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可塑性强,神经系统兴奋与抑制的转换过程比较灵活。根据他们的特点,我们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应注意全面发展其身体素质。但就发展某一项素质而言,也应采用多种手段,不断变换方法,这样才能使学生们不至于对训练感到枯燥,并获得较好的训练效果。   腹肌练习在中小学生的训练课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体育教师几乎每天都让学生做腹肌练习,但由于方法不当,往往其效果并不理想。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练习手段单一。学生每次练习的方法基本雷同,没有什么变化,使得学生渐渐对这种练习失…  相似文献   

2.
空枪练习也是一种重要的训练手段,空枪练习表面上给人感觉很单调、枯燥、乏味,许多运动员对空枪练习的意义、目的、作用不明确,只把它当成一种简单机械的重复动作。而业余体校的运动员都是十几岁在校的中小学生,这个年龄段的青少年的特点是好动、好奇,接受能力强,兴趣来得快消失得也怏。所以,如果教练员不能正确引导运动员做好空枪练习训练,就会使他们对  相似文献   

3.
力量练习切勿“拔苗助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少年儿童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因此,对力量练习比较敏感,如果力量练习中,重量或强度偏大,则会使他们身体承受很大负荷,肌肉也会高度紧张,这必然会影响他们骨骼的生长发育,造成体育形态和内部器官的损害。 笔者在2001年海滨区春季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上针对中小学生练习下肢力量的重量作过一次问卷调查,主要对象是各中小学的运动员代表。共发放问卷368份,有效回收327份,其中男生183份(初中87份,小学96份人女生144份(初中68份,小学76份)。初中共计168份,占调查总数的51.37%,小学…  相似文献   

4.
中小学生正值身体生长发育时期,身体各部位尚未发育成熟,其运动器官也是如此。因此,他们的力量素质较差。如果过多地采用负重练习,尤其是大重量的杠铃练习,不仅会造成学生肌肉的横断面加大,导致身体形态向横向发展;而且会影响肌肉质量,使肌肉僵硬,缺乏弹性。从生...  相似文献   

5.
对中小学生进行2种常用方式乒乓球击球练习时的能量消耗进行测定和比较。结果显示:在中学生组,2种击球方式均属中小强度运动;在小学生组,反手连续推挡单球为中小强度运动,左推右攻定位多球击球练习属于中等强度运动;所有受试者左推右攻定位多球击球练习的耗氧量均显著高于反手连续推挡单球练习。  相似文献   

6.
坐位体前屈是近年来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内容之一,主要是锻炼学生关节和肌肉的柔韧性。但在练习中部分学生会有恐惧心理,因为柔韧性练习会产生疼痛感,为了加强学生对坐位体前屈练习的兴趣,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结合“双人瑜伽”的动作进行练习,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支撑类练习即通过身体单个或多个部位组合,在地面支撑,以维持身体平衡的一种运动方法。通常可以通过手、臂、臀、膝、脚等部位完成各项支撑练习。支撑练习可以提高练习者的力量和柔韧素质。中小学生在进行支撑练习时可通过游戏、时间赛、次数赛、跟音乐节奏练习等形式提高练习趣味性,提升锻炼效果。笔者着重介绍运用药球的支撑类练习在中小学体能练习中的应用。建议水平一、水平二、水平三的学生分别选取1kg、2kg、3kg的药球,水平四的学生选取5kg的药球,  相似文献   

8.
健美操课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生一般都在18—24岁之间,正是生命的旺盛时期,他们的心理趋向成熟,但还有一定的可塑性。教师必须把握这一时机,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训练。近年来,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训练大多是在运动员中进行,心理教育大多从中小学生开始抓起,面对大学生强调心理训练不够,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在健美操课上结合身体练习进行专门的心理素质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表现力、锻炼自觉性和情绪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9.
《中国学校体育》2020,(1):38-39
中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展的关键期,各项基本体能素质的发展,对中小学生学习运动项目、从事体育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而现实的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说练习者技能水平差,不好教,也教不好,其实更多的是练习者在身体发展关键期忽视了体能练习,没有得到充分发展,而体能练习的专项指导及适用范围也没有被过多涉及。本系列文章,以《智动体育》系列微视频为基础,以走、跑、跳、投、攀爬、悬垂、支撑、滚翻等基本练习为手段,深入探讨体能练习在中小学各水平段、各运动项目中所起的作用,供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 针对中小学生的运动训练活动,都必须通过加之于中小学生的机体一定运动负荷的刺激,才能产生训练效应,使他们的机体在生理状况、生物化学状况和心理状况等方面发生变化,从而实现训练的目标。运动负荷从外部看,是由训练的量和强度这样两个既相互促进和依存,又相互制约和影响的,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要素构成的。训练的量反应着负荷对机体刺激的数量特征,其大小通常用练习的时间、距离、总重量、次数等来衡量。训练的  相似文献   

