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天水师范学院体育系副教授蔡智忠的新著《天水武术》一书 ,最近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也是天水师范学院“陇右文化研究丛书”中出版的第二部学术专著。蔡智忠先生自幼喜好武术 ,常年支持不懈 ,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 ,并对地方武术及套路非常熟悉。 1977年考入西北师范大学体育系深造 ,从此走上了武术教学与武术研究的探索之路。多年来 ,在天水师范学院体育系从事武术教学的同时 ,他将习艺练武与教学研究相结合 ,曾多次作为武术选手参加甘肃武术比赛并获奖 ,亦多次作为天水师范学院和天水市武术教练率队参加全省比赛 ,屡获金奖。近年…  相似文献   

2.
武术是中华民族身体文化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和脊梁.然而,今天武术这个传统文化脊梁已经"病入膏肓"危机重重,走进了一个问题的时代.文章在文献查阅的基础上,运用文化学、社会学的理论,在首先论述武术20世纪以来的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基础上,全面剖析20世纪以来武术传统流失的社会文化学动因,进而提出:今天的武术存在着实是传统的成份越来越少,越来越缺少民族文化的厚重根基,相反的是外来文化的因子越来越多,越来越占据"武术"文化的核心地位.并在此基础上,对武术传统的当代回归及振兴,做出了文化学意义上的阐述.文章认为:武术的传统回归,是武术振兴的前提保障.只有武术发展中多一些传统的要素,武术的现代化、世界化进程才会加快.最后指出,武术发展应该走自己的路,从传统的流变中寻找规律;走自己的路,坚持文化个性的存在和张扬;坚持"退而后进"的发展方针,也许武术的发展才会走出一条宽敞、通顺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在研究福建的地理环境、社会历史、生产生活方式等地域文化特征的基础上,从人类学、历史学、文化学的视角,分析福建武术的地域文化特征。研究表明:独特的地理环境是福建武术风格形成的物质基础;"宗族门派观与尚武特质"构成了福建武术文化典型的社会特征;"爱国主义和民族气节"积淀起福建武术文化厚重的精神特征。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法,从文化的视角描述了武术在现代生活方式下所处的境遇及生存张力.人们的生活方式,在视觉文化的笼罩下和消费型社会的形成中,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迁,西方文化及西方体育文化屏蔽着武术的生存空间.但武术凭借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生命力同样可以表现出强大的生存张力.  相似文献   

5.
论中华武术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文化一体化的趋势,是世界文化多样化的统一,是各种文化的相互认同、相互并存、相互借鉴和利用。中华武术国际化是世界文化多元一体化的需要。中华武术国际化是对中国民族文化特色的弘扬;竞技武术全球化是实现中国武术国际化的一种手段;要维系传统武术文化内核,又要超越传统武术文化;使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更适合中华武术国际化传播。  相似文献   

6.
秦人族出东夷,经夏末商初、商末和周公东征后三次西迁,终于由东方民族而定居于陇右天水一带.在商末至西周长达300多年的时间里,秦人完成了由边陲小族到重新兴起、崛起建国的历史进程.秦人的起源与发展经历了中原-天水-关中的运动轨迹,其文化也有一个华夏化-戎化-回归华夏文化的发展历程.秦人的早期文化产生和形成于天水地区,天水地区是秦人、秦族、秦文化的发祥地.这一"源于东而兴于西"的秦人早期文化就是天水秦文化,它具有强烈的兼容性和博大的开放性,具有鲜明的功利色彩和进取精神,也有典型的尚武精神和质朴无华的风格;它以华戎交汇、农牧并举为特征.天水秦文化既是秦人东向、一统天下的秦文化的活水源头和文化优势所在,也是天水地域文化形成的标志.无论在当时还是后世,人们都对秦人在天水地区的早期发展及其文化持漠视态度,称秦人为"戎狄",将其文化与野蛮落后等同,实在是一种历史的偏见.因此,有必要提出"天水秦文化"这一学术概念,以期推动对秦人早期历史及其真实文化面貌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社会生活和相应文化本体的历史演变,武术运动也随之发生了形态及至功能的变化,要融入奥运大家庭,武术改革之路绝对不会平坦。采用多种研究方法,立足现状,提出了中国武术运动改革的思路,得出的结论是:竞技武术(套路、散打)初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竞赛体系;相对于竞技武术,传统武术依然显得发展缓慢,推动不力,重视不够;“武术套路竞赛规则”评价武术项目的不确定和难操作性,注重竞赛内容和竞赛结果,忽视厚重的、历史沉淀的武术文化的支撑和渗透。  相似文献   

