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王斌  张雪 《编辑之友》2021,(1):70-75
网络数据分析平台以"闯入者"的身份进入新闻场域,并以技术优势影响新闻场域中的资本分布与惯习生成.新闻场域呈现出液态特征,该场域中的行动主体在博弈、协商、互动中重塑自身,推动了整个新闻业变革;新闻场域也不断与其他场域交融,从而使新闻场域达成新的动态平衡,同时也增强了该场域的可塑性与可渗透性.  相似文献   

2.
地方档案立法是档案法规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进地方档案治理法治化和规范化的法律支撑。以现行31部省级地方性法规为分析样本,地方档案立法呈现如下特征:法规名称形式多样,以“条例”居多;法规修改方式不一,以“修正”为主;法规体例结构多元,以“大而全”为准。上述立法尽管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地方档案治理的有序推进,但也存在立法文本之间简单重复、立法语言和句式表达失范、立法目的未体现档案治理信息化、立法内容缺乏地方特色等问题。未来地方档案立法的完善,应当强化立法前审查和立法后质效评估以提升档案立法质量,加强《立法技术规范》学习以规范立法语言和句式表达,重塑立法目的条款以昭彰档案治理信息化目标,同时立足地方档案治理需要增设特色和创制性规定。  相似文献   

3.
“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是中国特色档案利用服务体系建设的内在本质、行动纲领和“政治承诺”,经过多年建设,已初步形成。它由档案利用服务资源体系、组织体系、政策体系、平台体系、规则体系构成,呈现出政治意识强、范围全覆盖、服务均等化、利用便捷性等总体特征,并以政策推进、多方参与、内外联动、国家保障为其内在运行机制,多方面体现出“中国特色”。“十四五”期间,档案利用服务体系需要进一步建设完善,不断提升档案利用服务效能,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相似文献   

4.
出版品牌塑造与培育对于出版机构优化出版结构、提升出版质量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当前,社科类出版品牌场域形成相对结构化和固定化的合作网络,遵循特有的场域惯习。但整体场域中技术资本、文化资本、经济资本、社会资本等多方资本因素的动态变化,使得出版品牌生成路径面临着惯习重构与调试。文章在对我国社科类出版品牌场域中品牌生成路径和合作结构分析的基础上,从原生性符号资本的差异性生成、内生性符号资本的持续性培育、代表性符号资本的延伸性嫁接三个层面提出出版品牌培育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5.
档案一直扮演着凭证工具、管理工具乃至资源配置工具的角色,以“工具”的视角来看待档案,是档案价值实现的重要基础。当前档案价值在社会多个范围内被广泛发掘、认知之后必然吸引、激发更多的主体尤其是市场主体以更为丰富、多元的方式参与档案信息资源产品或服务中来,以“产品”的眼光来检验其价值,是档案价值认知以及实现的重要转型。基于市场化和信息化趋势,融入“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基础”的市场经济业态之中,以“产业”的胸怀来发展档案信息产业,是档案价值实现的全面跨越。  相似文献   

6.
唐启 《档案学研究》2021,35(1):12-17
基于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总体布局,揭示了话语体系的核心内涵,并将档案学术话语体系进行了揭示。从自在与自为的视角,对当前档案学术研究中存在的“‘西方中心主义’下‘中国’话语的逆差”“‘信息技术革命’下‘档案’定位的迷失”及“‘三大支柱理论’下‘学术’厚度的不足”三大矛盾进行了总结及分析,阐释了中国档案学术话语体系建构的必要性。最后,从“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三个角度提出档案学术话语体系建构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及习近平新思想的指导;实现中国传统文化及现代中国档案实践的统一及吸收外来话语及回归汉语表达兼顾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运用“遥读”和“细读”相结合的方法,对2021年《档案学研究》和《档案学通讯》所刊发的220篇学术论文进行研究力量布局与研究主题分布分析,发现高等院校仍是档案学研究的主体力量,但国家档案局的研究力量突显。2021年中国档案学研究主要关注“档案治理”“档案学基础理论”“电子文件管理”“中国古文书学”“档案与数字人文”“档案资源服务”“档案教育”等主题,并呈现出较强的本土性和跨学科性。未来中国档案学研究仍应加强本土化研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档案学理论体系;要关注“人”的需求,体现档案学研究的人文主义;需关注跨学科问题,实现档案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理论与方法的双向互动。  相似文献   

8.
借鉴外国档案法律法规对“公共档案”定义的经验,总结外国法定“公共档案”定义的共性和差异,分析各国在定义“公共档案”的所有权归属倾向、立法定位、保存与管理主体的确立,以及保存时间和公开利用限制的规定等五个方面产生差异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从形成者与形成过程、价值、特点、属概念以及与其他法律法规协调等五个方面对定义我国“公共档案”的方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档案”应是当前档案服务发展的目标。应在了解档案部门实际状况与档案用户痛点问题的基础上,以“四重境界”精益迭代模式推进“互联网+档案”建设,并应用霍尔三维模型生成“互联网+档案”建设策略体系。  相似文献   

