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霍艳芳 《河南图书馆学刊》2007,27(5):123-125,137
北宋馆阁制度发展成熟,馆阁藏书作为国家藏书的重要组成部分,颇具特色.从其藏书类型、藏书管理和藏书利用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北宋元丰改制后,馆阁归于秘书省的领导之下,致使秘书省职官的设置、职事、选任及编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馆阁的皇家藏书性质进一步减弱,国家藏书的特性趋于强化。相比较而言,北宋以馆阁为核心的国家藏书制度在这一时期趋于完善,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秘书省宿直制度的进一步完善、秘书省借书制度的完备、秘书省馆职待遇的制度化、新建省舍、北宋国家藏书再盛。  相似文献   

3.
978年,北宋设立崇文院作为馆藏图书之所.尽管宋代崇文院的大量藏书由于不期而至的天灾以及时有发生的战祸而多次损毁殆尽,但它的设立、发展和功用对宋代政治、文化乃至经济的发展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略论宋代馆阁藏书来源及其基本职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初设昭文馆、史馆和集贤院,合称"三馆",又建秘阁及秘书省,三馆、秘阁或秘书省总称崇文院或馆阁.馆阁是宋代中央政府的主要藏书机构,兼备访书、购书、抄书、藏书、借书以及对图书的编目、校勘、修撰等各项职能.宋代历任统治者均极其重视馆阁藏书的建设,多方搜求,善加利用,以期向天下显示其文治盛事.  相似文献   

5.
有宋一代国家藏书事业极为兴盛,其国家藏书之地统称为馆阁。宋代有关馆阁藏书著作主要有五部,北宋有二部:宋匪躬的《馆阁录》、罗畸的《蓬山志》;南宋有三部:程俱的《麟台故事》、陈骙的《南宋馆阁录》、不撰人的《南宋馆阁续录》。南宋三部至今尚存,或有其辑佚本,北宋的二部却全部散佚。笔者近年从事文献整理工作,在群籍众书中搜罗爬剔,共辑录《蓬山志》佚文41条,近7000字,虽非全璧,但于研究北宋国家藏书事业不无裨  相似文献   

6.
北宋馆阁藏书事业的兴盛超越之前各代,实为古代书籍的发展做出了不朽的功绩。本文即以《麟台故事》残本卷二中《书籍》所载为主,分析了北宋政府藏书形成的三个主要方面:几次重大的典籍获取奠定了馆阁藏书的基础,民间所献之书又是构成北宋馆阁藏书的重要部分,后置秘阁典藏实为当时堪称精华和极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在北宋庆历前这段时期,政府非常重视医学藏书的修撰工作,并努力使之科学化、系统化、专业化。这些都为北宋国家藏书的兴盛奠定了基础。本文首先对北宋庆历前馆阁医学藏书的管理进行研究,进而探讨其医学藏书的历史贡献和现实意义,同时希望能够古为今用,为当今生活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自有藏书以来,人们就开始了对藏书建设的研究,只是到了近现代,图书馆走向社会化以后,这一研究也随之社会化了,直至本世纪70年代,美国图书馆界才把藏书结构理论的研究引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本文从藏书的“结构”和“比例”的两个方面来论述藏书建设理论研究的重要发展。  相似文献   

9.
高校图书馆青年馆员归属感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调查分析表明,工作的挑战性、成就感、个人与组织目标的一致性、进修深造机会等是导致高校图书馆青年馆员归属感缺失的重要因素。高校图书馆应当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通过构建“和谐与共享”的组织文化体系、“针对与实效”的培训体系、“创新与发展”的工作体系、“科学与规范”的制度体系,从而提升青年馆员的归属感。  相似文献   

