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研学旅行中融入家国情怀的意义 "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它是人们对自己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体现.家国情怀既与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乡土观念等传统文化有重要联系,又是对这些传统文化的超越.从先秦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到宋...  相似文献   

2.
家国情怀是对家乡、国家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与使命感的集中体现。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是培养担当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研学旅行作为一种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拓展了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空间,丰富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与形式。通过对家国情怀的教育价值、研学旅行课程具有厚植家国情怀的独特优势、研学旅行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进行分析,彰显出研学旅行课程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学科表达,也是"立德树人"对历史学科的具体诉求。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的研学实践活动,以学生的自我教育为导向,沿着历史学科史料实证的途径,在多层面、多层次、持续渐进的活动实践中认知家国情怀、内聚家国情怀,彰显活动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4.
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着强大的红色基因,具有重要的历史传承价值和教育意义。开展红色文化研学活动,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认同感,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目标。文章结合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要求,对广西百色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整合,设计红色文化研学活动方案,开展红色文化研学活动,并对研学过程进行评价和成果分享,以加深学生对革命者和百色人民艰苦奋斗精神的理解,增强学生对中国革命精神的认同感,铸牢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5.
研学旅行能提高学生环境观念、全球意识及家国情怀。文章以具有地理研学优势的塞罕坝为研学基地,围绕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制订研学目标,在研学前提炼研学主题、确定研学线路及做好思想动员工作,在研学中从研学内容、研学任务、实施方式等方面进行地理研学方案设计,研学结束后对研学旅行目标达成度评价分析,系统总结反思,并提出改进设想。  相似文献   

6.
培育家国情怀是初中地理课程的重要功能。本文依托闽台“五缘文化”,将平潭岛作为研学地点,以“探寻闽台‘五缘’”为研学主题,以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和家国情怀为目标,以“情境依托+研学任务+初中地理新课标要求”的思路进行研学活动内容设计,引导学生探究海峡两岸一衣带水、同根同源的历史与现实,深化海峡两岸一家亲的共识,实现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育。  相似文献   

7.
聚焦"社区空间",架构地方研学课程,可以充分发挥盘活社区教育基地、统整社区文化资源、辐射周边区域素材的社区空间意蕴,不断充实人文底蕴,培育地方情怀,提升价值体认,强化责任担当."瓯越情"地方研学课程从三个方面具体阐述开发社区空间载体,架构地方研学课程,既充分发挥社区空间育人功能,助力地方研学课程体系架构,推进校本教材的研发;又继承弘扬地域文化精神内涵,开辟思想道德培育新路径,激发新时代儿童家国情怀;最重要的是立足儿童立场,提升中国学生核心素养,为丰富儿童生活、拓宽儿童眼界、培养儿童能力、健全儿童人格架构了扎实有效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8.
抗战文化作为独特的课程资源,具有培养学生爱国情感和家国情怀,引导其树立坚定信念的重要作用.初中阶段作为学生德育培养的重要时期,应将德育内容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而研学旅行活动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云南腾冲的抗战文化为研学背景,设计了针对初中学生的研学旅行活动,从地理与多学科融合的独特视角出发...  相似文献   

9.
聚焦"社区空间",架构地方研学课程,可以充分发挥盘活社区教育基地、统整社区文化资源、辐射周边区域素材的社区空间意蕴,不断充实人文底蕴,培育地方情怀,提升价值体认,强化责任担当."瓯越情"地方研学课程从三个方面具体阐述开发社区空间载体,架构地方研学课程,既充分发挥社区空间育人功能,助力地方研学课程体系架构,推进校本教材的研发;又继承弘扬地域文化精神内涵,开辟思想道德培育新路径,激发新时代儿童家国情怀;最重要的是立足儿童立场,提升中国学生核心素养,为丰富儿童生活、拓宽儿童眼界、培养儿童能力、健全儿童人格架构了扎实有效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0.
徐应桃  赵静静 《地理教育》2022,(z2):203-205
研学旅行作为一种特殊的教学形式,西方国家在很早就已经施行,并在二战后成为一种教育传统.国内"研学旅行"是在2013年国务院印发《国民休闲旅游纲要(2013—2020)》后兴起,并作为教学研究和实施的重要途径.本校从拓宽学生知识面、开阔视野和"纸上得来终觉浅"的角度出发,提出"构建综合视野""培养家国情怀、世界眼光"的研...  相似文献   

