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翁方纲作为乾嘉时期的著名学者,在学术、书法、诗文等方面皆取得了卓著成就。在诗歌领域,翁方纲推崇杜甫、黄庭坚。杜诗在翁方纲诗学中占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黄庭坚"以古人为师""以质厚为本"的论书之语,被其奉为诗、书、学等诸领域的共同宗旨。翁方纲以杜甫、黄庭坚等江西祖、宗的诗歌为典范,以他们的言论为基础建立自己的诗学、学术纲领,并极力教诫江西学官弟子继承与发扬"质厚为本"的学风、诗风,从而使其诗文主张与江西派建立了无法割裂的血缘关系。然而,翁方纲对江西派并非模拟因袭,其诗学理论主张虽主要脱胎杜、黄,但在其创造性的阐释、利用中,翁方纲的诗学理论显示出了更为鲜明的"学人之诗""学人诗歌理论"的特色。  相似文献   

2.
作为豪放词派的杰出代表,辛弃疾的豪放词向来以境界阔大、雄奇壮美为人们所称道。但作为一名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己任的爱国志士,他澎湃激昂的报国热情最终化作了满腔壮志难酬的悲愤。他自首不衰的爱国热情和残酷的现实发生碰撞,反映在他的词作中,使其豪放词在豪放雄杰之中蕴含了一份英雄失志的悲壮沉郁。  相似文献   

3.
飞行签派员是航空公司关键战略品质中的关键变量,其训练效果直接影响着航空运行的安全与效率。针对一些航空承运人在飞行签派员训练中暴露出的薄弱环节和可能存在的隐患,作者从训练的计划、组织、实施、检查等各个环节,人力资源战略、资源配置、质量管理等各个层面较为深入地剖析现象、探寻原因,倡导以目标管理为有效手段,通过建立和完善管理程序来落实民航规章中相关飞行签派员训练的要求,从而切实提高签派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4.
明清时期,艺术散文理论出现了突破性的进展,其主要表现在以"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为核心的艺术散文理论的确立。"独抒性灵"直接在人的心灵与艺术之间架起了桥梁,强调了散文表现思想感情、观照内宇宙世界的功用,它标志着明清艺术散文从本体的高度确立了表现的艺术本质,构筑起自己的基本理论;"不拘格套"以无形之形为己形,以无法之法为己法,它标志着明清艺术散文从本体的高度确立了以"散"为主的形式特征,构筑起自己的形式理论。理论是自觉的代表,是成熟的标志,明清艺术散文理论的自觉,充分显示出明清艺术散文所抵达的成熟之境。  相似文献   

5.
笔者将种类繁多的教学法以学习理论为标准分为两大派 ,即外语认知派教学法与联结派教学法 ,再进一步对这两大派的特点进行深入的剖析与比较研究 ,为探索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教学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吴中派主要活跃于明中期,其成员多为当时重要的戏曲、散曲作家,且都来自苏州地区。该派的散曲创作呈现出鲜明的南散曲格范,写风情、重辞藻,开启了晚明曲风,其传奇般的创作紧密结合蓬勃兴起的昆山腔,热衷风情题材和历史题材,艺术上富艳精工,呈现典型的骈俪作风,在明代戏曲、散曲发展过程中吴中派承前启后,有其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中法战争中的妥协派人物唐炯进行了全面细致地剖析:他以镇压农民义军起家;而面对法寇入侵,却退缩畏战,在中法战争首战山西之战失利中,唐炯难免其咎,可谓罪魁:最终沦为彻底的妥协派。  相似文献   

8.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首先形成的主静派和主动派养生在中国古代体育史上呈现的对立,对中国以及亚洲不少国家的近代和现代体育产生深远影响。主静派在体育领域的价值取向,以节能、保健、长寿为主。该派以中国传统气功为代表的以静养生、降低代谢率、调节大脑皮层功能的方法,流传数千年。主动派从开始起,并成为一贯的价值取向就是以强壮性健身观为主,以实用观为辅。两者进入现代社会后,仍在体育领域中保存着至今不衰的多种价值取向。运用新陈代谢等三项现代体育科学理论来探讨两者的理论体系及其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9.
民航业内外普遍存在着对交通运输教育的轻视和误解。对人的综合素质要求极高的交通运输专业管制、签派培养方向,在现行高等院校入学体制下,难以选拔和培养出适应时代和行业发展的优秀人才。民航交通运输专业高等教育长期存在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困惑,长期存在重实践轻理论和重理论轻实践两种倾向。该文以职业问题、教育问题为脉络,通过揭示问题的冰山一角,唤起读者思考;呼吁建立民航交通运输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并努力探寻其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0.
王东崖作为泰州学派创始人王心斋的次子及其学说的继承者,其理学思想具有两方面的重要特色。一是通过对其师王龙溪“现成良知”说的发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风格;二是通过对其父王心斋“乐学”之教的推衍,确立了自己“天然率性”为乐的学说宗旨  相似文献   

