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桑榆书谭》是当代山东藏书家、齐鲁书社编审周晶的论文和随笔集,共收录了不同时期有关书人书事记述,以及齐鲁地方文献研究的26篇文章。分置于“蠹痕书香”“方塘问渠”“高松景云”“傍山杂编”四辑之中。本文通过全面介绍《桑榆书谭》的内容和体例,条分缕析地探求了周晶的书文化情结,及其有关书文化的主要贡献,从而具体揭示并弘扬了当代藏书家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2.
1.《文献》杂志自1979年创刊,至1985年共计出版二十二辑,1986年以后每年出版四辑。2.本索引根据以类相从的原则进行编排,共分为:文学;史学;敦煌、帛书;方志、舆图;谱牒、碑刻;传记、行实;善本叙录;抄本、写本、未刊本;目录;序跋、题记;版本、校勘;辨误、补正;辑侠;文献;书札;书史;刻书、藏书、访书;怀念、回顾及其他;书目文献出版社图书介绍等十九大类。编写顺序依次为篇名、作者、年代、期数(1979—1985年则为总辑数)。3.本索引编制匆促,分类难称允当,请读者使用时注意。  相似文献   

3.
黄裳先生藏书甚富,且作有大量藏书题跋,学术价值与文学价值兼备。这些题跋大多收入已结集出版的黄裳著述中,而部分散落在各图书馆中的黄裳旧藏,其上之题跋则未见收录。今将上海图书馆、国家图书馆所藏6种古籍中发现的黄裳手书题跋辑为一束,并加考释,辨察诸书之递藏源流,探析黄裳古籍收藏之观念与特色,以期有助于全面认识黄裳藏书及其题跋文字。  相似文献   

4.
山西大学图书馆伴随着学校的成长已有百年历史,这期间藏书也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历经跌宕起伏,现已达到156万册。图书上的每一方藏书印都是某一时期的历史见证,梳缕成串,图书馆的发展脉络即可见一斑。1 “晋阳书院”藏书标签 在馆藏线装图书中,一书封面贴白色横长方形标签,上印“晋阳书院”四字,字为楷体,书中没有其它藏书印章。山西大学图书馆建立之初,接收了原晋阳书院和令德堂的藏书,这册书就是图书馆最初历史的唯一见证。其它山西大学堂时期的藏书,如西斋所购书籍,据山西大学堂的创办者岑春煊在送北京清政府审核之合同第五条中说:…  相似文献   

5.
清人张金吾出身于藏书世家,在叔父张海鹏影响下与夫人季景和共同积书治学,其藏书楼爱日精庐名重江南。欲读书先藏书,张金吾在利己泽人的藏书思想指导下著述辑纂成果累累。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明末绍兴祁氏藏书世家和以祁承(火業)为代表的藏书活动、藏书楼、藏书理论等进行了考述和探究;主要概述了祁承(火業)其人、其楼、其著述;阐述了其读书、抄书、聚书、鉴书之活动行迹,并对藏书文化的底蕴精髓和文化传承的历史贡献作了述略.  相似文献   

7.
世人皆知海源阁藏书楼庋藏宏富,据王绍曾先生最新统计,其藏书达四千三百余部,十七万九千余卷;海源阁藏书重宋元佳椠,其镇阁之宝"四经四史"传为我国藏书史上一段佳话。其实,海源阁刻书亦成绩斐然,但多年来为藏书成就所掩,且偶或散见篇章中亦说法不一。笔者经过多方考证,终于摸清海源阁刻书之底蕴。笔者  相似文献   

8.
说明: *本题记主要是从家中的藏书中辑录,诸如图书馆所借阅的书和送人的书等均没有录入。 *本题记按照编年排列,多年份都有题记的按照内容重要程度辑入某年,仅有月份或年份都辑入该月份或年份的末尾,没有题记时间的辑录在最后。  相似文献   

9.
近年新发现王献唐题跋三则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王献唐(1897—1960),是中国近代杰出的历史考古学家、金石文字学家、文献学家。其研究涉及历史、考古、金石、文字、音韵、训诂、版本、目录等多个学科领域,均卓有建树。其题跋之书,亦有近千种之多,如《顾黄书寮杂录》、《双行精舍书跋辑存》正续编等,皆考校精严,且妙语天然,堪称学术与艺术完美结合之佳作,历为学界所重。经其题跋或有其藏书印记的书籍字画等,亦为收藏界人士追捧。笔者于民国时期发行之《华北日报·图书周刊》中,新发现失载于《双行精舍书跋辑存》正续编之王献唐题跋数则,今择其三,按其刊发时间先后绍介如次,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析海源阁藏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位于山东聊城的杨氏海源阁是我国清末北方的私家藏书中心。时与江苏常熟程氏铁琴铜剑楼、浙江钱塘丁氏八千卷楼、浙江归安陆氏阻宋楼合称清末四大藏书搂。海源阁因所藏宋元刻本与钞本同程氏铁琴铜剑楼齐名;又因至民国初眼宋楼书藏流落日本,八千卷楼书藏归入金陵江南图书馆,独有霍、杨两家藏书尚未易主,故有“南翟北杨”之盛誉。一、海源阁藏书的来源关于海源阁藏书之来源,现今观点较为一致,即王献唐、刘阶平等所云,其主要来源于汪士钟艺会书舍和清宗室明善堂旧藏j,然海源阁之藏书收集起自杨氏哪代,则应有所辨识。海源阁之收藏多数…  相似文献   