11.
张磊 《甘肃教育》2021,(3):90-91
家国情怀是新时期中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历史学科是一门充满人文情怀的学科,其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方面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立足学生发展与中华民族复兴的角度,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基于此,本文从家国情怀素养的基本概述出发,结合初中历史课程,从民族文化、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乡土教育、现实思考等角度,探究初中生的家国情怀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12.
研学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促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进行乡土地理教育的重要途径.为了让学生认识家乡的乡土地理环境,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人文底蕴,昆明市"聚落及其保护"主题研学课程围绕"聚落沧桑之变""革命峥嵘岁月"进行设计,通过走访昆明市顺城街"一颗印"建筑群、金马碧鸡坊、西南联大旧址、闻一多殉难处和陆军讲武堂,主要从...  相似文献   

13.
<正>“红色研学”课程是立足红色文化资源,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探究、体验,进而培养政治认同、家国情怀、理想信念等的主题教育课程。下文,笔者主要谈谈“红色研学”课程的实施。1.创设校园红色文化环境红色文化是“红色研学”课程的一种隐性而重要的资源。为实施好“红色研学”课程,笔者所在的学校积极打造校园红色文化环境,以红色文化滋润童心。我们在教室里定期更换红色主题板报,各班既有弘扬红色文化的统一要求,又有自己个性化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4.
<正>近几年,乡土历史资源的开发及应用受到中学历史教师的广泛关注。笔者所在的无锡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吴文化发源地之一,历史底蕴厚重、文物遗存众多。得天独厚的乡土历史资源激发了笔者开展“微研学”教学探索,带领学生到本市历史遗迹开展“微研学”活动,通过真实情境下的沉浸式学习与主题式探究,达到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培育学生历史核心素养、涵养学生家国情怀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正>一、引言在中国,说不完、道不尽的正是家国情怀,史书万卷,字里行间都是"家国"二字。处理好与自我、与他人、与国家的关系,是贯穿整个道德与法治教材的一条主线。《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养成孝顺父母……有责任心……的品质""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由此可见,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命运相结合的家国情怀教育愈加凸显为道德与法治课程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道德与法治课堂作为承担立德树人任务的主战场,要深人开展家国情怀教育,培  相似文献   

16.
博物馆研学具有引导中小学生触摸真实历史、涵养家国情怀、提升人文素养的独特育人价值,值得中小学生在基础教育不同学段多次参加。基于学习进阶理论,针对小学、初中、高中学段博物馆梯次研学活动的需要,从研学目标、任务、评价进阶等方面提出进阶式博物馆研学课程开发范式,并以滕州市博物馆进阶式研学课程设计加以阐释。  相似文献   

17.
家国情怀主要是指对家乡地域的空间归属感,对国家民族的文化认同感以及对家国兴旺、社会发展和民族复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家国情怀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增强学生建设家乡、报效祖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的有效手段.家国情怀教育可以通过整合课程资源、合理选择教学方式、开展实践教学等途径实现.  相似文献   

18.
<正>活态文化育人是指在特定时空的日常生活中,利用活态的民族传统文化和自然历史文化,让学习者进入其中,身心在场体验,陶冶心性,培养生存能力、探究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等,增强热爱自然情怀、社会责任感和民族文化自信心自豪感等的教育活动。中小学研学旅行是活态文化育人的一种形式,也是传承活态文化的一种有效路径。在研学旅行的活动中,学习者走进活态文化,进入一定的场景  相似文献   

19.
家国情怀是我国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重要总 结,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着相当高的教育价值。近些年来,西 方文化与我国传统文化思想正在发生着激烈的碰撞,当代人们 家国意识缺失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在这一形势下,保护传统文 化、传承传统民族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高中历史教学来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我国相关教育 工作者应着重研究的一项重点课题,需从多角度入手激发学生 的爱国意识,助力学生形成一种坚定不移的家国情怀。本文对 家国情怀教育的历史价值进行分析,并对其在高中历史教学中 的实践策略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20.
家国情怀是"对自己国家一种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体现,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1],历史教学对家国情怀的培养具有独特的优势。然而,目前历史课堂教学过于强调历史知识的传授和应试,往往忽视家国情怀的培育,其内容也缺乏针对性、系统性和科学性。由于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中学生正处于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需要加强思想教育,加强家国情怀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