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桐城派的三位开山祖师中的方苞、刘大櫆只是在理论和创作上为桐城派的创立做了必要的准备,而桐城派的真正创立并得到发展,其关键人物当是姚鼐。姚鼐对桐城派创立和发展的贡献,一是表现在他凭借创立文派的强烈自觉意识,公开打出了"桐城派"的旗号,使桐城古文享誉天下;二是中年毅然辞官后,一边宣扬自己的古文理论,身体力行地进行古文创作,一边长期坚持在书院教学,培养了大批桐城派作家,使桐城派流衍覆盖全国。可以说,没有姚鼐的努力,就没有桐城派的产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顾新红 《阅读》2014,(36):47-48
<正>品德教学审美化研究非常有现实意义,审美化教学设计是教学审美化的基础。美的目标,美的内容和美的形式,是审美化教学实施的主要途径。一次课题研究活动中,有位教师执教了《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我是教室美容师》一课。课堂上,教者借助多媒体课件,呈现美的教室,并展现美中不足之处,引导学生用实际行动去珍惜现有的美,从而把教室变得更美。这样的教学设计似乎也无可厚非,但是,我们所追求的审美课堂,不应该局限于课堂教学形式,而留给学生的"美"也不应该局限于眼睛所看到的,更重要的是让"美"触及学生的心灵,让我们课堂的教学内容、形式、过程在师生的互动中生成学生的心灵美、道德  相似文献   

3.
辛颖 《职大学报》2011,(1):55-57
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小说都经历了故事化展示、人物性格化展示、以人物内心世界审美化为主要特征的多元化展示这三个大的发展阶段。但是,并不是说这三个阶段是割裂的。可以预料,今后的文学世界将是一个多元的世界,小说艺术也将多元地发展,属于上述三个历史范围的小说将不断变化自己的形式去争取自己的读者以及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人本化"管理模式的基本特征就是以人为核心,注重非理性因素的影响,重视人的理性,强化管理民主。随着时代的发展及经济的突飞猛进,社会对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使高等教育能够更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可用人才,人本化管理逐步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因此,文章通过对"校本化"和"人本化"管理模式的比较,指出"人本化"管理的特征、作用,重点分析了目前"人本化"管理模式的不足之处,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措施,为实现高等教育"人本化"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围绕“发展”议题,重点厘清了发展概念的提出、概念历史演化、概念内涵变迁的整个过程,在此基础上分析“后发展”的范式框架,包括“发展”的自然属性、能量守恒和递弱代偿的自然原理、人的主体存在和能量代偿相适、精神存在与感应函量相适以及社会存在与残化程度相适的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和耦合机制,最后在后发展视阈下欠发达地区的路径选择进行了批判性反思和建设性重构.  相似文献   

6.
以针对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女留学生进行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第二课堂传播为案例,以社会学意义上以戈夫曼(Goffman)为起始、经传播学领域发展形成的框架理论为基础展开,通过开放式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焦点组访谈和参与式观察等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基于框架理论,分析传播过程中的传者框架和受众框架,用框架分析法探讨研究中高校第二课堂的传播效果问题。研究结果发现可通过优化传播策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有效传播的几条路径。  相似文献   

7.
方东树是桐城派最为重要的诗论家之一,其诗论在沿袭桐城派文论道文并重思想的同时,亦体现了重"文",追求审美价值的走向。其中,他秉承古典诗学以妙论诗的传统,主张"用意高妙",强调诗歌之美以善为内核,强调了诗教的美育作用;主张"兴象高妙",进一步从诗歌文学形象这个艺术本质特征的角度,赋予了"妙"字的诗学审美内涵;主张"文法高妙",在体现以文论诗这个桐城派诗论传统特色之中,亦表述有关诗歌章法、词句等方面的审美要求。  相似文献   

8.
自从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载有"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一说后,就出现了多种解说.本文辩析了长期以来较有代表性的"不合礼仪"说,指出此说系只强调表面现象不谈问题实质的所在;辩析了新出现的"对偶婚的反映"说,指出此说系对历史的无知和臆造.  相似文献   

