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以历届举行的22届冬奥会的比赛成绩为突破口,对冬奥会的奖牌分布、项目变化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我国参加冬奥会的情况.研究发现,受地理环境和气候的影响,冬奥会的奖牌分布并不均衡,历届冬奥会的奖牌大都分布在欧美国家,虽然近几届冬奥会各强国实力逐渐接近,但这种局势仍将持续一段时间.冬奥会比赛项目的设定也不合理,冰上项目与雪上项目、运动大项与运动小项的分配比例显示了其明显的差异性.随着冬奥会影响力的扩大,我国也日益走上了冬奥会的国际舞台,冬奥会新增项目的观赏化、多元化特点更加凸显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优势,我国的加入将更加促进冬奥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摘要:举办国获得优异的比赛成绩是奥运会举办成功的重要标志之一,探讨各冰雪强国成功经验,探索我国冬奥会冰雪布局,探寻冰雪项目制胜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研究法、访谈法与实地调查等研究方法,对冬奥会、冬运会冰雪项目布局和特点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分析。研究得出:我国冰雪项目布局应坚持“南展”、“西扩”冰雪发展格局,提出“北冰南展”、“北雪西扩”的布局,战略实施路径是:“走出东北、落地西北、扎根华北”,利用好2022冬奥会,冰雪运动项目发展重心转移到以北京为中心的华北地区。总体布局符合“雪重冰轻”的冬奥会项目布局特征,和冰雪项目布局中优势项目的传统性及两极性。力争发挥冬季冰雪项目布局中潜、优势项目的后发突破性,选择更适合中国选手体能技巧型的冰雪项目、自由式滑雪、单板滑雪以及雪车、雪橇。在我国“冰强雪弱”的基础上,保持短道速滑的传统优势,大力发展速度滑冰、花样滑冰、冰壶、集体滑冰等项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18~22届冬奥会各参赛国所取得的成绩及各国的优势项目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德国、美国、挪威、加拿大、俄罗斯为冬奥会第1集团,表现出优势项目群覆盖范围广,且在具有较大发展空间的大项上具有整体优势,稳定性强等特点;奥地利等8个国家为第2集团,呈现出优势项目群覆盖范围相对狭窄,竞技实力相对较弱,存在严重的“偏科”现象。中国在第18~22届冬奥会上表现出夺金、奖牌点少的特点,获奖点主要集中在短道速滑、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等项目上。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我国冰雪竞技运动的整体实力及发展现状进行了研究。发现虽然在冬奥会上的成绩表明我国已经处于世界冰雪强国的第二集团,但其依然存在优势项目、潜优势项目较少;冰雪运动普及程度较低、高水平地域分布差异较大;高水平后备人才较少、可持续性发展不足等问题。为此提出,提高冰雪运动普及程度、缩小各地域竞技水平差异,实现均衡发展;巩固优势项目、培养潜优势项目、提升弱势项目;加强人才资源的开发与培养的发展思路,为索契冬奥会我国冰雪运动的再创辉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体育强国战略的提出在不同历史时期都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采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等方法对体育强国的多维定义加以概括,对体育强国与2022年冬奥会的内在联系进行探索。建议:积极筹备北京张家口冬奥会的赛事建设,打造一届“无与伦比”的中国冬奥,构建中国冰雪口碑;鼓励冰雪相关产业发展,推动我国冰雪产业自主研发,开辟中国冰雪产业经济大时代;加强冰雪人才培养,鼓励群众参与冰雪,体育强国与群众强身并举,推进我国建成体育强国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从我国冬奥会优势项目陆地与冰上、雪上衔接训练实践出发,在总结陆地与冰上、雪上训练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国际冬季运动陆地与冰雪训练的前沿,提出我国冬奥会陆地与冰雪训练科学衔接的关键技术、原则、方法,并对陆冰雪衔接训练的未来发展趋势做出判断,以此建立起我国冬奥会优势项目陆冰雪衔接训练的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7.
我国冬奥会优势项目陆冰(雪)衔接训练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我国冬奥会优势项目陆地与冰上、雪上衔接训练实践出发,在总结陆地与冰上、雪上训练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国际冬季运动陆地与冰雪训练的前沿,提出我国冬奥会陆地与冰雪训练科学衔接的关键技术、原则、方法,并对陆冰雪衔接训练的未来发展趋势做出判断,以此建立起我国冬奥会优势项目陆冰雪衔接训练的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8.
