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本文通过剖析广告媒体、广告公司和广告主三大广告活动主体在新媒体冲击下在市场结构方面发生的变革,梳理了广告产业近年来发生的结构性变化,并试图从中提炼出技术、资本、政策、消费环境等影响广告产业结构变动的主导力量,继而判断广告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其或在移动互联网广告、本土广告公司的资本运作、广告主的整合营销和大数据营销等领域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2.
窄告作为一种网络广告模式,实现了广告主、广告运营商和广告受众多方的共赢。本文分析了窄告在广告主、广告运营商、广告受众等三方面的优势,阐述了窄告在信息传播中的突出价值。  相似文献   

3.
翟灿 《传媒》2018,(2):82-84
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使广告行业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传统"广告主—广告代理公司—广告媒介投放—广告受众"的传播模式正悄然发生着变化.广告主通过社会化营销使其广告信息在互联网上得到广泛传播,而广告公司和传统广告媒介却因此遇冷受到很大冲击,广告受众不再是被动接受广告信息的轰炸,而是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口碑传播,主动参与营销.而大数据和消费者画像则能够帮助广告主精准定位目标消费者.  相似文献   

4.
方英  国燕翔 《现代传播》2007,(5):113-115
医疗广告在我国广告市场上占有重要份额,虚假医疗广告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已引起政府和公众的广泛关注.医疗广告市场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是虚假医疗广告的成因之一.本文在分析医疗广告市场信息模式的基础上,分析了广告主与广告受众、广告主与广告公司、政府监管部门与广告主、广告公司和广告媒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对高质广告主与低质广告主、广告主和广告公司与政府监管部门、广告媒体与政府监管部门之间的博弈模型做出了求解和行为分析.  相似文献   

5.
分类广告,简而言之,就是将众多小面积广告按一定标准分类后的一种广告集合形式。分类广告,其本质还是广告,与工商广告没有本质的区别,二者都是广告主有偿地通过报纸向公众发布广告信息。  相似文献   

6.
近年广告的生态环境正发生着重要变化,社会环境呈现"去广告化"的发展趋势。在新的生态环境下,广告传播的三大主体——广告公司、广告主、广告媒介面临着变革压力,广告公司运作模式由传统向现代转变、广告主由生产导向到消费导向转移、广告媒介由单一媒介发布向多媒体传播平台转型。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媒体开创了新的信息传播模式,更是引发媒体在内容和广告营销方面的巨大变革.内容运营模式包括对传统媒体内容的盘剥和压榨模式、数据库构建内容的模式和发动用户参与构建内容的模式.同时在广告营销模式方面,互联网媒体的运营,除了传播内容、提供信息交流和分享,也挖掘了多样态的营销模式,包括“一对多”式的广播式营销,广告主和用户、用户和用户之间的互动式营销,为广告主提供以精准为目标的数据库式营销,发动用户参与广告主的线下活动式营销.  相似文献   

8.
陈月明 《新闻界》2007,3(4):117-118,116
广告是一种特殊的商业性话语。广告是广告主通过大众媒体发布关于商品或服务的"言论",这种带有自利倾向的话语,在自由市场体系中不仅是必要的,而且客观上具有某些"利他"的价值。因此在西方社会中,一方面,积极鼓励发布广告话语,保护广告主的话语权,期望通过广告话语的传播和竞争,使市场信息更透明,防止市场垄断,同时促进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改进和提高,使消费者获得更多的利益。另一方面,政府的广告法规和行业的广告规章对广告话语信息进行了严格的限制,以防止广告话语之间的不正当竞争,以及对消费者和大众产生的各种误导和伤害。  相似文献   

9.
中国DM杂志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投广告又称DM杂志(Direct Mail),美国直邮及直销协会对它的定义是"对广告主所选定的对象,将印就的印刷品,用邮寄的方法传达广告主所要传达的信息的一种手段".它一般采用传真、杂志、电视、电话、明信片、书信、电子邮件等形式,通过邮寄、柜台散发、专人送达、来函索取等方式传递广告信息.  相似文献   

10.
《青年记者》2015,(8):35
3月5日,Instagram开始首次在应用内支持广告链接。该公司表示,广告主希望获得更有力的方式去影响广告受众。此前,Instagram不允许在应用内发布链接。该应用希望用户浏览照片,而不是网页。不过,广告主一直要求Instagram增加对链接的支持。一方面,这将帮助广告主更好地衡量广告效果,另一方面,电商公司也可以通过链接吸  相似文献   

