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对中国男子古典式摔跤队参加第27届世界摔跤锦标赛的运动员的比赛情况进行现场观摩、统计和分析研究,旨在为我国男子古典式摔跤训练提供现实依据,提高我国男子古典式摔跤的训练和竞技水平,争取实现2008年男子摔跤奥运会金牌零的突破.  相似文献   

2.
运用运动心理学和运动训练学相关知识,采用理论分析方法,结合古典式摔跤运动实际情况,探讨古典式摔跤运动员战术思维能力对比赛的影响,以及战术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分析古典式摔跤运动员战术思维能力的形成过程及特点,明确战术思维与运动成绩的相互关系,同时总结归纳了一些战术思维的培养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3.
2013年国际业余摔跤联合会对摔跤竞赛规则进行了较大的修改与调整,以提高摔跤比赛的观赏性和转播收视率。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观察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2011年、2012年、2013年世界摔跤青年锦标赛、2012年伦敦奥运会摔跤比赛、2013年世界摔跤锦标赛进行研究分析,统计、归纳新旧竞赛规则的变化以及对技战术产生的影响。结论表明:竞赛规则针对获胜方式、时间与局数、消极与警告的判罚、技术分值等方面进行了较大的修改;以技术优势作为获胜方式的比例明显增加;高分值技术动作比例及平均每分钟获得技术分明显得到提高;每局比赛时间增加以及加大对运动员消极行为的严厉判罚,运动员必须要具有持续、高强度对抗的体能储备;规则修改的技术导向性明确,改变了男子古典式摔跤以跪撑角斗决定胜负的局面,提高了站立角斗的激烈程度与得分比例;男子和女子自由式摔跤中针对消极行为设定的强制进攻时间,要求运动员具备站立强攻得分的技战术手段与能力。  相似文献   

4.
中国式摔跤是以中国几千年摔跤运动实践为背景,以京跤为基础,吸收国内多民族摔跤技术,并参照现代国际摔跤规则,经过长时期整理而发展形成的独立运动项目。就中国式摔跤的基本内容、发展历程、现状以及对中国式摔跤今后的发展谈一下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录像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对规则变化后2015年世锦赛三跤运动员比赛中攻防效率表现、技战术运用特点进行统计分析,并与2011年、2013年世锦赛进行比较研究,以期为东京奥运周期国际式摔跤项目的备战提供针对性的理论参考。研究表明:规则变化后比赛中攻防效率和综合表现指数均有提高,运动员主动得分和进攻能力增强,攻防兼备和最大限度得分是获取胜利的保证;男、女自由式比赛中站立时抱腿及变化、大分值动作和反攻动作,跪撑中滚桥、交叉握小腿使用比例增加,翻转、警告和边界战术使用降低,战术以打对方消极判罚为主;古典式比赛中站立时大分值动作,跪撑中的滚桥均有增长,站立中抱摔动作和打边界战术应用减少,警告战术的应用增加;古典式比赛中站立和跪撑技术分值的获得与比赛中警告的判罚密切相关,且站立和跪撑得分比例情况反映出比赛中运动员在站立时主动得分能力和技术动作变化少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下一步规则变化或将从两方面进行:进一步加大古典式比赛中站立状态时的消极判罚力度;减少比赛中判罚跪撑的次数。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对自由式摔跤运动项目的技术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认为:自由式摔跤比赛中运动员无论双手做何动作,两脚怎样移动,都要尽量保持低站架,不能随便起伏;跪撑运动员在比赛中首先需要尽量降低身体重心及扩大身体重心的支撑面,其次是需要不停地调整身体重心、支撑面和支撑点。指出当前国内外自由式摔跤技术的发展有四个趋势:一是站立技术成为比赛中的主流技术和主要得分手段;二是摔跤技术向安全实效方向发展;三是技术要求更加全面,绝招更加突出;四是更加重视连贯技术。  相似文献   

7.
摘要:古典式摔跤竞赛规则修改后对技战术的影响还未进行深入研究,为了把握古典式摔跤技战术发展趋势和备战巴西里约奥运会的需要,运用文献资料、观察、数理统计、比较分析、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以世界男子优秀古典式66kg级摔跤运动员为例,对新规则下古典式摔跤技战术的运用特征和发展趋势进行研究与探讨。结论:世界优秀男子古典式摔跤66kg级运动员站立与跪撑角斗得分能力均衡;转移与抱折是站立角斗的核心得分技术,逼迫对手消极成为站立得分的手段之一;滚桥和提抱技术是跪撑角斗得分的主要手段;站立对抗中积极、主动的进攻成为新规则下古典式摔跤的风格特点。建议:中国摔跤运动员整体对抗能力与世界高水平运动员还存在差距,教练员需加强运动员个人能力与技术风格的培养,在训练中以突出核心技术运用得分能力、加强站立对抗的积极主动性为目标指导训练与比赛。  相似文献   

