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5 毫秒
1.
离子化合物是指含离子键的化合物,共价化合物是指仅含共价键的化合物。我们在学习这两种化合物时,经常遇到判断它们在某种条件下是否导电的问题,学生仅靠记忆老师讲的结论,经常由于记不准而出现错误。我为了彻底弄清楚这个问题,准备亲自动手做一做,自己总结方法和规律,于是我精心设计实验,分别在固态、液态、水溶液中,探究这两种化合物是否导电。经过我的实验探究,发现离子化合物在固态不导电,在液态和水溶液中都能导电,共价化合物在固态、液态不导电,在水溶液部分导电。  相似文献   

2.
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化学新课程降低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识记的要求,更加注重利用中学化学基础知识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目前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时间有限,课容量大,如何适应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元素化合物教学,真正做到教学的有效性。笔者试从优化课堂教学行为、可持续性发展素质的培养等教学策略方面对此作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3.
实验探究素养是物理核心素养的主要构成方面之一。实验探究素养主要包括问题、证据、解释、交流等要素。在"楞次定律"的教学中,对照实验探究素养的要素,设计"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记录→分析与论证→解释实验与归纳结论→交流与评估"的流程,从创设情境开始,启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形成一个问题串,再围绕问题开展实验探究,组织教学,从而落实实验探究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郭淑春 《中学理科》2006,(12):37-48
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是中学化学的核心和基础,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计算和实验都离不开它,所以对这些知识的复习不能只通过做些题目就过去了,应注重的足归纳总结.因为这部分知识既多又杂,最令同学们头痛.复习时首先从课本入手,熟记课本上重要化学方程式、实验条件、实验现象及操作细节,其次是构建知识网络,可通过单质→氧化物(氢化物)→氢氧化物(酸)→盐为线索,进行总结归纳.复习具体的单质和化合物时,既可以从“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为思路。又可从该单质到各类化合物之间的横向联系进行。同时结合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实验和计算,将元素化合物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从近几年来看,元素化合物初中重在H2、O2、C、CO2、CO3^2-,高中重在Na、Mg、Al、Fe、N、P、S、Cl、C、Si上做章.第三要关注工业生产并阅读课后的阅读材料.  相似文献   

5.
当下小学科学教学,学生探究活动开展情况大致有以下三种:一是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做实验;二是教师做演示实验,学生看实验;三是学生、教师都不做实验,由教师讲实验,学生听实验、背实验。第一种情况是学生做实验,学生亲历了问题的提出→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和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的探究过程,且在探究活动中动手、动脑。第二种情况是看实  相似文献   

6.
在元素化合物高三复习课教学中,围绕核心物质性质,创设真实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认知冲突,通过实验探究和证据推理解决冲突,以实现知识结构化和思维程序化,促进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等核心素养的发展.以"S02的性质探究"为例,创设基于认知冲突的实验探究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认知冲突的过程中提高证据推理能力,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7.
正《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元素化合物教学不但要重视核心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而且还要重视落实让学生经历体验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学会运用观察、实验、归纳比较等手段认识化学物质,逐步建立元素观、分类观、微粒观、实验探究观等基本观念,并进一步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从化学的视角感受、体会化学学科的价值。教学中知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掌握铁化合物与亚铁化合物间相互转换的规律;2.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观察能力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体验讨论、实验探究得出结论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知识迁移,联系日常生活实际运用化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研究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化学实际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历年升学试题都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基点,形成一个以性质为核心的几方面知识相结合的试题结构,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复习元素化合物知识呢? 一、分析各类题型变换的本质,强化性质的记忆。元素化合物知识多、杂、乱,题型变化大。我将有关检查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习题进行分类.如对转化制备类习题大致可分为: 1.由一种物质直接制取另一种物质。例:HCl ()→() FeCl_3或HCl→FeCl_3重点是检查盐酸的性质. 2.完成下列各步转化。例:Mg→MgO→MgCl_2重点检查镁和氧化镁的性质. 3.限定用某几种物质制取另一种物质.例:用铜、空气、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制取氢氧化铜.以检查  相似文献   

