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体育仲裁必须追求效益价值.在公正性一致的前提下,体育仲裁必须以比诉讼花费更低的成本在社会众多冲突救济机制中取得独特地位.体育仲裁规范必须具有统一性.体育仲裁也应实行"或裁或审、一裁终局"制度,并建立科学有效的时效和期间制度.  相似文献   

2.
体育仲裁作为程序法的组成部分,其举证责任的分配,应借鉴民事诉讼和普通仲裁的相关理论。在仲裁不同类型的体育纠纷时,应采用符合法律规定和体育纠纷自身特征的举证责任分配标准。可以推测,在将来的体育仲裁制度中,其普通程序适用"谁主张,谁举证",特殊程序适用"举证责任倒置"的分配标准。  相似文献   

3.
论证了建立中国体育仲裁制度的必要性和现实性,认为中国体育仲裁制度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仲裁,具有自身的特点和基本属性,它既不同于<仲裁法>之仲裁,也有别于劳动仲裁.在体育纠纷裁决机制中,它应处于核心位置,是一些体育纠纷裁决的诉前必经程序.根据其纠纷争执标的法律属性,中国体育仲裁裁决分为可诉性和终局性两类.  相似文献   

4.
我国体育仲裁现状及构建体育仲裁制度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仲裁是体育纠纷经济、有效、便捷的解决方式,我国体育仲裁立法尚处于不完善阶段.从体育仲裁机构的设置、体育仲裁的受案范围、体育仲裁协议的形式、体育仲裁程序等方面对我国体育仲裁制度提出构建建议.  相似文献   

5.
构建中国特色的体育仲裁制度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国际体育仲裁理事会设立了国际体育仲裁院特别分院以解决争议,但我国还没有处理体育争端的专门体育仲裁制度,体育仲裁的缺位对解决体育争端以及进行国际体育交流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应针对我国目前举国体制下的体育运动现状,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主体独立的、仲裁规则适合中国国情的、简便易行的、审理方式灵活的、保护争议双方合法权益的体育仲裁制度。  相似文献   

6.
国际体育仲裁院在处理体育纠纷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国际各大主要体育组织习惯于将国际体育仲裁院仲裁条款插入其章程规范中而使体育仲裁协议表现出仲裁的强制性,因而对强制性体育仲裁协议的正当性产生冲击。理论和实践中都认可正当性补充理论对国际体育仲裁院机制中强制性体育仲裁协议的正当性的论证,即仲裁协议的正当性不在于摒弃强制性,而是如何优化强制性以保障运动员合法权利。人权保障是体育纠纷解决机制设计的内在逻辑,也是仲裁协议正当性存在的首要之善。我国体育仲裁制度应提高仲裁的透明度、开放仲裁员名册、完善仲裁员回避制度,进一步推动运动员权利保障和体育法治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震惊体坛的俄罗斯运动员大规模使用兴奋剂事件引发了一系列后果,国际奥委会对俄罗斯奥委会实施禁赛,俄罗斯运动员必须经由国际奥委会特别设立的邀请程序方得参加平昌冬奥会。体育仲裁院平昌冬奥会特别仲裁处经审查认定该程序具有法律依据且实施得当。然而,该程序实际设立了一项特别参赛规则:存在兴奋剂违纪记录的俄罗斯运动员不得参加平昌冬奥会。该规则有违反"一事不再罚"原则之嫌,但特别仲裁处由于未能充分行使抽象审查的权力,未能为俄罗斯运动员的权利提供适当救济。体育组织应审慎行使规则和决定的自治权,充分考量规则和决定的合法性、合理性。另外,我国现有针对体育组织决定和规则的外部审查机制存在主体单一化、缺乏独立性的缺陷,不利于运动员权益的保障,应尽快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体育仲裁制度。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兴奋剂案件在国际体育纠纷案件中的比例越来越高,不同的兴奋剂案件的处理质量参差不齐.兴奋剂案件纠纷的解决,主要也是通过仲裁的方式进行的,证据规则是整个程序的灵魂,兴奋剂案件的仲裁裁决研究对国际体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四个方面对兴奋剂案件在国际体育仲裁的证据规则进行研究:一,国际体育仲裁中兴奋剂案件现行证据规则分析;二,国际体育仲裁院兴奋剂案件仲裁证据规则的理论分析;三,国际体育仲裁院证据规则适用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四,国际体育仲裁兴奋剂案件证据规则改革构建的思路.针对兴奋剂案件的现有问题,国际体育仲裁可以通过制定专门的兴奋剂案件证据制度,修改举证规则和确立证据的审查认证制度及对策,使兴奋剂案件的国际体育仲裁证据规则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9.
建立我国体育仲裁制度若干基础性难点问题辨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建立我国体育仲裁制度,是落实<体育法>的规定、扩大体育纠纷解决与权利救济渠道的重要工作.但因其存在着某些特殊性,在困扰着体育仲裁立法与制度设计的实际运行,需要对一些基础性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为此,分别就体育仲裁的可仲裁性、独立设置、民间性质、自愿原则、适用范围、仲裁法律依据、与仲裁体系关系、立法形式等问题,阐发一些个人思考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
仲裁解决体育争议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体育仲裁因其迅速、保密、花费少以及仲裁的专门性等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当事人的欢迎,其进行仲裁的根据则包括当事人之间的仲裁协议、体育组织内部章程或条例中的仲裁条款以及大型运动会报名表中的仲裁条款等.利用体育仲裁也可以实现公正、公平和高效的争议解决目标.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综述法、数理统计法对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1~2003年学生获得体育奖励学分的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体育奖励学分的实行,促进了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丰富了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组织能力。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普通高校体育科研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从山东省高校体育科研的外显特征、内部影响因素和外部制约条件三个方面对山东省高校科研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论述,结果表明:山东省高校体育部门已形成一支稳定的体育科研作者群,但科研骨干队伍相对薄弱.不同类型和层次的高校在发表论文数量、承担课题和获得科研奖励的情况具有明显的集中性和不均衡性;高校体育科研队伍的年龄结构逐步趋向合理,职称结构趋于优化,但学历水平整体偏低;高校对体育科研的物质奖励力度不够,大部分高校体育部门的图书期刊资料较少,缺乏大型的体育实验设备和仪器.  相似文献   

