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李玥  刘希宋 《图书情报工作》2009,53(18):110-113
科技成果转化的实质是知识流动与成果形态转化耦合的过程,而知识共享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中知识流动的核心环节。利用解释结构模型(ISM)对科技成果转化知识共享的障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并针对关键的根源性障碍要素,给出克服和改进的策略。这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知识管理,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娜 《图书情报工作》2011,55(14):92-96
认为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知识共同体是旨在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一种社群组织模式。研究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构建知识共同体的意义,并在界定科技成果转化中知识共同体概念与内涵的基础上,从知识整合的角度,就知识共同体的构成要素、组织原则和框架模型,提出在科技成果转化中构建知识共同体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阐释国防工业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组织成熟度的内涵,借鉴成熟度模型构建的基本思路,分析影响知识管理组织成熟度的影响因素,提出国防工业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组织的三层结构,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国防工业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组织成熟度模型。
  相似文献   

4.
从知识链、知识环、知识网、知识螺旋4 个模型分析科技成果转化中知识转移的非线性复杂关系,阐述科技 成果转化中知识管理绩效的构成及其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5.
从管理学出发,给出科技成果管理的概念,将科技成果生命周期划分为成果产出期、公开期、转化初 期、转化中期和转化后期,分析了每一个环节的管理目标及任务,指出科技成果管理流程中的每个节点的管理内容, 并提出了现阶段我国科技成果管理模式。该项研究将促进科技成果管理理论体系的建立,使科技成果管理更加科学化。  相似文献   

6.
从管理学出发,给出科技成果管理的概念,将科技成果生命周期划分为成果产出期、公开期、转化初期、转化中期和转化后期,分析了每一个环节的管理目标及任务,指出科技成果管理流程中的每个节点的管理内容,并提出了现阶段我国科技成果管理模式。该项研究将促进科技成果管理理论体系的建立,使科技成果管理更加科学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通过重构情报学转化论模型,试探究转化模型构成要素间相互耦合与嬗变的规律,旨在完善与拓展转化理论及其应用。[方法/过程]运用文献调研法和内容分析法,对数据、信息、知识、情报、智慧5个元素进行再定义,并在已有转化模型的基础上构建更加完善的螺旋转化模型。[结果/结论]通过构建螺旋转化模型,不仅可以明晰模型相关元素间的转化过程及转化方法,也可以将转化论的应用范围覆盖到智库建设、智慧城市与竞争情报等领域。  相似文献   

8.
科技成果转化知识创新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界定科技成果转化知识创新的内涵,提出科技成果转化知识创新的机理框架,研究科技成果转化知识创新触发的问题引发与思维贯序机理,分析科技成果转化知识创新传导的情境嵌入、交叉选择、交互反馈机理,探讨科技成果转化知识创新运行的螺旋循环机理及其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9.
从知识链、知识环、知识网、知识螺旋4个模型分析科技成果转化中知识转移的非线性复杂关系,阐述科技成果转化中知识管理绩效的构成及其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0.
分析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及专业科技期刊所起的作用,总结专业科技期刊参与成果转化的可行性与方式,指出专业科技期刊充分利用和拓展相关资源、深度参与科技成果转化对于自身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并通过实际案例介绍了专业科技期刊参与成果转化、实现多元化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以SCI和SSCI收录的7种情报学期刊在2000-2010年间的数据为样本,以作者文献耦合分析方法为研究视角,探寻新世纪以来情报学的知识结构。研究探测到:①情报学领域的几位具有较强研究活力以及广泛影响力的学者,作者的发文数、耦合频次以及作者在耦合网络中的中心性都是有关系的,但这种相关关系表现得并不强。②情报学的7个主要研究主题——科学计量学、网络资源管理与配置、信息检索、信息系统、知识管理、用户交互与服务、科学评价中,其科学计量学和网络资源管理与配置是两个主流研究主题;各研究主题之间的融合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③与作者文献共被引分析法不同,作者文献耦合分析法以当前活跃的作者为分析对象,它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探析情报学的知识结构状况。  相似文献   

