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武术拳种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存的中国武术(传统武术)基本上都是以拳种为模式存在的,而各种风格独特的武术拳种,可以说是中国武术最显著的特征.拳种在内容构成上有"拳势"与"拳路"的二元结构特征,其中以技战术合一的拳势为用的基本单位;以程式化拳路演练为体的展现形态,拳势与拳路就是体用的二元统一.拳种在技击元素上呈现单一性特征,单一技击技法是拳种的技术源头,拳种在表现形式上以套路演练为标志,套路是技击技术艺术化的表现,拳种在训练过程上以求劲悟道为特征.  相似文献   

2.
一、用意打太极拳日子较长的人,就会提出打太极拳应该怎样练意,怎样把呼吸与动作配合起来等等问题,这确实是比较重要的问题.拳谚说:"内功首重练意",而太极拳正是内功拳的一种.《拳法·刚柔篇》说:"刚柔转换,全在用意",又说:"既习内功,岂可无意?"古今太极拳理论都非常强调"以意领先".《太极拳使用全诀》开篇第一句话就说:"太极拳术重用意".这些理论都说明了打太极拳的人首先要着重锻炼意识,把锻炼意识放在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走访调查等方法,对广东地区蔡家拳拳派的源流演变进行探析.认为,一贯、至善、至悟禅师传授蔡家拳一说并不成立,但三人对蔡家拳确实产生了重大影响,广东蔡家拳的形成与天地会有一定关系;蔡家拳明崇祯时已经成形,其传承已三四百年,但现能够找到的广东蔡家拳拳派历史连续传承时间仅200多年;林春甫在廉江地区蔡家拳拳派中有重要地位,何恩对中山地区蔡家拳拳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各地拳师对蔡家拳都进行了革新改造,或将其创编成其他拳种,或被已有拳种吸收,纯蔡家拳的发展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境.  相似文献   

4.
峨眉罗汉拳     
中华武术瑰丽多姿,少林、武当、蛾眉各派同源分流,但都是历史的产物。峨眉罗汉拳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发展而成的一种以法为主,以形为辅的拳种。早在明代流行的《峨眉道人拳歌》中就包含着一些罗汉拳动作,峨眉罗汉拳便是在继承这些动作的基础上,加上“十八罗汉”形态和蛾眉拳法而形成的法象拳术。  相似文献   

5.
"内家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一个常被提及、充满神秘、让人想象的概念。内家拳概念需要进行梳理,由于内家拳概念模糊,特征不明,由此可能滋生传统武术神秘主义以及反对玄学进而忽视传统武术理论研究,而这些都将成为武术健康发展的障碍。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借助牛顿经典力学对内家拳概念的产生及演变、内家拳劲力的意义和作用、内家拳特征展开探讨。长期以来二元对立观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局限了对内家拳的视角,言"内家"必提及"外家",甚至认为内外家是武术一种分类方法。应该说传统武术有内、外家之说,而内、外家的武术分类并不严谨。内家拳的最初概念,指的是王征南一系的浙东内家拳;而其后内家拳概念转移到清朝影响深远的三大拳种,并沿用至今,这是内家拳概念的演变过程。内家拳劲力相对稳定,与内家拳概念的演变相比,劲力是贯穿内家拳体系关键"基因",不受拳种盛衰、流派增减、风格变化的影响。内家拳的特点主要有:哲学式的表达方式;主静处雌内家拳整体风格;后发而先至内家拳技击原则。  相似文献   

6.
洪拳是岭南五大名拳之首,也是岭南武术拳种中历史最悠久、传播最广的拳种,其他岭南拳种大多与洪拳有着密切的联系或受其影响,洪拳与清代洪门天地会有着难以割舍的联系.洪拳在传承及其发展演进中,不同的时期其技术风格从早期的追求象形、中期的追求神似,到晚期的形神兼备,刚柔相济,与中国武术体系整体演进几乎同步.通过对三展拳及铁线拳的图谱研究,提炼出传统洪拳的技法特征.  相似文献   

