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概念隐喻的本质是相似性,概念转喻的本质是相邻性,概念转喻到隐喻之间是一个认知的连续体,可以从四个方面区分转喻和隐喻。  相似文献   

2.
人类认知手段的转喻和隐喻是词汇扩展的两种重要方式。转喻的本质是通过某事物的突显特征或与其的特殊关系来辨认该事物,而隐喻则是将熟悉的认知概念映射到陌生的认知领域,生成新的概念借以理解陌生的事物。本文以hand/手为语料,从转喻和隐喻的角度来分析它一词多义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习语意义的本质是概念性的,其语义可以推导.概念隐喻、概念转喻和百科知识是习语意义产生的认知机制.习语认知机制的提出确认了习语意义的可分析性,并有助于对习语的理解和准确运用.  相似文献   

4.
语言中的基本范畴词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人们通过转喻、隐喻来认知更抽象的概念和事物.汉语中的"手"属于基本范畴词,具有很强的转喻、隐喻能力.通过系统研究"手"衍生出来的各种转喻和隐喻意义,笔者发现它的转喻与隐喻意义实质上构成一个浑然一体的语义链,其转喻与隐喻意义存在连续体关系,并且试图用图形表示了这个连续体.  相似文献   

5.
转喻是用事物易于理解或易于感知的凸显部分来转指事物的整体或事物的另一方面或部分,转喻的认知理据是基于两个概念域之间的邻近关系。转喻可分为语言和修辞两种,其中语言类转喻可分为领属性和合成性两种,修辞类转喻则可分为明喻式、暗喻式、比拟式和借喻式四种。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概念转喻的本质、认知原则、认知运作模式及其认知理据等的解读,说明转喻作为一个认知域中的概念映射,是一个概念实体或载体,在同一ICM或认知域内运作,向另一个概念实体或目标提供心理可及的认知过程。其认知的基本原则是邻近性相对突显性和可及性原则。它可以在多种转喻生成关系的同一ICM中运作,其目标义在概念上是突显的。通过分析汉语熟语在概念整合网络中的在线意义构建和幕后认知,认为Fauconnier的心理空间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对于转喻性和隐喻性习语表达方式的工作机制和解释提供了一种适当的理据。  相似文献   

7.
郑美花 《考试周刊》2009,(19):101-102
转喻是一种基本的思维方式,即用凸显、易感知、易记忆、易辨认的部分代替整体或其他部分,或用具有完形感知的整体代替部分的认知过程。本文探讨了转喻的认知理论及其产生的理据,以便我们能够全面地理解转喻的本质,更好地运用到学习和日常交际中去。  相似文献   

8.
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理论和概念转喻理论可用于解析委婉语的认知机制。结合该二者理论分析有关经济报道中表述经济危机的委婉语,从源域到目标域的概念化映射总结出三种委婉表达经济危机的概念隐喻类别;剖析有关经济危机的两个例句中事物之间的替代关系论证概念转喻也是构成委婉语认知机制的基础;探讨经济危机与空间概念“向下”之间的关联说明了委婉语的认知机制还可以通过概念隐喻与概念转喻的交织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9.
杨万菊  龚静 《海外英语》2012,(23):10-12
习语意义的生成至少有三种认知机制——概念隐喻、概念转喻和规约常识。修辞使习语语义表达更为恰当,更易于理解,理解更为准确。英汉对等习语(语用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英汉习语)的修辞手法与生成习语意义的认知机制之间存在着联系:与概念转喻认知机制相关的习语常用夸张、借代修辞;与概念隐喻认知机制相关的习语常用比喻、比拟和通感修辞。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概念隐喻理论出发,探讨了委婉语的生成机制,认为隐喻作为人类思维的一种基本认知方式,主要包括方位隐喻、本体隐喻和结构隐喻,这些隐喻运作的基础都是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是以一种事物或经验来理解和体验另一种事物或经验,本质是两个概念域之间基于相似性的跨域映射,而正是这种跨域映射所造成的认知的间接性使得委婉语的生成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1.
刘荣针 《考试周刊》2009,(50):94-95
Fauconnier与Turner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认为概念整合在自然语言的建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当人们思考或语言交际时,意义的构建就会在概念空间内或在不同的概念空间之间进行心理操作,来自两个或多个输入空间的结构被部分投射到一个新的空间,并进行概念整合,由此人们得以理解语言尤其是创新性言语的意义。习语作为语言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一直受到研究的重视,本文用概念整合理论对习语的理解进行了认知分析,主要分析了隐喻习语和转喻习语在语境中的认知理解过程。  相似文献   

12.
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英语习语是隐喻性的语言表达方式,概念隐喻是英语习语语义的重要理据,本文阐释了隐喻认知的本质、机制和功能,指出英语习语的语义是有理据和动因的,概念隐喻是人们理解习语语义的理据基础.  相似文献   

13.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思维方式。语言中的隐喻是人类认知活动的结果与工具。了解语言的隐喻本质及其概念隐喻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比喻性的语言及习语。  相似文献   

14.
单新荣 《英语辅导》2010,(2):138-140
人类的基本活动是基于身体经验形成的,基本范畴词是人们认知世界的基础,人们通过转喻、隐喻来认知抽象的概念和事物。人体词语属于基本范畴词语,具有转喻、隐喻能力。本文从人体词语组合认知、情感认知、场景认知、动作认知等方面,研究其在认知域中转喻与隐喻的互动,阐释人体词语的转喻和隐喻的连续体关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认知的角度探究英汉两种语言中有关"手"的习语,进一步论证习语是有理据并可推导的,并以隐喻、转喻、常识三种认知机制为基点,分析解释英汉"手"的习语,以促进人们对"手"及其他习语意义及其概念结构的进一步了解.  相似文献   

16.
习语是语言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普遍的隐喻性思维不可避免地反映在习语中,而且这些隐喻性概念在很多方面都因文化而有所差异.本论文化通过对英语习语的认知特点和形成机制的分析,认为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或转喻)是英语习语的意义理据,文化知识对习语的意义理解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隐喻和转喻思维对低调陈述话语的理解和生成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低调陈述机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们所具有的隐喻和转喻能力。交际受信息、经济、认知突显和社会需要等原则制约,说话人或是运用来源域里的知识结构来彰显目标域里的知识结构——即用隐喻;或是选择突显、易感知的部分代替整体或整体的其它部分以及用具有完形感知的整体代表所要传递的信息——即用转喻进行交际,因而产生低调陈述意义。低调陈述含意在很大程度上是自动激活而非有意识的推导。  相似文献   

18.
以现代认知语言学理论为依据,分析汉英语言中有关“手”的习语,揭示其中的认知基础,进一步证实了习语也是概念系统的产物,其意义是有理据的.隐喻、转喻认知和规约常识便是其意义理据所在.这三种认知机制对于习语意义的理解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认知语言学家认为隐喻和转喻不仅是修辞现象,更是认知思维方式。隐喻是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和经历某一类事物的认知活动。转喻是在同一理想化认知模型中一个概念实体为另一概念实体提供心理可及的认知过程。隐喻和转喻理论为词义演变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隐喻和转喻两种认知机制在英语饮食词语的语义延伸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对转喻及其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涉及其定义、认知解读、与隐喻的区另q以及分类等方面.转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概念现象;不仅仅是一种辞格,更是一种认知过程.转喻遵循的认知原则有邻近原则和凸显原则,隐喻则是根据事物的相似性来进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