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冯友兰不仅是近代以来少有的自成体系的哲学家,而且也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教育家。冯友兰哲学是围绕着人来展开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新理学体系就是他的教育哲学。冯友兰教育哲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主张新学代替旧学、系统地提出自己的大学理念并试图创办成功的大学、倡导教育应该"为学术而学术"和"为人民服务"、重实践行、提出"无形教育"的重要思想等五个阶段,这五个阶段的划分既有时序上的展开性,又有时间上的重叠性,具有各自明显的特色。影响冯友兰教育哲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过其自述的"若惊道术多迁变,请向兴亡事里寻"的社会原因外,还有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和西方现代的教育理念。探讨冯友兰教育哲学思想既是冯友兰思想研究不断深化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现代教育思想史研究的题中应有之意。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文艺学、美学学科的建立和发展,很大程度上遵循着"西方—日本—中国"的运行模式和轨迹。促成日本近现代文艺学、美学对中国现代文艺学、美学学科影响的主要因素:一是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大面积的移植西方文艺理论和美学著作,给正在迷惘和摸索中的中国现代文艺学、美学提供了宝贵的学术资源;二是中国传统文论、美学思想实现现代转型的现实需要;三为中日文化的共同性,使中日近现代文艺学、美学有着会通的线路。  相似文献   

3.
台湾新士林哲学背靠天主教信仰,融会了中古士林哲学、新士林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作为中国现代哲学舞台上的"有神论"学派,"信仰"与"理性"的融通问题成为台湾新士林哲学最有特色、也最具争议之所在。要打破目前台湾新士林哲学研究的"概论"现状,给予此种学术以客观评价与定位,就必须深入其代表人物的思想体系,明确其信仰背景,确立其信仰导引下的标志性哲学概念,进而论证标志性概念在哲学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相似文献   

4.
武术传统的断裂与武术现代转型过程中的东方道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并通过系统哲学透视论原理从武术文化角度和传统哲学角度对武术现代转型过程中武术与传统的断裂现象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以重建武术的民族性、"和"的追求与"中"的顺应、"多"的哲学指导为基本思路的武术发展的东方道路.  相似文献   

5.
本体论是哲学的基石。在现代,随着人类思维的成熟和社会的转型,传统本体论问题的缺陷暴露了出来:一是其无法涵摄全部哲学问题,如真善美问题;二是抽象物质或抽象精神的理论前提预设。基于时代的要求和哲学本身发展的要求,科学主义、人文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从不同的角度全面批判了传统本体论及其本体论思维方式。发端于柏拉图的传统本体论哲学终结了。然而经过漫长跋涉之后,出于哲学的本性和人类的实践本性,重构新型本体论的呼声又逐渐高涨。  相似文献   

6.
任继愈先生平生以学术为生命,是把学术研究与国家的发展和民族振兴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名家。他是新中国以来,最早运用唯物史观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著名顶级专家,被毛泽东誉为"凤毛麟角"。他对中国哲学、宗教学、古典文献等诸学科跨领域的研究,影响和引导几代学人的成长,使他们在各自研究领域成长为学养造诣深厚的优秀学者。  相似文献   

7.
"科学"与乡村的现代性转型紧密相连,在一个世纪深深楔入乡土中国,取得至高无上的正当性与合法性。当代文学文本中,它在革命/启蒙语境改造国民性,参与主流意识形态的规训和政治动员,主导乡村经济、社会建设,在当下的现代化致富中型塑"霸权"并破坏乡村小传统。由此,"科学"由革命伴侣、启蒙导师到现代之子、致富先锋、传统之敌的形象嬗变和魅力话语,反证着革命中国、现代中国的变迁。  相似文献   

8.
凝聚着黄秦安同志 10余年心血的专著《数学哲学与数学文化》已于 1999年 9月作为陕西师范大学学术文库之一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作者长期以来对数学这门在信息时代和现代社会有着越来越广泛价值、同时又有悠久历史的学科的本质、作用、意义的理解、思考与认识的结晶 ,也是作者的数学观从数学哲学走向数学文化的真实记录。作为作者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九五”规划第一批立项课题 ,该书在对数学哲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广泛深入探讨的基础上 ,初步建立了数学文化的理论框架 ,填补了数学文化研究领域的诸多空白 ,开创了数…  相似文献   

