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20年前,吕叔湘就曾尖锐地指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很差,中学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大家都知道,但对于少、慢、差、费的严重程度,恐怕还认识不足。中小学语文课所用教学时间在各门课程中历来居首位。……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从那时到今天,20年来,语文教学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小学语文教学效率不高,学生费时费心辛辛苦苦,结果仍有许多人过不了关,仍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语文教学效率不高,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关键的一个方面,我认为是没有把语文教学定位在“语文”学科特点上。 吕叔湘认为,语文课是“…  相似文献   

2.
1978年3月吕叔湘先生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当前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指出语文教学存在"少、慢、差、费"现象。而几十年过去了,这种现象在许多教师的语文教学中依然如故。那么,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从“负效”“无效”“低效”到“有效”“高效”呢?  相似文献   

3.
1978年3月16日,吕叔湘先生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当前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文中尖锐地指出:“十年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看书。”“这个问题是不是应该引起大家的重视?是不是应该研究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用较少的时间取得较好的成绩?”吕先生的这篇文章,被誉为“一声惊雷”,曾引起语文教学界很大的震动,广泛展开讨论,语文教学的研  相似文献   

4.
<正>1978年3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吕叔湘先生的《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一文。文章一石激起千层浪,中学语文教学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同年9月5日至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和《中国语文》编辑部,召开了北京地区中学语文教学问题座谈会,会议由吕叔湘先生主持。座谈会上,语文界泰斗级人物朱德熙、张志公等相继发言,他们回顾了建国以来中学语文教学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直陈语文教学问题。1978年10月,《中国语文》编辑部  相似文献   

5.
谈提高语文教学效率问题山东省教研室吴心田尽快提高语文教学效率问题,是近年来语文界谈论最多的问题,本人不揣冒昧,对此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就教于各位。1978年3月,吕叔湘先生在《人民日报》发表了《当前语文教学中的两个迫切问题》的文章。吕先生在文章中尖锐地...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已不是一个新话题,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当前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一文中就提出:“是不是应该研究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用较少的时间取得较好的成绩?”时至今日,这个问题并  相似文献   

7.
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3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的《当前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一文中,指出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严重现象。时过30多年,语文教学除了孕育出一小批特级与一大批钦定的“名师”外,整体情况依然严重,可谓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8.
早在70年代,吕叔湘先生就提到了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问题,他呼吁要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然而,20多年过去了,这一效率问题迄今仍是“众矢之的”,令人担忧。曾有人戏谑地说语文教学还是有些效率的,不过这效率多是无心插柳。这话虽有些偏颇,却不无道理。就拿陷入困境,举步维艰的阅读教学来说,“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地说得益于课外看书。”(吕叔湘《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的问题》)而我们有数的教读篇目、教条的阅读分析、大量的标准化训练、程式化的阅读习惯,不仅成了过眼云烟,更有甚者成了绳索,束缚…  相似文献   

9.
记得吕叔湘在论及语文教学根本问题的时候,语重心长地说了一句:“语文教学的问题说千道万,滑文教师是关键。”暑期培训中,北京市教育学院崇文分院韩明英老师给我们播放了《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的课例,观看了这堂课的教学案例后.我对吕老的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当前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看,教师善教与否,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已不是一个新话题,吕叔湘先生在1964年就提出“语文课的教学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1978年他在《当前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一文中再一次提出:“是不是应该研究研究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用较少的时间取得较好的成绩?”时至今日,这个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国家教委曾委托华东师大语文科学调查组作过一次全国性初中三  相似文献   

11.
一、语文“瓶颈”哪里最窄?早在1978年吕叔湘先生就曾尖锐指出:“应该研究研究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用较少的时间取得较好的成绩”(《当前语文教学中的两个迫切问题》)。80年代周有光先生又大声疾呼:“我国今天的四个现代化的流水线遇到了教育的狭窄“瓶颈”,教育的流水线遇到了‘语文’的狭窄‘瓶颈’”(《汉语教育中的三个问题》)。近20年过去了,语文教学有了不少进步,但效  相似文献   

12.
吕叔湘先生是我国当代语言学界的泰斗,也是著名的语文教育家。数十年来,他不仅致力于语言研究,卓有建树,著作等身,而且还以极大的热情于语文教学方面倾注了大量的心力。笔者近十余年来结合本职工作研读吕先生的著作,颇有所获。兹对吕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作一简要述评。吕先生在一次讲话中谈到语文教学多年的弊端时,尖锐地指出:“总的来说,语文课现在没有把它当作语文课来教,问题就出在这个地方。”(《吕叔湘语文论集》[以下简称《论集》])在这里,吕先生为语文教育界提出一个研究的命题:要把语文课当作语文课来教。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的?从吕先生的语文教育论著  相似文献   

13.
一早在1978年吕叔湘老先生就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指出:10年的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语文教学低效至今仍存在,1997年《北京文学》第11期刊登了邹静之、王丽、薛毅等三位同志围绕中小学语文教育所写的一组文章后,社会反响极为强烈。《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报刊就这一问题展开了讨论,指出了中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弊端,提出了许多非常好的极富建设性的意见。小学阅读教学也不例外,“高耗低效”现象至今仍普遍存在。那么,小学阅读教学低效…  相似文献   

14.
一九七八年三月十六日的《人民日报》发表了吕叔湘老先生在一次座谈会上的发言──《当前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文中说:“中小学语文课所用教学时间在各门课程中历来居首位,十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言,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也的确,教学效率不高一直困扰着语文教学。近年来,虽然取得了可喜的发展,但仍没有很好得以解决。本文仅就这方面谈几点粗浅的看法,就教于方家。 一、积累是语文教学最重要的突破口 叶圣陶老先生说:“我们知…  相似文献   

15.
早在1978年3月,吕叔湘先生在《人民日报》上发表《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一文,针对当时语文教学的现状,指出:“10年的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  相似文献   

16.
叶圣陶的语文工具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编者按目前语文界同仁正在学习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三位语文教育大家的论著、以“三老”的语文教育思想为指导,深化教学改革。为此,本刊开辟了这一栏目,力求对“三老”语文教育的基本观点,做一些阐释。1980年,吕叔湘先生为即将出版的《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写序。吕老开宗明义:“通观圣陶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最重要的有两点。其一是关于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是工具,是人生日用不可缺少的工具。其二是关于语文教学的任务:教语文是帮助学生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可见,吕老把“语文是工具”看作是叶老语文教育思想的支…  相似文献   

17.
一、先说“关键”1978年3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吕叔湘先生的《当前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吕先生感叹地说:“十年的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  相似文献   

18.
王旻霞  刘虹  刘福花 《现代语文》2008,(12):149-150
人们有时会惊异地发现,在推进语文教育、探索语文教学新路的历程中,竟会碰到过去半个多世纪许多前辈已经碰到过、并力图加以解决的相类似的问题。正如吕叔湘先生说:“现在有许多问题表面上是新问题,骨子里还是老问题。”从1904年语文独立设科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其间语文教学研究取得辉煌的成果。对其进行系统的回顾和总结,无疑有利于今后语文教学研究更加广泛深入的开展。  相似文献   

19.
吕叔湘先生曾在20年前说过这样一段发人深省的话:“10年时间,2700多个课时,用来学习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是不是应该研究如何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用较少的时间取得较好的成绩?”在这20年中,教育专家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一线的语文...  相似文献   

20.
吕叔湘同志在今年第四期《中学语文教学》上发表了《一封令人忧虑的来信》,再次提出了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严重问题。这些问题,在我省的语文教学中(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