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对生普洱与熟普洱茶中原花青素含量进行测定,通过条件实验确定了最佳提取条件,并建立了原花青素的光谱分析方法.方法的回收率为96.7%~101%,相对标准偏差小于0.06%.生普洱茶中原花青素的含量为56.34 mg/g,熟普洱茶中未检出原花青素.  相似文献   

2.
黑茶中茶多糖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超声和醇沉淀法提取黑茶中的茶多糖成分,以葡萄糖为标准品用苯酚-硫酸法在紫外光谱下对不同产地黑茶中的茶多糖进行测定.实验结果:葡萄糖在浓度为2.857 1~10.000 m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均较高.表明此方法测定茶多糖含量简单、可靠,实验测得的云南产古云海熟普洱中茶多糖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3.
建立一种用于分析铁观音茶叶和茶茎中维生素C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超声法提取,以0.01%盐酸做提取剂,对样品中的维生素C含量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线性回归方程为:y=3.286×104 C+3.957×104,相关系数R=0.999 1.维生素C的质量浓度在1.00 ~30.00 μg/mL范围内,峰面积y与浓度C呈良好线性关系.该方法的回收率为90.90%~99.25%,最低检出限1.00 μg/mL.结果表明:铁观音茶叶中维生素C的含量高于茶茎中维生素C的含量.  相似文献   

4.
针对两种茶籽的壳和仁,分别测定了它们的脂肪酸成分及其相对百分含量.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其中的脂肪油,进行甲酯化后,利用气质联用仪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从云南茶籽和河南茶籽的壳和仁中测定出的不饱和脂肪酸的相对百分含量分别为23.97%,59.71%,46.72%,60.90%.结合壳和仁中测定出的脂肪酸成分分析可知,茶籽中的仁比壳更适合用于油脂生产.两种茶籽中,云南茶籽的脂肪酸组成更适合保健食用.  相似文献   

5.
以丙酮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为考察因素,分别采用微波法和超声波法进行正交试验,探讨了茶叶废料中提取茶单宁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采用微波提取法效果较好,其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为1∶60(g/g),提取温度为40℃,提取时间为5 min,丙酮浓度为70%,茶单宁的提取量达215.04 mg/g.  相似文献   

6.
红茶、绿茶、茯茶的茶末中多糖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苯酚-硫酸法,以葡萄糖作为标准品,对茶中多糖进行提取和含量分析.结果显示在85℃下3%碳酸钠溶液中提取可得最大值,多糖含量可达3%~8%.表明采取比色法测定多糖含量简单、可靠.  相似文献   

7.
以山葡萄籽为原料,使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和溶剂萃取法两种方法提取原花青素,并实验探讨了不同的溶剂对原花青素提取率的影响,通过盐酸-香草醛法对得到的原花青素进行了含量测定.对比两种方法得出结论:在25℃下,以乙醇为溶剂,使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提取的原花青素的提取率较高,而且纯度也较高.  相似文献   

8.
茶多糖提取新工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茶叶多糖的提取新工艺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茶多糖提取的最优工艺为:原料经预处理,经0.20%的纤维素酶在40℃,pH5.0条件下水解4h,再用30倍样品质量的水在80℃,pH6.5条件下浸提3h,过滤,滤液经MWCO100000的超滤膜在50℃,0.4MPa下浓缩至原体积的1/3后用终浓度65%(体积分数)的乙醇沉淀,经脱蛋白干燥,得到茶多糖制品,产率为3.90g/100g(干重)。  相似文献   

9.
以老鹰茶为原料,总黄酮含量为考核指标,研究了微波辅助提取老鹰茶总黄酮的工艺,并对其抑菌活性进行了探讨.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老鹰茶总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70%、液料比40 g/mL、微波功率中火、微波时间50 s,总黄酮含量可达5.78 g/100 g(以槲皮素计).抑菌试验结果表明,老鹰茶总黄酮提取物除对大肠杆菌、产气杆菌无抑制作用外,对供试的炭疽杆菌、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都匀毛尖茶中铅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用干法灰化法处理都匀毛尖茶茶叶试样,使用石墨炉原子化器测定.结果:铅含量在10.0ng/mL ~ 80.0ng/mL范围以内具有良好线性关系,r=0.9996,平均回收率为92.7%,RSD为2.41%.结论:该法的操作简单,适合大批量的试样分析,灰化过程中产生的污染小,精密度和加样回收率较好,可用于都匀毛尖茶中铅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1.
用三氯甲烷作萃取剂,通过Pb2+和双硫腙的配位显色反应,研究了茶叶中微量铅含量的测定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在pH=10.5的三酸缓冲溶液中,有色溶液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10nm,Pb2+浓度在0~2.0mg/L的范围内符合朗伯-比尔定律,加标回收率为98.9%~102.2%之间,且重现性较好。本法用于测定茶叶中的Pb2+,方法简单易行,结果可靠[1]。  相似文献   

