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人文精神反映了人的内在价值和社会的普遍正义,是大学教育的灵魂。因此,重建大学的人文精神是大学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重建大学教育的人文精神应采取以下策略,即确定“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以培养和造就具有人文精神的知识分子为首要目标;提供大学人文精神形成的必备条件;改革课程体系,建立有效的人文教育机制。  相似文献   

2.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文化素质教育之间具有对应的逻辑关系。文化素质教育是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本质要求和内涵体现。新形势下的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必须依据教育发展规律,立足社会需求,将文化素质教育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3.
大学英语是一门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课程,但长期以来的教学只重视它的工具性而忽视了它的人文性。本文通过对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素质教育的现状分析,提出了文化素质教育的原则及策略,即文化素质教育的内容、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及文化素质教育的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合作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全球久负盛名.学校以为社会培养具有专业实践能力的大学毕业生为办学目标,从根本上解决社会人才需求与学校培养目标相脱节的问题.本文以滑铁卢大学产学合作教育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校合作教育成功办学实践的分析,结合我国国情提出对国内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启示与思考,从而促进校企合作模式的互促发展.  相似文献   

5.
当前,各类学校都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其中作为教育系统的出口人才培养基地的高校更应该大力抓好素质教育,向社会输送更多的高素质人才。而素质教育也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正确培养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应具有的决策能力、参与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等素质,并指出了实行素质教育对当代师生的要求,是体现当代高等教育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6.
体育教育专业是培养未来体育教师的基本载体,是体育教师的摇篮。因此,专业本身的发展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体育教师培养的质量。基于"国际视野与本土实践"的理念,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研究法和逻辑分析法,对爱尔兰利莫瑞克大学(University of Limerick,UL)体育教育专业的发展目标、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等3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爱尔兰利莫瑞克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发展目标是通过学生教学和科研的创新来推动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促进其知识增长,培养社会通才型人才,学生毕业后就业方向广泛;课程设置注重体现人才培养的多样性,课程本身具有系统性,强调教学方法的重要性,突出二专必修的特色性;其雄厚的师资队伍也为该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支撑。对我国体育教育专业的启示包括:落实我国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提升学生实践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7.
普通本科院校转型职业教育是教育回归本质的体现,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对接,完成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大学数学课程作为必修基础课程,在本科院校理工科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结合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实际情况,探讨与分析转型背景下大学数学课程体系改革的现状、障碍与解决思路,从而助力理工科专业的职业教育转型。  相似文献   

8.
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我国综合性大学体育人才培养现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综合性大学体育人才培养发展势头良好,培养目标定位具有时代性和前瞻性,课程设置向综合化发展。存在的问题是,综合性大学体育人才培养比重低,专业设置单一;课程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革新;科研水平亟需提高;培养体制僵化。认为综合性大学培养体育人才应立足社会需要、结合地方特色;充分发挥优势,加强与体育交叉的新学科的建设;做好与其它专业院系的联合培养工作;国家和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应在政策和经济上给予引导和支持。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是大学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从当今大学生价值观和文化观的转变对文化素质产生的影响出发,提出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的应对策略,要将文化素质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进而实现教育的整体优化,最终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摘要:为了完善我国高校体育管理专业建设,满足社会发展对体育专业人才的需要,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和专家访谈法,以美国印第安纳大学运动体育管理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特征为研究对象,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环节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印第安纳大学运动体育管理专业硕士生培养目标针对性强,人才类型定位为社会型高等人才,其目标是为职业体育和业余体育领域培养高质量的经理人、管理者;课程设置系统全面,内容丰富,课程结构选择性强;学生深入工作岗位实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现社会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通过对印第安纳大学体育管理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的深入研究,可为我国体育管理专业硕士生培养工作提供借鉴:设置权威的课程指导标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制定符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完善专业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创新教学形式,拓宽实习领域,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为贯彻本科教育必须实施人才全面发展教育方针,深化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围绕培养一流教师,建设一流课程,实现一流教学的新思路,运用文献资料、调查访谈、比较分析,逻辑归纳等研究方法对本科教育视域下大学体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影响因子进行探讨。认为我国对高校和高校教师的评价体系重科研、重学术、重获奖、重发明等,对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重视理论大于实践。研究认为本科教育第一要务为人才培养,大学体育的深化改革必须为培养人才服务,以学校办学目标为依据,办学条件为依托,办学环境为依靠,推进体育课程改革和教学变革,全面提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人才的培养质量,实现新时代大学体育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高校体育师资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体育教育在培养高等教育人才的目标中起着积极的作用。21世纪的高校体育教师应具备的各种能力和素质,当前高校体育师资队伍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21世纪高校体育师资力量的培养是我们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相当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体育专业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知识经济和教育创新对体育专业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内在的结构性要求 ,通过IKQA(观念、知识、素质、能力 )复合性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 ,运用教育建模理论 ,构建符合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办学模式。  相似文献   

14.
高等体育院校特殊教育专业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调查分析高等体育院校特殊教育专业建设的现状,并提出相应对策.结果显示,特殊体育教育专业在人才的培养上主要是师资队伍力量不强、实践教学不足、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设计欠合理、配套教材不足以及生源类型选择窄等问题.建议特殊体育教育专业应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以符合社会要求,扩大招生力度以满足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15.
依托多种资源,开展产学合作教育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文章从合作教育视角探讨了池州学院经管类专业"面向市场,服务地方,合作办学,特色发展"的办学思路及经管类专业合作教育培养人才的资源整合问题;构建了经管类专业合作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及以能力为平台的课程教学体系;基于地方智库、产学合作平台建设、职业技能培养三类合作教育模式,探索总结池州学院经管类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北京体育大学作为全国最早开办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院校,在该专业发展初期就确定了"走产学研之路,培养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创新实用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并将"产学研"融入到办学理念中,并以此作为办学特色的主要内容,作为实现办学目标的重要手段。通过对"产学研"实践的不断深入,在办学效果、社会效益、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扩大就业等方面取得了若干个标志性成果。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加强教学内涵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如何保持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现实问题。本文结合潍坊职业学院实际,就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教学管理和校园文化等方面如何加强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我国体育翻译人才培养中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校对体育翻译人才的培养突破了传统的体育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对体育翻译人才的需求.但由于缺乏对体育翻译人才能力要求的了解,高校的体育翻译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出现了脱节.在界定体育翻译能力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内高校在体育翻译人才培养中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9.
运用献和逻辑推理的方法研究探索当前综合性大学框架下体育院系发展的合理途径。研究认为:院系定位应当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趋势;自身肩负的历史责任;自身的办学条件与实力和自身在所属大学教育体系中的角色和地位等4个要素。同时,要避免片面追求“大而全”、规模扩张、教研脱离、盲目引进人才的错误倾向。提出:树立大体育发展观,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把人才梯队建设放在首位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20.
研究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须认真分析面临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终身教育的理念、新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等许多挑战,这些直接影响着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科学定位。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应着力于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具有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着力于进行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学生的创业意识、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