13.
以奥运会成绩和劳伦斯评奖为切入点,论述欧盟体育取得的成就,从体育组织机构、体育政策的调控、欧盟公民的自由流动及高校之间体育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四个方面探讨了欧盟体育的成功因素,以期对我国建设体育强国有所参考。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现代科技奖励制度的运行机制,是科技奖励制度诸要素在奖励目标指引下形成一定结构,表现出特定功能。它主要包括导向机制、竞争机制、创新机制和评价机制四个方面。科技奖励制度良好的运行机制保证了其良好的社会功能。通过这些机制的作用,我国现代科技奖励制度能宏观地引导科技服务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促进科技人才脱颖而出,并形成崇尚科技、尊重创新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5.
全国民运会制度建设的思考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历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存在的有关东道主利益、裁判、运动员、赛场秩序等问题人手,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深层原因.提出了取消金牌、总分排名,增加参与奖等相关荣誉奖项;强化单项锦标赛的地位,促进民族体育事业的发展;鼓励高校单列参加民运会为促进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提供平台;完善法规和制度建设促进民运会朝着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等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6.
我国多年运动训练理论的发展和科学训练的实践已经积累起来丰厚的体育信息资源.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将隐藏在数据之中的、真实体现运动训练客观规律的"信息"开发出来,已成为当前科学训练的迫切需要和体育信息技术研究的重点."特征模型"从原理和方法上提供了一条在我国现有运动训练机制条件下,充分发挥教练员作用的数据挖掘途径,可以有效地解决因项目训练理论不完备而无法实现数字建模的问题,对体育信息资源的数据挖掘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社会转型期我国现代企业体育文化探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传统企业开始了向现代企业的转型,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发展的必然.企业体育在新的企业制度要求下,其组织形式、开展方式、基本功能、地位等方面都发生了新的变化.文章从社会转型的角度对现代企业制度下体育与企业的相互关系、企业体育文化的基本内涵及其构建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提出了企业体育文化发展的基本模式和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体育行业对竞技体育、体育经营与管理、体育产业服务等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对体育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体育职业院校应该主动顺应市场需求,及时调整办学思路和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校企、校队合作水平,努力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体育应用人才。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体育职业院校的校企、校队合作并不顺畅。如何构建体育职业院校校企、校队合作的长效机制,已成为体育学界研究的重点。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际调研与访问等方法研究和分析了体育职业院校校企、校队合作的现状,提出了构建体育职业院校校企、校队合作长效机制的设想。  相似文献   

19.
分析体育发达国家(美国、加拿大、日本、德国)学生体育竞赛管理体制的优势所在,结合我国学生体育竞赛管理体制的特点,提出改变教育主管部门的调控形式,加大大学生体协实体化步伐,为最终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学生体育竞赛管理体制提供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