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卞之琳是现代派主智诗人的代表,他在30年代创作的现代主义诗歌既有中国古典诗歌的神韵之美,又有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艺术表现之巧。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其诗歌的“智性”探索,“非个人化”特征,发掘冷峻客观的诗歌表达中所隐藏着的对宇宙生命形式及人生哲理的思索。  相似文献   

2.
古典诗词是中国辉煌传统文化的结晶,在现代的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古典诗词教学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能够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现代中国油画是在中西方文化相互影响的作用下经过多年的探索,表达自我思想和意识的一种方式。"表现性"是现代中国油画的一种重要研究命题,该词语最早来源于西方表现主义美学。而表现性在中国油画中的具体阐述为受西方表现主义和中国古典美学的双重影响,和对意境的追求。文章首先阐述现代中国油画的审美表现,其次说明中西方对中国油画表现性的影响,旨在加强中国油画表现性中的审美意象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杨青 《科教文汇》2009,(31):126-126
诗歌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诗歌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本文从读、赏、悟三层面来解读在古典诗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5.
古典诗歌是我国文学史上一片灿烂的星河,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歌咏传唱。它是那么完美而丰富,古老而常新,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一直以来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理性"欣赏了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精读的39首古典诗歌,以期更好地从美学欣赏的角度引导学生品味古典诗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相似文献   

6.
姚丹 《科教文汇》2008,(13):169-170
“虚静”说作为先秦道家认识论的观点之一,有其自身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当它被引用到中国古典美学后,在中国古典美学中占据十分显要的地位,并且贯穿于中国艺术创作、艺术审美鉴赏领域。本文从虚静与审美静观、审美的非功利性、以及“物我两忘”的最高审美体验三个方面来探讨庄子“虚静”说的审美心理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许多诗歌中都充满了和谐的智慧。我们从很多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都能感受古人钟情山水、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应该从中国古典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保持天真纯朴的自然本性,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8.
古典诗歌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民族的艺术象征、美的象征,在古诗教学中合理地运用现代教学媒体,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及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9.
文章立足于教学实际,借鉴诗歌艺术形象理论,探讨了如何抓住古典诗歌的审美特征,通过对“意境”的分析,让学生更易于理解作品的内涵和艺术表现手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新中式风情的现代演绎,将现代和传统元素结合在一起,以现代人的审美打造古典韵味的事物,让改良后的中式风格体现出优雅舒适的生活态度。  相似文献   

11.
古典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雅致、隽永、情韵兼备,它是中国传统的思想、情感、智慧和审美的积淀,它包蕴着独特的审美价值和丰厚的人文内蕴。品读一首好的诗词犹如品味一杯清香淡雅的好茶,不仅能熏陶人的情志,净化人的心灵,而且能全面提升人的文化修养。正因为如此,古典诗词成为中学语文教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承担着传承中国古典文化、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李慧莉 《科教文汇》2009,(4):217-217
在废名的小说创作中,他运用深厚的中国古典诗文修养,以诗一般的语言写小说,使小说有了美的气息。本文对废名的小说如诗的语言进行具体分析和探讨,展示他在现代小说发展中对小说诗化所作的探索和贡献。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和园林的旅游功能,指出: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人文旅游资源,以它的审美特征和独特的艺术创意吸引着游客,在我国的旅游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应该把它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利用、发展并保护。  相似文献   

14.
文章立足于教学实际,借鉴诗歌艺术形象理论,探讨了如何抓住古典诗歌的审美特征,通过对“意境”的分析,让学生更易于理解作品的内涵和艺术表现手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我与倪进等几位青年朋友合作撰著的《感应美学》一书,此可谓十年怀胎,一朝分娩。十年前我开始研究审美感的问题,我之所以对这个问题发生兴趣,是出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我认为中国古典美学中的“感应”问题是实现中国古典美学向现代转换,进而沟通中西美学的一个契机。因为“感应”虽然是中国哲学和中国美学特有的一个范畴,但它的内涵却具有世界性;它在哲学上探讨的是事物相反相成的矛盾两方面合二而一的问题,它在美学上探讨的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矛盾统一问题。  相似文献   

16.
美育策略是师生共同审美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去接受的过程.美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教师是美的使者,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因此笔者在本文中首先阐述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其次陈述在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必经之路:“感知——理解——鉴赏——创造”.学生在直觉中感知审美;在理解中引发与作者情感的融合;在鉴赏中再现拓展审美.然后正确引导学生去审美.同时还要注重运用一系列方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尤为重要,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当然为教学提供优越的条件,而触发学生审美的情感,让其做到声情并茂也缺一不可,因而朗读这一教学方法是永远不会落后的.  相似文献   

17.
杨春娇 《中国科技纵横》2011,(1):352-352,351
古典诗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奇葩,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重要地位——进行古典诗歌教学不仅可以让小学生从小接受人文知识的熏陶,还可以陶冶他们的性情进而提升人文素养。然而现阶段小学古典诗歌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就此展开分析,针对小学语文教师自身,提出了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应该提高古典文学修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王雷 《今日科苑》2007,(2):82-82
中西古典园林艺术中由于是在相对隔离的文化圈中独立发生和发展的,因而蕴含了不同的审美风格。本文对审美相通性和差异性从不同社会形态、思维等各方面进行了分析,以寻找东西方古典园林审美的异同。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典园林是建筑、山池、园艺、绘画、雕刻以至诗文等多种艺术的综合体。在我国现存的古典园林中,保存了大量的建筑艺术瑰宝,它是特定时期人们审美要求的体现,这一审关情趣也必然继续影响着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的发展。从我国古典园林建筑发展、立意和布局三个方面,分析了传统美学对我国古典园林建筑艺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了互文性理论关照下的中国古典诗歌的翻译.互文性强调文本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克里斯蒂娃认为,每个文本都是用马赛克般引文拼嵌起来的图案,每个文本都是对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化.本文认为,诗歌翻译在文字、意象及用典方面具有大量的互文性特点,作为译者既要充分认识到中国古典诗歌中互文特点,又要采取适当的策略传递互文的契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