11.
粤雅堂(南海) 业主伍崇曜,原名元薇,字紫垣,南海人。邑廪生,以赈捐赐举人,后加布政使衔。家富于财而喜结交文人,且致力于搜书、藏书、刻书。筑“远爱楼”为藏书之所,构“粤雅堂”为辑书校书之地。伍氏刻书,重视乡邦文献,偏好孤本秘笈,内容涉及经、史、子、集、丛书,凡传统学科之门类都有。所辑刻各书,错讹脱夺极少,雕版精良,形式大观。尤以辑刻《粤雅堂丛书》为人称誉。不愧为清代广东乃至全国著名的刻书家之一。伍氏的刻书活动,从道光十一年(1831)起至同治二年(1863)止,持续了三十余年,前后辑刻达二百多种,二千余卷。所见有:《粤雅堂丛书》三编三十集一百八十五种一千三百四十七卷。(17)(20)《岭南遗书》六集五十九种三百四十八卷。⑨⑩(17)(20)《楚庭耆旧遗诗》三集七十四卷。(15)《粤十三家集》十三种一百八十二卷。⑨⑩(20)《金文最》一百二十卷。⑨《舆地纪胜》二百卷。⑨《西湖书院重校史论丛编》四种十一卷(清)刘口辑。(20)  相似文献   

12.
乾隆三十七年(1772),乾隆皇帝下诏征集天下藏书,后又接受朱筠建议从《永乐大典》中搜辑遗书,最终发展为开馆纂修《四库全书》。天下藏书辐辏于翰林院与武英殿,许多埋没已久的遗籍展现于学者面前。尽管《四库》纂修工程巨大,日程紧迫,但在公务之馀,馆臣中的一些嗜古绩学之士乘职务之便,纷纷私下据馆书录副、校勘,乃至利用馆书私为撰著,乾嘉学风之养成及兴盛,于此可窥一斑。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上官缨的生平事迹、惜书之情、藏书经历、藏书特点和学术成就等5个方面,介绍了上官缨一生爱书、读书和藏书的情趣,展示了当代藏书家的风采。参考文献3。  相似文献   

14.
永嘉敬乡楼主人黄群既尽瘁于国事,复推仁于梓里,最为后人称道者,莫过于多方网罗乡邦文献,并独资印行<敬乡楼丛书>四辑,流播海外,嘉惠学林.本文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就敬乡楼的命名与积聚,<敬乡楼丛书>的校印,敬乡楼藏书的转移与捐赠等方面,仔细考订.记叙其藏书校书捐书始末,力求彰显一代藏书家的精神风范.  相似文献   

15.
编辑与藏书     
路景云在1998年第3期《新闻出版交流》中撰文谈编辑与藏书,指出目前我们的编辑出版界,人员结构发生了颇大的变化,大批青年编辑补入其中,而编书者爱书传统却未见发扬光大,藏书之风日渐衰颓。除书价成倍上涨的客观原因外,编辑学识素养的降低、对书的执着和热诚之情的淡漠,却不能不说是其主要原因。猎取  相似文献   

16.
孙瑴字子双,号贲居子,明末南郡华容(约今湖南华容县)诸生,生平屏弃举业,穷十年之功专力辑佚书四种:一为《删微》,辑谶纬;二为《焚微》,辑秦以前佚文;三为《线微》,辑汉、晋间笺疏;四为  相似文献   

17.
缪荃孙是晚清民初著名的文献学家,藏书十分丰富,经眼书极多。他所撰藏书题跋,历来为学界珍重。此缪氏所撰题跋二十二通,皆辑自原书,其文集、藏书记没有收录,也未见他人徵引,系自来未刊之稿,颇见缪氏学识,也可为治版本目录学者提供借鉴。为便于理解,笔者略加考证、笺释,附于每跋之后。  相似文献   

18.
"天禄琳琅"藏书作为中国第一个宫廷善本专藏,在外部装帧和藏书玺印上均有特殊规制。对辽宁省图书馆藏42部"天禄琳琅"书从藏书来源、外部特征、名家收藏、版本误判、刻工信息等方面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9.
“传递读书种子”——张金吾藏书观及其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金吾,清代学者型藏书家.其藏书乃为治学读书而用,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传递读书种子"的读书观,成为有史以来揭示出私家藏书活动社会精神含义的第一人.在此观念指导下,张金吾进行借书流布、刻书传世、编总集钩沉辑佚、辑丛书嘉惠学林等一系列泽及当世与后人的藏书活动,极具进步意义,由此亦证明他是一伟大的学者型私人藏书家.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三部写本形态的丁氏八千卷楼善本书目<八千卷楼藏书目>、<善本书室题跋>与<八千卷楼藏书志>.以南京图书馆所藏的前二者为主要研究对象,考察其成书时间、性质、特点,并利用日本学者长泽规矩也的研究成果,介绍了流出境外的稿本<八千卷楼藏书志>,与前二者相互参证,得出了前二部书目成书在<善本书室藏书志>之前,在研究<善本书室藏书志>编纂过程上具有重要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