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从团结统一、自强不息、贵和尚中和厚德载物精神等四个方面来进一步探讨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华民族精神弘扬与培育过程中的作用。对团结统一精神的弘扬与培育主要表现在:中国的奥林匹克运动增进了中华民族的团结意识,并交织着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奥林匹克运动为海峡两岸交流提供了有益渠道,促进了祖国统一大业。"奥运情结"、体育强国的梦想和奥运会的成功申办与举办激励着中国人自强不息。从参与者的全面发展、社会和谐、人与环境的和谐以及竞技体育与大众体育的协调发展等几方面探讨了奥林匹克运动对贵和尚中精神的弘扬与培育。最后,指出奥林匹克运动对中国人运动道德的提升和北京等奥运会举办城市市民素质的提高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奥林匹克运动与中国学校体育教育刍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奥林匹克运动及其精神理念与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高度契合,在分析现代奥运发展及现代奥运精神的人文价值基础上,将奥运及奥运精神与学校体育的关系详加阐述,认为两者关系为:一方面,奥林匹克运动与奥运精神充实了学校体育内客,使其精彩纷呈;另一方面,学校体育传播奥林匹克运动与奥运精神又使得奥林匹克运动得到空前的认知、认同与发展。两者可谓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3.
会徽 :申办会徽由奥运五环色构成 ,形似中国传统民间工艺品的“中国结” ,又似一个打太极拳的人形。图案如行云流水 ,和谐生动 ,充满运动感 ,象征世界人民团结、协作、交流、发展 ,携手共创新世纪 ;表达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的体育精神。  口号 :“新北京 ,新奥运”  有三千余年建城史的北京 ,经过改革开放的洗礼 ,将以崭新的、多姿多彩的面貌进入新世纪 ,她将以饱满的热情欢迎全世界的体育健儿和各界朋友 ,共同参与奥运盛会。历经百年沧桑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 ,在拥有世界人口 1/5的中国举办 ,将使奥林匹克精神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  相似文献   

4.
从民俗学视角入手,解析奥运会开幕式上民俗文化及其内涵,特别是经过对近几届奥运会开幕式的分析,可以总结出三个特点:一是奥运会文化的怀旧与复古;二是奥运会主办国将本民族民俗文化移植到奥运开幕式上;三是采用现代高科技手段来表现传统文化。采取古为今用、现代与传统结合和突出本土化是当代奥运会开幕式最主要的文化表现。  相似文献   

5.
以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开幕式与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开幕式为研究对象,运用比较分析、文献资料、录像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两届奥运会开幕式表演的历史进程和主要内容进行分析和整理。 旨在通过两届奥运会表演的对比分析,探究两届奥运会开幕式在叙事艺术方面的“变”与“不变”。研究发现,从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开幕式到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开幕式体现着从宏大叙事向个体叙事的艺术转变,体现在从历史时间建构走向艺术时间建构、从民族史诗走向浪漫抒情诗、从淡化体育元素走向强化体育元素、从科技加强艺术到科技艺术融合共创的转向历程,体现了不同时期设计思路,生产语境及创作心境等方面的变化。不变的是对奥运精神及“天下大同”理念的传达。留下了诸如多样的时间建构艺术手法、异时空叙事典范、东方艺术语言的发掘创新、体育元素的深化融入、科技人文主义对舞台表现的深度驱动等有益经验,为我国大型体育赛事的赛事表演活动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启发。  相似文献   

6.
2008年北京奥运,把奥运精神与中国文化相结合,对其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发展和创新,提出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和人文奥运”的理念以及“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口号,这是北京奥运对于奥运精神的进一步彰显,使奥运精神的内容更加丰富,这种精神以其特有的功能对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人的和谐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开幕式与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开幕式为研究对象,运用比较分析、文献资料、录像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两届奥运会开幕式表演的历史进程和主要内容进行分析和整理。研究旨在通过两届奥运会表演的对比分析,探究两届奥运会开幕式在创作思路、艺术偏向、文化内涵等方面的“变”与“不变”,总结出两届开幕式生产的有益经验。研究发现,从2008年开幕式到2022年开幕式,奥运会开幕式从历史时间建构走向艺术时间建构、从民族史诗走向浪漫抒情诗、从淡化体育元素走向强化体育元素、从科技加强艺术到科技艺术融合共创的转向历程,这体现了不同时期设计思路,生产语境及创作心境等方面的变化。不变的是对奥运精神及“天下大同”理念的传达。共同留下了诸如:多样的时间建构艺术手法、民族史诗和浪漫情诗的异时空叙事典范、东方艺术语言的发掘创新、体育元素的深化融入、科技人文主义对舞台表现的深度驱动等有益经验,这些为未来我国举行大型体育赛事进行赛事表演活动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启发。  相似文献   

