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数字教科书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数字教科书风险的形成是由主客观两方面所导致的,具体体现在学生学习层面的风险、教育教学层面的风险以及学校管理层面的风险.针对这些风险本研究提出如下规避策略:设置科学的数字教科书使用模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字化学习新习惯;加强培训,提升教师风险评估与防控能力并形成基于数字教...  相似文献   

2.
数字教科书是信息技术革新对教科书领域影响的产物,地理数字教科书开发有着独特的优势,同时也有挑战。地理数字教科书开发应用人才队伍薄弱;地理数字教科书开发存在短时性机制缺位;地理数字教科书开发成本较高;地理数字教科书开发存在认识分歧。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加强地理数字教科书研究、培养地理数字教科书相关人才等对策。  相似文献   

3.
数字教科书研制因技术嵌入而显得更加复杂,知识适切性、技术适合性与主体适应性是数字教科书研制的适用性维度.在现实层面,研制面临诸多的适用性困境,知识的逻辑结构制约着实践教学的广度与深度,现代信息技术的介入程度干预着研制质量,使用主体对于技术的熟稔程度影响着使用效果.完善知识的呈现方式以彰显数字教科书的知识本色,拓展技术的契合度以凸显教科书的数字表征,增强主体对技术的适应性以凸显数字教科书使用者的主体性,是基于适用性维度的数字教科书研制的进路思考.  相似文献   

4.
在智慧教育的社会大背景下,我国数字教科书迅速发展,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各种问题。文章通过对国内外数字教科书发展现状的梳理,总结出技术的过度介入、“教”与“学”的混乱无序、教育公平问题的凸显以及内容形式的貌合神离等现实困境。基于此,提出需要分别在技术层面、主体层面、社会层面以及自身的完善与发展层面给予相应的解决措施,不仅要把握技术合理的“度”、立足教学适用性,还要树立大众正确的认知以及注重信息技术下教育理论的创新与延伸。  相似文献   

5.
梳理国内外数字教科书演进的基本历程及其样态演变,探究教育攸关者与数字教科书的角色博弈,对当前教育实践具有指导意义。展望数字教科书的未来路向、呼应时代的“人性彰显”根本价值诉求,是数字教科书研究应有之义。基于中国教育实践智慧创造性转化的逻辑诉求,数字教科书发展的未来路向将以教科书、教学以及教材等核心概念重构为出发点,基于“开放·发展”理解旨趣重构数字教科书,基于“学习者本位”价值旨趣构建“技术与教育双向融合”教学生态,基于“未来课程”实践旨趣创新教材观。  相似文献   

6.
学生使用数字教科书是革新课堂环境、实施数字化学习的重要实践活动。在传统工具思维范式下,学生使用数字教科书是一种个体行为,彼此相互孤立,导致使用数字教科书的目的、方式和过程被异化,无法指向深度学习。在学习中心思维范式下,学生使用数字教科书是一种以素养本位为逻辑起点、个性化学习为实践取向和多元互动为逻辑路径的有意义学习过程,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理念。基于这一思维,借鉴学习活动理论和移动技术学习任务模型,构建包含活动情境、学习者、数字教科书和学习结果在内的活动系统,并由此形成学生使用数字教科书的质量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基于设计的研究(简称"设计研究")作为教育实践研究的新兴范式,越来越受到广大学者和教师们的关注和推崇。设计研究是连接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不仅兼顾了技术与理论,还更好地结合了设计与研究。为了更好地了解该领域的国内研究发展势态,采用内容分析方法,对发表于期刊上有关设计研究的文献,从文献总量统计、文献作者统计、文献期刊来源以及文献研究类型四大维度进行量化地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还对设计研究领域的理论层面、应用层面和开发层面的已有研究成果作了简要地述评,描述出目前设计研究领域的发展轮廓和趋势,为设计研究领域学者的研究发展提供了一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开发行动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隽 《中国成人教育》2007,(14):118-119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在我国高校职业指导中才刚刚起步.它的课程开发、内容体系还处于探索阶段.虽然在理论层面上探讨较多,可真正在实践层面上推进,具有实践操作性,而且取得明显成效的经验并不多.本文从“边开发边实践、边实践边开发“的行动研究方式出发,构建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开发模式,以必修课的形式付诸实践,创新教学方法,实践“主体参与型、主体探究型、主体发展型“三板块教学模式,并对课程实践作出评价,同时谈了课程开发与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9.
当前教科书领域存在研究与设计断裂的问题,体现为“少研究的教科书设计”与“缺设计的教科书研究”,使用设计实验的方法可开辟教科书研究新的视野和路径。教科书设计实验有三个特征,即在研究场域上,是基于真实情境的教科书实验;在研究方法上,注重量的研究与质的研究相结合;在研究目的上,具有发展理论与实践的双重目的。教科书设计实验的一般过程为:与实践者合作,寻找设计问题;坚持理论导向,明确研究问题;注重研究过程,设计教育干预;立足真实情境,实施教育干预;多方收集数据,评价教育干预;迭代循环开发,生成设计成果。设计实验应用在教科书研究中有助于教科书的持续改进和学习环境的系统优化,提升教师的教科书设计与使用能力,推动当代教科书研究范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10.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推进教育数字化”等一系列重要论断。这是新时代教材建设的纲领和方向。毋庸置疑,数字教科书开发是推进教育数字化的关键一环。研究表明,在数字教科书开发实践中,由于对“技术”介入和“教材”属性的关系认识不清、处理不当而带来的数字教科书问题十分凸显。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在于弄清二者的定位,厘清二者的关系。概而言之,“技术”与“教材”已成为数字教科书开发实践中必须面对和亟须处理好的一对关系。  相似文献   

