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熊拥军  陈湘  彭维 《图书馆》2016,(2):33-37
文章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相关资源常用元数据标准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各元数据标准的元素特点。采用对象关系模型的分析方法,对非遗资源进行分析,并对非遗相关资源的八种元数据标准进行介绍、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非遗相关资源涉及到项目、人物、机构、物质资源和非物质资源五类资源对象,各类资源对象常用元数据标准在结构特点、功能需求、元素组成、核心元数据和编码等方面表现各异。  相似文献   

2.
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资源编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对网络信息资源的编目工作、编目标准、在网络信息组织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并试对未来信息编目的发展趋势作出预测,以期对我国的网络信息化建设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王韵 《云南档案》2003,(2):14-15
档案资源信息化,是指将档案资源和档案各项管理过程数字化,通过信息系统加工和计算机网络的传输,实现档案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序、有效开发利用,实现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档案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我国产业优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信息的管理技术和信息的开放利用已经成为衡量社会发达程度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标志。档案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档案信息资源的有序整理和开发利用;档案馆信息库建设;档案信息网络建设;档案信息技术的应用;档案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政策法规和标准的制定等等…  相似文献   

4.
信息资源与物质、能量资源一起构成了支撑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资源体系,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生产力要素之一.政府信息资源是国家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开发利用是政府科学决策的基础,是改善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条件,也是政府信息能力的集中体现,对推动我国电子政务乃至整个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5.
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是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改革的方向。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内容广泛,包括高校人事档案信息资源的全面收集、有序整理、信息数据库的建设、信息网络的建设、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以及促进信息开发利用的政策、法规、标准的制定等。据笔者调查.目前大部分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中,还存在以下几个因素。制约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高校信息化不断发展,信息资源日益丰富,为高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深入,信息资源不准确,不能有效地共享和利用成为高校信息化建设中的新问题。本文在对高校信息化中的信息资源整合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特别是计算机及其网络化的普遍应用,档案工作重心向信息化发展已成为必然的趋势,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迫在眉睫。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前提是单位重视支持,应与本单位信息化建设共同规划,同步实施;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障是制定并推行相应的法规和标准,通过相应制度和标准的执行,形成科技档案的管理模式;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是档案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包括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的形成、积累和各类档案数据库的建设及档案编研成果的信息化;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环节是档案管理应用软件的开发推广;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必备要素是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管理人才;档案信息化建设重要课题是确保电子档案安全。文章从这几个方面对实施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步骤进行了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宁夏信息资源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两个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并已成为事关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社会产业结构的变化及人们物质、精神生活水平提高的全局性战略问题.为此,国务院信息化领导小组近期拟定的《国家信息化"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将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作为国家信息化的核心任务和信息化建设的关键[1].宁夏如何具体贯彻上述战略规划?首要的工作就是客观地认识本区的信息资源现状,通过分析和研究,制定出符合宁夏实际的信息资源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能力比较薄弱,形成了众多政务信息孤岛,严重阻碍了政府信息化建设.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政府信息化技术发展的阶段性,加上人们追求"实用快上"的目标,很难统一考虑数据标准或信息共享问题;往往围绕单项业务开发、引进孤立的应用程序,导致"信息孤岛"的不断产生.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闻信息资源整合脚步的加快,众多新闻媒体纷纷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对其拥有的各种新闻信息资源进行分类、组织,以便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对新闻信息的有序、高效、快速的管理,最大限度地挖掘信息,扩大信息资源共享的范围。但是,由于统一的、面向众多新闻媒体的中文新闻信息分类标准的缺乏,信息资源不能共享,信息不能互通,严重阻碍了新闻行业乃至信息化的发展。本文将从分类实践的角度,就中文新闻信息分类标准的制定,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1.
汪琼 《图书馆学研究》2007,(8):46-48,23
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是图书馆间开展信息共享活动、分担共享成本、分享共享收益的群体行为。利益平衡是共享的基本原则。主导共享主体积极、主动地实现共享行为的是其内在与外部因素。共享制度体现社会信息公平获取的政府驱动力,共享需求体现了共享的市场需求驱动力。提出促进信息资源共享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1998-2009年我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模式研究成果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谈大军  王一琳  高波  周妍 《图书馆论坛》2011,31(2):43-47,110
1998-2009年,我国信息资源共享模式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文章对模式构建的理论基础、模式类型、模式实现方式三个主题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提出未来的研究应该加强基础理论、相关制度的完善和技术平台建设、用户需求和满意度三方面。  相似文献   

13.
借鉴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提出一种基于网格技术的数字信息资源共享机制,该机制以用户需求为中心,利用互惠原则调节数字信息资源的供求关系,使资源供需双方之间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最终达到供求平衡。此外还利用ASP模式构建一种“信息超市”式的市场交换方式,在此方式下,信息资源需求者能有更多的资源选择空间,还可以节省大量的自建数据库成本。  相似文献   

14.
区域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在发展完善的过程中,区域信息资源共享评估应针对多层面、多模式的评估对象做出适应性调整。在分析区域信息资源共享评估定位的基础上,构建包括共享情境评估、共享基础评估、共享机制评估和共享绩效评估的区域信息资源共享评估框架,通过评估确立区域信息资源共享需求的导向,并支持区域信息资源共享战略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近五年图书情报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论文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计了近五年(2000~2004年)图书情报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研究论文,分析了论文的时序分布、期刊分布、作者分布、主题内容特征以及研究的过去、现状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我国跨系统区域信息资源共享除了东部少数发达地区开展较好外,其他地区进程缓慢,或者尚未开展,这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极不相称。阻碍我国区域信息资源共享的因素多种多样,本文对主要的共享障碍:管理体制条块分割、资金短缺、资源重复浪费严重、标准化进程缓慢、利益平衡机制缺失、服务差强人意、法律保障不完善等进行分析,目的是为制定我国区域信息资源共享的发展方略、充分开发利用区域信息资源、提升区域竞争力确立基础。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外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使用LISA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对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相关的研究文献进行搜集(截至2009年8月),揭示并评价国内外对此问题的研究现状,认为国外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研究注重环境因素以及机制建设实践;我国的研究则存在提出问题多、解决问题少,缺乏对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的系统研究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信息资源共享角度,讨论了云计算环境下信息资源共享的新发展,从云提供商、数据存储、数据传输、可持续性发展等方面分析了云计算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挑战与威胁,最后从准则制定、数据检测、采用信息隐藏传输、建立备份中心等角度提出了应对威胁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垄断市场条件下高校图书馆外文文献资源建设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口图书、期刊市场的垄断经营导致外文文献资源价格高昂、文献信息高度不对称以及经营者服务水平的低层次。通过深入分析我国进口图书、期刊市场的垄断性特征,提出通过公开采购招标、建立区域性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合理利用外文电子资源以及通过开放获取等多种策略加强高校外文文献资源建设,缓解市场垄断经营带来的资源建设困境。  相似文献   

20.
贺德方 《情报学报》2007,26(3):435-441
文章通过对我国学位论文资源管理现状和国内外信息资源共享状况进行系统分析,提出了构建国家学位论文资源共享体系的目标、原则和步骤。从组织体制、信任机制、利益机制、服务方式和采集渠道等5个方面提出了构建国家学位论文资源共享体系的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