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加快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高校科技管理工作实践,分析了现阶段高校产学研合作的现状、模式以及合作中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这些问题将阻碍产学研合作的健康开展。提出了只有在政府、高校、企业共同努力下,不断完善产学研合作的运行机制,产学研合作才能持续有效地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2.
加强产学研融合和提出具有可行性的产学研联盟运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针对目前产学研联盟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诸多不协调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多主体协调创新的产学研联盟运行机制,通过建立保障制度、人才软引进、健全工作机制和协调盈利模式等实现多方利益共赢,尤其是倡导利用商业化运营公司解决目前产学研联盟中的一些运行弊端来促进产学研联盟的健康发展。研究成果把运行机制具体化,并经过了实践的检验,便于落实和推广。  相似文献   

3.
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及其运行机制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王娟茹 《科技与管理》2005,7(4):148-150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高校提高教育水平、加强学生素质的教育,是实现科研成果商业化的一种重要途径。主要探讨了我国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历程和特征,在分析了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三种模式基础上,提出了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产学研联盟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诸多不协调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多主体协调创新的产学研联盟运行机制,通过建立保障制度、人才软引进、健全工作机制和协调盈利模式等实现多方利益共赢,尤其是倡导利用商业化运营公司解决目前产学研联盟中的一些运行弊端来促进产学研联盟的健康发展。研究成果把运行机制具体化,并经实践检验,便于落实和推广。  相似文献   

5.
产学研合作是指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这三个技术主体要素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共同开展技术创新的活动,逐步实现科研——产品——市场——科研的良性循环。我国目前产学研合作模式主要有以平台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以高校企业为主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以社会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的模式。  相似文献   

6.
浅析技术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学研合作是指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这三个技术主体要素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共同开展技术创新的活动,逐步实现科研-产品——市场——科研的良性循环.我国目前产学研合作模式主要有以平台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以高校企业为主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以社会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的模式.  相似文献   

7.
构建高校产学研新的运行机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谢开勇 《软科学》2002,16(1):82-84
由于现行高校产学研运行机制存在着一些无法克服的矛盾,建立高校产学研新的运行机制就显得非常必要。该机制是组建产学研产业公司,公司由政府相关部门、高校、企业、个人以参股的形式组成;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实行事业管理、企业运作;具有协调分歧、充分体现产学研真实内涵、保障产学研各方利益和提高合作效益与成功率等方面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探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王伟 《技术与创新管理》2010,31(3):292-294,298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现状的考察,结合安徽省产学研合作的实际,对当前安徽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的三种现行模式:产学研供需对接会,专项科研项目委托研发,大学与企业共建实体,并分别对其发展状况做了重点分析,提出安徽省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的选择与建立应当立足实际,科学定位,模式的创新发展应与完善运行机制相结合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9.
创新体系下产学研合作的主客体关系及其模式探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创新体系下,产学研合作的主客体之间存在双向性互动关系、主导性能动关系和间接性转化关系,应该发挥高校的主体地位,根据产学研合作主客体关系结合的紧密程度,实行不同的模式。  相似文献   

10.
李文君 《科教文汇》2007,(10Z):219-220
产学研合作是指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这三个技术主体要素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共同开展技术创新的活动,逐步实现科研一产品——市场——科研的良性循环。我国目前产学研合作模式主要有以平台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以高校企业为主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以社会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的模式。  相似文献   