7.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运动实践等方法,研究了武术套路竞赛单对统一的历史、特征、方法等问题,经过分析目前武术套路竞赛中存在的技法缺失和劲法失真问题,以及单练套路与对练套路严重不匹配问题,以及对“打练结合”理解的误区,深刻认识武术套路本质与特征,最终提出了“单对统一”武术套路竞赛模式,单特指套路演练,对指套路式的对练,统一是指技法结构一致,实用劲法真实。强调套路“拳势”,单练与对打统一反映了武而文化、体用合一,重视过程,和合中庸等一系列思想,从比更高、更快、更强模式中解放出来,进而比和谐(单与对统一性)、巧妙(拳势结构复杂性)、修养(攻防转化柔化性),形成重体能更重技巧,重结果更重过程,重比赛更重修养的一种充满东方智慧的比赛模式。结论:1)武术套路构成基本单位是具有攻防技战术特征的——拳势。拳势不是随意的拼凑,必需具备战术意图和在一定条件下的可用性即攻防实效,能表现为“对打”。拳势攻防性是套路本质特征所在。 2)遵循套路结构的逻辑,如,路线结构是符合格斗“阵形”布局,动作衔接是遵循攻防转化规律,整体套路符合拳种要求。3)不同拳种的单练套路必需包含该拳种的若干主要拳势,同时,还必须使用主要拳势完成回合式、串联式等的对打形式。4)套路比赛是单练与对练统一的形式,单和对形式都要在“套式”模式下进行,评判主要标准在于对拳势合理性、多变性、艺术性等综合的整体性以及单练与对练的高度一致性。建议:单对统一是体用兼备的真正反映,是打练有机结合,是未来套路发展方向。建议首先在一些拳种比赛中采用此模式,不断完善本模式,在北京体育大学武术学院的10级武术专项训练中做了小范围的实践运用,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徽州武术分布现状及文化特征进行调查研究。研究得出,徽州区域内共有21种拳种流传,其中歙县和黄山市区分布拳种最多,歙县分布有18种拳种,占拳种总数30%,黄山市区分布有13种拳种,占总拳种数22%。从拳种分布范围来看,徽州地区内分布较广的是太极拳和徽派武术,其中,徽派武术以板凳花、腰带舞和楸担为代表。这些拳种都具有典型的徽州文化特征。徽派武术拳架低、起腿少、重防卫,以自卫为出发点,强调后发制人。习武者抱拳礼让,并相互退步以示尊敬。徽派武术具有徽州文化典型的"归"、"闭"思想。  相似文献   

9.
研究认为传统拳课程目标中应该体现传承民族文化,宏杨民族精神,保留民族文化遗产的思想高度。目前教学大纲中在拳种选择、安排顺序、时数规定、具体内容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需要从学科角度进一步完善。传统拳种课程内容选择包括不同拳种以及同拳种下不同流派的选择,不同拳种选择原则是按技法特点和人体结构特征分类选取,按拳种之间的内在逻辑性,构建拳种内容体系,基本分为五大类。同拳种下不同流派内容选择是一个整合的过程,横向,审视各家各派共性的内容,抽取最为基本的内容。纵向,深刻把握拳种技术核心,不断优化内容体系。目前传统拳课程教学方存在不足。如:划套路式教学模式,没有突出传统拳的特点,学生难以在短时间里真正达到大纲要求。总结提炼传统拳课程教学模式,是由桩功入手,突出核心功法练习,强化单操,配合拆手练习,功套用一体的技术结构,同时要上升到民族精神培养与文化修养层次的文化要求,由此构成具有整体性的传统拳种课程模式。课程支持体系急待加强。  相似文献   

10.
黑虎拳     
黑虎拳属于南拳系的一个流派,同洪拳、金刚拳等拳种一样,在浙江一带深受广大群众喜爱。黑虎拳广泛流传于浙江台州、绍兴、金华、温州、青田、龙泉,福建松溪、政和、浦城,广东和东南亚等地。黑虎拳,据陈祥进老拳师说,是从南派少林五拳中的虎拳演变而来;陈祥进少年时期的老师——福建泉州少林和尚李仪觉也说,是在温家之七十二行拳和威氏三十二势拳的基础上演变而成;台州李元善老拳师说,是明末清初由河南嵩山少林和尚所传。来源众说不一。但据有关史料记载,明代白玉峰之五拳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木佬拳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认为:木佬拳是木佬族民间的一种古老拳种,在形式、内容、动作、方法、套路等方面与其他民族拳种有一定的区别,具有一定的民族特点及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2.
意与象是中国古典美学理论的重要范畴之一,在中国绘画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篇.太平广记>中特拈出"意余于象"与"象外见意"两条"艺事要言",发人之所未发,于谈艺赏文之道大有裨益.本文分析了"意余于象"与"象外见意"的内涵,说明了"想象"和"视觉"两个因素在"意余于象"与"象外见意"审美鉴赏中的重要作用,最后论述了"意余于象"与"象外见意"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查拳是中国武术运动中的一个优秀拳种,构成中国查拳体系的项目有:弹腿、查拳、器械、对练、查拳技击方法五个部分.本文对每个部分都简要地介绍了各自的理论和技术要求,这篇文章是对我国文化遗产——武术运动挖掘整理的成果.  相似文献   