10.
陈辉 《档案学研究》2020,34(5):116-121
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档案工作实践探索取得的成就引发业界高度关注。立足档案工作使命与责任,以及以改革开放心态审视和选择档案工作发展对策所形成的“苏州经验”为全国档案工作发展带来深刻启示:工作指导思想的科学性为档案工作创新发展提供方向保障,自主发展是推动档案工作发展的关键,骨干人才队伍建设则为推动档案工作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1.
为了给国内学者们在该领域的后续研究提供有益思路,针对国内档案服务研究领域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变得尤为重要。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中收录的2000-2016年国内档案服务研究文献作为研究对象,借助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III,分别从研究力量、研究热点以及研究主题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此揭示出国内档案服务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特点及发展趋势。国内档案服务研究领域机构相互之间的合作频次较少,机构之间的合作呈现出较强的区域性。但是,研究人员在新课题探索中具有国际化的研究视野。此外,对于公共档案馆、档案网站等方面的研究热度迅速升温,越来越注重开发档案的社会化服务职能。该领域研究已经呈现出档案资源服务社会化、知识化、数字化等三大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针对档案馆社交媒体信息存档行动的调查与分析,旨在明确实践进展与特征,深化档案馆视角下有关社交媒体信息存档的理论认知与实践策略。通过对指导式接收、主动式捕获与协作式共建三大类实践的整合,社交媒体信息存档的对象、主体、方法和成果的多维特征得以解析。由此,从以下方面提出发展策略:基于档案馆条件明确存档对象、面向多元主体协同升级档案馆功能、立足制度与技术的存档方法建构、以行动为导向推动存档成果。  相似文献   

13.
奥运档案作为奥运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备受世人关注。本文通过文献调查发现国外奥运档案管理具备以下特点:推进奥运档案信息资源集成化;运用知识管理方法管理奥运档案;通过跨机构合作管理奥运档案;注重对奥运档案价值的深度开发;奥运档案面向社会公众高度开放。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对国内奥运档案管理的启示:加强奥运档案信息化管理、推动多方协同合作、强化奥运档案开放利用工作。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四本代表性历史学期刊为研究对象,采用引文分析法,从数量与形式两方面分析了历史研究中档案的利用情况,并探究了研究主体、研究质量与研究内容对档案利用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数量特征上,我国历史研究的档案引用比例总体偏低,其中近代史领域比例最高,而古代史领域最低。在形式特征上,档案原件在利用中所占比例远高于编研成果;行政级别越高、所在地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档案馆,所藏档案在引用中所占比重越大。在来源上,全宗的利用情况表现出明显的二八定律。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一项历史研究是否引用档案,未发现与研究质量、研究主体存在关系,但是和研究内容高度相关,呈现出典型的内容主导特征。  相似文献   

15.
档案资源智慧化转型,是实现“十四五”时期档案工作全面转型的题中要义。具有知识属性、遗产属性、记忆属性的田野考古档案资源是展现中华文明起源、发展脉络,承载社会记忆,建构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本文在分析田野考古档案资源基本特征和属性的基础上,建构田野考古档案资源经由数字化、数据化、语义化、智慧化阶段,实现多元融合的转变过程,以期实现田野考古档案资源多元主体协同共建,开发成果智慧共享,推动档案服务向知识服务、文化服务转型升级。同时也为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创新考古资源利用方式,传播文物蕴含的文化精髓和时代价值,塑造全民族历史认知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6.
李倢  胡燕 《档案学研究》2015,29(4):94-100
本文采用问卷法,调查了苏州市近600名普通公众的档案利用行为现状,并利用方差分析、交叉表等工具,具体分析了个体特征因素对公众档案利用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个体特征因素对公众档案利用行为具有较大影响,其中,年龄状况影响公众对档案休闲利用、实际利用的选择态度;文化程度影响公众的档案认知水平、接受程度及利用需求;职业特征影响公众的档案意识,进而直接影响公众对档案利用的态度与需求。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人工智能成为档案领域的研究热点,且多集中于探讨人工智能如何应用于档案管理,却鲜有关于其何以成为热点的反思类研究。文章梳理人工智能的发展进程与国内外研究成果,从人工智能的价值属性符合档案管理主体的主观需求、信息技术进步夯实人工智能嵌入档案管理的基础、政策与实践的跟进推动人工智能嵌入档案管理的进程三个方面探讨人工智能嵌入档案管理的逻辑。在此基础上,从技术扩散呈现档案管理主体间性、技术革新凸显档案场景机器化、技术演进拓宽档案职业边界三个方面分析了人工智能嵌入档案管理的特征,通过对高热度研究背后的因果关系进行多维度的剖析,对档案管理智能化进行现象学的阐释,为人工智能嵌入档案管理提供理论张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无锡地区高职院校档案发展情况为依托,结合地方经济、文化特色,拟构建区域型高职档案信息服务平台,努力提升并拓展高职院校档案信息服务功能,积极开拓高职档案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19.
文章在调研分析疫情阶段湖北档案工作主要举措--提供专业服务、下沉社区参与防疫、开展宣传教育、主动捐款捐物的基础上;针对疫情严重地区的特殊性提出举措建议--精准把握疫情严重地区定位,实施档案资政;兼顾完整与特色,开展档案收集;区分对象疏导民心,传递档案人文关怀;内外助力舆情管控,传播档案正能量;发挥专长下沉社区,凸显档案专业优势;规范记录捐赠信息,发挥档案监督功能;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勇担档案专业职责。  相似文献   

20.
张玉昭 《档案与建设》2021,(2):37-40,13
多元主体协同参与数字档案资源开发是数字时代档案资源开发的新形式,为档案资源开发模式转型提供了新契机。在梳理多元主体关系对其重新进行角色厘定的基础上,文章构建了多元社会主体共同参与开发与建构社会记忆的框架,包括档案主管部门主导下的协同参与、档案开发部门引导下的开发深化、公众交流合作推动下的知识转化和多元主体行动下的社会记忆构建四个阶段,并从主动开放数字档案资源、协同建设数字档案资源库、以信息技术优化开发效率和完善多元主体权利保障机制四个角度提出了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