11.
数字传播环境下广告观念的变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舒咏平 《新闻大学》2007,(1):98-101
能识别出资人、付费的、强迫性接受的传统广告,在数字传播环境下,却显示出淡化广告主、广告接受者不再受强迫而拥有了高度自主权,且使广告信息与在线购物融为一体之特点。如此则必然引发广告观念上的悄然变革,其具体体现为:广告媒体由分立到融合、广告对象由大众到小众、广告形式(时空)由明确到消融、广告效果由单向到互动、广告核心由创意到策划。  相似文献   

12.
广告视觉传达是广告主与媒介合作进行信息传播的特殊商业行为。广告视觉传达设计者的职责是根据广告总的创意,把广告的科学性、艺术性和情感诉求和谐地统一起来,重点是用广告的艺术性把广告的科学性和情感诉求形式化、物化。作为传播、沟通的手段,广告必须借助于符号来实现信息传递的目的。在大量信息充斥生活空间的今天,如何有效地传达信息不仅是一个艺术问题,同样也是一项技术问题。广告视觉传达设计不像写小说、拍电影,更像是写诗。广告主虽有千言万语想对消费者诉说,但消费者不会给你那么多时间,其他竞争者也不会沉默寡言。  相似文献   

13.
隐性广告又称为“植入式广告”或“嵌入式广告”,它是将产品或品牌及其代表性的视觉性符号甚至服务性内容策略性地融人电影、电视剧或其他电视节目及其他传播内容中(隐藏于载体并与载体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了受众所真实感受到或通过幻想所感知到的信息内容的一部分,使观众在接受传播内容的同时,不自觉地接受商品或品牌信息,继而达到广告主所期望的传播目标。它初看起来并不像广告,但它的本质特征决定了其广告性质:它具有明确的广告主,具有清晰的广告目的,具有具体的广告内容,具有较为明确的广告受众,另外它还需要广告主支付一定费用给传播载体,这些都是构成“广告”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14.
秦琰秦琳 《视听》2016,(11):173-174
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消费者市场得以再细分,广告营销方式依托大数据技术实现了营销的精准化,这就要求广告主在用户管理策略和广告投放方式上必须进行革新。广告主不仅可以为用户提供商品信息,更重要的是为用户带来优质的内容和个性化的服务。本文主要从广告公司、消费者、营销方式三个微观角度切入,深入探讨数字时代广告业界生态的变革。  相似文献   

15.
电视媒体的稀缺性首先表现为相对于广告主不断上升的需求,电视媒体固有时间的稀缺,电视的广告时间是有限制的,是相对不足的;其次便是在有限的电视媒体广告时间中,可以更加有效地传递广告信息,使广告传播效果最大化的广告时间就更加少了,即对广告主来说,有  相似文献   

16.
编者按:随着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不断出现,消费者接触媒介信息碎片化,广告主的传播策略也必须相应调整。对于电视媒体来说一方面面临严峻考验,一则面临年轻受众的分流,二则面临广告主的预算调整,三则广告时间的缩短,广告价格的不断上涨。另一方面来说新令条件下广告时间及广告环境的严格监管,这么多年相对完整的效果评估体系及稳定的收视群体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受众接收广告信息的模式,从AIDA、AIDMA到AISAS的理论梳理.结合信息时代的现实,揭示了受众对广告信息解读的复杂性与多样性.由于信息环境的复杂,受众接收广告信息的心理变化,受众在产生需求进行决策时,收集信息渠道也因此变得复杂与多样.受众接收信息渠道的多样性必然要求广告主在传递信息时传播渠道的多样化.根据这一变化,文章提出受众对广告信息接收的新理论范式AMSA,并根据受众接收广告信息的AMSA范式,提出以受众为中心的广告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8.
丛珩 《新闻通讯》2011,(1):35-36
近年来,随着媒介技术的数字化发展,媒介提供给广告主发布信息的空间越来越多,然而信息量的日益膨胀,使得广告被淹没于信息狂潮之中,声音越来越微弱。为了保持与以往相同的广告效果,广告主必须花更多的广告费去做更多的广告投放或者抢占传统媒体中有限的优势资源,  相似文献   

19.
RTB只是一种新型的购买手段,它把广告主以前依赖于媒体的购买方式,改变为以受众为中心的购买方式。RTB广告不单能帮助你把品牌信息更有效地传递给你的目标人群;更能通过数据与算法,把展示类广告的效果,达到跟搜索类广告接近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姚政邑  何洁 《编辑之友》2015,(11):56-60
文章从媒介发展的历史规律、物质与非物质形态、技术适用场合等方面论证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对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广告价值重新进行评估:依靠"内容为王"的生产优势,传播优质广告信息;依托实体化接触方式,有效传达广告信息;发挥公信力优势为,广告主品牌建设服务.新媒体崛起从一些方面促进了传统媒体广告的变革,形成了促进传统媒体发展的助力.在新媒体语境下,传统媒体将不断调整以适应时代的变化与发展,形成有益于企业和市场的广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