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服饰文化是直接服务于人的社会文化,不论东方还是西方,都在各自的社会背景下形成独具民族特色的服饰文化形态。东方服饰的核心理念重在体现"天人合一",其服饰文化为一元文化,具有大一统的观念。西方服饰则以彰显个性的人体美,其服饰文化属于多元文化的范畴。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使西方人走在时代的前列,东西方服饰文化的交流、碰撞,直接导致了世界服饰的西化。如何看待二十一世纪东西方服饰文化的交融,通过交融又如何保持各民族服饰文化的多元性,是当代服饰文化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侗族大歌是侗歌中最精华的组成部分,它的演唱内容、表现形式,无不与侗人的习俗、性格、心理以及生活环境息息相关,它是侗族历史的真实记录,是侗族传统文化的活态见证,是传承侗族文化的主要载体。在当下,应该充分发挥侗族大歌的文化价值,建设大歌之都,构建侗族大歌基地,将侗族大歌打造成民族文化旅游的品牌,实现侗族大歌的保护传承与旅游业发展的良性互动,促进黔东南州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利用2010年武陵山区侗族与苗族20-59岁成年人体质监测所获得的数据,对侗族与苗族成年人的体质状况进行比较分析,为提高武陵山区少数民族成年人体质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侗族和苗族成年男性体重在35-39岁年龄组均达到最大值;苗族特别是女性体型比侗族显得高大,且最大值出现年龄段晚于侗族。侗族和苗族成年男性血压在35岁后均出现升高趋势;侗族男女血压、肺活量均高于苗族,且台阶指数出现最高值的年龄段晚于苗族。侗族成年男女柔韧素质好于苗族,且衰退时间晚于苗族;侗族和苗族成年男性手臂力量50岁后均出现明显下降,苗族男性大于侗族,侗族女性大于苗族;苗族成年男女平衡能力强于侗族,侗族和苗族女性均在40岁后出现明显下降;侗族和苗族成年男性反应能力均随年龄增长逐年上升;侗族和苗族成年男女纵跳能力均随年龄增长逐年递减,苗族男女好于侗族;苗族成年男性俯卧撑次数整体变化幅度大于侗族,苗族女性1分钟仰卧起坐次数与侗族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4.
浅谈民国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服饰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服饰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一方面有自身的逻辑变迁规律,同时受外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传承与变异构成了服饰文化的发展本文从历史学、服装学与文化学的角度,结合中华民国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服装变迁规律,分析民国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变异的原因、特点及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5.
侗语是侗族历史、文化传承的载体.侗歌是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反映着侗族人民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是侗族历史、文化传承的主要方式.通过对北侗民歌传承特点的阐述,北侗方言区侗语转用现状及其不利影响的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绘画艺术是一定社会的产物,它能直观地反映社会生活及风俗民情、服饰特点。本文从绘画的角度论述唐代服饰文化的特点,揭示出唐代绘画与服饰文化之间的密码,对今天研究绘画艺术,发展服饰文化,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7.
侗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民族性,神秘性和原生性。采用文献资料法、综合分析法、实地调查和访谈法,以侗族 “抢花炮”运动发展的体育文化特征为基础,较为系统分析了侗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基本特征、变迁脉络、变迁的影响因素等问题,这为我们历史、客观认识侗族传统体育文化提供了重要基础和基本依据,回应了新时代背景下侗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发展路径的积极选择。  相似文献   

8.
论楚辞的服饰文化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楚辞中的服饰(包括丝织品)描写为依据,阐述战国时期楚地服饰风貌及其特征,研究楚辞的服饰文化价值。楚辞中的服饰文化现象至少具有以下3个方面的价值:一是为研究战国时期南国楚地服饰文化提供了形象的资料;二是楚辞中的服饰现象反映了南方楚国当时的社会生活水平和人们的精神风貌;三是根据服饰文化传承的特质,从楚辞服饰现象出发,不仅可以寻觅到远古时代的服饰踪影,而且后世的服饰现象也可以从楚辞中寻觅到历史传承的雪泥鸿爪,楚辞中的服饰现象为研究中国古代服饰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9.
从文化分析的角度阐述了体育服饰文化的基本特性,目的是让人们更深入地认识体育服饰,使其更有效地服务于体育运动,更好地满足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服饰文化是中华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衣冠制度在历代都有其发展轨迹。中国的传统文化如儒家、道家等文化心态常常蕴含于服饰文化之中。质朴方正、严谨守礼是儒家的审美观念;宽衣博带、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融合则是道家的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体育舞蹈服饰设计理念和闽南民族服饰文化特点的分析,探讨闽南传统服饰与体育舞蹈服饰的融合。认为闽南传统服饰文化与体育舞蹈服饰的融合具有重要的意义并具备可行性,建议在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基础上,保留体育舞蹈原有的文化素材,将带有闽南文化特色的服饰理念融入其中,促进闽南文化的对外传播与交流。  相似文献   

12.
贺晓梅 《职大学报》2013,(1):102-104
汉服是华夏民族的传统服饰,它悠久美丽、博大精深,是中国民族服饰文化艺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汉服代表着华夏民族厚重的文化根基,是华夏传统文化鲜明的旗帜。民族服饰承载着传播本国本民族文化的重任,确立汉服为华夏民族礼服,有利于弘扬华夏传统文化,华夏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命之根,是中华屹立于世界之本。  相似文献   

13.
裙装是女性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直观地反映社会生活及社会思潮、流行服饰特点。本文从不同时期裙装与女性美的角度论述裙装这种服饰文化的发展、特点,以期对今天研究裙装的设计,发展服饰文化,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4.
依据流体力学原理,设计外形类似把张开的伞,固定在运动员身后的一种后负荷阻力训练辅助器材.它解决"拖重物"抗阻跑对场地的破坏和尘灰对环境污染的现象,对提高运动员腿部力量,增加步幅,效果优于常用手段.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田径运动辅助训练器材,具有较好的推广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昌宁县苗族聚群而居,地处远避,传统服饰文化得以较好地保持,通过田野考察,发现昌宁苗族代表性服饰“一等盛装”尤具特色,可以佐证能指与所指间的对应,体现服饰系统的三层结构及其意义关系。以土皮太村、打平村为例,深人了解苗族服饰“器”、“行”、“道”的多层语义逻辑集合,这对于我们充分认识地方性民族传统文化,有效保护其文化内蕴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谈新派女子太极拳竞赛套路服装的文化含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武术套路竞赛规则》放宽对参赛服装的要求之后,女子太极拳竞赛套路服装呈现出多彩多姿繁荣的新派景象,打破了以往在款式、色彩、面料上单一、古板、保守的局面。为更好地推动太极拳比赛的和谐发展,拓展女子太极拳竞赛套路服装的表现和发展空间,对它做更为细致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在泰国北部山地民族中,不同的民族或者同一民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地域文化下呈现出差异性,其民族服饰文化方面具有各自不同的文化内涵和外延,集中体现在服饰视觉语言的多样性和审美文化的差异性上。  相似文献   

18.
本从舞台服饰艺术作为戏剧艺术整体的一个构成部分着眼,分析了舞台服饰艺术与戏剧艺术各个元素之间紧密的关系,并剖析了舞台服饰艺术的表现性、象征性及超现实意义等,指出其限制和整合的特点对发展、创新舞台服饰艺术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从美学角度对艺术体操的编排美、乐感美、服装美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发现艺术体操项目中,编排因素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服装、音乐因素,得出只有三者同时提高才能促进艺术体操更加完美的融合,才能提高艺术表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