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废旧橡胶混凝土抗碳化性能为研究目标,试验研究了体积分数为5%、10%、15%等三种橡胶颗粒掺量和2~4mm、30~40目、60~80目等三种橡胶颗粒粒径对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橡胶颗粒的掺入对混凝土早期抗碳化性产生了不利作用,但使混凝土后期抗碳化能力有所提升;不同橡胶颗粒粒径、掺量对抗碳化性能影响不同,橡胶颗粒最佳掺量的体积分数为10%,且颗粒粒径越小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2.
以未处理、清水清洗、NaOH溶液清洗、CCl4溶液清洗等不同橡胶颗粒预处理方式为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对51个橡胶混凝土试件的试验研究,得出了不同预处理方式对不同橡胶粒径和掺量的橡胶混凝土工作性能和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采用清水、NaOH溶液、CCl4溶液等预处理方式的橡胶混凝土工作性能和抗压强度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且橡胶颗粒越大、掺量越小预处理对橡胶混凝土工作性能和抗压强度的提高越明显.  相似文献   

3.
通过在普通透水混凝土中掺加废旧橡胶颗粒配制了废旧橡胶透水混凝土,并对其抗压强度和透水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掺加橡胶颗粒后透水混凝土的强度明显提高,透水性能虽有一定程度下降,但均符合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不同强度等级、不同粉煤灰掺量的泵送混凝土标准立方体试块进行抗压、回弹、碳化试验,研究各测试数据随龄期的变化规律,根据常用曲线形式进行测强曲线拟合并分析其与普通混凝土统一测强曲线的区别.试验表明:混凝土各测试数据的发展受粉煤灰影响不同而呈现不同规律,掺量高的低强混凝土抗压强度发展慢,回弹发展快,碳化深度大;而掺量低的高强混凝土抗压强度发展快,回弹发展慢,碳化深度低.该现象的内在原因为掺量低时粉煤灰微集料效应为主,抗压强度提高明显;掺量高时粉煤灰低活性限制抗压强度增长,而回弹值提高明显.各测试数据的发展规律不同造成曲线拟合误差大,分析建议将胶凝材料含量400kg/m3、粉煤灰掺量≤20%的高强混凝土的回弹值适当增大后拟合,可得到满足地区曲线的精度要求的统一曲线.  相似文献   

5.
以工业石蜡/膨胀珍珠岩为相变材料制备储能砂浆,并对相变材料掺量10%,20%,30%和40%的储能砂浆稳定性、热物理性能和抗压强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石蜡相变复合材料掺量的增加,相变储能砂浆的导热系数和抗压强度逐渐减小,而比热容和热阻逐渐增大.经过200次相变循环试验,掺量10%,20%和30%的相变储能砂浆试块的质量损失率小于3%,相变储能砂浆表面保持完好,工作热稳定性较好.优化出储能砂浆中相变材料的最佳掺量为20%.  相似文献   

6.
利用不同质量分数PEG-6000溶液,对牛膝菊(Galinsogaparviflora)植株(株高30~40cm)进行干旱胁迫处理,研究了其叶片MDA(丙二醛)和可溶性蛋白含量、SOD(超氧化歧化酶)及POD(过氧化物酶)活性.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强度增加,MDA含量、SOD活性和POD活性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PEG质量分数为20%时,MDA含量、SOD活性和POD活性达到最大值;PEG质量分数为15%时,可溶性蛋白含量达到最大值;PEG质量分数达到25%时,MDA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SOD活性和POD活性降低.不同PEG质量分数处理,MDA含量、SOD活性、POD活性(除5%PEG外)均高于CK,但差异不显著(P0.05),而不同PEG质量分数处理下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均低于CK,差异也不显著(P0.05);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在不同PEG质量分数处理下,牛膝菊叶片MDA含量、SOD活性显著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减少,而POD活性具有明显阶段性变化:0~24h时间段,10%~20%PEG处理组POD活性呈递增趋势;24~48h时间段,10%~20%PEG处理组POD活性下降显著;48~72h时间段,10%~20%PEG处理组POD活性变化不明显,25%PEG处理组和CK的POD活性上升显著.  相似文献   