12.
从信息和知识的嵌入特性、信息企业和知识型企业的能力属性、信息企业和知识型企业的活动特性入手,剖析信息企业与知识型企业的耦合关系,分析耦合媒介和耦合点,在此基础上构建信息企业和知识型企业耦合评价模型,对信息企业和知识型企业的耦合关系做出客观的评价,以期为促进信息企业与知识型企业耦合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3.
陶颖  周莉  宋艳辉 《图书情报工作》2017,61(11):140-148
[目的/意义] 知识域可视化是信息可视化衍生出的一个重要分支。基于图书情报学、科学学的研究方法,对知识域可视化研究成果中的共被引与耦合进行全面梳理,分析共被引与耦合在知识域可视化方法中的具体应用,总结知识域可视化的共被引与耦合新发展,引导和推动知识域可视化研究的深入开展。[方法/过程] 在界定知识域、知识域可视化和构建知识域可视化研究框架的基础上,对知识域可视化方法的共被引与耦合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分析了文献共被引方法、作者共被引、期刊共被引、文献耦合方法、作者耦合方法这5种主要的共被引与耦合方法。[结果/结论] 认为以上5种方法是知识域可视化研究的主要方法,而多元引用方法、融合替代计量学的共被引与耦合代表了知识域可视化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 研究双元创新平衡战略下企业知识耦合的过程、机理与保障,为促进企业知识创新提供新视角。[方法/过程] 以知识耦合和双元创新理论为基础,构建基于双元创新平衡战略的知识耦合模型,揭示知识耦合机理,并提出企业知识耦合的保障措施。[结果/结论] 原领域知识与新领域知识均是企业知识创新的重要因素,企业知识耦合过程包括知识搜寻、知识关联、知识融合与知识存储4个阶段,原有领域知识耦合与新旧领域知识耦合的平衡,是双元创新战略下实现知识创新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大数据环境下,用户的知识需求由分散向关联转变,利用多特征耦合可以辅助知识发现服务发现资源间的多种相关关系,从而优化知识发现服务。[方法/过程]通过分析文献内部和外部属性特征定义多特征耦合的概念,从功能角度出发,剖析多特征耦合与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之间的关系,结合现有的知识发现系统构建多特征耦合架构,基于数据层-耦合层-服务层三层提出提升知识发现服务供给侧的方法。[结果/结论]数据层保障数据的质量,数据源由单一向混合转变;耦合层提升耦合分析效果,分析单位由粗向细转变,注重细粒度单元间的语义关联;服务层重视用户的交互体验,开发多维可视化功能。  相似文献   

16.
面向知识服务与知识管理的现代图书馆及其信息系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张立厚  宋静  张翚  赵华 《图书馆论坛》2004,24(6):119-124
文章针对知识服务与知识管理给图书馆带来的革命性变化,从信息知识本身的管理,信息知识对其他生产要素与生产活动过程的渗透、协调与激活及其管理,信息知识对信息知识的渗透、协调与激活(即知识创新)及其管理等三个层面来讨论知识管理模式与知识管理系统以及现代图书馆的知识管理。论述了面向知识服务与知识管理的现代图书馆信息系统,重点分析现代图书馆的广义管理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和信息知识服务系统的发展进步与主要类型,提出了对外交流的电子馆务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并简述了它与电子商务系统、电子政务系统的关系,强调要重视现代图书馆信息系统的总体规划,把握好其广义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知识服务系统、电子馆务信息系统、信息控制系统等四大类系统及其子系统的明确分工与整体集成。  相似文献   

17.
刘萍  王哲 《图书情报工作》2012,56(22):121-128
阐述作者关键词耦合和形式概念分析的基本原理,详细讨论在作者关键词耦合的基础上生成概念格的具体方法以及知识结构的建构过程。通过对该方法在某一科研组织中的应用举例,阐明该方法能够较好地揭示组织知识结构。与传统的共词分析方法相比,基于形式概念分析的作者关键词耦合分析方法层次化效果更清晰、人工干预程度更低。  相似文献   

18.
知识管理与知识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为前提,探讨了显性知识管理和隐性知识管理;并在把知识管理作为一个过程的前提下,探讨了将知识评价纳入其整个过程的问题,同时提出了知识评价的新的方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 为更好地发挥组织惯例的作用,提高知识管理绩效,针对惯例的知识属性,从知识管理的视角概括惯例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分析惯例对知识管理过程的影响,构建惯例演进过程中的知识管理模型。[方法/过程] 通过梳理国内外惯例研究与知识管理研究的相关文献,从个人惯例、团队惯例、组织惯例3个层面,分析知识管理视角下的惯例形成机制,并结合知识获取、知识转移、知识整合以及知识利用等4个知识管理流程,分析惯例对知识管理过程的影响,通过知识管理模型的构建和知识管理措施的提出,为组织实践提供管理启示。[结果/结论] 惯例的演进是通过组织学习来实现的,作为知识的集合,惯例在演进的过程中,先分解为搭载了隐性知识的惯例模块,经过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信息传递,完成隐性惯例到显性惯例的转化,并以此规范成员的活动行为。同时,不同层次的惯例在知识管理的不同阶段发挥出重要的作用,有针对性的知识管理措施能够更有效地促进组织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