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经世特征,这从文化轴心期中华元典和先秦诸子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上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儒家学说在汉以来我国古代的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出。而认真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这一经世特征,可以使我们理解为什么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伦理———政治型文化,为什么说中国哲学是政治哲学;可以让我们进一步明确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精髓所在,从而弄清其和西方文化、哲学的区别点。  相似文献   

2.
道家学派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老子开创的,崇尚自然,赋有辩证法因素,主张无为,反对战争.道家思想通过与儒、墨、法等各家思想文化互补,成为中国哲学与传统文化的理论框架和思维方式的建构者.本文对老子哲学体系的核心"道"略陈己见.  相似文献   

3.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是我党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这一科学论断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科学认识,对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哲学践行是哲学向日常生活的回归,是运用哲学的知识和思维方法来解决人们生活中的思想问题。哲学践行在西方已经取得一定的成就,但在中国却兴起不久。中国独特的传统民族文化心理、传统思维方式和方法、传统思想接受习惯都是哲学践行中国本土化面临的挑战。但是哲学践行中国化是必然的发展趋势,我们要通过普及哲学智慧、深化人们对哲学践行的认识来大力推进哲学践行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呈现出明显的“中国风格”,这一风格的形成有着深厚的中国古典哲学基础,把握“中国风格”的哲学基础有助于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基因。中国古典哲学蕴含着一种共在论哲学,这种哲学观追求“天、地、人”共在、共存、共生的哲学理想,由此形成了包容、共赢、协调等理念。这些理念构成了中国文化的底色,并参与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之中,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国际关系等方面均有所呈现。中国式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成果,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的共在论哲学高度契合,共同致力于建构当代中国和世界的“共在秩序”,实现国家、社会、人民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德"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原创文化的源头中,最重要的是"皇天无亲,惟德是辅"这一命题;它以"两个世界"的形式出现,勾画了中国哲学中天人关系的基本性质和特征。"德"字及其观念起于何时?只能以甲骨文、金文和《周书》为据,是周人之新观念。其原始义非"道德"、"德行",而系全生、保全生命,引申为恩惠德泽;初为政治范畴,以后扩展为哲学性命范畴,与"性"为同类概念。"德"的文化政治与历史内涵对儒家人性论有极大影响,亦决定了老子之"道"不同于西方哲学逻各斯与总原理,而具有独特的中国哲学属性。  相似文献   

7.
儿童哲学咨询是指运用哲学咨询的理论和方法帮助儿童解决思想困惑和人生困扰的哲学实践。儿童哲学咨询方法源于苏格拉底对话,发展出适合儿童哲学咨询的故事法、体验法、团体咨询法、宁静法、哲学漫步等。儿童哲学咨询对儿童进行哲学思维方式训练和世界观、价值观引导,是打造文化强国,促进中国教育与传统文化和世界文化接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实践。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哲学有一种辩证思维的传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朴素的矛盾观。中国古代的矛盾思想源远流长,它凝结着中国先哲察洞天人,处理各种复杂问题的智慧,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立足于现时代,对中国传统哲学朴素的矛盾观加以唯物辩证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中国武术文化的内涵审视中国武术文化的根源及中国古代哲学对中国武术文化形成的深远影响,试述古代阴阳学说、五行学说、道家学说、儒家学说、中医学说等中国古代哲学与中国武术文化的密切关系,论证中国武术文化的内涵.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是武术之魂。  相似文献   

10.
“反传统”是飘荡在20世纪哲学发展中的一个“幽灵”。对哲学传统的反叛,开掘出哲学的新景象,但又封闭了哲学的历史行程与未来发展空间。哲学传统与现实关系的解决,是21世纪哲学发展的理论前提与出发点。当代哲学,要有承续传统的自觉意识,应在传统与现实的相互照观以及相互转化中丰富哲学的内涵与理解,同时要在多维视野中把握传统,才能使传统成为哲学创新性发展的激发因素。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的哲学观念是影响中国古代监护制度形成和发展的文化基础。在监护制度中有着深刻表现的就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天道观”、“人道观”以及“天人关系观”。  相似文献   