8.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武术或荣或衰的主要原因是时代的政治文化主流的需求,而传承着武术的命脉,使武术源源流长的则是部分国民的个体需求;社会政治文化主流的需求和部分国民的个体需求使武术的价值属性呈现动态的发展趋势,这一趋势直接决定着武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以天水为中心的甘肃东部是以伏羲、女娲、黄帝为代表的先民长期生活的地区,是中华文明起源地之一,羲黄文化在这里有着厚重的积淀,留存着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这充分说明以天水为中心的甘肃东部,作为伏羲、黄帝故里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世界华人寻根祭祖的圣地.国务院批准在甘肃省建立华夏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示范区,建立以伏羲文化为核心的陇东南文化历史区,推动了羲黄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2013年是全面启动华夏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示范区各项工作的阶段,为此,提出六个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天水古称秦州,因当地为赢秦始兴之地而得名.早自商周以降,这里就已成为西戎和秦人的根据地而与中原政权及各民族有着日益密切的联系和交往,也由此而孕育并形成了与中原文化水乳交融又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天水文化.这一文化的生成与展布,大致以甘肃境内渭河流域为依托,以今天水为中心.它作为黄河流域上游文化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既是陇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具有自己的特点和地域风格.  相似文献   

11.
在众多城市复兴案例中,城市文化的各种表现和要素是城市复兴活动的重要切入点,因此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以“文化视野”作为切入点,通过深入剖析天水城区衰落的主要原因,发现所出现的城市问题都与城市文化有所牵连。建议通过重新制定土地使用规划、保护传统建筑空间、落实文化旗舰项目等策略的运用.推动天水城区的复兴。  相似文献   

12.
为了更好地发挥出当代武术的文化软实力作用,采用文献资料法,站在大武术观的高度、用发展的眼光对当代武术的文化价值进行了重新审视。认为:武术自古以来即被赋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形象,富含民族文化底蕴,只是在近代社会变革中,由于主客观的双重原因,一部分武术文化发生断裂,一部分武术文化被误读,致使其逐渐边缘化。而今,要想让武术重回全球大众视野,即应彰显武术的文化内涵,发挥时代作用、续写武术的文化魅力,提升武术竞争力;同时要通过"正解"武术的文化,增加武术正能量、"守护"武术的文化,树立武术品牌意识等一系列举措来重新唤起及塑造当代武术的文化价值。最后指出,只有利用各种形式载体输出武术的文化,才能为实现中国梦增添助力。  相似文献   

13.
竞技武术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发展极为迅速,由体育总局所创编的规定套路在全国各地广泛流传开来.虽然竞技武术没有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底蕴,但其现实意义却是传统武术不可替代的.然而,这一新生的武术运动形式还存在很多不足,这就需要认清竞技武术的发展现状,在综合考虑武术的科学性、文化性、技击性、功能性等因素的基础上对竞技武术套路动作进行大胆创新,才能确保竞技武术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4.
如今的中国很难像以前那样毫不在乎世界对于"中国国家形象"这个声誉资本的评价和看法了,因为它将决定今后改革开放的前途和命运。当代中国也都正在构建新的国家形象以期增强国家的软实力,民族体育又能在这一层面上具备何种意义,正是我们要探讨的课题。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社会学、文化传播学等研究方法,对中国国家形象、中国符号的功用以及武术文化的价值观等问题展开研究。结论:武术作为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是一个能很好地标识中国、诠释中国"和平崛起形象"的文化符号,此符号背后的意义较之技术而言更为深远。在国家实现"和平崛起"的强国机遇中,在身体文化的领域里选择和确立国家的文化形象,武术应该成为首当其冲的不二之选,武术今后的发展必须上升到国家文化战略、国家形象标志的高度。中国武术在对外文化交流上理应承担起塑造"文化中国"形象的历史使命。我们不仅要让西方人看到神奇的武术技术,更要让西方人通过武术这个中国符号尽可能地看到一个想象之外的真实中国。  相似文献   