10.
认为建国以来我国图书馆界的协作活动主要经历“统筹规划期”、“调整恢复期”、“深化发展期”和“自主创新期” 四个阶段,各阶段的活动内容不同,但与国家的发展战略息息相关,在不同程度上促进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钟进华 《图书情报工作》2009,53(17):102-105
论述“读图时代”大学生视觉素养缺乏,高校图书馆作为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在大学生视觉素养培养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可以帮助大学生适应视觉文化时代生活、有效促进学习和个人审美能力的发展以及提高“看”的能力。针对如何提高大学生视觉文化素养的问题,提出具体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 随着开放政府数据实践在全球范围的兴起,对其开展的评估项目也不断出现。对这些评估项目进行比较分析和框架构建,以期为我国乃至全球开展的开放政府数据评估项目提供有益借鉴,推动开放政府数据实践。[方法/过程] 通过对具代表性的11个国内外评估项目进行梳理和整理,分析其评估框架、指标和方法,初步构建起系统全面的评估框架。[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目前开放政府数据评估项目的指标体系主要包含“基础”“平台”“数据”“使用”和“效果”5个维度。大多数现有评估项目主要围绕“数据”和“基础”两个层面进行评估,强调数据的格式标准和质量,并注重对政府部门推动数据开放的组织管理能力和相关法制建设进行评估。对于“平台”“使用”“效果”3个层面的评估,则随着开放政府数据项目发展阶段的不同而有所侧重。现有的评估项目大都是定性和定量方法相结合,通过问卷调查、数据抓取、访谈和专家评估等方法采集主客观数据。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宋代馆阁具有图书献中心和人才培养中心主要职能。惟此.宋代馆阁制度在宋代官制和政治化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住,并为宋代国家藏书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宋王朝是我国历史上藏书建设较多的朝代,历代君主对馆阁建设都投入了较大的财力,虽然经过了天灾、战祸,大量的藏书没能留存下来,但在当时,丰富的馆阁藏书对宋代的经济、文化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基于资源的稀缺,“如何让更多的人享有图书馆资源”,既是“公平”问题,又是“效率”问题。“效率”与“公平”的共生是图书馆服务能力的特征所在,但始终受到服务的不确定性、无偿性和刚性的影响。如何营造并维系“效率”与“公平”的“相互促进、协同发展”共生关系,从图书馆创造社会效益的角度出发,通过适度化控制服务质量和数量去构筑服务“效率”与“公平”和谐的共生。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简称“中心”)是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的龙头单位,在全院支撑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自2001年初,“中心”加快改革步伐,抢抓“科技创新战略行动计划”所带来的机遇,利用新馆建设的有利条件,面向院知识创新工程的需求,面向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全面规划了“以进入创新的标准进入新馆”的“双进”战  相似文献   

17.
图书馆联盟——21世纪图书馆发展的大趋势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变得越来越小,正在演变成为名副其实的“地球村”,数字化网络化已经成为加入“地球村”的基本资格。作为“地球村”的一介“村夫”,图书馆赖以自立自强的根本已经不再仅仅是数字化和网络化,而是逐步完善和日益强大的联盟。  相似文献   

18.
以基于Web2.0的社会网络用户“社会联系”为研究对象,系统地分析“仿生学”意义上群体行为的社会特征,并呈逻辑关联地分析从“人机交互”到“人信息交互”、“社会交互”发展历程中的动力因素及本质特征,社会网络信息资源生成模式的“自组织”现象及其弊端,指出从语义关联角度集成社会网络资源的“社会语义信息系统”的发展方向;在以基于“社会提示”的社会导航及Bradford分布对社会网络的信息资源所产生的过度离散现象进行实例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9.
关鑫 《图书情报工作》2016,60(24):42-50
[目的/意义] 研究当前环境下馆员如何进行“全媒体”角色转换及其培养途径,从而为馆员信息化发展引领方向,在推动图书馆服务模式转型过程中,扩展图书馆信息服务职能。[方法/过程] 采用文献调查、实践研究和比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国内外“全媒体”发展及馆员“全媒体”角色转换的研究成果进行评述,着重讨论馆员角色转换与培养方法。[结果/结论] 馆员的“全媒体”角色转换与培养是必要的,“全媒体意识”是转变的关键,知识积累是角色转换与培养的量变基础,智慧实践是“全媒体”角色转换的实现手段,也是培养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20.
欧阳修除了作为北宋历史上著名的股肱之臣、文坛宗师、金石学家,还是著名的藏书家。其一生藏书历程分为具有明显差异性的三个阶段:早年家贫藏书稀少,但却收获一部影响深远的韩愈文集;中年聚书最快,这主要得益于长期任职馆阁的经历和文坛盟主的地位;晚年藏书增长缓慢,精力转入营建藏书室六一堂以及编撰自己和友人的著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