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德"字在甲骨文中和金文中的写法是有异的,这种区别自周代早期即已出现,之后涵义又有许多变化。"德"字的演变恰好体现了先秦时期统治者政治思想向思想家人文思想的转变:周代统治阶层推行"德"治,与殷人所崇尚的"天"密切相关。春秋战国时代孔子开始丰富"德"字涵义,讲求个人修身反省,并开始在普通百姓间推行,它不仅推动了后代"德"的大小传统的融合,并且在世界轴心文明中一枝独秀。  相似文献   

2.
五胡十六国时期 ,各割据政权的统治者 ,为了各自的私利 ,不仅国与国之间互相攻伐 ,连年战争 ,就是各割据政权的内部 ,为了争夺统治权 ,也常常内讧 ;在这些战争中 ,被坑杀的往往是作战的士卒和无辜的百姓 ,充分反映了统治者的残忍和残酷  相似文献   

3.
公元4世纪,中国北方正值我国历史上称之为"五胡十六国"的动荡时期。在这一时期,氐、鲜卑、羌、匈奴、羯等各个少数民族在各自领袖人物的带领下先后在中国北方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在这些少数民族领袖中,有一位气度恢弘才干非凡的人物,他就是氐族政权领袖、前秦皇帝苻坚。在他的治理下,前秦一度成为十六国时期最强盛的少数民族政权,也是最有希望统一中国的政权。但由于淝水一战的惨败而使国家解体,最后使统一的时间向后推迟了二百多年。苻坚的失败固然有其自身的失误和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规律,但偶然性的因素也是造成历史最终走向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权力的行使得不到有效的制约 ,就会滋生腐败 ,官员贪污受贿这一社会毒症在我国历史上渊远流长。早在殷商时期就始见官吏受贿索贿的记载。鉴于权力腐败对社会带来的严重的负面影响 ,历代统治者大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予以防范和惩治。本文试对各历史时期反贪立法中的反贿立法作一点探讨 ,以求借古鉴今 ,服务于我国当前的反腐斗争。  相似文献   

5.
十六国时期,于朔方地区建立大夏政权的铁弗匈奴,在逐渐南进、势力不断扩大的过程中,表现出一种极为矛盾的心理状态。一方面,民族意识及民族自豪感增强,将冒姓汉朝宗室的“刘”姓改为胡族特征非常明显的“赫连”氏,刻意强调和凸显其民族特征;另一方面,面对博大精深的汉文化又表现出一种极度自卑的心理,由此导致了一些政策上的失误。  相似文献   

6.
《尚书》意为"上古之书",是一部最早记载夏、商、周时期统治者活动的历史文献,也是我国思想文化史发展的源头。它以记言为主,字里行间也透露出上古时期统治阶级的治国思想。该书中的"五誓"就是统治者宣扬治国思想的典型之作。从治国思想核心的天命观、任人唯亲和选贤举能的任命观、严厉惩处的军纪观和不得外戚干政的执政观四个方面,对《尚书》中体现的上古时期统治阶级的治国思想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多民族统一的国家。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由蒙古族建立并占统治地位的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封建王朝,在历史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我国历史上大多数朝代是由汉族统治者掌握政权,对以蒙古族为统治者的元朝,史学界曾出现种种非议和责难是应该认真分析研究的。元朝发展农业等一系列措施,对元朝社会乃至后来历史的发展都有重大影响,其建立是历史的一个发展和进步,是少数民族和汉族关系的一个大融合。  相似文献   

8.
南北朝时期,南北政权基本上是沿着北朝日渐强盛而南朝步步衰败的趋向发展,最终,继北朝建立的隋朝灭陈统一了全国。为什么会出现北强南弱的局面,后起的鲜卑政权为什么会战胜文明悠久的汉人政权,笔者认为关键在于统治者的治国策。以下就此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音乐史上,宫廷音乐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宫廷音乐包括宫廷雅乐和宫廷燕乐。宫廷雅乐是中国历代统治者用于祭祀及朝会典礼等场合的音乐;宫廷燕乐则是宫廷中宴饮时供统治者娱乐欣赏的音乐。从上古三代到清朝末年,宫廷音乐在四千多年的发展历史中,自成体系并忠实地服务于宫廷统治集团的政治、宗教、文化和娱乐活动的需要,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0.
沙陀汉化问题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代时期的沙陀,按中原王朝传统的模式建立政权,继承唐代制度,重用汉族知识分子,重视发展汉文化,并接受儒家思想,开始懂得中原王朝传统的立国之本、治国之道,在建立政权时开始改变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但这一时期,沙陀统治者思想中还存在着游牧经济观念的残余,也有轻视儒臣的倾向;在社会生活方面依然保留着许多游牧民族的文化习俗。五代时期的沙陀正处于汉化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1.
卢纶几首诗的题注有"至德",这一直被人认作年号;由此引起对卢纶生年及诗意的误解。本文提出至德不是年号而是地名;它与池州乃至鄱阳(饶州)都有关系。文章结合这些地名的考证讨论了卢纶的生平,并对其作品作出了更准确的解释。  相似文献   

