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了摸清中国现阶段体育场馆相关政策法规的现状,为今后制定体育政策法规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对国家体育总局现行有效政策法规以及与体育事业相关的国家或部门政策进行梳理。结果发现:中国在21世纪出台了大量的体育政策法规。这些政策法规虽不是为专门解决体育场馆问题而制定,但对体育场馆的建设、资金保障、使用与维护、经营与管理等问题十分重视,提出了很多宏观的规定和具体的措施来推动体育场馆的建设和发展。然而,事实表明,这些政策法规的实际规范作用并不理想,效率不高。中国体育场馆政策法规的完善不仅需要"量"的积累,更需要"质"的提高。提高体育政策的执行力是中国政府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美国体育场馆发展的新趋势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美国体育场馆发展的新趋势进行了梳理,得出:伴随反对体育场馆建设的司法诉讼在全美蔓延,体育场馆的融资呈现两难化的趋势;体育场馆建设投资呈现公共资金所占比例不断减少、民间资金所占比例不断增加的趋势;高科技环保建材的大量使用驱使体育场馆建设向环保型方向发展的趋势;高校间的激烈竞争导致体育场馆在美国高校蓬勃发展的趋势;体育场馆建设成为美国城市更新和地方经济复苏的主要举措.当前,在美国体育场馆建设和发展的进程中出现普通大众被体育场馆拒之门外,从而伴生体育场馆的公益性受到侵蚀的新社会问题.最后在研究美国体育场馆发展新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体育场馆建设和发展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3.
职业足球俱乐部行为失范而导致的危机,日益凸显出俱乐部职业道德建设的价值.俱乐部职业道德涵盖"俱乐部之道"层面的俱乐部经营管理哲学,和"俱乐部之德"层面的俱乐部品行.职业足球俱乐部的职业道德是俱乐部的软实力,是俱乐部缔造常青基业的源泉.职业足球俱乐部的第一属性:社会性,赋予了职业足球俱乐部对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系统地构建了职业足球俱乐部职业道德建设的逻辑框架.  相似文献   

4.
通过文献资料、举例等研究方法,阐述了PPP模式的内涵和具体实施模式,分析了PPP模式在大型体育场馆建设中的应用形式,并对PPP模式在大型体育场馆建设中的优势作了论述,最后,结合国内外在大型体育场馆建设中应用PPP模式的成功经验,为我国今后采用PPP模式建设大型体育场馆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摘要:采用文献和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国外城市公共体育场馆服务大众体育经验及对我国的借鉴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法国的巴黎、英国的伦敦、日本的东京、新加坡和美国的纽约城市公共体育场馆在服务大众体育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与创新出成功的发展模式,是国外城市公共体育场馆服务大众体育发展较为成功的典型案例。其中在注重奥运体育场馆赛后服务大众体育的发展和城市公共体育场馆基础设施生态化建设及城市公共体育场馆建设向社区方向发展的经验,对我国城市公共体育场馆服务于全民健身的开展是相当有助益的。据此,根据我国城市公共体育场馆建设的特殊国情,在借鉴国外城市公共体育场馆服务大众体育发展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出适合我国城市公共体育场馆服务全民健身发展的路径,即,创新大型体育赛事场馆赛后利用多功能综合运行模式,科学规划城市公共体育场馆建设的布局,加大对城市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服务全民健身开展的财政扶持力度,构建城市公共体育场馆服务全民健身开展的多功能运行模式和城市公共体育场馆服务全民健身评价指标体系发展等,为我国城市公共体育场馆建设促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体育场馆是体育竞赛、体育教学和体育锻炼的物质载体,是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体育场馆研究涉及的三大主题进行总结性回顾,总结现有研究不足并提出未来发展趋势。体育场馆建设研究集中于对建设逻辑的宏观把控和建设融资模式的探讨;体育场馆运营与管理研究集中于民营化改革和场馆的具体运营管理方式;学校体育场馆社会开放的成本补偿问题逐渐受到关注,随着学校体育场馆的性质明确,寻求多元化补偿机制成为一种趋势。此外,通过完善的保险制度转移开放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因素可能成为未来研究的热点话题。未来研究应加强体育场馆与地区经济发展关系研究,整体规划体育场馆建设;立足公益性原则,加强体育场馆经营模式创新研究;加强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开放风险管理研究,构建保险体系。  相似文献   

7.
体育场馆作为发展体育事业的生力军,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随着体育场馆定位与目标的不断变化以及自身发展的需要,加强体育场馆精神文明建设,尽快实现体育场馆和谐单位的构建,对于加强场馆自身建设,促进发展体育事业,树立社会文明窗口形象越来越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1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30年,我国体育场馆引进了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从量到质有了飞跃的发展。随着消费者对体育消费需求的不断增加,健身意识的加强,人们对体育场馆的硬件和软件建设都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目前我国体育场馆的发展速度却远远超出了体育场馆管理的能力,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模式的研究明显滞后于体育场馆的建设。笔者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以及逻辑分析法,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创新的构建了体育场馆消费和公费医疗个人账户消费相结合的经营与管理模式,力争为我国体育场馆的经营与管理找到一条更加合理的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我国高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成为一个热门话题。运用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以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体制为研究对象,探究了高校体育场馆面向社会开放的依据、服务性质。阐述了高校体育场馆规模供给与需求,高校师生员工与社区居民,高校体育场馆开放的体育项目与社区居民偏爱传统体育项目的主要困境。分析了规模与成本、产权与制度、目标与效益、运营与安全、对象与环境等因素对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的制约。提出了策略:将高校体育场馆建设纳入城市建设规划与城市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场馆建设规划;规范多级代理制度,建立运营激励机制;定期开展市场调研,及时调整收费标准;探索体育保险制度,规避社会开放风险和建立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共享网络平台。  相似文献   