8.
运用实验法将外拿臂技术应用于自由式摔跤实战训练中,观察其训练效果。结果显示,外拿臂技术应用于自由式摔跤训练对提高运动员的攻击成功率具有较好的效果,说明外拿臂技术可以运用于自由式摔跤训练。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从近3届奥运会和2022年世界摔跤锦标赛的奖牌分布分析摔跤项目的世界竞争格局,提出我国摔跤在新奥运周期的备战举措。结果表明:世界摔跤竞争格局为:俄罗斯、日本、美国保持金牌垄断地位,位列第1集团,中国等位列第2集团,德国等位列第3集团。女子摔跤:日本一枝独秀,其他国家很难与之抗衡;男子古典式摔跤:俄罗斯、古巴和伊朗形成三足鼎立,群雄四起;男子自由式摔跤:俄罗斯和美国具有显著的金牌优势,其他欧洲和亚洲国家也具有一定实力。摔跤强国俄罗斯、日本和美国在奥运会上屡获金牌与国家政策扶持、后备人才选拔与培养、强化科技助力等工作密不可分。建议:1)打好世锦赛和奥运资格赛,赢得更多的奥运入场券;2)积极对接国家摔跤队的信息需求,加强主要竞争对手的信息情报服务工作;3)推进摔跤后备人才梯队建设,夯实人才厚度;4)推进多学科交叉融合,提升科学化训练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好的研究和推广中国式摔跤这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对中国式摔跤的跤绊技术特点进行对比分析和研究,期望能为中国式摔跤技术的继承与推广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武术散打比赛中摔法技术的运用特点与分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波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25(3):100-101,110
通过对全国散打比赛得分技术进行统计,分析摔法技术在散打比赛中的作用,并针对运动员在散打比赛中所使用摔法技术,对摔法技术进行分类,为散打教练员指导运动员进行摔法训练提供一些参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军体拳、格斗术是军人体育锻炼标准内容,深受我军官兵喜爱;通过新军体拳与军体拳、格斗术技术比较分析,提出推广新军体拳及我军格斗训练发展策略,旨在为完善我军军事格斗体系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中国式摔跤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研究通过对中国式摔跤发展问题的提出、中国式摔跤的历史回顾、振兴中国式摔跤事业必须从教育和改造中国式摔跤两方面抓起、以中国式摔跤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为载体植根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等方面的阐述 ,为继承和弘扬中国式摔跤等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以及民族精神进行有益的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中国武术散打运动员意志品质评价量表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16例专家访谈、40例开放式问卷调查和505例现役散打运动员调查,建立了武术散打运动员意志品质的四因子模型.并据此编制武术散打运动员意志品质评价量表.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结构效度.初步整理出优秀和非优秀散打运动员意志品质常模,为准确地分析和评定运动员意志品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古典式摔跤运动水平一直徘徊在中流水平左右,对于古典式摔跤技术动作的各项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资料显示对于古典式摔跤技战术统计与分析的研究相对较少.研究旨在通过对古典式摔跤项目技战术统计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对我国古典式摔跤优秀运动员及其对手的技战术进行统计与分析,从而显示出运动员得分的优势与失分的劣势,为提升我国古典式摔跤运动员综合技战术能力服务,更好地促进古典式摔跤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假动作是摔跤运动的重要技术环节,娴熟自如的假动作,能诱使对手失去节奏。显露技术上的破绽,使己方掌握争斗的主动权。因此,要注重建立强烈的运用假动作的意识,使之成为一种独特的技术风格。同时,要认真研究把握假动作在运用中的规律,做到假戏真做,达到出其不意、出奇制胜之效果。  相似文献   

17.
摔法是散打独具特色的技法,2011新规则的实施对摔法的运用乃至散打技法的运用结构都产生了很大影响.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和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新规则实施后我国男子散打摔法技术运用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表明:相对于2009年全运会散打比赛,2011年散打锦标赛中,运动员对摔法的运用率明显下降,尤以接腿摔下降更为明显;成功率也明显下降,尤其近身摔下降更为明显;不同级别运动员对摔法技术的掌握相对稳定;从8强赛到决赛,运动员的摔法成功率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8.
通过录像分析、数理统计等方法,统计了2007年和2011年全国男子武术散打锦标赛争16强比赛的各项指标,对比分析新规则对散打比赛的导向效应。研究发现:散打技术体系的整体格局已经改变,腿法使用次数与得分贡献率跃居第一,摔法得分贡献率退居第二,拳法、下台与组合技术得分贡献率都有不同程度地增长,拳、腿、摔三大技术明显优化;摔法整体使用次数极显著下降,但大级别抱摔次数却有极大提高;摔法受到遏制使鞭腿次数与得分极显著提高,然而其单项得分过高;攻防频次、攻防次时、对峙频次明显增长,而消极搂抱次数、对峙次时极显著减小,其中攻防多于对峙,表明比赛节奏加快,主动进攻增多,激烈性增强;而间歇频次、次时增加,会影响比赛的连贯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