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1 毫秒
1.
素质教育应首先贯彻于体育师资的培养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师资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人才的培养和民族素质的提高,体育院系在培养体育师资的过程之中,应面向21世纪,贯彻素质教育,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高质量的体育师资。  相似文献   

2.
21世纪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并且竞争十分激烈的时代,这对高校教师所应具备的能力以及素质提出了更多的硬性要求,教师不仅仅要有较高水平的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还要具备与时俱进的业务技巧和专业知识。可是,近些年来我国高校不断实行学生的扩招计划,使得高校中出现的师资问题日趋严重,在这些问题中体育方面的师资问题较为显著。师资问题不仅制约体育教学事业的纵向发展,还严重影响到优秀人才的培养。本文就高校体育师资在建设方面存在的几个问题简要展开论述,进一步给出了对应的解决建议,目的在于能够完善和加强我国高校在体育师资方面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对推进21世纪初我国高校体育师资建设的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21世纪初我国高校体育目标与功能的转变及其对教师素质的新要求,对今后如何推进体育师资建设提出了建议,对今后我国高校体育事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人类社会正走向21世纪。日趋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以及奥运舞台上的竞争,实际上都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国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应有的位置,就必须掌握面向21世纪的教育,大力发展和改革高等教育,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各类高级人才。因此,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体育应立足现在,面向未来,着力改革当前高校体育存在的种种弊端,充分发挥其特殊的教育功能,使其担负起为21世纪培养人才的历史使命。为此,笔者就高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课程与教材建设,教师队伍建设三个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 (一)体育教学指导思想 1.对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再认识 高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对高校体育教学活动起方向指导作用,它从体育教学角度反映了一定时期社会对高校体育,培养体育人才的需求。长期以来,关于高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中国高校体育理论界曾展开过多次讨论,提出了一些有关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观点和研究成果。迄今为止,仍未取得统一认识。有主张以“体质教育”为指导思想,有主张以“技能教育”为指导思想,有主张以“全面教育”为指导思想,此外,还有“终身体育,快乐体育,主动体育”。从现阶段中国高校体育教学现状看,虽然各种指导思想都有其合理的一面,都对高校体育教学起到了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体育“元学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1世纪世界教育改革的要求,针对当前高校大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普通高校体育课教学中引入元学习理论。为了建立大学生在体育学习方面的元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元学习能力、实现终身体育的教学目标。通过分析揭示了元学习理论和相关理论的内涵、结构及研究意义,对元学习理论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与意义利用案例进行的分析和验证,为21世纪的教育改革,为实现终身体育的目标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21世纪体育教育人才为出发点,对21世纪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调查研究,论述了改革当前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适应21世纪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期为21世纪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7.
高校体育教育改革模式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传统的体育教学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已无法适应高校培养21世纪人才的需要,探求新的教学模式,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发展学生个性,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为实施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21世纪高校体育教育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探索我国21世纪高等体育教育的发展模式为目标,采用社会调查、教学调研、实验、统计分析和献资料等方法,在对高校体育教改中热点与难点进行透析,对高校体育教育观念进行探讨,对体育课程进行规划,对全面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的对策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地提出了21世纪高校体育教育发展模式研究中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湖南省近40所高校的调查,结合查阅的献资料,对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中存在的总是,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指出:高校体育21世纪的发展必须从培养新型高校体育教师入手;加大在职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力度;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加强“个性教育”,突出“主体教育”,重视“创造教育”,加强体育科学研究,探索体育与健身奥秘。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体育课程改革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要求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当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从新世纪体育课程改革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要求入手,研究认为只有全面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改革现有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才能适应当前体育课程改革的实际需要,培养出适应当前学校、社会和市场经济的人才。  相似文献   

11.
对北京市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师资培养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是高等院校改革和发展中必须重视并加以切实解决的重点问题。为此,有必要对北京市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本文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北京市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情况以及学生对不同体育运动项目兴趣指向进行了调查研究。内容包括:教师的年龄、学历、职称以及进修培训情况等。研究认为:更新观念,学习新的知识,加强中青年教师资源的利用与培养,是北京市高校体育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不同历史时期学校体育价值取向进行分析,发现我国的学校体育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呈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入,以及休闲时代的到来,高校体育教育应面向未来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在"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下,休闲体育教育将成为21世纪高校体育教育价值取向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3.
本课题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问座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山西大同大学(筹)教师参加体育健身的动机、对健身活动的认知程度、体育锻炼的时段和场所、参加体育锻炼的项目特点、体育健身活动的主要形式、用于健身活动的经费、影响体育健身活动的因素诸多方面进行了调查,在了解和掌握他们体育生活现状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提出改进和完善的相应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新<教学指导纲要>指导下的高校体育课程整体改革研究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根据教育部新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提出的教学目标,在深入研究我国体育课程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根据21世纪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和发展的基本趋势,围绕"学分制"下的课程选课、分级教学、教学评价、课内外一体化和体育理论教学等方面进行整体改革。  相似文献   

15.
论儒文化在21世纪世界体育文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1世纪世界体育文化将呈现多元融汇、互为补充的发展格局.从分析儒文化与21世纪体育文化走向的关系入手,阐述了儒文化在21世纪世界体育文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6.
我国体育学科研究生培养KAQ整合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据21世纪体育学科研究生培养的特点,运用检索法,问卷与访谈法、专家评判法建立了KAQ整合模式,用整合的观点将知识、能力与素质统一起来,主张三并重,缺一不可,强调能力是其中心环节,并就能力结构中的两类重要能力及其培养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面向21世纪高等学校体育发展趋势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归纳分析法, 对我国高校体育在教学目标、课程设置、竞技体育、闲暇体育以及教师素质等方面进行研究, 在此基础上构想21 世纪高校体育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的高校体育教育目的观是体育科学主义和体育人文主义的融合.过去一味强调体育知识、技能的传授和体质的增强,而忽略了体育文化和精神的目标,而体育隐蔽性课程的教学实践,较好地弥补了高校教育的一些缺陷.  相似文献   

19.
论速滑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观是人们对发展问题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它决定人们选择自身的发展道路.有不同的发展观就会有不同的发展实践.21世纪的人类教育的发展观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对人的教育不只是培养一部就业的机器,而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具有全面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根据高等体育院校未来发展的需要,结合本专业的教学特点,与人文教育整合,以求通过术科课教学达到育人目的,为培养当代优秀体育大学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新世纪中国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62,自引:2,他引:60  
结合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采用文献资料研究、直观预测、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多视角分析了21世纪前叶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影响因素和社区体育在群众体育中的地位和社区建设中的地位将明显提高、各地区社区体育发展水平不均衡、居民的体育需求差异和管理难度增大、社区体育管理模式多样化等八大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