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运用基础理论解决问题总是以解答数学习题的形式进行的。着眼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改革传统的数学习题教学模式,是当前中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一、改进习题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课堂创新思维的主体。先讲后练是数学习题教学的传统模式,这种传统的模式在素质教育的影响下.作了许多改进.如:精讲  相似文献   

2.
多少年来教学改革的热门课题是如何改进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等,而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习题设计却往往被忽略,其实数学教学的改革离不开习题设计的优化改革。在大多数同学的心目中,数学习题就是做题,教材上的、试卷上的、参考资料上的等等,这说明传统的数学教学已将同学们对习题的概念引入了一个死胡同,其根本原因则是由于对学生的评价是由考试分数来唯一确定的。  相似文献   

3.
作业,是教学中重要的一环,通过作业,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作业是教师获得教学反馈信息的重要途径,为教师掌握学情提供依据。 科学的设置作业,可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训练学生的解题技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就初中数学教学中作业的设置应注意的问题谈一点自己的浅见。 1.作业的可行性。每讲完一节课,老师希望每个学生都能顺利的解决相应的习题,从而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但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心理素质存在差异。有的学生对新知识理解得透,接受的快,有的学生则相对差些。因此;老师设置作业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即作业的设置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能独立  相似文献   

4.
纵观当前的数学课堂教学,学生的学习方式多以被动接受式为主。具体表现为: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取知识并发展自己,依靠学生查阅资料、集体讨论为主的学习活动很少,教师经常布置的作业是大量书面习题与阅读教科书,而很少布置观察、制作、实验、社会调查、数学日记、数学作文等实践性作业;课堂教学中学生很少有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与意见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以课堂为中心、  相似文献   

5.
<正>开放型习题是相对有明确条件和明确结论的封闭式习题而盲的,是指题目的条件不完备或结论不确定的习题。练习是数学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恰到好处的习题,不仅能巩固知识,形成技能,而且能启发思维,培养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除注意增加变式题、综合题外,适当设计一些开放型习题。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克服学生思维的呆板性。  相似文献   

6.
提高初中数学作业质量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中数学教学,很大程度上要通过练习来让学生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的目的。因此做作业是数学学习的主要环节。数学作业的质量和数学作业的检查是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协调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手段和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信息来源。而在笔者任教的这所农村初中的绝大部分班级中,超过半数的学生每次数学作业几乎都存在抄袭行为。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有相当数量源于教材\高于教材。而部分高中生往往觉得教材简单,不重视对教材例、习题的发掘,部分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也有这种倾向,淡化教材在数学教学中的统领地位,而把大量精力放在了教辅材料上。从发掘教材例、习题入手,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是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从目前体育院系本科学生的数学和物理实际水平出发,在运动生物力学的澡程中安排基础力学内容的讲授是十分必要的,而这部分内容作为运动生物力学的基础,又必须通过习题的讲解和练习才能理解和掌握。基于这种情况,习题的教学无疑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学时的限制,要让学生通过较少时间的习题练习  相似文献   

9.
以一个习题为例,从引导学生一题求多解的过程,探索教学中拓展学生思路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习题课是整个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一方面,教师通过它归纳、总结某些章节的内容,给学生以整体的、连贯的知识体系,通过习题训练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在习题训练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让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概念,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提高其发散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1.
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技能的形成与巩固,都要通过必要的练习来进行。在练习这一环节中,教师对练习题的设计至关重要,它决定学生“练习什么”以及“如何练”的问题。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习题设计重理论,轻实践;重书本知识,轻生活经验,而且答案追求唯一,在训练中又机械重复。使学生体验不到数学的价值,丧失了学习数学的热情。《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这就是说,数学从生活中来,最终又回归于生活,教师设计习题要贴近学生生活,不能脱离生活实际去研究一些毫无应用价值的“纯理论”问题。怎样让学生乐于做数学习题呢,笔认为,教师的习题设计应该是紧密联系生活的、开放性的、是学生感兴趣的。  相似文献   

12.
在多年的数学教学中,经常在学生中听到“我听懂了课,但做不起题”的反映。对这种现象,笔者在教学中通过思考采用了以下做法:一、分析学生做不出题的具体原因1、非智力因素不佳。如动机、意志、情感、性格有弱点,从而影响了智力因素:感知、记忆、思维、想象力的作用的发挥。2、学生的双基差。由于一堂课中所学的知识同旧有知识的联系一般不是太多,学生能听懂当堂课理当不是问题,对中差生尤其如此。而习题中较多地涉及没有掌握的旧有基础知识,因此作不出题,或者基本技能差,虽然知道解题方向,但不知怎么表达,即常说的眼高手低。3、数学习题具有…  相似文献   

13.
一直以来,高职数学教学过于注重逻辑推导和形式化结果,导致数学课成了枯燥干涩的公式、定理、结论和习题的堆积,进而导致高职生对数学课提不起兴趣,部分学生甚至放弃数学学习。改变这种不良现状,创新高职数学教学势在必行。事实证明,在高职数学教学中应用数学实验,可以化抽象为具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先分析在高职数学教学中应用数学实验的重要性,接着提出一套有针对性的策略,以期能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4.
浅淡小学数学习题设计生活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技能的形成与巩固,都要通过必要的练习来进行。在练习这一环节中,教师对练习题的设计至关重要,它决定学生“练习什么”以及“如何练”的问题。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习题设计重理论,轻实践;重书本知识,轻生活经验,而且答案追求唯一,在训练中又机械重复。使学生体验不到数学的价值,丧失了学习数学的热情。《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这就是说,数学从生活中来,最终又回归于生活,教师设计习题要…  相似文献   

15.
数学课堂教学,从根本上来说,不外乎概念、定理公式、训练三个环节。怎样在这三个环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传统的数学,往往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定理公式,进行题海训练,通过“见多识广”来达到“高分低能”,从而让人一提起数学,就感到是枯燥的做不完的习题,这当然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还有一种教学  相似文献   

16.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坚持解题创新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解题教学中,既要教给学生基本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又不能让学生被这些“基本、常规”的解法所束缚,教师要注重在例题、习题的思考上,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开辟新思路.这样以练习为载体、解题为手段、创新为目标的解题教学.定能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本文以“九义”教材中的例、习题为  相似文献   

17.
线性代数选择题的设计过程是对成熟习题的升华过程,也是对主观化习题的凝练和再设计的过程。针对线性代数习题客观化进行了多年专项研究,结合教学实践,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对课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整理和再设计,使学生可以在网上提交作业,系统直接批阅,节省了教师批阅作业的时间。另外经过再设计也可以避免学生巧妙解题的情况发生,使学生可以在掌握了知识点的基础上解答客观题。基本概念类、计算方法类、证明类三类题型设计为单项选择题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教师必须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效地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能力;因此教师除了认真钻研教材、教学方法外,还需随时编拟符合教学要求,切合学生实际的例题,习题,试题。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必须掌握一些编拟数学题的方法。本文就此谈自已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9.
数学教学大纲只要求会计算已给出公垂线段的二异面直线的距离。这是基本要求。由于在空间图形中无处不在,学生自然会钻研,求教这样一类习题。作为数学教师就必须掌握异面直线距离的求法。 异面直线的一般画法和异面直线距离的求法是教学中的难点,学生在处理这类题目时,深感困难,无从下手。笔者在数学教学实践中从以下三个方面给出论述。既综合应用了空间理论知识,培养了学生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又进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0.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是作为基础教育重点学科的初中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习题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各种情景,引导学生去思考、去研究、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观察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