11.
校企合作联动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内力、推力、拉力、压力作用下,建立具有联动特征的校企合作机制是当前校企合作的迫切需求.论文在分析校企合作动因的基础上,构建校企合作阶段及新的合作需求等环节的校企合作过程模型,提出7个校企合作联动机制形成条件,并把"增强校企合作的信息化建设、建立校企合作的第三方服务平台、校企合作机制的自组织运行、强化激励和约束机制"作为校企合作联动机制形成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尼罗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流域管理合作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胡文俊  杨建基  黄河清 《资源科学》2011,33(10):1830-1838
尼罗河是非洲跨越国家最多的国际河流,流域涉及10个国家。尼罗河流域大部分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用水压力很大。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地区政治局势的逐渐缓和以及人口的快速增长,上、下游国家在尼罗河水资源利用上的竞争和矛盾冲突越来越激烈。在一些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的援助下,尼罗河流域国家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了流域管理合作的步伐,成立了尼罗河流域合作倡议组织,开展了流域对话及有关联合行动,并协商签署尼罗河流域合作框架协定。本文对尼罗河流域水资源状况、历史水分配、当前开发利用与利益冲突、流域管理合作的倡导及发展等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分析,并讨论总结了有关经验和结论:①地区政治环境的改善对推动流域管理合作发挥了积极作用;②共同利益的增多为流域管理合作提供了重要的内部驱动力;③建立流域管理合作制度是实现流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④第三方在流域管理合作发展中发挥重要影响及促进作用;⑤流域管理合作面临的挑战和难题需要创新的解决方案。这些经验和结论对国际河流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及流域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我国目前在购买服务、社会资本合作(PPP)中政府和社会组织合作的基本现状,指出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缺乏明确统一的法律规范;机制性缺陷阻碍合作的实现;监督和评估体系不健全;社会组织自身能力建设有待加强,从前提、主体、环境三方面分析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建立的条件,并进一步分析二者间的合作模式,最后提出实现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模式优化的建议:建立统一的法律政策框架;健全合作的保障机制;建设全面综合的监管结构;构建社会组织综合能力体系;形成"互联网+"的合作平台。  相似文献   

14.
为促进我国高校科研水平和学科核心竞争力提高,推动创新人才培养,采用调查研究和数据分析的方法,探讨全球化语境下我国研究型大学与跨国企业科技创新合作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二者科技创新合作的运行机理,分别从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人才交流与培养3个方面主要合作内容归纳总结出当前合作的典型模式;同时研究影响二者科技创新合作成效的11个关键因素,并以技术研发合作为例分析具体合作模式选择策略。以期对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开展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5.
企业主导型产学研合作中科技资源配置模式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针对当前科技资源的相对滞后和效率低下的情况,我国必须围绕企业创新主体,按照市场机制配置科技资源向企业创新主体倾斜,形成有活力有保障的产学研合作创新体系,最终实现自主创新能力的真正提升.从分析企业主导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内生性入手,剖析了当前企业主导型产学研合作中科技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详细论述了几种典型的围绕产学研合作中企业主体进行科技资源配置的模式,对主管政府部门和产学研合作各方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王旭  王兰  杨有德 《科研管理》2020,41(12):22-31
Major emergencies aggravate the environmental uncertainty and complexity faced by organizations. Seeking inter-organizational cooperation becomes an important strategic decision for firms to cope with the external impact of emergencies. This study uses a dual case study method, taking the 2019-nCoV outbreak as an important research background. Based on the resource dependence theory and social network theory, this study proposes the emergency organization cooperation model and analyzes its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key operational logic. The study found: First, the "distributed fixed-point radiation model" and "integrated interconnected symbiosis model" are the important organizational cooperation models adopted by two core firms, "professional producers" and "cross-border convertors", in response to major emergencies. Based on the differences in resource capabilities, there is heterogeneity in the logic of core firm building emergency organization cooperation. The core firm rely on the key core resources they possess to implement "fixed-point" technical support and resource supply to the node firms with professional production qualifications, and to play the advantage of the professional producer alliance in responding to external environmental impacts and degrading production complexity. This kind of cooperation model can be abstracted into "distributed fixed-point radiation model". When core firm and their node firms conduct cross-border conversion cooperation to meet market emergency needs, their cooperation model emphasizes resource sharing and risk sharing among organization members. This cooperation model is defined as an "integrated interconnected symbiosis model".   Second, core firms with differentiated resource capabilities exhibit different emergency action paths. As a professional producers, through centralized power allocation, a unified emergency command unit is built to enhance the vertical integration capability of resources, thereby enhancing the resource locking ability of node firms; as a core firm of cross-border transition producers, by establishing specialization the project team formed a key force to solve the complexity of cross-border production, and used its ability to coordinate and transform resources to solve the rigid constraints of resources for cross-border conversion.    Third, the key logic of the operation of the two types of organizational cooperation models is different. In the "distributed fixed-point radiation model", the goal of organizational cooperation is " preventing epidemic and saving market", and due to the lack of cooperation foundation with most small and medium-sized medical mask manufacturers, the core firm and partners have adopted contract governance for effective interaction, and relied on the organizational form of "core firm leading + node firms following" to determine the participation in the cooperation subject′s rights and responsibilities. In the "integrated interconnected symbiosis" model, the value creation of organizational cooperation takes into account to fill the gap in social demand and assist the supply chain node firm to resume work. Their cooperation objectives are both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self-help". The core firm and the node firms jointly build a linkage conversion strategy on the basis of previous cooperation, and the interaction among members of the organization depends on the governance of the relationship, showing the organizational form of "core firm coordination + node firms participation". This study can enrich the literature of public crisis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micro perspective of firms; in addition, the conclusions can provide policy suggestions for mitigating the impact of the epidemic on the key strategic material market, and provide management inspiration for improving the company′s defense against major emergencies.  相似文献   