7.
不同强度跑台运动对老龄雌性大鼠骨量及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负荷跑台运动对老龄雌性大鼠骨量及骨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40只12月龄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低强度组、中强度组、高强度组每周6次共训练10周,观察不同强度运动对老龄雌性大鼠全身骨密度,股骨中点皮质骨密度、血清碱性磷酸酶(AKP)骨钙素(BGP)水平的影响.结果:低、中强度运动可使老龄雌性大鼠骨密度增加;三组均可使血清碱性磷酸酶(AKP)、血清骨钙素(BGP)水平升高.结论:低、中强度的跑台运动是一种适合于老年女性的健身方式,可以减缓伴随增龄而发生的骨量丢失,起到预防老年性骨质疏松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建立党参中18种农药残留量的分析方法,对10种不同批次的党参样品进行农药残留测定。样品以乙腈-水(5+1)涡旋震荡萃取,提取液经Carb/NH2固相萃取柱(SPE)净化后、再经在线凝胶渗透色谱(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GPC)净化,利用气相色谱-质谱选择离子监测模式进行分析,外标法定量。18种农药峰面积与质量浓度在10~1000μg·L-1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3~1.000;定量限(10S/N)在0.06~6.3μg·kg-1;在20~200μg·kg-13个浓度水平下,方法回收率为76.8%-104.4%,RSD为4.2%~9.9%。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重复性好,能够准确地检测党参中18种农药残留。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不同纤维缠绕角度对FRP管约束混凝土组合柱的协同工作性能,通过参考已有文献数据,分析不同纤维缠绕角度、壁厚对FRP管约束混凝土组合柱抗压强度、承载力和延性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FRP管纤维缠绕角度和壁厚的增大,组合柱承载力、延性、抗压强度增大.基于已有试验,拟合出强度计算公式,与已有的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可为FR...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探讨运动性血红蛋白低下时机体铁代谢、红细胞破坏与血红蛋白下降间的关系,为运动性血红蛋白低下的发生机制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广州体育学院体育教育系学生30人,男女各15人,进行起始负荷为60%最大心率强度,每周强度递增10%的跑步运动,5d/周,4周后测试受试者Hb、Ret、SF、Fer、sTfR和红细胞抗氧化指标MDA、SOD、CAT、GSH-px。结果:4周递增负荷跑步运动后受试者呈现运动性血红蛋白低下,血清铁蛋白持续性下降,转铁蛋白受体呈下降趋势或不变,但血清铁无明显变化;红细胞抗氧化酶的含量升高,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呈持续增加趋势。结论:4周的递增负荷跑步运动中,红细胞自由基的生成增加及红细胞抗氧化能力的相对降低引起的红细胞破坏增加可能是运动性血红蛋白低下的发生原因,而不是由单纯缺铁所致。  相似文献   

11.
依托Ansys Fluent平台及其二次开发程序建立静电除尘器(ESP)内除尘及活性炭汞吸附的数值模型,多场模型耦合了流场、电场、颗粒吸附、颗粒荷电及颗粒运动等子模型,通过该模型对静电除尘器内喷射活性炭汞吸附及颗粒收集的机理和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活性炭颗粒粒径和ESP内的离子风效应对于除汞除尘效率均有重要影响。活性炭颗粒粒径越小,除汞效率越高,当活性炭粒径为5 μm时,ESP脱汞效率可达89.6%。而离子风的作用对于ESP内两种汞吸附机制有着不同的影响。其中,在ESP内悬浮活性炭颗粒对于汞的吸附机制占主导地位,而近壁面汞吸附效率较低,最大除汞效率不超过10%。将汞吸附子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发现该模型能较好地预测活性炭的脱汞率。  相似文献   