8.
国际奥委会将“更团结”加入奥林匹克格言,旨在通过体育鼓励全球更加团结,这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不谋而合。运用系统性文献回顾和内容分析法进行归纳、梳理。研究表明:新格言是全球意识形态极化下,奥林匹克自身发展的需要,是新冠疫情造成世界割裂的特殊背景下逐步形成的,是奥林匹克在百年历史不断发展过程中的传承与展望,是塑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独特价值需求。奥运新格言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源头思想、文化价值、目标结果有很多理论契合,剖析二者的理论契合基础,解读新格言的时代价值,认清现实意义,为更好地推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践行奥林匹克新格言精神,举办一个更团结的冬奥会提供理论与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9.
中国舞龙运动的文化内涵及动作创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中华民族的意念中是吉祥、力量和权威的象征,是一种图腾崇拜。舞龙文化则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团结合力的精神,我们应在继承传统舞龙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与发展,使舞龙文化的崭新的风韵呈现于世人,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0.
奥运竞技的社会价值及其完好展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运的本质特征是竞技,奥运竞技的精神要向体育组织和民众推广,这是体现奥运社会价值的重要所在.在实地观察体验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解释了奥运竞技的含义,指出奥运竞技精神的构成及其向社会推广的重要性,探讨了更好实现奥运社会价值的相关体育问题.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化体现着人类对美的追求,蕴含着一种和谐、自然、恬淡的生活情趣。生态文化的表现形态极其丰富,涉及的范围较为宽泛。生态文化建设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巨大的精神力量和智力支持,从根本上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文化建设,是实现生态文明的必要措施和步骤。由于长期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生态文化建设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亟需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推进生态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何荣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10):1302-1304
分析申奥过程对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促进作用和巨大影响,阐释如何借奥运契机,弘扬中国文化,传播奥林匹克精神,促进我国经济发展,进而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文学中的文化研究日益突出。文章认为,中国当前存在两种不同的历史文化诗学:一种是“文化诗学”,一种是“文明诗学”,其中前者较多地体现了西方“文化研究”理论的影响,而后者则更能代表中国诗学的本质特色,它是一种以历史文明为基础的诗学理论创造。未来中国诗学的建立也应当是一种文明诗学。  相似文献   

14.
解析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文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大而隆重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给世人奉献了一场如诗如梦的视觉盛宴。研究认为,这次开幕式成功地运用了中国文化符号来阐释奥林匹克精神,并借这一历史契机展示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与现代风貌。同时,开幕式也体现了全球化特征,表现了在民族复兴进程中,中西文化交汇融合、共同发展的和谐主题。  相似文献   

15.
随着奥林匹克运动从古代到现代、从奥林匹亚到整个世界,奥林匹克伦理精神一直处于培育、继承和超越过程之中。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既是对古代奥运伦理精神的继承,更是对古代奥运伦理精神的超越。北京奥运会具有特殊的伦理意义,将会以其道德至上、天人合一、善邻怀远、人民为本等伦理智慧提升奥林匹克伦理精神的境界,实现奥林匹克伦理精神新的超越。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从美学的角度,对广州亚运会开幕式主题演出所体现的"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自然美、"敢为天下先"的社会美、中国风点火仪式的形式美、绿色行动与体育诠释的艺术美、舞台与视听的科技美五个方面的美学特征进行了简要的剖析,并对口号与主题,主题表达的深度,音乐的选择,文化符号的筛选四个美学瑕疵问题进行评析。重新审视广州亚运会开幕式,有助于规避瑕疵,为以后再次承办大型体育盛会的构思和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体育的文化基础“巫术通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是一种必须绝对明确自我存在和力量的文化,是一种实现了“人的觉醒”之后才能出现的文化活动,而中国古代发达的“巫风文化”及其影响都是与之相悖的,也是与希腊体育文化基础不同之处,成为直接制约中国体育发展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8.
基于北京2008年奥运会观众文明素质的系统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赛场观众的文明素质现状、北京奥运会要求、提高观众文明素质措施进行了初步探讨,为更全面地研究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赛场文化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奥林匹克运动作为一场国际性的文化运动,越将对中国社会文明进步产生现实影响和推动。以奥林匹克运动对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影响和推动为视角,深入分析奥林匹克运动与中国政治文明之间关系的理论渊源,阐述奥林匹克运动对中国政治意识文明、政治制度文明、政治行为文明产生的全方位的影响,科学引进并正确发挥奥林匹克对中国政治文明的作用和功能,健进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奥林匹克运动的人文价值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奥林匹克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对人类生活有看多方面的影响。本文旨在廓清奥林匹克的人文价值,从而坚定推广奥林匹克运动、弘扬奥林匹克精神的信心和决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