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力量训练分期理论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文献调研法、逻辑分析法,对力量训练分期理论的发展、意义、特点、基本类型及应用等问题进行探讨,为基础力量向专项力量转化并在比赛中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结果表明:力量训练分期将准备期、竞赛期、过渡期划分为多个不同阶段,并按照逻辑顺序非线性地施加不同的训练内容、方法、手段及负荷量度,阶段之间存在紧密的迁移性关系。通过系统的力量分期训练,有助于运动员在重大比赛中形成最佳竞技状态。  相似文献   

2.
摘要:随着田径运动的不断发展,运动员参赛场次也在不断增加,最佳竞技状态的调控成为运动员夺取胜利的最重要表现。本文主要采用个案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对李玲2014年度赛前训练负荷与竞技状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冬训三阶段训练负荷节奏安排构成竞技状态形成关键因素;采用“诱导性比赛”和“大负荷强化训练课”两种赛前训练方式,有利于竞技状态优化和调整;通过不断比赛,调整训练负荷与技术及心理状态,形成年度3次最佳竞技状态。该结论为教练员在重大比赛时寻求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调控提供借鉴及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3.
普通高校短跑赛前训练安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赛前训练是运动训练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环,赛前训练安排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形成和发挥;赛前训练的安排既要考虑多年和年度训练计划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又要考虑运动员的现实状况;实施赛前训练的关键是处理好训练量和训练强度的关系,控制好赛前训练专项的强度,应将专项强度控制在中——大范围内;把握住短跑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形成和稳定发展,使最佳竞技状态在重大比赛中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4.
第十三届亚运会上日本短跑选手伊东浩司分别以 1 0 .0 5 s和 2 0 .2 5 s的出色成绩获得了田径比赛男子 1 0 0 m和 2 0 0 m金牌 ,并且在预赛中跑出了 1 0 s的亚洲男子 1 0 0 m最好成绩。伊东浩司的训练负荷特点如下。1 )多年训练中速度耐力得以优先发展 ,并使其逐步向短距离跑迁移。2 )年度训练中阶段安排的训练任务由发展力量和爆发力量向提高专门速度过渡。3)周训练依阶段任务不同将多项内容组合安排 ,周负荷分布呈双循环二段结构。4)单元训练内容依所处阶段不同有所侧重 ,按短跑全程技术的各个阶段安排练习组合。5 )精选训练手段和多种练习组合安排 ,追求各项手段密切协同的最佳整体效果。6 )运用对比训练法形成痕迹效应 ,以求核心身体能力向专项竞技需要的积极转化  相似文献   

5.
职业联赛的特点,决定了在准备阶段和竞赛阶段中训练要素的组合和结构安排上与重大赛会制比赛的区别.职业联赛特殊的赛制下,竞技状态的控制是一个非常具有科学性的课题.准备阶段训练周期的合理划分、训练内容的科学安排、负荷结构的精确组合,以及进入竞赛期以后,对训练和恢复之间关系的准确把握等要素,共同构成了一个年度职业联赛队伍训练的完整控制系统.这种控制系统中的内部结构,是否和一个漫长赛季中对于运动员和队伍竞技状态的控制和维持的要求相一致.  相似文献   

6.
为我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训练体系的完善和为备战2018年韩国平昌冬奥会专项体能训练,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实证法等研究方法对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运动员专项力量的训练进行了应用性研究,研究根据空中技巧项目规律、技术特征及运动员的个体特点,在备战过程中设计和实施了有针对性、实效性的专项力量训练方法、训练计划,并有效地把握了整个训练过程的力量负荷安排。2013年度专项力量训练应用的结果表明:不仅使运动员的专项运动能力逐渐达到了赛前最佳的竞技状态,而且使运动损伤得到有效的降低,并使受伤运动员得到了有效的康复。  相似文献   

7.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访谈法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我国优秀女子游泳运动员年度陆上训练内容以及周期安排特征进行研究。结论如下:年度陆上训练安排主要以多周期进行,综合训练期由3-4个发展小周期构成,强调等长肌力和离心控制能力;专项训练期由3-4个发展小周期与冲击性小周期构成,以循环训练优化训练密度;赛前训练期由3周左右的冲击性小周期构成,优先发展爆发力,侧重向心动作为主的动作模式。赛前减量期由2周左右的负荷调整小周期构成,注重提高全身肌肉整体工作效率与单个动作不同环节之间的衔接质量。负荷体现出从综合准备期到赛前减量期,周课次与课时减少,训练强度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负荷量峰值出现在专项准备期,强度峰值出现在赛前训练期。  相似文献   

8.
CBA主客场赛季制最大的特点是准备期短,竞赛期长,如何在5个月的长竞赛期中维持和调控运动员良好的竞技状态,最大限度地发挥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显得十分重要.通过对CBA主客场赛季制竞赛期的训练任务、训练内容与方法手段、训练负荷、竞技状态以及恢复训练的安排等进行探讨与分析,以指导CBA球队赛季中的训练,从而提高我国篮球训练工作质量和运动水平,并进一步完善我国篮球训练理论.  相似文献   

9.
对掷标枪运动专项技术过程中相关肌肉用力特点及专项力量训练中的有关专项技术要求进行分析,得出:专项力量训练应突出髋部肌肉发力的始动作用和右脚主动的"扒地"运动,加强最后用力开始瞬间技术上的连续性和力量作用效果上的延续性;肌肉的预先拉长及相对延缓持枪臂的发力可以确保最后用力的顺序、层次和节奏;专项技术与专项力量训练要紧密结合,根据具体的训练目的确定相应的练习负荷。  相似文献   