12.
采用手捡法和干湿漏斗法对柳杉林窗和林下土壤动物群落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试验所采集到的土壤动物平均密度为1.89×104只/m2,共60类,分属于5门10纲25目.林窗各层土壤动物类群数高于林下,并随土层加深而递减;枯落物和10~15 cm层土壤动物密度林窗大于林下,0~5 cm和5~10 cm土层林下高于林窗,其中0~5 cm层差异显著(P<0.05).同功能种团分析表明:林窗和林下均以杂食性土壤动物为主,其密度差异不显著(P>0.05);多样性指数分析显示,除Simpson 优势度指数(C)外,其余3个指数均以林窗高于林下,表明林窗的形成对柳杉人工林土壤动物群落分布与多样性特征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3.
选取两家不同炉型的垃圾焚烧电厂的飞灰作为研究样品,对飞灰的含水率、热灼减率、堆积密度、压实密度、基本元素组成及外观形貌特征等物理化学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不同飞灰样品含水率从0.23%~4.78%,热灼减率从2.33%~6.34%;飞灰样品的体积平均粒径均在100μm以下,大部分颗粒集中在于20~300μm之间,粒径分布呈正态分布;飞灰的基本化学元素组成有Ca、Al、Si、Cl、K、S、P、Mg、Fe等;外貌形态表明飞灰比表面积较大,表面情况复杂,容易吸附重金属微粒。垃圾焚烧飞灰有资源化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优秀竞走运动员高原训练期间身体机能监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国家男子50 km竞走队12名运动员高原训练进行全程跟踪,测定相关生理生化指标和记录每天训练总量及训练强度.结果发现:上高原后,RBC、HCT、WBC、Hb、BU生化指标出现下降趋势,而T出现持续上升,且在上高原后第3、6周出现差异显著;高原训练期间,RBC、HCT、WBC、Hb、B指标变化不明显,高原训练第5周CK升高,T下降,且与高原第1、3、6周比较差异显著.提示高原训练期间各生化指标的变化与运动量、运动强度变化关系密切且变化一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中等强度定速身体锻炼期间不同时段的主观体力感知评级(RPE)、心肺活动状态和情绪状态,并进而推断RPE作为测评指标的精确性.方法:60名被试在跑台上完成中等强度定速跑或走30 min,并在实施前5 min、期间30 min和之后10m in进行RPE、情绪状态自行测评以及生理指标同步监测;将45min均分为9个时段并选择锻炼期间第1时段(t1)、第2时段(t2)、第3时段(t3)、第4时段(t4)、第5时段(t5)、第6时段(t6)的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兼顾实验末的访谈核实结果.结果:RPE,t3、t4最小,t2、t5其次,t1、t6最大;心率(HR)t6高于其余5个时段;耗氧量(VO2)、相对耗氧量(VO2/kg)、代谢当量(MET),6个时段基本恒定;积极情绪状态,t2、t3、t4、t5最佳,t1其次,t6最差;消极情绪状态,t6最甚,t5其次.结论:身体锻炼期间的心肺活动状态变化与RPE变化很不一致且处于积极情绪状态时伴随RPE低估于HR现象,故若将RPE作为中等运动强度测评指标则需兼顾情绪状态等第三变量的影响;身体锻炼期间,1/4被试进入了一种宁静的自我状态.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冻融前养护时间和冻融时间对早期混凝土抗压性能的影响,采用混凝土冻融试验机冻融循环和冬季室内外自然冻融循环,对不同冻融前养护时间和冷冻时间的混凝土立方体试块进行抗压性能试验.冻融循环后混凝土表面不再光滑,表面剥落情况越严重,混凝土疏松、起皮,甚至脱皮,空洞现象也随之增多.龄期越早、冻融时间越长表面破坏越严重.混凝土冻融试验机和室内外自然冻融受冻试块的冻融时间与质量损失率的关系曲线大致相同,受冻时间为6h的试块均比受冻时间为12h的质量损失大,且冻融前养护3d和7d的质量损失较大,7d后质量损失较小,斜率趋于平缓.混凝土冻融试验机和冬季室内外自然冻融受冻12h的试块比受冻6h的抗压强度低,抗压强度损失率要大.  相似文献   

