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0 毫秒
1.
国外大学图书馆战略规划模式解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解析国外大学图书馆战略规划的五种模式,即“总-分馆”模式、“总-分目标”模式、“关键领域-评估”模式、“目标-战略-资源需求”模式、“短期-中期-长期战略目标”模式,着重分析每种模式的运行框架、案例与优势,为如何制定国内大学图书馆战略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基于资源的稀缺,“如何让更多的人享有图书馆资源”,既是“公平”问题,又是“效率”问题。“效率”与“公平”的共生是图书馆服务能力的特征所在,但始终受到服务的不确定性、无偿性和刚性的影响。如何营造并维系“效率”与“公平”的“相互促进、协同发展”共生关系,从图书馆创造社会效益的角度出发,通过适度化控制服务质量和数量去构筑服务“效率”与“公平”和谐的共生。  相似文献   

3.
以东莞图书馆集群管理模式为案例,阐述“技术+管理”综合统筹发展模式的具体实现、成效及在全国的辐射情况。“技术+管理”的图书馆集群发展路径的易用性、可行性和经济性表明“技术+管理”的综合统筹发展具有普遍的示范意义和辐射效应,是我国区域图书馆整体协同发展的一种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4.
图书馆媒体营销策略研究——以上海图书馆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上海图书馆“创新服务、提升品质”、“努力塑造图书馆服务品牌”、“交流共享图书馆资源”、“宣传世博、服务世博”和建立良好媒体关系的营销策略,指出其他公共图书馆应借鉴上海图书馆的媒体营销经验,以本馆优势和特色为基础,强化媒体营销意识,积极开展媒体营销活动。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西南大学图书馆读者借阅现状的调查和设计的实验数据分析,发现“借阅空档期”是影响学生借书效率的一个重要的因素。通过对西南大学的读者、图书馆勤工俭学的学生、图书馆的管理人员的访谈和观察,找到出现“借阅空档期”的原因,并提出在图书馆硬件和软件方面的改善策略。
  相似文献   

6.
指出图书馆现代化建设应当认清两个基本理论、两个基本事实和两个基本概念,遵守“四项基本原则”,“持续发展论”与“发展阶段论”相统一;自身发展与社会整体发展相统一;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创造精神与科学态度相统一;普及与提高、“锦上添花”与“雪中送炭”相统一,因地制宜,因馆制宜。  相似文献   

7.
我国图书馆员“去职业化”问题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阐述图书馆“职业化”进程,引出目前图书馆界存在的“去职业化”现象。深入分析其产生的内外部原因及“去职业化”在图书馆中的具体表现,提出尽管图书馆员“去职业化”可以提高图书馆的工作效率、增加图书馆员专业多样性,但还存在着如图书馆业务质量降低、图书馆核心能力下降等重要问题。基于以上观点,从图书馆具体工作、图书馆学教育和职业资格认证等角度提出应对图书馆员“去职业化”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8.
刘懿 《图书情报工作》2009,53(17):144-147
作为哲学家和政治家的托马斯·杰斐逊不仅将“知识自由”哲学观点应用于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实践中,而且从理论和实践上拓展了图书馆的功能:传播知识、实施教育。他的图书馆领导体制创新、“广泛论”购书理念、“知识民主”哲学理念对美国图书馆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 通过分析与探讨美国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岗位的现状与特征,提出研究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需求及服务的新视角,同时为我国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岗位的设置、支撑与发展提供借鉴。[方法/过程] 收集美国图书馆协会招聘网站上发布的未成年人服务岗位招聘信息,进而使用内容分析法深入分析美国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岗位的岗位描述及任职资格。[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在未成年人服务岗位设置上,美国公共图书馆更偏向于以“面向服务对象设岗”为主,以“聚焦服务内容设岗”为辅;在职业能力上,对于“策划、实施活动的能力”以及“外联与宣传”的能力需求更大;“针对读者群体”与“适应时代需求”则是其知识和技能需求的主要表现;此外,美国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岗位通常将“工作经验”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标准,同时注重学历与经验的等效组合。最后,文章从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岗位的“针对性”设置、“标准化”支撑和“专业化”发展三方面探讨我国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岗位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运用关键词词频统计及共现的可视化技术等方法,分别分析2000-2009年发表在国内学术期刊上有关“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研究论文的关键词,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近十年来国内“高校图书馆”及“公共图书馆”的研究热点及发展动态。  相似文献   