12.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云冈石窟岩缝结晶物中Mg的含量进行了测定。样品研细过筛后,采用3 mol/L HNO3溶解,用锶溶液做干扰抑制剂,标准曲线法测定。Mg的浓度在0.00~0.60μg/mL之间与吸光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A=1.282 2 c-0.001 4,相关系数r=0.998 9。相对标准偏差为1.36%(n=10),方法的检出限为0.002 3μg/mL(3σ),加标回收率为96.4%~100.2%。  相似文献   

13.
电位滴定法测定茶叶中茶多酚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建立了电位滴定法测定茶叶中茶多酚含量的定量分析方法.以高锰酸钾为氧化剂,在硫酸强酸性介质中,用待测样品试液进行电位滴定,用一阶微分法确定待测样品试液的滴定终点体积,方法的RSD为4.07%(n=5),平均回收率为99.6%,该法准确、简便,可用于茶叶中茶多酚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4.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不同种类茶叶中的微量元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HNO3 HClO4对样品进行湿法消解,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不同种类茶叶中Zn、Ca、Cu、Mn、Mg、Fe等的含量,测定时无需富集萃取.操作简便,回收率为95%~103%.相对标准偏差不超过5.8%,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5.
以粗老茶叶为原料,超声辅助提取其中的茶氨酸,用分光光度法测试含量,考察超声提取温度、超声作用时间和浸提剂的用量对提取率的影响。正交试验表明,以水为浸提剂,在温度60℃、时间30min、固液比为1:50时浸提效果最好,浸提率为1.91%。该方法具有简便、有效和节约能耗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茶叶、土壤中吡虫啉的残留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3种吡虫啉的残留提取方法,筛选出一种适合于毗虫啉在土壤和茶叶中的残留的提取方法.用高压液相色谱测定茶叶和土壤中吡虫啉残留量:样品经甲醇超声提取,二氯甲烷萃取,用硅胶层析柱净化提取物.此方法经高压液相色谱测定(HPLC),其最小检出量为1.0×10^-9,最低检出浓度为0.01mg·kg^-1,平均添加回收率为80.56%~90.01%,变异系数为0.37%~3.71%.  相似文献   

17.
孙秋香  肖婷 《培训与研究》2009,26(8):47-49,57
茶多酚是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在食品、油脂、保健、医药、日化、精细化工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茶多酚的提取和应用研究成为国内外开发“绿色工程”的热门课题之一。本文研究的内容是茶叶中茶多酚的提取与测定,主要目的是测定茶叶在不同条件下荼多酚的含量,然后相互比较。例如:茶汤放置时间,泡茶次数及pH对茶多酚含量的影响。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都希望自己每日饮用的茶水中的茶多酚的含量多一些,因此我们研究了不同条件下从茶水中获得茶多酚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18.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茶饮料中功能性成分绿原酸的分析方法,并考察了流通领域常见20种茶饮料产品中功效成份绿原酸的含量情况。结果表明,绿原酸在2~80μ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7),平均回收率为97.4%~99.4%,变异系数为1.5%~1.9%,方法检测限为0.5μg/mL。本方法准确、快速、重现性好,可用于茶饮料中绿原酸的检测。  相似文献   

19.
用超声提取法制备样品溶液,提取溶剂为70%乙醇水溶液,浸提时间为40 min,提取温度为30℃,以芦丁为标准对照品,用NaNO2、Al(NO3)3和NaOH显色,采用分光光度法于510nm波长处测定赤胫散中总黄酮的含量。实验表明:总黄酮在0.008-0.040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其回归方程为:A=9.5786C+0.0068,相关系数R2=0.9987,其根、茎、叶中总黄酮含量分别为60.17 mg/g、28.07 mg/g、49.73 mg/g(n=3),RSD值分别为1.75%、2.83%和2.19%。最后得出结论:赤胫散中总黄酮在根部的含量最高,叶部次之,茎部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