10.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教师在化学必修模块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中出现的偏差,提出了通过实验探究、联系实际生活实例等,优化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1.
元素化合物的相关知识是高中化学学习的基础,所以各位教师有必要针对性地结合同学们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教学方法的调整。对高中化学这门学科的特点进行分析,以问题情境为主线展开的教学会更有助于同学们的理解与相关知识的吸收,本文主要对此进行了研究,希望各位教师都能带领同学们对元素化合物的相关知识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为同学们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探究学习是新一轮高中地理课改的一个亮点,湘教版教材必修Ⅰ所涉及的探究活动与思考达七十处之多,这些活动遵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归纳→应用于实践”这样一条线索。在这个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指点迷津,引导学生质疑。问题的设计应有助于学生从问题中发现问题,以不断深化对问题的理解,从而以解决问题为目的。但教学任务重,课时数少,  相似文献   

13.
探究学习是新一轮高中地理课改的一个亮点,湘教版教材必修Ⅰ所涉及的探究活动与思考达七十处之多,这些活动遵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归纳→应用于实践”这样一条线索。在这个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指点迷津,引导学生质疑。问题的设计应有助于学生从问题中发现问题,以不断深化对问题的理解,从而以解决问题为目的。但教学任务重,课时数少,  相似文献   

14.
苏教版《化学1》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容广,时间紧,又缺少元素周期律知识的支撑,学生难理解,难记忆。用情、猜、实、整四字要诀来突破:创设真实情境,融合三维目标;运用逻辑推理,猜想物质性质;开展实验探究,自主生成知识;通过整合教学,建构核心知识。  相似文献   

15.
以江苏省高中化学九节评优课“氮肥的生产与使用”为素材,通过分析这些课的共性优点和具体的案例,归纳总结出关于高中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应倡导的教学方法:向学生充分展现所学知识的价值;让学生通过实验学习化学;引导学生认同学科观念和接受学科文化熏陶.同时指出在元素化合物教学中应关注实验探究的科学性和科学地处理教材内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本章是高中必修1教材的第四章,内容非常丰富。在本章中,将硅、氯、硫和氮作为重要的代表元素,承载着"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特点、系统研究元素的方法、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更重要的是,也承载着展示化学学科研究物质性质的实验方法和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17.
张春华 《考试周刊》2012,(58):12-13
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一般步骤是: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设计→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评价交流。试题以实验为载体,不是对课程中单一的知识点进行考查,而是对同学们的实验操作技能、探究实践能力、设计能力、  相似文献   

18.
元素化合物的知识繁多,靠死记硬背很难学好.复习时我们可以利用化学理论去引领元素化合物知识,按照"知识主线→知识点→知识网"的方式,将知识结构化、网络化、系统化,从而用花更少的时间掌握这部分知识.可采取两条主线,即非金属知识主线与金属知识主线进行复习.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创设情境,以实验为载体引出问题,激发学生实验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巩固所学知识,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复习方法。让探究融入化学复习课,更加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力求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复习课效率。  相似文献   

20.
以“探究火柴头中的硫元素”为项目主题,开展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的教学。学生通过完成“查阅资料,明确火柴头的成分”“设计实验,检验火柴头中硫元素”“动手实验,探究SO2的化学性质”“绘制手抄报或思维导图,构建元素化合物认知模型”4个项目任务,掌握了二氧化硫的主要化学性质,体会从物质结构、类别、元素价态、特性等角度构建元素化合物认知模型,并构建基于证据—推理—实验—验证的学习模型。利用西林瓶、注射器、矿泉水瓶、pH传感器等仪器改进实验装置,优化实验方案,动手实验,汇报实验成果,发展了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运用必备的学科知识和关键能力去解决实际问题,在实践中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