12.
九天玄女是我国道教之女神,她与宋江故事的联系的原因之一,是有共同的泰山文化背景。这一形象在《水浒传》中虽然描写不是很多,但在全书“天人合一”的结构布局与情节发展上,为“天命”之象征,宋江之保护神与导师,作者之代言,堪称思想与艺术关键中之关键。其意义则加强了全书的道教色彩,体现了作者化“盗”为“良”的淑世意图,显示了《水浒传》成书资料有更复杂的来源,其在“天人合一”故事框架作为“天”的代表人物,开章回小说中这类人物设置与描写的先河。  相似文献   

13.
红山文化玉雕的典型器中,被玉器鉴藏界惯称之"太阳神"的玉神人雕像,实为误称。参考古文献记载和描述,考证其"牛首人身"的造型,实为远古神农氏部落先祖图腾,应正确命名为"神农氏先祖神像"。  相似文献   

14.
任远 《职大学报》2013,(1):28-35
在远古的人类社会,人们选择用祭祀的方式来对神灵顶礼膜拜,以求降福免灾。祭祀屈原的历史进程中,汨罗江和屈子祠起着独特的地标性作用。本文追寻屈子祠的历史沿革,在窥视历史的祭祀中,就屈子祠当代祭屈原文作一次梳理,并选取七篇祭文逐一进行介绍和赏析。  相似文献   

15.
王维被唐代宗誉为"天下文宗"。代宗对王维的评价不是一个普通读者对一位普通诗人的看法,其评价折射了当时最高统治者对文学创作的政治态度和审美情趣。从朝廷政治的角度看,典雅平和的王维诗歌是代宗眼里的新经典。从日常生活的角度看,王维诗歌反映了盛唐时代贵族阶层的审美标准和艺术趣味。在盛唐诗人中,只有王维才最符合封建帝王及其政权对文学的政治要求和审美期待。  相似文献   

16.
《约拿书》虽然篇幅短小,却曲折生动,悬念迭起。而其中的悬念并非一般作家所通用的艺术技巧,它是一种"程度低的悬念",是受圣经叙事模式限制的悬念。文中一系列悬念所展现的约拿与那些以传达上帝旨意为目的的传统先知不同,是一位敢于反抗权威,能够坚持自己立场,具有鲜明反叛精神的先知,而文中的上帝亦不再是往日面对叛逆人群的愤怒形象,而是一位循循善诱、谦谦可亲的长者,已经摆脱了狭隘的民族神特质,成为一位彻底的世界主义者。  相似文献   

17.
“一二·一”运动是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中国人民的一次民主爱国运动,在这次运动中,人员死伤惨重。关于此次惨案责任追究,笔者认为李宗黄虽然获得国民党当局的认可与支持,但其才是此次惨案的直接制造者。惨案的发生,与李宗黄强硬的军人作风,急功近利的心态、在一二·一运动中激烈的行动关系甚大。而在去李宗黄斗争中,各方对李宗黄的处置产生了巨大的争议,但由于李宗黄始终受到蒋介石的保护,其虽被调离昆明,却没有受到行政处罚,最后反而得以升迁。  相似文献   

18.
唐代史家杜佑在《通典》中有后魏"尤重门下官,多以侍中辅政,则侍中为枢密之任"之说,后世史家因之而推演出"后魏政归门下"、"门下省独膺钧衡之寄,故侍中称为宰相"等观点。然而杜佑的说法过于笼统和片面。事实上,北魏正光以前,门下省地位显然不及尚书省的尊崇,侍中职权亦远在录尚书事和尚书令、仆等尚书省长官之下。至孝明帝正光年间,先后出现于忠和元叉以侍中身份居中用事,这与他们是宫廷政变的胜利者有关,属特殊事例。何况他们通过宫廷政变上台后,仍得推一两位宗室重臣主持局面。可见单凭侍中之位,难以朝纲独断。因此,《通典》所云后魏"尤重门下官",应属异态,而绝非常态。  相似文献   

19.
魏晋与晚明是两个思想大解放的时代,孤傲嵇康与狂痴李贽最有代表性。他们有共同的士人心态:才高气豪、狂放不羁、厌弃仕宦、离经叛道、置纲常礼法于不顾,分别以"师心谴论"与"别出手眼"的方式放胆为文,以特立独行的人格激烈反抗与批判虚伪的"礼法"社会。为统治者所不容,为世俗小人所不忍;从而因名祸起,因文字而致罪。他们的死,既是个人的悲剧,又是时代的悲剧,值得去反思。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出版的体育词典和书刊中,physical fitness的中译有多种,大多数译为"体质"。通过比较研究"physical fitness"和"体质"的词意、定义、研究内容和测试项目等,探讨其合理译义,认为将physical fitness译作"体适能",体质译作"constitution"或"physical constitution"更符合词意和专业概念,并适应当前研究的发展趋势,亦有利于国内外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