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根据河北省国民体质监测中心2000年和2005年的监测结果,通过SPSS系统对多项指标的平均数和百分率进行对比及相关性分析,发现2000年至2005年河北省青壮年体质合格率下降,优秀率上升;城乡居民体质差距有进一步加大的趋势。提出:把提高广大乡村居民的体质健康作为今后体育卫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大宣传普及体育知识、健身知识的宣传教育力度;充分利用乡村地域、地理的自然运动资源优势,建设具有乡村特色的健身活动场地;充分发挥农村青壮年的骨干和示范作用,逐步缩小城乡居民健康观念上和体质上的差距。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研究方法,具体分析了四川省城乡居民在体育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动机等消费差异的表现。主要表现在:城市居民在体育消费水平较大幅度超过农村居民;城市居民体育消费趋向多元化层次结构,农村居民更显单一;城市居民体育消费动机比农村居民更显多样化。在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下,影响城乡居民体育消费行为差异的主要因素为:城乡居民收入及消费水平差距不断扩大、城乡二元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体育资源配置“重城镇、轻农村”倾向、城乡文化和生活习惯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促进统筹城乡体育发展、刺激体育消费需求、发展体育产业方面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体质是指人体的质量,它是人类一切价值实现的物质基础。在以往的体质研究中,多进行单个指标的分析比较,很少考虑某一指标对体质的影响程度,以及各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运用R—型因子分析法,从体质的整体角度出发,对广东省1991年和1995年19-22岁男大学生所作的因子结构研究,揭示了大学生体质指标线性组合的规律。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城乡男大学生体质因子结构中主因子的组成和排序表现出很高的一致性。表明城乡里大学生体质状况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分析结果还表明身体形态和运动素质指标在体质主因子中的显著作用,对体质的影响最大,但城乡男大学生在身体形态和运动素质的某些指标存在一定差距。本研究为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和大学生体质的深入研究和发展战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2007年重庆市被设立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推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方面进行了诸多改革,其中户籍制度、地票制度、"三权"抵押融资等改革措施,有效促进了劳动力、土地和资本等生产要素在城乡间的流动。利用合成控制法分析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设立对重庆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如果没有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7—2011年重庆城乡居民收入比的降幅为12.7%,而重庆城乡居民收入比实际降幅为21.8%,即重庆的统筹城乡改革使其城乡居民收入比多下降了0.37。可见,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重庆的统筹城乡改革通过促进资源自由流动提高了农村居民相对收入水平,对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因此,资源错配是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产生和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破除对资源自由流动的限制可以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为顺应群众体育可持续发展趋势,促进城乡体育的均衡发展,研究采用问卷调查、个案访谈等方法,以湖南省为例,对城乡居民参与锻炼的人数差异、经常锻炼的人数、锻炼项目、锻炼区域和体育锻炼的消费水平的差异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农村锻炼人数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的趋势比城镇更显著;城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要远远高于农村;城镇居民体育锻炼项目更具休闲性,而农村居民更具实用性;城镇居民锻炼区域倾向于公众场所,而农村居民倾向于私人地域;城镇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消费水平高于农村居民。研究提出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强体育法规制度建设;挖掘地区优势,寻求不同的发展路径和模式;重视农村老年体育开展的城乡体育均衡化对策。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大学生体质状况追踪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国家组织的4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中选取广东省大学生的部分指标进行统计分析,试图探讨我省城乡男女大学生在形态、机能、素质等方面在这二十年中的变化规律,了解和掌握广东大学生的体质状况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陕西省与全国19-22岁大学生体质现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掌握学生体质状况及发展趋势,贯彻落实<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通过对陕西省1995年大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并与1995年全国学生体质状况进行比较.寻找陕西省大学生体质存在的问题和差距,为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和大学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从而能够按照学生的体质类型,科学地指导学生进行各项体育活动.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城乡中小学生体质、体育知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把握河南省城、乡中小学体育教育现状,随机抽取河南省城市、县城、农村的92所学校2453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体质测试,研究发现城市学生身体形态、身体素质方面明显好于农村学生,体育知识方面城乡差距更大,而生理机能方面城市学生明显不如农村学生.  相似文献   

9.
针对中国城乡居民消费差距高位徘徊、消费结构二元并行格局的研究要突破收入数量视角,从收入性质视角予以深刻剖析.基于经典消费理论核心思想,引申出收入的暂时性、流动性、相对性、可预期性和跨期支配性等性质,并采用1991—2013年中国29个省份的相关数据,运用固定效应变系数面板模型实证分析收入性质对城乡消费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收入量既定的条件下,收入性质对城乡消费差距的影响显著;农村居民持久收入增长幅度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向上流动幅度大于城镇居民,才能使城乡消费差距缩小;农村居民对正向不确定收入的消费倾向于抑制,而对负向不确定收入的消费则存在棘轮效应;农村居民收入跨期支配性对城乡消费差距具有弥合效应.因此,在增加农民收入数量的同时,也应注重其收入性质的改善,才能有效缩小城乡消费差距.  相似文献   

10.
以2006年《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统计数据为依据,围绕身体形态、心肺功能和身体素质等指标,对陕西省城乡男大学生的体质状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省城市男大学生在平均身高、胸围和肺活量方面好于农村男生;农村男大学生在力量、耐力和柔韧性方面优于城市男生。  相似文献   