12.
以前面相关论文中阐述的“文化”、“体育文化”定义为理论前提,对“传统”、“传统体育文化”进行定义和辨析;进而论证“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质态,并作界说;再进而评说“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复兴”,指出其症结及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是中国社会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转型时期。中国哲学作为一种学术体系,在百年间经过学科定位、对象界定、融合中西、理论重构,亦基本完成了由传统向现代的学术转型。胡适确有"创始之功",冯友兰深思力作,为之树立了"典范"。面对世纪之交全球化思潮兴起、文化多元主义流行、世界范围内中国思想研究非哲学化的历史文化取向变化,及其中国哲学工作者"同行迷失"之困惑,"中国哲学"的学科独立性又一次面临挑战。为此要继续沿着冯友兰"接着讲"的"哲学创作(重构)"思路,在如何既能保持"中国的"属性和特质不变而又能促进其向"现代"创造性转化这两个有机联系的问题上,进一步对中国哲学的定位和重构进行新的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14.
中国社会为何缺乏"公共性"文化与价值观念,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公"、"私"观念的真实底蕴究竟是什么,中国传统文化为何未能塑造出如西方近代社会那样的"公民社会",已成为我国理论界关注的焦点问题。我们应立足现代公共哲学之新的理论立场和方法,从现代普遍主义的公共性社会信念历史性生成的角度,对中西社会的某些主导性的公共价值观念进行比较性理论观照,从中透析社会成员公共观念以及行为选择背后的深层的文化理据,并以此为正遭遇市场经济和全球化实践的当代中国社会民众公共精神的确立、国民公德心和公共人格的普遍养成提供一种可资借鉴的有效思路。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生命哲学的本质、特征与价值。全面系统的认知、诠释和解读,对社会变革引发体质健康产生的新矛盾以及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冲击与挑战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还原、创新传统体育运动和构建基于传统文化的当代生命观,有助于增进我国文化安全和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生命智慧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传统文化对科学技术的反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导致科技失去哲学前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至上导致科技失去需求,并导致科技积累的缺乏以及献身科学精神的缺失;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淡薄利禄导致科技失去内在动力等。对此,只有从传统文化入手,才能从根本上找到近代中国科技发展落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明清太极拳演变的因素及其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太极拳形成与演变的过程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蜕变的过程.它的形成蕴含着中国传统宗教、哲学、血缘、族群、地域、古代内养修炼术和诸多拳种技法等因素的痕迹.太极拳所承载的贵生论、矛盾观、系统论、流派的衍生以及大众、健身和休闲功能等等,都无不是传统文化蕴养之果.  相似文献   

18.
课程思政是中国大陆高校近年来的重要教学改革,主要面向中国学生.实际上,在华留学生课程也有必要进行课程思政教改.以"寓言与成语故事"课程为例,课程思政可以传播传统文化,进行文化交流,陶冶学生思想品德.本课程思政的教育导向性表现在训练哲学思维、陶冶道德品质和引导处世观念等方面;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母题类聚法、同中求异法、文本接续法和跨文化对话法.  相似文献   

19.
摘要:在哲学层面,以传统射箭在普通高校体育课程中的开设为切入点,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从本体论、过程论以及文化安全的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剖析,力求透过现象研究事物的本质,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更好的服务于中国传统体育的发展。研究表明:人的身心全面发展是当前传统射箭回归高校的基本出发点;传统射箭的发展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与人类对它的认知和需求息息相关;最后,传统射箭也是体育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通过对传统射箭发展的哲学思考给予我国传统体育的发展以良好启示,即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前提下,保护传统体育自身文化安全,汲取异质体育文化的积极要素,才能在全球体育文化大融合的潮流中实现中国传统体育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20.
"主体间性"这个哲学概念虽然是西方哲学话语,但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关注人、关注人的生存意义的同时也对"主体间性"有着深入的探究。在儒家文化中,"主体间性"既存在于主体当下的纯然心性中,又将其同生生不息的天地大道相联系,并且在主体心性自觉和自觉行道的过程中得以彰显和实现。这些思想对于人的自我实现、人际间的和谐建设以及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而言都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