运用数理统计、巴雷托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冬奥会奖牌分布、竞技强国的优势潜优势项目、优势项目消长率、项目贡献率等进行了统计分析,并着重分析了我国近阶段的冬奥实力,建立了我国冬奥发展基本框架。得出结论:冬奥奖牌分布呈现出地域差异性和两极分化性;冬奥竞技强国优势明显;我国“冰强雪弱”,短道速滑是优势项目。在我国申办2022年冬奥会的大背景下,深入了解冬奥会世界竞技格局,为更有针对性的备战冬奥、发展冰雪运动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梳理和概括了中国新闻媒体在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2014年索契冬奥会、2018年平昌冬奥会宣传报道中的常见问题,并基于此提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以下简称"北京冬奥会")宣传报道策略:1)北京冬奥组委要统筹协调面向新闻媒体记者的服务工作;制定应对突发负面新闻舆情事件的宣传工作预案;讲好中国故事,展现大国形象。2)宣传报道北京冬奥会的记者要掌握一定的冰雪运动技能知识,扎实做好采访前的准备工作,灵活运用采访技巧,全面了解北京冬奥会设置的冰雪运动项目,采写的新闻作品要及时甚至即时发布;电视台记者在现场与新闻直播间连线对话时要增强镜头意识,要善于研究和改进摄录设备。3)北京冬奥会赛事解说员要全面而准确地掌握北京冬奥会赛事的相关信息;要对冬奥会项目比赛规则与裁判常用判罚术语的英文字母代码及其含义了如指掌;解说与评论宜客观与公正;不要使用带有攻击性的词汇和敏感性词汇。4)中国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北京冬奥会的内容中不宜对比赛结果作经验性判断,要传播人文关怀;中国新闻媒体既要平衡国内运动员和国外运动员的新闻报道量,又要平衡赛场内新闻和赛场外新闻的宣传报道量。  相似文献   

10.
摘要:以“冬奥会”为切入点,通过全面学习习近平对我国冰雪运动发展给予的重要指示,深刻领会习近平的冬奥愿景及对我国冰雪运动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习近平的冬奥会愿景,赋予我国冬季奥林匹克运动发展以深刻内涵,对于引领我国“城市建设”“产业融合”“文化繁荣”“国际外交”等领域的全面发展起到重要的牵动效应,得出以下4方面的研究启示:1)以“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为目标,扩大地域覆盖与人口增长;2)以“承办2022年冬奥会”为契机,搭建外交平台,展现综合国力;3)以“创新冬奥会办赛理念”为启示,科学规划筹办思路;4)以“加快体育强国建设”为契机,带动体育事业融合发展,即强化冬季项目竞技水平提高、拓宽冰雪运动普及与受众、完善冰雪体育产业开发与运营等。  相似文献   

11.
2022年北京冬奥会文化衍生产品主要是以多样的产品体现冰雪运动项目文化,并将中华体育精神要素融入其中,使其成为传播奥林匹克精神与中华体育精神的重要载体。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分析“2022年北京冬奥会文化”的内涵、“2022年北京冬奥会文化衍生产品”的内涵与文化价值,以及2022年北京冬奥会文化衍生产品开发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北京2022年冬奥会文化衍生产品的开发路径:促进“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品牌化;充分开发北京2022年冬奥会文化衍生的无形产品;提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素融入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展,扩大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影响力;加强2022年北京冬奥会文化衍生产品间的关联性,形成产业链。以期从理论层面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文化衍生产品开发路径研究方面有所突破,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文化衍生产品的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冰雪体育的文化构建对我国冰雪运动、冰雪产业的发展有重要影响.运用比较法、文献法、逻辑推演法,基于中国冰雪运动文化的发展现状,发展特点.针对我国2022冬奥会综合影响下的冰雪体育构建的有利条件、宣传模式、提出发展路径的相关建议.研究表明,2022冬奥会将给我国冰雪体育冰雪运动文化构建带来重要发展契机,而冰雪体育文化构建也将进一步放大冬奥会的运动影响力,丰富国内休闲体育的种类.通过发挥媒介导向,在全国范围内引导冰雪运动文化发展;利用新媒介平台、自媒体、2022冬奥会的品牌优势,推动冰雪运动长效发展;基于消费市场,将冰雪体育与休闲旅游相融合;利用电商平台,降低群众参与冰雪的资本准入门槛基于网络影响等手段,推动民族冰雪文化生产,短期高速使我国冰雪体育文化得以广泛发展.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我国冰雪消费和相关产业的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冰雪消费和相关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但相对于冰雪运动发达国家,我国冰雪市场和社会消费规模较小;高端滑雪和低端滑雪的消费比重较大,中端滑雪市场较小;室内滑冰发展较快,室外滑冰市场逐渐萎缩。提高冰雪及相关产业发展的速度、规模和质量,加快冰雪运动的社会普及,从而促进内需,拉动国民经济增长,增加社会就业。同时,加快奥运战略与全民健身战略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摘要:以冬奥会进入“北京周期”后为契机,采用文献资料和实地调查等研究方法,对北京冬奥会推动京津冀冰雪旅游发展效应及协同推进策略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北京冬奥会推动京津冀冰雪旅游发展的效应明显,主要表现在北京市冰雪场馆建设数量明显增加、连续举办的国际冰雪赛事和国内冰雪赛事促进冰雪旅游发展的影响力明显提升、冰雪旅游融合效应显著;天津市冰雪旅游协同发展目标明确深耕细作释放新活力效果显著、冰雪旅游民生工程建设落实有声、“冰雪旅游+文化”深度融合带来红利;河北省在滑雪场和滑冰场数量逐年提升、以张家口为核心的冰雪旅游发展区位优势明显、生态冰雪旅游发展成效显著。据此提出构建京津冀冰雪体育产业链,促进京津冀冰雪旅游产业经济生态圈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以全域旅游发展理念为引领,构建多元化的京津冀冰雪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构建完善的京津冀生态冰雪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障体系的北京冬奥会推动京津冀冰雪旅游发展效应的协同推进策略。  相似文献   

15.
