金元、明清、近现代诸时期为线索,考察其在传播接受过程中的不同变化和情形,揭示传播接受史的某些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3.
在信息与传播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外宣翻译的地位与作用日益凸显。本文从接受美学的理论视角出发,以河北省文化外宣英译文本研究为切入点,探讨如何将读者的审美体验、经验和趣味有机融合到外宣英译的过程中,以构建积极有效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4.
诗中有画这一经典命题的提出对于王维诗歌接受史来说具有双重意义:虽然对扩大王维的文化影响和深入体认王维诗歌艺术特征来说是一大进步,然而这种审美阐发加深并强化了王维诗歌与传统诗教之间的隔膜和疏离,因此在以伦理政教为中心的主流诗学中并没有起到提高王维诗歌地位的实际作用,反而致使其与传统诗学典范标准之间拉开了越来越大的距离。  相似文献   

5.
古代文学接受研究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兴起以来,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不仅在接受理论建构上有所创新,而且在通代和断代的宏观研究实践上也有所突破。古代文学接受研究主要集中在个案研究上,以唐诗宋词的经典作家作品的接受研究为主体。接受研究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理论研究不够深化,研究对象采集不够广泛,研究内容缺少文化哲学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6.
接受美学理论打破了传统的把作者、作品当作中心的理论范式,确立了读者在文学接受中的中心地位。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这一技术支持下,结合接受美学原理,大学语文教学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7.
<诗经>文本在远古文化传承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在语义上产生了文化断裂,影响到历代对<诗经>文本的接受与解读,而历代对语义缺失的诗本义的接受取决于历史的发展、生活的环境、政治的变迁以及时人的思想观念,因而对于同一文本的诗三百,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群,出于不同目的,就有不同的解读,表现出或侧重于政治经典,或侧重于文学经典;或具神圣色彩,或具世俗性;或以道学阐释,或以真情感悟的接受差异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从艺术接受角度,阐述现代陶艺创作是一个艺术家及作品与艺术接受主体对话的过程,并最终表现为接受主体呼唤艺术家创作更有美学意味的艺术作品,进而推动社会的艺术发展,追求人类生活的审美化、诗意化。  相似文献   

9.
接受问题在中国现代文艺语境中具有重要意义。文艺接受者的改造或主体性地位的提升启蒙与革命的努力方向,作为大众的接受者更是规定了文艺的基本内涵。因此,建构性和审美功利性成为是中国现代文艺接受观念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关键在于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接受主体对接受客体的主观认同和心理接受的程度。在现实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思想政治信息接受的主体、客体、媒介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并不乐观。要想改变这一状况,必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自身素质、优化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接受环境、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传播的方式,真正确立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接受主体的主体性地位,以期获得其内心真正的认同和有效地接受。  相似文献   

11.
所谓文学经典,不一定是最有价值的,但一般是具有最强的传播力度、最广泛的接受群与最明显的接受效果的文学文本。文学经典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持续的重写行为,也即持续的审美阐释及审美再创造行为所造就的,它是有效发挥文学的继承与发展关系、传播与接受效应的一个重要成果。重写观念认为,文学的创造与影响寓于文学的接受之中。以文学接受为前提的重写,融合创作、批评、传播、阐释方式于一体,并在中国古代文化背景下促成了雅文学成果的下移,是促成文学文本经典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宋诗逐步确立为与唐诗并列的诗歌经典范型的过程,宋代诗人杨万里方得以进入清人的批评视野.随着清朝不同时期诗歌观念与阐释范式的流变,持不同立场的批评者或给"诚斋体"诗贴上宋诗糟粕的标签,或推重其为性灵诗、白话诗的经典.正是在以唐音宋调为标准范式的古典诗歌审美标准凝定以后,"诫斋体"的特质及其创变性得以凸显.  相似文献   

13.
唐诗学发展史的体系建构,除了诗学本身外,其他文化诸种因素也应一并考虑,它们与诗学本身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系统。影响唐诗学建构和发展的非主流因素,有如唐代诗人传奇故事的流传、与唐诗相关的戏曲小说的演绎、艺术作品传播与唐代诗歌接受中的再塑造、唐诗与文人生活需求的变化等等,它们在唐诗学发展中起过重要作用,是唐诗具有永久生命力的动力。例如李白的身世、传说等非主流因素在其接受史中有着重要作用,并且又与主流因素纠缠一起,互为促进。  相似文献   

14.
商标语言是商标的载体,商标语言修辞信息的传递能否实现最终由潜在消费者决定。文章从消费者的角度研究商标语言的接受,根据商标语言修辞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增损情况划分出修辞接受的三种类型,并着重分析影响潜在消费者接受的主客观语境因素。对商标语言接受影响较大的主观语境因素包括潜在消费者的性别、年龄以及阶层,客观语境因素则有客体因素、时代因素、地域因素和文化因素等。  相似文献   

15.
在翻译活动中,译入语读者的阅读审美需求与审美体验是不可忽略的重要方面,而接受美学"期待视野"与"审美距离"概念的提出恰好弥补了文化翻译中存在的译入语读者对翻译文本的审美缺陷问题.在接受美学视野内,翻译的文本不但要符合读者的阅读期待,更要起到开拓读者接受视野的作用.唯有采用恰当的翻译策略,使翻译文本保有一定的阅读空间和审...  相似文献   

16.
由李子猷同志任主编、李家祥和侯晋公同志任副主编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奠基史》(以下简称《奠基史》)一书,已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本书是由9所高等院校的12位作者集体编写的,它全面系统地考察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主要理论从思想萌芽到初步形成的历史过程,是一本探源性地研究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史的专著,为读者了解和研究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史,提供了一本难得的和有益的著作。从总体上看,该书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奠基史》没有被写成仅仅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论述史,它同时还对各社会主义国家领导人和一般经济学家有关思想进行了考察。因  相似文献   

17.
美术史、工艺美术史和设计史是艺术专业的三门史论课程,这三门课程都按照其内容论述不同的内容,但这三门史论课有着许多相同与不同的内容,需要学习艺术与设计的人认真地分析与理解。美术史是研究审美和精神领域的一部史论,工艺美术史和设计史研究的是物,关注的是造物的活动,实用功能先于审美功能。  相似文献   

18.
接受美学认为,在翻译过程中,文本意义的实现有赖于作为读者的译者的理解和阐释,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融合读者的期待视域,同时也要留出一定的审美空间,把握译文与读者的审美距离。笔者探讨了接受美学在电影片名翻译中的运用问题,论证了接受美学在电影片名翻译方法和策略选择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接受美学与翻译研究的关系愈加密切,文章将研究重点放在接受审美与散文翻译的具体问题上进行探讨,以刘白羽的散文《日出》的译文为例,分析在接受审美理论下如何进行散文翻译。研究发现,审美视角下的散文译文语言表达应自凝炼,此外在忠实原文的同时也要注意保留原作者的写作风格。译者在散文翻译的过程中要充分地考虑读者期待视野,满足读者的审美需求,从而完成一部成功的散文译作。  相似文献   

20.
语言文字是构成文学作品的物质材料,是作家塑造文学形象的物质手段,文学语言的模糊性是作家对语言艺术处理的结果。本文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分析文学翻译中模糊语的审美差异,实现文学文本翻译的审美转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