10.
建设低碳型体育场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气候恶化和能源枯竭的今天,低碳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活态度,建设低碳型体育场馆已成为时代的要求。用低碳的思考方式去审视体育场馆的建设,阐述在当前时代的背景下,体育场馆低碳设计的意义,并从体育场馆的环境保护、功能设计、材料选择和场馆管理等方面进行探讨。通过体育场馆的低碳建设,环境保护,为我们体育场馆可持续发展节能减排。  相似文献   

11.
竞技道德修养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文献资料法、理论分析和逻辑分析法,对竞技道德及竞技道德修养的概念、特点及在竞技活动中的作用做了初步的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竞技道德属于运动员的职业道德范畴,运动员的竞技道德修养水平对于优化其竞技行为,取得更好的竞技活动效果,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德治思想在中国历史上有着丰厚的历史传承,这些思想带有鲜明的阶级性和历史局限性,本质上是为维护少数统治者服务的,在实践过程中必然沦为封建君主以个人意志统治国家的人治政治的工具.社会主义以德治国强调的是以体现人民意志和利益的社会主义道德来治理国家,它的内涵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它在内容与性质上不同于以往任何道德规范,是时代先进性和利益广泛性的辩证统一.落实贯彻以德治国方略,要批判地继承中华民族的道德遗产,科学认识传统意义上的德治观,吸收消化具有生命力的人类道德精华,为社会主义以德治国服务要把依法治国作为以德治国的保障;要加强国家公务员尤其是领导干部的政德建设,使广大公务员成为遵守社会主义法律和实践社会主义道德的表率,成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力推动者和实践者;还要完善建立一套激励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赏罚机制、使以德冶国方略的贯彻落实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  相似文献   

13.
道德的内涵十分复杂,但有一点是清楚的:它应该具有现实约束性和理想导向性的双重特质。前者对人们提出现实的道德要求,表现为强烈的现代特征;后者对人们提出理想的道德要求,表现为强烈的超时代特征。道德是这二者的有机统一。无视前者或夸大后者,道德将在现实社会中缺乏可操作性而流于空泛。  相似文献   

14.
体育品德是个体在参加体育活动及与体育相关的社会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道德品质。体育品德的形成过程,按照心理学的方法,可以分为五个部分,即感知、记忆、思维、情感体验和意志行动。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应充分运用心理教育的方法,全面系统地培养青少年学生的体育品德。在全面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体育品德教育与心理教育具有一体化趋势。  相似文献   

15.
为了论证传统道德的合理性和权威性,朱熹首先设定与论证了形上之理(本体)。朱熹学说通过强化理性自觉原则,完善了传统道德的理论体系,树立了传统道德的绝对权威,但是,其绝对化倾向又不可避免地导致传统道德的僵化和异化,使之失去了内在的生机和活力。作为朱熹学说的反动,王阳明心学力矫朱学之弊,通过“心即理”说和“良知”说,强化了意志自愿原则,突出了人的道德主体性和意志自由,把外在天理内化为人的内心情感和良知自律,从而圆通地解决了朱学的理论缺陷。但是,王学自身也隐含着理论危险,这种倾向在王门后学那里变为现实。总之,从朱熹到王阳明,经历了从理性自觉原则向意志自愿原则的理论转换。  相似文献   

16.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与搞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同步发展。经济的趋利原则,有可能带来道德的失范;道德建设则可以规范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网络道德与社会伦理冲突琐议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互联网已越来越成为国际竞争的技术制高点。它在为促进经济社会进步提供技术支持的同时 ,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对社会伦理产生巨大冲击。网络道德教育 ,已成为新世纪教育一个无法回避的严峻问题。当前网络道德的主要问题表现为以双重标准对待网络空间和社会生活中的道德活动 ,即网络道德与社会伦理的冲突 ;这一冲突已经给社会生活造成了严重后果。加强网络道德教育 ,解决道德冲突 ,是网络业和网络时代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的保障  相似文献   

18.
"以德治国"方略的提出,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治国思想的完善和新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贡献.德治与法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缺一不可."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落实到学校就是以德治校,为此,必须在全体党员、干部中进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教育;在师生员工中进行社会公德的教育;在学生中进行社会主义"五爱"教育;在教职工中进行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  相似文献   

19.
在高职院校,思想道德类校园文化活动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有着紧密的联系,结合思想道德类校园文化活动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可以有效地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理论性、时效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朱晓茜 《职大学报》2010,(1):121-124
隐性采访因其内容的真实性、鲜活性而颇得新闻媒体和记者们的欢迎。然而,法律上并没有赋予隐性采访积极的地位,相反,它却受到很多来自法律和道德上的约束。因此,各媒体应谨慎使用隐性采访手段。在新闻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我们要在法律、道德允许范围内使用隐性采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