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以及中国冰雪项目的国际化发展,离不开高效的语言服务。全媒体时代冰雪项目英汉平行语料库具有语料覆盖范围广和时效性强的特点。以师生自主翻译语料为主,经过语料的搜集、清洗、对齐、检索与提取、标注,初步建成主要应用于翻译和口语教学的英汉平行语料库。教学实践显示:学生的语言能力得以提升,能较为准确地把握冰雪项目的文本特征,笔译和口语表达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冰雪项目英汉平行语料库的建设过程充分实现了教、学、研的结合。随着冬奥项目在中国的普及,英汉平行语料库会为冰雪项目语言服务人才的培养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2015年1月6日下午,申办2022年冬奥会河北省首场宣讲活动在我院举行。宣讲活动以"纯洁的冰雪·激情的约会"为主题,旨在普及冬奥会知识,弘扬中华文化,宣传申办冬奥会对实现体育强国梦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大意义,动员民众尤其是年轻人参与并支持北京和张家口申办冬奥会,在全社会形成申办冬奥会的共识。出席此次活动的有北京市委讲师团、北京冬奥申委、河北省委宣传部、河北省申奥办的领导和宣讲专家,我院院长张绰庵、副院长董志霄以及师生代表近300人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对比分析法,对近五届冬奥会我国的参赛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指出:我国竞技实力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仍处于第二集团中下游行列;从参赛人数看呈现“冰多雪少”“女多男少”特征,竞赛成绩则为“冰强雪弱”“女强男弱”;优势项目单一,潜优势项目缺乏;获奖运动员蝉联人数少且区域分布不均衡。认为,应“保优、扩潜、升劣”,做到冰雪并举,均衡发展;发挥女子运动员竞技优势,探索男子项目的发展道路;借鉴国外先进训练体系,科学训练,减少运动员伤病;依托国家政策,开拓项目空间。旨在为冰雪运动项目的发展和竞技水平的提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该文对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区域冰雪旅游效应及提升路径进行了研究,主要结论是冰雪旅游接待人口数量明显提升;冰雪旅游生态化发展显著;冰雪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效应正在凸现;核心区已经初步形成了冰雪运动产业链,带动了冰雪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应借助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契机,加快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区域冰雪旅游产业发展的自身升级;创新冰雪旅游文化产业链的综合价值,科学规划冰雪旅游文化产业布局,促进“南展西扩东进”区域冰雪旅游产业发展的速度;拓宽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区域冰雪旅游产业的融资渠道提升路径。本研究旨在为北京冬奥会推动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区域冰雪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的依据,为学术界研究冰雪旅游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在奥林匹克运动的全球治理背景下,现代奥运会已发展成了最具影响力的全球性社会活动。从城市发展的角度而言,国际奥委会颁布的《奥林匹克2020议程:奥运会新规范》体现了奥运城市塑造的几个特点:规划的长期性、持续发展性和影响的广泛性。梳理1896-2020年奥运城市的发展历程发现,由奥运会衍生出的奥运产业、城市建设规划和“奥运遗产”能够驱动奥运会举办地的城市化进程,因此,在借鉴往届冬奥会举办城市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办之际从4个维度将北京塑造为奥运城市,即贯彻中国新发展理念,增强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以奥运会改革措施塑造奥运城市,促进北京城市建设;强弱项、补短板,提升中国冰雪运动项目的竞技水平;完善中国冰雪运动产业链,传承北京作为奥运城市的“冰雪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20.
2022年我国北京与张家口地区将承办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这既是对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办赛能力提升的又一次肯定,也是我国冰雪运动产业获得推广发展的重大契机.随着时代变化,当代赛事营销也出现了:赞助、广告、媒介宣传、运动场馆地标化建设、运动品牌文化构建等新的营销推广方式和方法,为了实现一个全民参与、群众认可、富有奥林匹克精神的奥林匹克冬季奥运会,提出大众性、多维度性、创新性、非营利性四点宣传营销原则,从赞助商的资质和形象加以挑选和审核,选择与2022冬奥会理念契合的赞助方;以赛事为中心,实现冰雪运动的城市营销;利用奥运赛场的影响力,赛前赛后实现赛场专业的运动地标构建;从本土冰雪文化出发,丰富赛事的内涵,打造中国化的冰雪运动赛事的四点实用性策略,进而实现提升2022冬奥会的赛事影响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