17.
姚潇颖  卫平  李健 《科研管理》2017,38(8):1-10
本文利用2012-2013年中国七个省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微观调研数据,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对产学研合作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的异质性问题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产学研合作受企业技术创新因素、结构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中技术创新因素影响尤为突出;分别考察"产—学"合作和"产—研"合作,进一步发现两者及其影响因素的差异,"产—学"合作受到创新绩效和政府税收优惠的显著促进作用,而"产—研"合作则受RD强度和所有权结构的显著正向影响;同时,不同合作方式的影响因素也有所不同,联合研发、技术转让和咨询服务合作形式受技术创新因素影响较为显著。最后,归纳探究主要结论并分析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8.
将企业合作研发模式分为横向合作研发和纵向合作研发,将研发模式选择过程分为研发合作和生产竞争两个阶段,并结合AHP法(层次分析法)和FAHP(模糊综合评价法),分析知识影响因素对合作研发模式选择的影响。研究表明,在知识影响因素较小时,横向研发合作收益率小于纵向研发合作收益率;随着知识影响因素的逐渐增大,两者间的差距逐渐缩小,当超过一定值时,横向研发合作收益率大于纵向研发合作收益率。  相似文献   

19.
当前大多数“一带一路”国家的科技创新基础较薄弱,科技创新合作意愿和基础普遍不足,各国之间深层次的国际科技合作亟待加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科技创新合作的内容与机制也亟待进一步丰富与完善。本研究通过重点梳理分析美国、欧盟、德国、日本和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与发展中国家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经验,总结得出其具有四方面共同特征:搭建多层次科技交流平台,深化科技人文交流;科学布局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拓宽科技合作网络;建立健全海外孵化器,打造“一带一路”特色创新合作体系;推进联合技术攻关,提升科技援助水平。中国可从中汲取有益的做法,根据自身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阶段和现实需求,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创新模式。建议重点从科技人文交流、科技合作网络、特色创新合作体系、科技援助水平等维度探索构建人才、技术、空间等多种要素协同创新和联动发展的合作生态,通过增强国际科技话语权、有效互补协作和开展科技援助等方式推进“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创新与合作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20.
为更好地应对国际环境变化,以企业海外情报合作为背景,将合作惯例作为中介变量构建知识治理、合作惯例影响企业情报合作绩效的理论模型并提出研究假设,借助Amos24.0统计软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121家样本企业的调查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知识治理有助于企业海外情报合作绩效提高,较高的知识治理对等性和集中度对合作绩效有正向影响,合作惯例在知识治理对等性和集中度与合作绩效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由此得到主要管理启示为:开展多方情报合作及时获取有效信息以应对潜在风险,是企业保持发展优势的理想选择;同时,企业应注意创建完善的知识治理机制、积极引导建立合作惯例,以持续推动知识创造和达成合作规范共识,促进情报合作绩效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