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虚拟团队沟通行为分析与媒体选择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肖伟  赵嵩正 《科研管理》2005,26(6):56-60
沟通被认为是虚拟团队的关键成功因素(CSF)之一,虚拟团队的沟通主要依靠信息技术与远程通信技术(IT&T)来支持,如何提升虚拟团队的沟通绩效成为当前相关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从计算机媒体沟通(CMC)的自身特点、媒体丰富度理论以及社会表征理论出发,对不同沟通媒体的适应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给出了不同条件下选择合适沟通媒体的针对性策略。  相似文献   

2.
虚拟团队关键成功因素分析与管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肖伟  赵嵩正 《科技与管理》2004,6(3):135-138
在对虚拟团队相关文献深入检索与分析的基础上,归纳、提取了影响虚拟团队成功的15项关键因素;进一步通过量表构建与问卷设计,对12家IT企业进行了抽样调查,得到有效样本数据242条;利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对15项关键成功因素进行了验证;并以此为依据,给出了虚拟团队构建与管理的针对性策略。  相似文献   

3.
从社会网络视角构建了虚拟团队知识分布模型,然后基于虚拟团队的任务导向性将虚拟团队生命周期划分为形成期、震荡期、执行期、解体期四个阶段,并从沟通、文化、关系、结构等方面阐述了每个阶段的特征,最后从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分别讨论了虚拟团队知识分布状态。  相似文献   

4.
基于TAM的虚拟团队信息沟通技术采纳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适用的信息技术是虚拟团队实现有效沟通的关键。本文以“技术采纳模型”为基础,以适用性为切入点,分析虚拟团队采纳信息沟通技术的特征,构建虚拟团队的信息沟通技术采纳模型。该模型可作为虚拟团队采纳信息沟通技术的参考线路图,亦可用于虚拟团队信息沟通技术的适用性分析。  相似文献   

5.
信息沟通技术的适用性是虚拟团队能否顺利完成既定任务的重要条件之一.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研究虚拟团队信息沟通技术适用性的层次结构模型,其目的在于评价虚拟团队采纳的信息沟通技术,为科学决策虚拟团队采纳信息沟通技术提供合理的参考依据,为提升虚拟团队的沟通效果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虚拟团队成员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跨越时间、空间和组织边界通过技术进行互动。所有面对面团队中出现的问题在虚拟团队中都会出现,甚至更快、更糟,尤其是沟通和激励的问题。本文旨在从虚拟团队成员的个体角度探讨对虚拟型团队的薪酬激励,包括绩效评估、薪酬制度模式,从而得出对虚拟型团队的薪酬激励模式。  相似文献   

7.
虚拟团队的沟通分析模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万可  李守军 《预测》2002,21(6):28-31
本文提出了描述虚拟团队沟通有效性的表达式,据此对虚拟团队的沟通进行评估,得到了虚拟团队分析模型,并说明了它们在管理上的含义,以及如何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8.
虚拟团队沟通影响因素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主要从团队成员工作的时间、空间和文化背景三个维度对虚拟团队进行分类,分别针对影响虚拟团队沟通的时间因素、空间因素和文化因素进行分析,并对由时间差、空间距离和文化差异所造成的沟通挑战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探究虚拟学术社区中科研人员合作效能的影响因素,拓宽虚拟学术社区的研究范围,以期为相关理论研究提供参考,并帮助科研人员拓宽合作渠道,也对提高虚拟科研团队合作效能具有积极的作用。【方法/过程】基于团队效能IPO模型和自我效能感理论,构建虚拟学术社区科研人员合作效能影响因素模型,并运用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方法对模型的适用性进行检验。【结果/结论】数据结果表明,虚拟科研团队支持、虚拟科研团队沟通、自我效能感会对虚拟学术社区中科研人员合作效能产生正向影响。其中,自我效能感也能在虚拟科研团队沟通对科研合作效能的影响作用中发挥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0.
虚拟团队沟通的影响因素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要从团队成员工作的时间、空间和文化背景三个维度对虚拟团队进行分类,分别针对影响虚拟团队沟通的时间因素、空间因素和文化因素进行分析,并对由时间差、空间距离和文化差异所造成的沟通挑战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1.
基于角色的虚拟研发团队构建方法及其约束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角色依赖图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基于角色的虚拟研发团队构建方法。以此为基础,结合周界理论,分析了影响虚拟研发团队开放度和交换率的主要因素,揭示了虚拟研发团队的内在约束机理。  相似文献   

