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已是世界第一,每年有数以百万计的毕业生走出学校,但社会经济文化建设却面临人才危机;我们的专业学分之高、学生听课时间之长亦堪称世界之最,但大量毕业生却因"有知识,没手艺"而难以找到工作。对照培养目标看,学生既缺"创新精神",又少"实践能力"。高等教育给人一种游离于社会和人之外的感觉。应以改革课堂教学、强化实践环节作为突破口对其加以整治。  相似文献   

2.
产学研合作教育下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信息化、低碳化的社会发展趋势要求高等教育培养出更多的创新人才.中国的高等教育规模已居世界前列,但人才培养质量却并不理想,高分低能、眼高手低的大学毕业生无法满足经济发展需求.闭门办学的高等教育弊端突显,改革势在必行,产学研合作教育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是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最近几年,我国的高职教育从规模上看,已经占据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从1998年到2004年底,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的高职生招生人数从54万人增长到237万人,在校生数从117万人增长到596万人,分别占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数的53.1%和在校生数的44.7%.但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却不太理想,据教育部门的统计,2004年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率仅有60~70%左右.因此,如何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深化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迅速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使高职的毕业生更适应市场的需求,有大量的课题需要我们去研究与解决.笔者就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实践探索提出一个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4.
就业求解——应对大学生就业难的四大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是一组由教育部提供的官方数字。2001年:高校毕业生共有115万人.截至2001年6月。毕业生一次就业率本科生超过80%,研究生超过95%。2002年:高校毕业生共有145万人。2003:年全国高校将有212万毕业生。200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超过250万人。招生培养、就业是学生培养体系的三个环节。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我国就进行以“宏观调控,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择优录用”为原则的就业体制改革。经过多年的实践.很多家长和学生对“自谋职业”的做法已开始接受.但却对“谋不到职业,没有充分准备。那么,该如何让大学生谋职不再难?  相似文献   

5.
新世纪初高校毕业生就业改革的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世纪初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急步迈入“大众化”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 ,面临来自高等教育内部和外部的压力和挑战 ,迫切需要深化改革。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关键是供需问题 ,“人职相匹配”是毕业生就业的基本条件。一、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是“人职匹配”保证条件1 .合理定位、培养社会适用的人才社会需要不同层次的高等学校和不同学历层次、掌握不同技能的毕业生。清华大学方惠坚等人在撰写的《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中提出了高等院校分为 4类 :“研究教学型大学” ,“教学研究型大学” ,“教学型学院或大学”和“社区学院”。…  相似文献   

6.
为了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社会需求,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高校招生数将会逐年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也将日趋突出,特别是大专以下毕业生已呈供大于求的态势。另一方面,由于高校毕业生通向农村的渠道不畅,农业现代化建设急需大量高层次人才却得不到输送。随着人才市场运行机制的健全,人才资源合理配置,“科教兴国”、“科教兴农”战略的进一步实施,高校毕业生通向农村将是大势所趋。当前开展高校毕业生通向农村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高校毕业生通向农村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1历史的实践与…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分流具有促进社会成员合理分层流动的功能,但近年来这种功能愈来愈被社会质疑。本研究以H省为例,以新中国成立后高校毕业生为整体样本,选取该省政、事、企系统2400人进行调研,从“流源”、“流量”、“流层”、“流型”、“流域”、“流向”等八个方面分析了高等教育分流影响社会分层流动的现状。研究发现,高等教育在促进社会成员合理分层流动上做出了较大贡献。但从历史比较看,目前还存在着中下收入家庭的社会成员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机会正逐渐减少,学生在不同层次、形式、类型、地区间的高等教育流转困难,学科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学生“重分轻能”、“重学轻用”,以及修业年限过长、且缺乏弹性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既有政府体制政策和社会文化氛围的外部制约,也有高教分流行为和学生职业追求的内部影响,是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能够促进个体向上层社会流动,这已经被历史与实践所证明.高等教育可以从知识与认知发展、社会经济成果、社会生活质量等多方面对个体流动产生积极影响.但高等教育这些功能的发挥是有一定的社会条件和教育条件的.其社会条件是:政治阶级二元身份体系终结;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科学的干部人事制度;社会流动空间持续扩张;高素质劳动力需求增加;灵活的人才政策的实施.其教育条件是: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匮乏;高等学校毕业生拥有"真才实学";高考具有相对公平性.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近年来有了长足发展.在高职院校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同时,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学校及学生个人等各方面的作用,完善就业机制,才能使毕业生的就业工作走出困境,有效地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引言近年来,高等教育快速发展,高校在校学生人数急剧攀升,高校毕业生规模也随之逐年增加,2008年-2010年分别达到559万人、611万人、630万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十分严峻.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很多,如大学毕业生人数的增加、社会需求的减少等等.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不匹配也是近年来逐渐凸显出来的问题.为了能够让大学毕业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中能够脱颖而出,获得合适的工作岗位,就必须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1.
《教育与职业》2004,(18):71-71
中国大学毕业生近年来就业形势相对严峻,可以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来形容,可是专家学者却认为,大学毕业生依然处在“求大于供”阶段。随着近年中国高等教育“扩招”步子的越迈越大,每年的大学毕业生人数也在不断攀高。教育部提供的统计数字显示,2003年大学毕业生超过212万人,2004年将达到280万人。据预测,2005年应届大学毕业生很可能达到340万人。国家人事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王克良认为,虽然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情况比较严重,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大学 毕业生总量已经过剩。在美国,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占全国人口数量的35%,日…  相似文献   