11.
作为语文教师"族谱"中的精英,令人仰慕的特级教师,其人格魅力,教学理念及其实践业绩浓缩着语文教育的斑驳昨天。尤其是其中声名显赫,影响深广的教学明星,镌刻着历史新时期以来语文教育的沧桑"年轮",而今,以理性的目光予以历史的回眸,以指令理想的诗情予以审美的聚焦——这无疑是从全预制、全封闭和全垄断的指令型课程向生成型、开放型、多元化的新课程作"范式转换"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就孔子关于学而知之、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三个方面的教诲加以论述,简述原文意义,阐发笔者个人的见解,并联系实际说明孔子治学的论述对现代教育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写意画作为中国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完整地传达中国美术的精神实质和内涵,再现中国人的美术发展观。吴昌硕先生的写意花鸟画,深受徐渭和八大山人影响,加之他书法、篆刻功底深厚,把书法、篆刻的行笔、运刀及章法、体势融入绘画,形成了富有金石味的独特画风,在中国绘画史上,开创了文人画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14.
传统观点认为,李鸿章参与了同西方帝国主义列强的谈判,签订了包括《马关条约》在内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因而是“汉奸”,“卖国贼”,其实李鸿章在《马关条约》签订过程中的表现,无疑也显现出其忠君爱国思想。  相似文献   

15.
李贽在《童心说》中将八股文视为能够寄寓"童心"的"天下之至文",是由他的八股文观所决定的。李贽的这种八股文观,指的主要是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无须仰人鼻息、不必谨守程式以至因文害意的"场下之文"。利用这种"代圣贤立言"的"场下之文",或顺题发挥,或屈题从己,二者均可以抒发胸臆、寄寓"童心",而后者在思想史上和阐释学上的意义尤其值得注意。李贽以《说书》中的四十四篇八股文实践了自己的理论主张,寄寓自己的思想和学问。  相似文献   

16.
扬雄的汉赋观以儒家思想为基础,以讽谏说为主体,其他观点皆由此推演而成。扬雄的某些观点是终生一贯的,如汉赋讽谏说,屈、马高下论,模拟说等;而有些观点则有着前后期的巨大差异,如"神化"说,"丽则"、"丽淫"说,汉赋价值说等。扬雄晚年鄙薄、否定汉赋,有着多方面的深刻而复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王奥娜 《美育学刊》2020,11(2):102-107
阿多诺其人一生都在音乐和哲学之间徘徊往返,这不仅体现在其思想逻辑里,更显现在其著作中,然而相较于阿多诺的哲学思想研究,对其音乐理论研究却是少数。从《启蒙辩证法》的文本入手,深入挖掘“启蒙”的内涵,明确“启蒙辩证法”自身的逻辑线条以及其中的启蒙精神与批判逻辑在《新音乐的哲学》中的自觉贯彻,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阿多诺的哲学、美学和音乐思想。  相似文献   

18.
在历史研究中,司马迁把“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与汉兴百年的历史变迁结合起来,让史学承担哲学的责任。以李陵之祸为人生转折点,司马迁对现实政治有了新的认识,从而在深刻反省汉兴百年的历史中看到盛世下的危机。司马迁研究历史的方法是循环论。在继承前人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司马迁抓住“历史循环”的大势,将社会变化的法则与“原始察终,见盛观衰”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了他独特的历史哲学观。  相似文献   

19.
网络易物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易物借助于互联网络,跳过了"物-货币-物"交易链条中的货币环节,缩短了传统交易的路径,引爆了原始消费方式的回归,将现代人拉回物物交换的远古。本文从网络易物现象出现的背景入手,介绍了网络易物创新的网络运营模式和意义,着重对其目前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80年代出现的所谓“思想进步,艺术退步”是现当代文学发展中带有“偏至”性的“普遍化現象”的批评,是一种“偏至”批评。对被指责的所谓“老舍现象”、“茅盾现象”有其片面性。对被重点指责的所谓“郭沫若现象”,作者认为应根据广义的“诗学”原则认识郭沫若创作发展,他不仅在初期以诗歌《女神》显示出文学“高峰”地位,而且在中后期又以历史剧显示出文学“高峰”地位。对其中后期诗歌也应实事求是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