9.
东亚体育文化圈在古代是以中国为主体,包括了朝鲜半岛、日本和越南3国。以华夏文明为核心的古代东亚体育文化圈,经过南北文化的交融建立起文化主体,并通过中国传统文化向外辐射,最终建立起以儒家思想为根本,在体育精神价值、体育道德观念等方面都趋于同一的体育文化圈。近代,东亚体育文化圈由于受到战争、成员国分裂、西方现代体育文化冲击等因素的影响,发生了分离和裂变。上世纪70年代以来,伴随着全球化的兴起,以中华文化、大和文化和大韩文化为代表的东亚体育文化与西方现代体育文化相融合,由东亚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建立了新的体育交流与文化传播的平台,为现代东亚体育文化圈的重构提供了有利条件。但重构东亚体育文化圈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关注现代文化的多样性、差异性和缺失性,并在尊重和提倡文化的多元发展与合作等方面继续努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总结概括现代新儒学代表人物梁漱溟、熊十力、冯友兰、贺麟等人理论观点的基础上,指出了其理论特色表现:它继承和发展了宋明理学的心性本体论,完成了传统儒学的现代化,在谋求中国传统哲学现代化的同时,更进一步把它推向世界化。  相似文献   

11.
社会大环境的改变为通俗文化的繁荣提供了可能,由此引发了通俗文化与精英文化在社会转变期的尖锐对立.但事实上,它们是互动、辨证的关系.在现阶段,我们应积极甄别通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内涵、关系,剖析它们的现状与走向,以形成它们之间的良性循环发展.作为文化一部分的文学,同样如此.无论通俗与精英,都应在时代急流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与生命道德中“真善美”价值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诞生于古希腊的奥林匹克运动在现代得到了完善性的发展。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有着浓厚的文化内涵。其中的生命道德精神赋予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追寻生命真善美的意义。生命本能的自然体现与自我超越、生命权利与生命价值的伦理维护和生命力量的丰盈与美的展现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中得到了体现。人类对真善美的求索通过奥林匹克运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唐代夹城建置,至玄宗时期大盛,通过禁中宫门与复道互相联络,三宫防卫与政治构成管理的整体。夹城于武后时期已在上阳宫启用,玄宗经历重重复杂政治而得位,宫廷护卫的安全意识更为强烈。夹城除方便君主游幸与潜逃之外,且有监察诸王的功能,宦官作为帝王耳目,在夹城内外的活动日益频繁。  相似文献   

14.
本作为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追求利润、实现增殖是它的基本逻辑。在这一逻辑的演绎中,人类为追求最大化利润,实现价值的增殖,便毫不犹豫地盘剥自然、开采资源,致使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可以说,以资本逻辑为动力建制的物质生产在为人类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使人类陷入了一场十分严重的生态困境,在此困境之中,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诸多制约。本文认为,分析资本逻辑下制约可持续发展的困境,并结合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具体状况,有利于探讨如何在根本上实现对于资本逻辑的超越,实现人与经济、生态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坚持党的性质,就要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针,牢牢把握工人阶级是我们党不可动摇的阶级基础,从而增强党的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和江泽民关于党的生命的两个命题是中国共产党生命观的集中体现,两大命题是密切联系和一脉相承的科学结论。研究和落实党的生命观对党的生存发展、对党的先进性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浅议巴蜀文化的地域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史学观点普遍认为巴蜀应属同一文化,没有区别。事实上,巴蜀文化渊源不同,实质内涵各异。“巴有将,蜀有相”,巴人“少文学”,勇猛善战,“质直”“敦厚”,喜《巴渝舞》,唱《竹枝歌》,形成独特的“巴渝文化”,这与人才济济,文化发达的蜀地不可同日而语。经过长期相互融合,两地文化渐趋一同,仅在边远山区保留了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近代,巴文化迅速崛起,大有超过蜀文化的趋势。历史上两地文化的差异,应是今日设置重庆直辖市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元散曲的时代旋律与元代文人的生命感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存元散曲中写得最多的题材可分为四类怀古、叹世、隐逸和情爱.这四大主题形成元散曲的时代旋律.元代文人在思考现实时习惯于以历史为参照物,以古探今,寻求生存的最佳方式.他们对历史人物屈原、陶渊明、韩信、伯夷等人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元散曲叹世之作普遍流露出一种仕途险恶的意识,表现出对功名富贵的否定.在对现实和历史的观照中,元代文人认为人生最高的生存境界是“适意”,倘佯山水,留连诗酒,沉醉情爱是“适意”的最好方式.这使得元散曲中隐逸和情爱之作最耀人眼目.可以看出,怀古、叹世、隐逸、情爱之间有深刻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9.
明清之际西方传教士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之际,即明万历中期至清康熙中期(16-18世纪),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近代文化就开始了接触与交流.这一时期,中西文化交流是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的,其中,既有西学东渐,亦有东学西渐.在这次文化交流中,西方传教士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不同体育锻炼方式对中老年居民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心理量表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西安市城区中老年人身体锻炼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查,以期在前人的基础上深入了解不同锻炼方式与西安城区中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研究表明:中年人群身心状况不容乐观,身心负荷较重,主导心境、生活满意感和整体自尊意识模糊,他们既是家庭的主要经济和精神支柱,又是经济社会活动中的主力军,他们的身心健康问题对家庭幸福、社会安定、国家富强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坚持健身活动的中年组和老年组身心健康状况均呈现良好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