17.
基于录像观察分析的视角,以儿童体力活动强度等级评价量表为工具校准并验证基于加速度计测量的活动计数在学龄前儿童体力活动强度诊断中的最佳临界值(简称切点),然后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频数分析等研究8种切点和6种采样间隔时间组合情况下不同强度体力活动的差异及相关推荐量的满足程度。结果:1)SB的切点为0~116次/15 s,LPA的切点为117~551次/15 s、MPA的切点为552~997次/15 s,VPA的切点为≥998次/15 s;2)SB、MVPA随着体力活动采样间隔时间的增加而减少,相反,LPA和TPA则随着采样间隔时间的增加而增加;3)6种采样间隔时间情况下,本研究切点和李堃切点在SB和TPA上的差异均不显著,其余切点在SB和TPA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4)6种采样间隔时间情况下,8个切点在LPA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5)采用1 s采样间隔时间时,Cauwenberghe切点和Evenson切点的MVPA未见显著性差异,采用60 s采样间隔时间时,ButtleVM切点和Buttle切点的MVPA未见显著性差异,其他采样间隔时间情况下不同切点之间的MVPA均存在显著性差异;6)MVPA推荐量满足情况随着采样间隔时间变长而下降,TPA推荐量满足情况随着采样间隔时间变长而上升。为此,当使用Actigraph加速度计测量中国学龄前儿童的不同强度体力活动时,建议国内学者选择本研究切点和15 s的采样间隔时间。  相似文献   

18.
运用观察法,对有氧运动对老年男性安静状态下红细胞免疫功能和淋巴细胞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训练组红细胞C3bRR、ICR(%)在第5周后与10周后有上升趋势,但是差异没有显著性;NK细胞数量第5周后有上升趋势,但没有显著性差异,后5周升高明显;安静状态下CD4、CD4/CD8(%)显著低于训练前。提示该强度运动的不同阶段对几种免疫指标影响不同,该强度对老年人可能偏高。  相似文献   

19.
跑节省化(RE)和无氧阈评价耐力训练效果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观察与分析耐力训练对跑节省化(RE)和通气无氧阈(VT)的影响,探讨RE指标在表达耐力训练效果的应用价值。对42名士兵进行10周5km长跑训练,测定训练前后的VT和RE,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耐力训练效果的指标进行相对重要程度的分析。结果显示:5km长跑训练使普通人的VT相对值增加了12%(P0.01),RE各指标(绝对值、相对值和修正值)有非常显著的下降(3.0%~9.0%,P0.05)。提示:RE在评价耐力训练效果方面较之VT有明显的敏感性;在表达耐力训练效果方面,RE的贡献率和因子载荷均高于VT。研究结果表明,RE在评价普通人群耐力训练效果方面优于VT指标。  相似文献   

20.
土壤微生物在维持和提高高寒草地植被生产力水平、改善土壤环境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基于连续2年(2014和2015年)的小区施肥控制试验,探讨高寒草原土壤剖面微生物量碳、氮对氮、磷肥添加的响应。结果如下。1)施用无机氮、磷肥对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影响主要表现在0~10 cm土层,其均值分别是10~20 cm和20~30 cm土层的1.67倍和1.28倍。2)单施高量氮肥显著降低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N2P0(15g N/m2,0g P2O5/m2)处理0~10 cm和10~20 cm土层的微生物量碳分别比空白处理显著降低60.39%和29.2%;在施磷肥的基础上增施氮肥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当施磷30g P2O5/m2时,施氮15g N/m2处理0~10 cm土层微生物量碳比不施氮处理增加61.54%,差异显著。3)单施磷肥各土层微生物量碳、氮含量相对于空白均无显著差异;在施氮15g N/m2的基础上增施15和30g P2O5/m2磷肥,0~10 cm土层微生物量碳含量比不施磷处理分别显著增加159.8%和279.98%,10~20 cm土层微生物量氮含量分别显著增加53.78%和38.66%;施磷7.5g P2O5/m2时,10~20cm土层微生物量氮含量比不施磷处理显著增加68.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