9.
从“体育”走向“文化”:中国武术当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东西文化的差异出发,就中国武术体育化发展历程进行了历史学意义的回眸;对体育化后的中国武术在体育场域中的存在状态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武术摆脱在体育场域中生存窘境的路径选择,必然是从"体育"走向"文化"。最后指出,中国武术发展从"体育"走向"文化"的命题,并不是否定中国武术本身所具有的体育价值和功能,而恰恰相反是在唤起对中国武术文化价值功能的挖掘和认知上的提升。走进"文化"的中国武术发展,就是要努力建构和重构具有中国身份、彰显民族精神气概与民族主体性的中国武术文化体系,从而为促成多元共生、和而不同、复调对话、互为主体的新的中国武术、世界体育新格局与新未来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我郁闷/郁闷"作为当代主要流行于年轻人当中的口头禅,在2013年国人最爱说的"十大口头禅"中位列第五,本文将其定性为语用化口头禅,分析"我郁闷/郁闷"由普通的词汇发展为流行语,进而演变为语用化口头禅的过程,并尝试性的总结其语用特征和形成机制与动因。  相似文献   

11.
爱国主义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文化建设中融入爱国主义情怀是时代的特征和需要.爱国主义在西南民族地区源远流长,因此在节日文化、影视文化和特色村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可积极融入爱国主义.这既是西南边境地区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文化戍边、强边和兴边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运用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是测试手段的重大改革。作为边疆地区高校,应在不断熟悉测试流程和相关常识,有针对性地加强练习,以及加强测试员教师的职业学习,有效提升普通话教学和科研能力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3.
边疆地区高校大学生深入学习中共百年党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有助于促进边疆地区的稳定发展,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发展和壮大大学生党员队伍。研究学习党史的重要性,归纳出当前边疆地区大学生学习党史的主要内容,分析影响大学生党史学习实效性的因素,提出健全和完善党史教育机制的3条路径。充分弘扬党史精神,以期进一步铸牢边疆地区高校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4.
从元代设置大理金齿等处宣慰司及元末元朝对金齿地区控制减弱,明初麓川思氏崛起对明初永昌地区局势的影响,以及明朝为加强永昌地区的控制而采取的措施等方面,讨论1390年之前明朝在永昌地区的设置与管理;认为明朝控制永昌初期面临着元代析麓川失败而导致的麓川崛起的威胁;为了应对麓川的威胁,明朝不仅采取了与麓川直接相关的军事行动,对土酋进行羁縻控制,还从加强自身建设方面努力,包括设永昌府、设金齿卫所、移民充军、任用重臣、加强军民管理等措施;这些措施对保障明朝初期滇西边疆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滇西边境地区的民俗民间体育活动是其旗帜鲜明的外显形态,它在民族延伸发展升华沉寂的进程中,在意识深层与情感深层上均浓墨重彩的披挂着时代的特性和地域文化的属性;从滇西边境地区民俗民间体育活动的民族性、地域性、继承性、时节性等主要方面人手,对滇西边境地区民间民俗体育的展开形式、行为特征及发展现状进行了整理与分析,并在其所具有的特殊环境的视域下,根据社会群众体育的需求、全民健身的需要,总结其发展形式、发展内容和特点,寻求滇西边境地区民俗民间体育活动的可持续发展思路,进而为滇西边境地区民俗民间体育活动的繁荣之道提供新的方向和思路.  相似文献   

16.
"界鱼石"现象本为一道独特的自然景观,经济学视角中的这种现象主要表现为经济要素流动的道路是畅通的,但经济要素未能参与当地的经济活动形式或者是参与了但未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云南许多少数民族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与"界鱼石"现象非常类似的情况,使其难以摆脱贫穷落后的局面。因此,应分析其现象产生的原因、弊端,并从环境的改变、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加快特色资源的资本化以及制度层面的更新等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全面透视边境牧业旗县的基础教育现状 ,探讨其发展途径和对策是当前民族教育研究中的一项重要课题。笔者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乌旗作为个案 ,立足实地调查 ,对该地区基础教育现状及问题 ,进行系统分析 ,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在西部开发战略中发展边境牧区基础教育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民歌作为彝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彝族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他们进行社交的特殊媒介。彝族民歌经过岁月的洗礼延续至今,体现出彝族的民族精神气质和情感寄托。滇西彝族民歌种类繁多、言辞优美、曲调悠扬、音韵跌宕起伏、情感表达自由奔放,仍保持着比较原始的民族艺术形态,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9.
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是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对学生树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主体地位,巩固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提高学生分析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具有积极意义。但在边疆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实践教学实施主体重视不够,实践教学资源不足,教学体系不完善等问题,需要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进行积极的探寻与总结。  相似文献   

20.
充分利用CCTV(中央电视台)开发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在课堂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要点导视(针对性)--视频呈现(渗透性)--互动点评(时效性)"的教育教学模式,是解决西部边疆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优质教学资源积累少,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