15.
现代城市建设中的一个通病就是千篇一律、互相雷同、缺少个性。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缺失城市精神。天水是伏羲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一座发展中的现代城市。伏羲文化对天水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物质及精神价值,其精神实质可概括为“创新、团结、踏实、变通”四个词。充分利用伏羲文化这一先天优势,借助文化生产力,对培育天水城市精神,提升天水城市品位,把天水建设成为炎黄子孙熟知的、富有生机和活力的中国名城是很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6.
武术是一种文化形态,是一种中华文化的外在表现。武术的发展演变是以中华文化的进步与发展为依托,逐渐走向成熟与辉煌的。不同的地域塑造了不同的武术风格和流派,这与不同地域的社会发展及文化发展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把地域武术与文化研究的观点运用于当今中华武术的研究将提供一种新的视角、方法和途径,从而为深化武术文化的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7.
摘要:为了更好地发挥出当代武术的文化软实力作用,采用文献资料法,站在大武术观的高度、用发展的眼光对当代武术的文化价值进行了重新审视。认为:武术自古以来即被赋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形象,富含民族文化底蕴,只是在近代社会变革中,由于主客观的双重原因,一部分武术文化发生断裂,一部分武术文化被误读,致使其逐渐边缘化。而今,要想让武术重回全球大众视野,即应彰显武术的文化内涵,发挥时代作用、续写武术的文化魅力,提升武术竞争力;同时要通过“正解”武术的文化,增加武术正能量、“守护”武术的文化,树立武术品牌意识等一系列举措来重新唤起及塑造当代武术的文化价值。最后指出,只有利用各种形式载体输出武术的文化,才能为实现中国梦增添助力。  相似文献   

18.
武术发展中的"文化围城"现象审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岗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10):1328-1331
"文化围城"现象是在当代武术发展过程中由于文化的差异性而产生的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它既是当代武术发展的历史必然,也是当代武术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运用文献资料的研究方法,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分析,分析认为:"文化围城"现象的出现有着特定的社会历史根源和文化根源,其本质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交融的结果.最后得出结论:我们必须认真面对"文化围城"现象,使武术在发展中突破"守城",从而在发展中"进城"、"出城",让传统武术和现代武术在文化的融合中共同发展.只有如此,中华武术才能步入一条快速发展的轨道,发出更加绚丽夺目的光彩.  相似文献   

19.
甘肃天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又是陇右文化区的中心和腹地。天水历史上亦农亦牧的自然经济方式、华戎错杂交汇的人文生态氛围,以及此起彼伏的争战攻伐造就了陇人的尚武之风。诞生在天水的鞭杆舞是说明这一特征的主要文化案例之一。研究表明,天水鞭杆舞既是民俗艺术文化,又是民间武艺文化;它既有观赏性,也具一定的学术性。对其进行历史性的考察与保存,并在此基础上对其文化价值进行挖掘与开发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0,30(2):F0003-F0003
蔡智忠 1982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体育系,现为天水师范学院体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教授,体育学院重点学科负责人、体育学科民族传统体育学方向负责人,西安体育学院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武术、民族体育学及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主持国家社会科学项目1项,先后在各类学术刊物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主编《壳子棍研究》、《天水武术》、《壳子棍法研究》、《伏羲文化与传统武术》等学术专著、教材和讲义6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