11.
我们对上海市男子中长跑运动员在大运动量练习后的放松整理练习连续进行了两个月的跟踪调查。结果发现,运动员无论在对待大运动量练习后的放松整理练习的态度上还是在对待大运动量练习后的放松整理练习所起的作用的认识与手段,同国外的优秀的中长跑运动员相比,都存在着显著的差距。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大运动量练习后的放松整理练习重视不够。这表现在他们在大运动量练习之后,总是在教练员的催促之下才进行慢跑放松练习。而且从他们的表情、动作可以看出他们完全是处于一种被动状态。(2)对大运动量练习后的放松整理练习的作用认识…  相似文献   

12.
<正>坐位体前屈是近年来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内容之一,主要是锻炼学生大腿后侧、腰背部及肩关节的柔韧性。在练习中采用适宜的练习手段和方法,提高受测部位的柔韧素  相似文献   

13.
中小学生的跳远技术训练是以掌握快速、准确的助跑,正确的起跳技术,以及合理的空中和落地动作为前提,为将来进一步提高跳远的技术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中小学生跳远技术的训练应结合青少年的特点,一般分为助跑、起跳模仿、助跑与起跳结合、空中姿势和落地动作等几个步骤。1.助跑技术(1)在普通跑道上助跑练习。在跑道上丈量好步点,反复进行助跑练习。(2)在跳远助跑道上助跑练习。2.起跳模仿动作(1)原地摆臂。两脚平行站立,两臂屈肘位于体侧,起跳腿同侧臂在后,异侧臂在前。然后,起跳腿同侧臂顺势向前上摆起,异侧臂向侧后摆起。当脚离地的一瞬…  相似文献   

14.
轮滑运动深受中小学生喜爱,但由于初学者的腿部力量与平衡能力都比较弱,加上带有恐惧心理,所以在学习时,常常因练习方法不当,轮滑技术动作提高得较慢,甚至还要饱受“皮肉之苦”。为此,本文为轮滑教学和广大轮滑运动爱好者提供一些简捷、安全、实用的教学方法,使练习在安全、轻松的环境下进行。  相似文献   

15.
部分教练员在安排青少年选手进行力量练习时,往往只重视对他们专项有关的肌肉群进行练习,结果很易导致对抗肌的损伤。例如,短跑和跳远运动员只对他们的股四头肌进行大量的增强训练,而很少对他们的股后屈小腿肌群进行练习,这常常导致一个十分强有力的股四头肌群和一个...  相似文献   

16.
正多年来,在短跑教学中都习惯采用小步跑、高抬腿跑、后蹬跑和车轮跑等专门练习,来改进和完善跑的技术,发展速度素质。几乎所有的教师都要求学生,在每次课的准备部分做这些练习。在现实中看到,尽管天天重复,却不能发挥其在速度训练中的特殊作用,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笔者根据多年教学体会,中小学生做跑的专门练习应该特别注意跑的技术、跑的距离、放松能力以及练习特点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利用修订的Olweus攻击性行为问卷对9205名城乡中小学生进行了测试,考察中小学生攻击性行为的基本状况。针对中小学生的攻击性行为,采用不同的健身运动处方锻炼来进行矫正。研究结果表明:中小学生中存在着较严重的攻击性行为问题,总体上中小学生攻击性行为的发生率随年级的升高而下降,但攻击性行为在初中阶段具有稳定性;直接言语攻击是最为普遍的攻击方式;攻击性行为的比率及攻击类型上均存在性别差异;健身运动处方锻炼能矫正中小学生攻击性行为,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良好心理状态,促进他们身心健康。根据实验结果得出一些结论,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短跑是极限强度的周期性运动项目,在对中小学生运动员进行短跑的训练时,要根据中小学生的生理特点来安排训练内容,特别要注重全面身体训练,抓好中小学阶段的速度练习有助于促进运动员的短跑速度。笔者在学校进行田径短跑训练已有多年,通过反复实践与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提供中小学业余短跑运动训练途径的经验,愿能为同行训练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耐力素质是人体长时间进行运动的能力,也就是人体抗疲劳的能力,在发展中小学生的耐力素质时,我们不能盲目地选择一些练习,应该考虑到耐力素质的分类以及不同项目所需要的耐力素质的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  相似文献   

20.
对于中小学生而言,由于年龄、性别、气质类型、兴趣爱好等的不同,或许会在体育学习中表现出不同类型的学法。因为不同个体其认知特征等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但是,学生在进行体育学习时,他们的体育学法真的有区别吗?有多大区别?这些区别影响学习效果吗?诸如此类的问题在努力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前提下,是急需解答的。否则,因材施教也就缺少了科学的理论支撑。本研究对学生在听讲、观察、练习、提问、讨论等学习环节的学法表现进行了差异性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