11.
文摘以宁波市纺织服装特色数据库的建设为例,探讨了区域产业文献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的途径,认为应该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从产业需求的角度建设文献资源数据库;二是加强与相关的学术文化机构合作,建设区域产业特色文献;三是与政府合作,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  相似文献   

12.
澳门信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澳门回归在即,如何使澳门在回归后继续保持繁荣并在下个世纪高速发展,是许多专家和学者共同关心的问题。21世纪将是人类社会信息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信息产业唱主角的世纪,因此,我们认为,澳门应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同时用信息技术改革传统产业,从而使澳门经济持续繁...  相似文献   

13.
肖钠 《图书馆》2021,(4):68-75
开展信息协同服务已成为学术电子书产业链服务发展的客观趋势。文章引入信息协同理论,在对学术电子书产业链服务现状进行信息协同服务角度评述的基础上,基于信息生态链视角提出产业链信息协同服务的三大要素基础,并探讨信息协同服务平台的构建原则、框架模式,进行相关实例分析,最后提出信息协同服务的促进策略,以期为提升和改善产业链服务效果,实现产业链主体和链体的效益最大化,进而推动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肖钠 《新世纪图书馆》2020,(3):64-69,87
在学术电子书产业链的发展过程中,信息协同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研究信息协同模式有利于进一步明晰产业链各节点企业的协同内容和方式。本文在阐述学术电子书产业链信息协同的内涵和原因的基础上,引入信息生态链理论,分析学术电子书产业链信息协同的动因及影响因素,最后构建学术电子书产业链信息协同模式。本研究对学术电子书产业链采取信息协同管理,以提高当前学术电子书的供需匹配度及解决产业链上各节点的利益矛盾冲突提供了新思路和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5.
出版业的跨媒介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晓丽 《出版科学》2007,15(6):36-37,46
近年来,出版业在跨媒介合作上取得了较大进展,表现为一批大型出版集团和传媒集团的组建.本文以出版业的自身特点、发展内在要求及外在动力为着眼点,从可能性和必要性出发,论述出版业跨媒介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肖洋  谢红焰 《出版科学》2012,20(3):68-71
数字时代背景下出版产学研协作,关系到出版教育的人才培养、出版行业新技术研发与应用、出版信息与资源共享,也是加快推动我国向新闻出版强国迈进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通过剖析出版产学研协作的动因、主要模式,揭示产学研协作存在的共性问题,并简要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旨在研究肿瘤疫苗领域技术创新合作网络演化特征,为我国肿瘤疫苗领域的技术突破和产业发展提供思路。[方法/过程]提出一种产业技术创新合作网络演化特征分析方法和框架。首先引入专利指标法,通过技术生长率、技术成熟系数、技术衰老系数和新技术特征系数等指数的定量计算对肿瘤疫苗产业技术生命周期进行划分;其次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技术生命周期各阶段合作网络,从节点数、网络密度、中心势、核心-边缘分析等维度对合作网络的拓扑结构演化规律进行分析;从中心度、凝聚子群分析、创新机构等维度对核心个体演化规律进行分析,进而揭示肿瘤疫苗产业技术创新合作网络的动态演化特征。[结果/结论]以肿瘤疫苗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案例进行研究,验证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肿瘤疫苗领域技术发展战略和技术合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公共档案馆与大众传媒的合作虽然在不断深入,但目前合作效果仍然不理想.为寻求档案社会化传播的新途径,提出了一种基于媒介产业价值链的馆媒合作方式.在这种深度合作下,就档案馆如何选择最佳合作对象,如何有效参与媒介产业价值链作了深入分析,以此希望能改变现状.  相似文献   

19.
张海峰 《图书情报工作》1995,39(3):66-69,39
在简要介绍海峡两岸信息产业发展状况的基础上,从社会文化、经济和产业三个层面对海峡两岸在信息产业领域交流与合作的背景做了深入的分析,进而介绍并探讨了海峡两岸在信息产业领域交流与合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障碍和困难,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文化产业发展大潮中,公共档案馆应积极探索档案文化资源的商业化开发路径,通过档案文化资源向档案文化产品的转化,实现档案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商业化开发路径的基本思路是:以公共档案馆为主体,加强与文化职能部门、文化产业机构的合作;以追求经济利益为动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以档案文化资源为原料,提供优秀的档案文化产品;打造多层次的档案文化传播平台,建立多样化的文化产品推广渠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