10.
先进、科学的训练理念与内容安排是排球运动员顺利成长成材的重要保障。功能训练由于其强调动作训练、关注动作完成质量与保护身体弱链的理念,以及对降低运动损伤、发挥和挖掘竞技潜能等方面的积极效果,越来越引起广大基层教练员的关注。通过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就少年女排专项基础阶段的专项技术与体能训练如何借鉴功能训练理念,实现专项基础阶段训练的“全面化”与“专项化”协调统一发展进行探讨。发现“以动作练习发展肌肉”的功能动作训练与功能力量训练,将单一化的专项技术练习转化为多样性的功能动作训练,尤其适合发展少年女排运动员专项所需的协调能力、灵敏素质与力量素质,为保证实现“规范基本技术、夯实基本功”的训练目标提供了科学的训练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1.
我国国家女子网球队训练特点——析用周期训练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在简要分析马特维耶夫创立的周期理论和当今世界职业网球比赛特点的基础上,对我国国家女子网球队训练安排的特点进行分析并总结其规律。结果表明国家女子网球队年度训练计划分为多个大周期、小周期采用一元训练理论、以赛代练,比赛成为训练手段。训练遵循了周期训练理论并丰富和发展了周期训练理论。  相似文献   

12.
运用运动训练学的周期训练和竞技状态调控原理,结合我国奥运选手备战2008年奥运会的总体要求,为我国奥运选手备战2008年奥运会最后两年的赛前训练提出了一个系统的周期训练调控模式的构想。其中包括2007-2008年短多年周期的"五周期制"调控模式、2008奥运年度大周期的"三周期制"调控模式和08奥运年度周期第二大周期的比赛期及赛前中短期训练阶段调控模式。  相似文献   

13.
主要论述了军事五项年度周期训练阶段的划分,五个单项训练各阶段的主要内容,军事五项各阶段训练安排的特点、侧重点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专家访谈法,对江苏省高校高水平乒乓队赛前训练周期的特征进行研究。研究揭示,随着高校乒乓球赛事的日益增多,应采用多个短小周期的“单元”训练模式,使运动员始终处于一种较好的竞技状态。因为大学生运动员在训练时间上大大少于专业选手,合理安排赛前训练周期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影响高校高水平乒乓队赛前训练周期的因素很多,因此要运用时间生物学和时间运动学规律来科学调控运动员的赛前竞技状态;赛前训练周期的具体时间安排应服从于运动员在比赛时恰好处于发挥最佳竞技状态的时间范围内。  相似文献   

15.
刘翔的成功对我国田径界在训练理念和训练方法上产生了积极影响。系统归纳和总结了刘翔及其教练孙海平在训练负荷上以强度为核心的理论。指出:训练强度是反映训练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孙海平教练创造了小周期、短节奏、高强度训练方法,尝试以训练强度为指导核心进行训练,取得崭新的训练理念。同时,有效的医务监督是高强度训练的保证。  相似文献   

16.
运用问卷调查法,对我国职业足球队教练员岗位培训的专业能力状况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查,并运用因素分析对所得数据进行了统计学处理,目的在于建立我国职业足球队教练员岗位培训教学目标体系,为岗位培训内容的确立提供依据。结论显示:我国职业足球队教练员岗位培训教学内容体系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控制训练过程的能力是教练员培训教学内容的核心,而控制比赛过程的能力和教育管理能力是重要内容,交流沟通能力、自我管理和调节能力和科研能力是次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我国国家网球队女子高水平运动员年度训练安排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国家女子网球队在遵循职业网球训练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借鉴了国外职业网球教练在年度训练安排方面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网球项目训练实际,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调查法、实地考察法对我国高水平女子网球年度训练安排进行了分析研究。年度训练的合理安排运用,不仅为国家网球队完成2005年冬训备战任务、为我国女子网球2006年获澳网女双冠军、单双打项目整体实力取得重大突破奠定了坚实基础,而且也为进一步探索职业网球年度训练规律,全面系统地总结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水平女子年度网球训练模式,为我国网球项目实施科学训练提供较充分的实践与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体能类项群优秀运动员重大比赛前训练安排的规律(待续)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赛前训练是运动员在参加重大比赛前,为创造优异成绩所做的专门性准备训练过程。体能类项群赛前训练阶段的时间,根据专项的不同特点,安排的长短不一,一般在21~45天之间;赛前训练的负荷量和强度、大负荷高峰的出现,比赛负荷的比重,以及临赛前负荷的调整的最佳时间,也因项目和运动员水平的不同而不尽相同;赛前训练内容的选择和方法、手段的采用与平时训练有较大区别,赛前训练必须制订周密的计划,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最关键的是要安排和调整好运动负荷。  相似文献   

19.
选取备战2010年冬奥会周期国家速滑队外教组为期3周的高原训练,通过观察与分析高原训练前后训练周期的安排与运动员的机能状态,探讨高原训练手段在速滑运动员陆冰能力转换方面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在高原训练阶段的训练内容中,有氧训练和陆上的专项训练占了最大比例;2)3周高原训练前后相比,运动员的血红蛋白水平出现明显增高,但高原训练结束后两周,则普遍出现下降;高原训练结束后两周,运动员睾酮水平与高原训练前相比明显降低。该现象提示:高原训练前及高原训练阶段的训练质量影响下山后的体能状态;训练内容转换时,相关的体能储备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