12.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但高等院校培养的学生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导致大学毕业生的结构性失业。国内财会专业人才培养的同质化倾向也使得财会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力有下降的趋势。新建本科院校财会专业应分析近年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以及用人单位对本科层次财会类专业人才需求情况,定位于应用型人才培养,通过设置“平台+模块”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深化校企合作等措施,实现财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相似文献   

13.
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已20余年,毕业生的数量规模并不小,但高级技工短缺问题却十分突出.高级技工短缺这种状况的出现有社会的原因,也有值得我们职业教育工作者深思的地方如更新观念,摆正高职教育的位置;正确处理好理论知识的"必须、够用"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系;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等等.  相似文献   

14.
赵潇 《华章》2013,(16)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高等教育的规模也不断扩张,高校毕业生的培养质量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普遍存在基础知识扎实而实践和创新能力不强的现象。如何确保高校毕业生适合新形势下的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课题,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越来越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普遍共识。本文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力求找到科学合理的、适应当今社会发展需要的艺术设计专业实践育人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高师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超常规发展2002年,高等学校在校生达到1600万;200年在校人数达到1900余万人。在此大背景下高校毕业生逐年增长,2003年全国共有各个层次的高校毕业生212.2万人,比2002年净增67万人;2004年,高校毕业生有280万人比2003年又净增68万。加上过去数年未能就业的很多毕业生,每年全国实际需要就业的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更多,因此毕业生就业工作压力更大,形势更严峻。从全国就业形势看高等师范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相对较好,多数学生就业的市场观念显著增强,能够找到适合自己和自己满意的岗位,但也有少数学生“有业不就”和“无业…  相似文献   

16.
毕业生就业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等教育大发展中,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文章结合长期从事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实践,认为高等教育必须与社会协调发展;要加强宏观调控,使类型、地区、层次、学科结构更符合我国国情;要切实深化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对学生加强思想教育和管理,提高培养质量,提高就业率,促进高等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17.
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每个学生的前途,还直接影响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更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人力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的一件大事.但只要大学生转变自己的就业观念,经过政府、社会、学校共同努力,相信有知识、有能力的大学生是能够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的.  相似文献   

18.
社会地位生成机制研究表明,社会分层与高等教育之间存在互动关系.本文从社会分层影响高等教育的视角来审视受高等教育权,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转型社会中,受高等教育机会的数量与质量的阶层分布显著差异证明受高等教育机会权的特权属性;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升学率以及起薪的阶层差异也证明受高等教育成功权的特权属性.高等教育强化社会分层,进而强化受高等教育权的特权属性.受高等教育权在社会分层过程中失去了调节器的作用,成为加剧社会分层的助推器.目前的奖励性高考加分政策也强化了受高等教育权的特权属性.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困境以及司法实践也要求把就业权纳入受高等教育权范围.  相似文献   

19.
15年来,长江水利水电学校和长江职工大学向全国水电战线输送了各专业普通中专毕业生1821人,成人大专毕业生396人,成人中专毕业生285人,成人高等教育《专业证书》班结业学员28人.现有在校生27个班级,800余名学生.学生来自24个省、市、自治区,17个民族.年龄最大的有58岁,年龄最小的还不到14岁.  相似文献   

20.
做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工作,不仅是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还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对于促进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总体上表现出积极的就业心理特征,但也有少数学生出现一些消极就业心理特征及问题.要继续加大对困难群体毕业生的帮扶力度,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实施积极有效的帮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