12.
In this paper, we study the role of temporal coordination in managing the early stages of innovation (aka fuzzy front-end) in the context of virtual teams. Following a comparative case study approach, we detail the role of temporal coordination through the study of two contrasting virtual teams—one with a 24-h lifespan, and one with a five-month lifespan—from two Industry-Academia collaboration projects. Our approach was longitudinal capturing virtual team activities from start to end of each project, and involved multiple data collection methods, including observations and interviews. The findings reveal that the virtual team lifespan influences the type of temporal coordination that emerges. In virtual teams with short lifespans, tight coordination with frequent communication can help to reduce the uncertainty characterizing the fuzzy front-end. On the other hand, in virtual teams with longer lifespans, loose coordination allows dispersed members to work simultaneously on different, complementary aspects of the task at hand. These findings extend scholarly understanding around how innovation activities are coordinated in technology-mediated environments, such as virtual teams. Finally, we discuss theoretical and managerial i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3.
团队认知是团队知识共享的核心过程机制。本文主要从团队共享心智模型与交互记忆系统两个维度来考察团队认知对虚拟团队知识共享的影响,并依据相关理论,从团队沟通以及团队虚拟性两方面构建了团队认知的前置因素,进而构建了本文的假设模型。最后,利用结构方程对假设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团队认知对团队知识共享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关于高校实施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中知识产权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执行国家各类计划项目所形成的知识产权成果仍然是高校研究成果的主要来源。本文根据国家科技计划的研究特点,从合作研究最终研究成果的知识产权界定和分配;资源共享中的知识产权保护;国家项目所形成的知识资源在资本化过程的价值计量;虚拟合作研究中网络交流的侵权问题;高校实施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知识产权战略选择等五方面进行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分布式科研团队的动态协调沟通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叶飞  陈春花 《科研管理》2002,23(4):6-10
科研团队是指由核心小组及外围组织共同组成的一个以完成科研项目为目标的一种临床性组织,而分布式科研团队则是指此团队的核心小组与外组织之间在地理位置上具有分布式的特征,它们之间的沟通一般通过internet来实现,因此分布式科研团队也可称为是一种虚拟科研团队,在科研团队运行过程中,协调沟通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为此本文提出基本分布式科研团队的动态协调沟通策略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6.
知识经济下的虚拟团队管理对策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蒋剑勇 《软科学》2003,17(5):56-59
本文首先阐释了团队的内涵,又将团队发展的最高阶段———虚拟团队与一般传统团队进行比较,分析虚拟团队的优势与不足,最后提出了虚拟团队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7.
郑江波  成芳  常家泰 《科研管理》2022,43(9):201-208
成员对研发任务相关内容形成一致理解往往需要彼此间进行以团队学习为核心的知识协调活动。为揭示微观视角下协调活动对知识异质性团队任务共识效率的具体作用过程,提炼了知识协调的基本原理及学习策略;借鉴Deffuant有界自信模型假设,构建了成员知识水平变化影响下的任务共识模型;运用仿真方法,研究了成员学习能力、信任阈值水平、知识学习策略及学习对象搜索半径对知识异质性团队研发任务共识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成员学习能力及其信任阈值水平与团队任务共识效率正向相关;成员知识学习策略及学习对象搜索半径对团队研发任务共识效率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