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语文课程性质的正确定位,是该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人文性、工具性不是大学语文课程的特殊属性,"言语性"才是大学语文课的本质属性。围绕"言语性"这一本质属性,建构言语表现实践课程、教材与教法,才可望提高教学效能,有效应对当下危机,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言语表现素养。  相似文献   

2.
从历史视角和全球视角审视汉语的"冷""热"变化,落实到当前的大学人文教育,结合上海交通大学"大学语文"教学的历史与现状,对ZHC①作为一门人文通识课程在高校的定位,做出自己的思考,并得出结论:职业汉语和大学语文在高校的教学是并行不悖的,它们应该担负起各自的历史使命,为促进高校的人文素质教学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3.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在以就业为导向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教育的同时,还要努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本文结合作者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索实践,从现代高职生的特点、人文教育的作用等方面,探讨了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的改革。  相似文献   

4.
语文作为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交流工具,是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大学语文在各高等院校中是一门基础课程,是提高学生母语素养,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课程。在大学语文的实际教学中,"教语文"和"教做人"要同步进行,在大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思维感悟得到加强,具备其他学科所没有的优势,最终达到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的目的。本文将对大学语文教学与学生人文素质培养进行简要研究。  相似文献   

5.
《大学语文》在医学院校承担着提高学生审美情趣,传承优秀文化传统,培养良好医德人才、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重任。可是在很多医学院校《大学语文》的授课存在着教材内容、师资队伍、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文章就《大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建议,以期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更好地提高医学生审美情趣,培养"大医精诚"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6.
大学语文是高职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大学语文却面临边缘化的尴尬局面。面对这一矛盾,文章从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学生智能的发展和学生从业实力的提高等三方面阐述了大学语文在高职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地位和功能。  相似文献   

7.
在语文新课程实施中,"人文性"被广泛使用,又被严重泛化.本文结合新课标和笔者的教学教研实践,从教育思想、教学策略、教学过程、自身形象四个方面,阐述如何真正落实语文课程的人文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当前大学语文教育脱离大学语文本身而谈语文教育,脱离传统文化本身开展人文素质教育,脱离现实生活与社会实践,难以契合当前知识性、综合性人才培养的需要。构建了一个内嵌教材体系—文化传承—文化创新—保障机制—综合模式五方面内容的课程教学新模式,对新世纪传统文化的传承、繁荣及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大学语文作为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在完善人格、改善思维、提高人文素养等方面的巨大作用是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但过重的"应试""实用"导向,使大学语文教育逐渐走向"边缘化"。本文主要研究大学语文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希望在人本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改变传统观念,加强人文关怀,培养和发展"完整的人"。  相似文献   

10.
当前大学语文教学的困境及改革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等院校开设了30年的大学语文,如今却走入了困境,这其中既有学科定位不准确的原因,也有大学语文教学自身的问题,要走出大学语文教学的困境,必须进一步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寻找大学语文与现代高等教育的结合点,使大学语文真正成为高等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大学语文重要的教学任务。文章立足大学语文教学实际,就如何做好审美情趣培养问题与各位同仁进行探讨,旨在不断强化语文的人文性作用,切实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2.
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是推进课堂革命、实现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突破口.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职教20条,文章从师资、教材和教法3个方面分析了高职《大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指出了高职《大学语文》改革的必要性,并从教师培养、教材开发、教法创新、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出高职《大学语文》教学"三教"改革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素质教育从理念到实践的深入普及,使大学语文教育在高校受到普遍重视。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王步高主编的《大学语文》教材从体例、选篇等几方面进行了评述,肯定其优点,指出其不足,并提出了自己的期望。  相似文献   

14.
大学语文教改的终极目标——培养健全人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语文应该是这样一门课程:在中小学极度重视其工具性的基础上完成其人文性的转化,实现其感受美、欣赏美,体悟人生、涵养性情,激发创造力、培养想象力的功能,以帮助学生塑造完美人格。但现实中大学语文课由于目标定位的不准确,致使语文教师和研究者在教学和教改过程中各行其道,致使课程逐渐偏离了轨道,最终走上了"人生"的边缘。只有准确界定其根本目标才是指向大学语文的"复兴"唯一道路。  相似文献   

15.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应该在综合考虑学校的人才培养总目标、学生学情和大学语文学科特点的基础上,创建导学感悟式、互动探究式、专题化组合式等多元化的新型教学模式,以便在有限的学时中充分实现大学语文课程工具性、审美性和人文性三大功能。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高职大学语文教学现状,结合目前职业教育的任务和大学语文学科的特性,对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的作用和任务作了明确的定位,并就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评价考核等方面提出了改进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工科院校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等。加强工科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大学语文"课堂是引导大学生阅读中华经典与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平台,也是引导大学生进行人际交往与了解自我的有效平台。"大学语文"课程在提高大学生品格素质与人文素质方面具有普遍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大学语文旨在高等教育层面提高学生的母语表达水平和人文情怀,但教学目标的最终实现还要依靠具体的教学模式及其理念的建设与确立。从“生态化”的视角透视大学语文教学,认识课堂中的环境及其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归纳其中的课堂教学方法和规律,这是一种创新性的教学模式,它给大学语文教学将带来观念性的重要转变。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教育界正在大力呼吁人文关怀步入课堂,加强大学生人文教育逐渐被提上议事章程,而承担人文教育的大学语文课程也日益引起关注和重视。大学语文课程虽在我国高校早已普遍开展,但在语文教学方面还存在着诸多的矛盾和不足,在我国学科教学改革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时,大学语文教学仍面临着极大的困境,分析阻碍大学语文教学发展的原因和探寻走出大学语文教学困境的出路,将对进一步深化学科教学改革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审美教育归属为人文教育的范畴,根本目的在于健全人性,指引学生感受人生,促使其体验到充满人情味、充满意义的人生,从而获得精神上的真正自由。高职大学语文作为开发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课程之一,在教学过程只有深入挖掘各种文学作品中的审美特性,引导广大学生用心阅读作品内容,品味其中的丰富意蕴,并将自身的生活体验融入到作品学习中,切实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审美技能。本文即以高职大学语文教学为切入点,阐述审美教育的基本内涵,分析当前高职大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必要性,探讨高职大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