14.
通过文献资料、对比分析、专家访谈等方法,对中国武术套路拳种纷呈的特征从审美趣味、审美需求以及审美风格等角度进行了分析与解读.认为:武术套路拳种纷呈,一方面是缘于不断地融入了创拳者主体的情感与智慧,对套路动作根据个人的才情、主观意向与认知水平进行了“有意改造”,是创拳者艺术个性和审美趣味的能动反映;另一方面,武术套路拳种纷呈满足了传承者不同的审美需求,是传承过程中的主观遴选和再次创造;另外,所创编与传承的套路拳种在审美风格上呈现出的多元化特征保证了武术套路在历朝历代的更迭中、在扬武与抑武的交替下仍然保持着拳种纷呈而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实地调查、历史过程比较,对阳湖拳文化生态变迁以及体育价值等方面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阳湖拳是江苏唯一的地方拳种,阳湖拳特色鲜明,其历史演变有着极强的时代性,阳湖拳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精神价值、健身价值、表演价值、传承价值等体育价值逐渐呈现.  相似文献   

16.
序言国家体委(83)体训竞四字072号文件下发的《全国武术挖整工作计划》要求:"北京……等六所直属体育学院,要把挖掘整理武术遗产列为重要的科研项目,……完成一至两项拳械的系统整理工作".据此,我们选定了"查拳"作为系统整理项目.关于查拳的起源,有着几种不同的说法.除了源自无从查考的异人、仙人这类玄不可信的说法外,还有始自西域人查密尓说,源于山东说.要对查拳进行系统的整理研究,仅停留于不分真伪地罗列各种起源说是不够的,毫无依据地奉持一说也,  相似文献   

17.
八极拳     
八极拳是我国武术运动项目中一个比较古老的拳种。我们本着“古为今用”的原则,将目前广为流行的传统八极拳套路加以整理,供武术教学和训练时参考。八极拳,古称“巴子拳”、“钯子拳”、“八子拳”、“坝子拳”等,是一种动作朴实,刚劲有力,“以短制长”,套路短小精悍,架势清晰的拳种。基本手法以贯、冲、砸、搂、压、缠、推、搓、刁、架、削掌为主。基本腿法有弹踢、震脚等。  相似文献   

18.
"拳"作为中国武术的俗称,一直被人们接受和认可,早已成为中国武术的代名词."势"作为一个思想史的概念,在政治、军事、书法、绘画、诗歌等诸多场域中表达一种相似的哲学思维与意义结构,它们为"势"文化的理论研究打开了广阔的论域空间.研究以"势文化"为切入点,以内家三拳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拳之势"进行理论探索.结果表明:架势是"拳之势"生成的结构之力;理势是"拳之势"生成的逻辑之力;气势是"拳之势"生成的生命之力;情势是"拳之势"生成的表达之力.习武演练自觉追求"势",它体现的是一种美学之道与生命规律.  相似文献   

19.
蛇拳     
《蛇拳》是四川峨嵋派武术的一个拳种,而峨嵋派又是与少林派、武当派并列的中国三大武术流派之一。随着武术事业的不断发展,各种流派的拳种和套路相继出现,可是峨嵋派《蛇拳》却到1981年才由万县云阳梁守渝提供出来。 峨嵋派《蛇拳》系梁守渝祖父梁蓰箱(已故)所传。梁蓰箱年轻时跟一和尚学得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咏春拳理论研究局限于技术分析和拳理梳理,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得出:女性创拳说奠定了拳种女性形象,优雅精致的咏春拳技术风格符合女性生理条件;攻守同期的技击策略体现出女性心理特征于优势;包容与开放的岭南文化是孕育女性创拳说的土壤,抵御暴力的女性反抗精神在传播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进一步对女性意识的关注和宣扬将吸引更多女性学习咏春拳,也有利于全面弘扬武术文化及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