11.
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对广州市城乡居民的健身现状和科学健身需求等进行了调查,旨在为构建适合城乡基层大众的科学健身示范区提供参考依据。结果显示:大部分城乡居民参加体育健身,健身的主要场所为附近公园,小区空地等,体现就近原则,其主要的运动项目是散步、羽毛球、广场舞等,普遍认为科健身很有必要,但存在着缺乏专人指导、体质监测、运动风险预防等科学指导服务,且结果显示在科学健身服务需求上存在显著个体差异性。为此,依据调研得出的结果提出构建科学健身示范区,完善科学健身服务体系的建议,为广大城乡居民提供适宜的科学健身指导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和掌握贵州省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和体质变化规律,科学评价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通过文献资料,体质测试,数据统计,逻辑分析等方法,揭示了其形态发育和生理机能发育水平及身体素质发展水平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贵州省大学生体质健康总体水平处于下降状态。  相似文献   

13.
采用GIS技术管理国民体质数据的新尝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森  盛蕾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12):1639-1641
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一个开放的数据平台,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众多社会领域,但是地理信息系统与国民体质监测相结合还是一种新的尝试.通过把江苏省国民体质监测工作与GIS相结合,建立了江苏省国民体质监测GIS数据系统,并实现了江苏省体质监测管理中相关的各类地理数据和属性数据的统一管理,提供各种查询、显示、分析、统计以及图形输出等功能.利用GIS技术开发江苏省国民体质监测GIS系统是可行的,为江苏省国民体质的管理和决策提供了基础信息,为有关部门分析、制定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摘要:运用模式构建法、文献资料法就苏南小城镇社区体育发展过程中的指导思想、发展模式的原则、发展模式的目标体系、发展模式的内容体系等几方面进行研究,对于加快苏南小城镇社区体育发展步伐,缩小苏南农村和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差距,提高苏南地区城乡居民的身体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能为我国其它地区的小城镇社区体育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欧美对体适能的研究在健康体适能方面不断深入,在与运动相关的体适能和与代谢相关的体适能方面逐渐拓展。体适能与工作学习、娱乐和应急处理等生活情况紧密联系。给我们的启示是:1)体适能的发展要与健康紧密相连;2)健康观念应由无疾病的消极观念转向充分发挥身体潜能的积极生活观念;3)学校体育教育应正确处理好健康体适能与运动体适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艺术类院校是高校中一类相对特殊的学校,研究不同专业学生的体质状况为改进艺术类院校体育课程设置及体育教学提供依据。通过现场测试法、数理统计法,对北京市五所艺术类院校的2009、2010级本科生进行体质测试并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艺术类院校本科生体质平均分为71.6分,体质状况不容乐观;各年级对学生体质总分的影响受到性别因素调节,即大二男生的体质优于大一男生,而大二女生体质较大一女生差;学生身高体重指数、肺活量体重指数、上肢力量一般,心肺耐力和下肢力量较差。  相似文献   

17.
城市作战作为一种特殊的作战方式,在现代及未来战争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城市作战特征为切入点,分析城市作战对军人体能的特殊需求,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体能训练对策,为提高部队未来城市作战能力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上海市不同城乡老年人参与体力活动的行为特征及体质状况。方法:以上海市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老年人库共7542名老年人的有效调查数据为样本,并按城乡差异分别对上海市市区、郊区和农村老年人参与体力活动的情况与体质状况测试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上海市市区与郊区老年人体力活动习惯相对比较接近,农村老年人与其差异较大,主要表现为:农村老年人散步和体育锻炼显著偏少、参加体力劳动类工作比例较高。(2)上海市市区与郊区老年人体质状况相对比较接近,农村老年人与其差异较大,主要表现为:市区与郊区老年人相对的体型比较高大且肥胖,农村老年人相对的体型较瘦小、生理机能较弱、身体素质较差。  相似文献   

19.
对体育系女生(体女组)和普通女大学生(女大组)各30名肌适能和有氧适能的多项指标同步测试结果表明:两组月经周期各时相的健康体适能呈现多样性变化.肌适能三个时相的腿肌力和行经时相的握力明显大于女大组(P<0.05).而两组内三个时相的肌适能比较则无显著差异(P>0.05);有氧适能两组在安静状态下差异不显著(P>0.05),而运动负荷试验则显示体女组明显优于女大组(P<0.05-0.01);两组内各时相的有氧适能以黄体时相最优,行经时相最差,卵泡时相与黄体时相或卵泡时相与行经时相比较的统计学差异无规律.这些变化可能与F2(雌二醇)、P(孕酮)和T(睾酮)、FSH(卵泡刺激素)、LH(黄体生成素)等激素的分泌水平及HPO轴(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对性激素的调控效应有关.研究结果为女大学生科学进行运动训练和体育健身锻炼提供参考依据,并为研究大学生的健康体适能积累资料.  相似文献   

20.
采用测试法和数理分析法对大学生的BMI与其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等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以期为大学生保持适宜体重,提高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大学生的BMI指数相对集中,总体上处于正常范围。但也存在着一定数量体重偏低和超重或肥胖的学生。男、女生的BMI在均值和分布上也存在差异。大学生的BMI与身体机能和身体机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不同BMI的大学生的肺活量、肺活量体重指数、立定跳远、男生握力和握力体重指数、女生仰卧起坐以及男1000米/女800米跑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总体来说,超重或肥胖者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最差。体重正常与体重偏低者的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在不同性别、不同项目上各有优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