11.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中,人们对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都运用校本开发的理念和技术、都能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等认识比较清楚,但对这两门课程区别的研究还有待深入,需要我们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上对它们的区别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数字化生存成了数字时代人们的生存方式,因而数字素养就必然成为数字时代人们应具备的基本素养。数字中国建设对公民数字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公民不仅要具有“数字意识”、学会“数字思维”、掌握“数字运用能力”,而且还要遵循“数字伦理”。尽管如此,公民数字素养培育并没有受到充分重视。在实际的培养中存在公民对数字素养培育重要性认识不足、公民数字素养培育缺少顶层设计和具体规划以及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欠缺等问题和困境。因而,要推进数字中国建设,走出公民数字素养培育的困境,必须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在理论研究层面,要积极唤醒公民对数字素养重要性的认识,积极推动公民数字素养培育标准和培育内容的研制;在实践探索层面,要加强顶层设计,积极探索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公民数字素养培育模式和课程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3.
数字教科书是信息化时代教科书建设的必然选择,是革新教育环境和教育内容的重要内在动力,是实现基础教育现代化的基本举措.新世纪20年来,我国数字教科书研究大致经历了由实到虚的缓慢起步阶段、初步重构的实验推广阶段和与时俱进的规范提升阶段.与此同时,围绕概念价值、设计开发、功能应用和国际比较形成了明显的聚焦点.展望未来,新时代数字教科书需要打破各自为战的局面以凝聚学术研究的合力,强化评审标准体系建构以填补基础理论研究的空白,注重研用结合一体以促进理论研究成果的转化.  相似文献   

14.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中,人们对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都运用校本开发的理念和技术、都能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等认识比较清楚,但对这两门课程区别的研究还有待深入.需要我们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上对它们的区别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教科书实验评价法的概念、步骤及特点,并简述了美国学者对特殊教育领域两种历史教科书进行的实验评价,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教科书实验评价法进行介绍,以期为我国教科书评价方法理论体系的构建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6.
<正>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课程、教材及课堂研究2.中小学课程、教材加强法治教育研究3.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标准研究4.普通高中课程、教材、教学及评价改进研究5.课程改革深化与课程理论建设6.教学理论与教学创新7.中小学各科教材的科学性、衔接性和适切性研究8.数字教科书和数字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7.
数字教科书开发存在着两种思路,一是教科书的“数字化”,开发者极尽信息技术的技术优势,进行着教科书数字化的技术化努力,这一技术化的开发取向不可避免地带来了风险。二是数字化的“教科书”,始终坚守教科书意识,既实现着教科书的数字化,又规避了教科书数字化中的技术化风险。从教科书的“数字化”到数字化的“教科书”,是未来数字教科书开发的必然选择,必须做到:目中有人,确立人是数字教科书开发的出发点和追求;立足教学,坚守教学性是数字教科书的生命属性;有机融合,恰当处理好信息技术和教科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增强现实教科书的开发是实现教学内容立体化、生动化的重要途径,其发展却相对缓慢。增强现实少儿英语教科书的设计与开发实践在分析增强现实技术原理的基础上,阐述了增强现实技术用于教科书开发的技术优势,通过对基于设计的技术方案进行实例研究,以期为同类教科书的开发提供实现模式及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9.
我国数字教科书的发展日渐成为教育信息化工程的核心内容,但限于纸质教科书的蓝本,数字教科书的功能形式难以创新;依循学科知识的编排,缺乏知识间的开放整合;知识显示简单"镜像化",缺乏个性化定制。数字教科书的定位、设计思路、功能、学习方式都应区别于传统纸质教科书。未来的教科书发展应定位在集传递知识、满足个性化教学需求的"智能化"数字教科书,它不仅是一个融合了传统纸质教科书内容优势的学习资源库,而且还是一个具有辅助课堂教学功能的教学平台,通过教科书内容的可定制化,满足教与学的个性化需求。国家层面政策机制的建立,是实现我国数字教科书快速发展的保障。  相似文献   

20.
《课程.教材.教法》2015,(9):117-122
对数字教科书的文献分析显示,国外数字教科书的发展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条是将数字教科书看作对传统教科书的简单替代,并在有限的范围内对教学资源进行丰富和拓展;另一条是以学生为中心,在厘清学生的认知特点、学习规律和与数字教科书间相互作用的基础上,运用恰当的数字手段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数字技术的发展只是教科书发展的外部原因,而其核心仍是对学生认知规律能够进行准确刻画的学习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