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SCCS自我和谐量表以及自编问卷,对2391名大学生体育态度对自我和谐影响做U检验和相关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体育态度与自我和谐之间具有高度负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92).其中,男大学生体育态度得分高于女大学生;艺体类体育态度得分最高,理工次之,文史最差;大一学生体育态度得分最高,大二、大三次之,大四最差;在自我和谐度上,男大学生的自我和谐度优于女大学生;艺体类大学生自我和谐度最好,理工类次之,文史类最差;大一学生自我和谐度最好,大二、大三次之,大四最差.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往往会表现出自我不和谐的状态,带来各种心理健康问题。研究发现,自我和谐总分在性别、学科、独生情况三个类别中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成就动机在性别和独生情况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学科上的差异不显著。成就动机和自我和谐存在反向关系。回避失败对自我不和谐和自我刻板这个因素有显著的回归效应,追求成功对自我灵活性因素有明显的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石文典编制的"宁夏人印象调查表"中所包含的101个形容词测试了2610名甘肃省域的城乡居民,研究甘肃省域居民的自我刻板印象.结果发现:甘肃省域居民的自我刻板印象突出的表现为诚实、热情、正直、善良、纯朴、孝顺等;女性在热情、纯朴方面的得分高于男性,差异不显著;男女性别在正直、善良方面差异显著;受教育程度在直率、善良、纯朴方面差异显著;各年龄组在诚实、正直、节俭、踏实、善良方面的得分上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4.
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和自编留守经历问卷对安徽省三所高校学生留守经历状况和自我和谐状况进行调查,了解大学生是否具有留守经历与自我和谐状况之间的关系,探讨留守经历对大学生自我和谐的影响,以期帮助大学生改善自我和谐状况,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综合运用spss17.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留守经历学生与非留守经历学生在自我和谐总分及其各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笔者通过对民族院校及理工科院校37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测试,探讨了少数民族女大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与同辈其他群体的异同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民族院校与理工科院校学生自我效能感无显著差异,民大女生得分高于理工院校女生;女生自我效能感高于男生,文科女生高于男生,理科专业中男女差异不明显。因素分析表明:专业、性别对自我效能造成了显著影响,而民族籍贯没有对其造成显著影响。(2)分项均值统计结果表明,学生在易受干扰、环境、自我怀疑三项的平均得分最低,而在无能为力感、良好结果信念、努力三项得分最高,在单项因素比较中,少数民族女大学生与其他群体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我和谐、自尊与社交焦虑的关系。方法:采用自我和谐量表量表、大学生自尊量表、大学生社会焦虑量表对366名大学生进行施测。结果:(1)大学生自我灵活性在是否担任学生干部上存在显著差异(t=3.221,P<0.001),其余均不存在显著差异;(2)大学生自我和谐、自尊与社交焦虑相关显著(r=0.379和0.126,P<0.05)。(3)大学生自我和谐、自尊对社交焦虑有显著的预测的作用(R2=0.224)。(4)自尊是自我和谐和社交焦虑起作用的中介变量。结论:自尊在大学生自我和谐和社交焦虑的关系中起重要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人际关系和自我和谐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研究设计,使用大学生人际关系问卷和自我和谐量表,在四所新建本科院校采用整体分层取样方法对1471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所有数据应用SPSS15.0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1)大学生在人际关系上的人口学变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大学生在自我和谐各因素上的人口学变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和谐的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学生人际关系对自我和谐具有一定的影响,要提高个体的自我和谐程度,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是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随机选取广西民族师范学院9个学院287名贫困生进行测查,分析贫困大学生人格特质现状及其与心理幸福感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发现:贫困大学生人格特质呈现高宜人性、高严谨性、高外向性、高经验开放性以及低神经质;不同生源地的贫困大学生在经验开放性、严谨性维度上存在差异显著;经验开放性这一维度在性别、年级主效应显著,具体表现在得分情况上,男生显著高于女生,大三年级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大一年级学生;贫困大学生人格的经验开放性、严谨性、外向性和宜人性关系与心理幸福感显著正相关,神经质与心理幸福感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自我和谐的文化心理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我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人格和谐则是展现自我和谐的行为标志.笔者对自我和谐、人格与文化之问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从文化心理学角度分析了自我和谐的文化特征,以及文化对大学生"自我"概念中独立性自我和依存性自我形成的影响,并对大学生如何提升人格与自我和谐提出了自己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学业自我概念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编大学生学业自我概念问卷作为测量工具对1 055名大学生调查, 考察大学生学业自我概念的特点,以及在不同学校生活背景和家庭生活背景下大学生学业自我概念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大学生的学业自我评价处于中等稍偏上水平,在努力自我、课堂自我、作业自我三个维度上女生较男生有更积极看法;大学生学业自我概念年级差异不显著,但学校差异显著,高招录取分数较高的学校学生学业自我概念得分较高;城乡大学生和不同家庭经济背景的大学生学业自我概念差异不显著,父母受教育不同程度的大学生学业自我概念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广东省某高职院校7185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进行问卷调查.在对该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整体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在不同分类变量下如性别、生源地、家庭氛围等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差异情况.调查发现:该校大学生在内外向(E)、神经质(N)、精神质(P)、掩饰性(L)四个分量上典型型的比例分别为45.2%、15.4%、37.0%和23.4%,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处在较高水平;不同性别下,男生和女生在四个分量上均有显著性差异,且在E、N分量上,男性明显高于女性;不同生源地下,学生在四个分量上均有显著性差异;不同家庭氛围下,不和谐家庭学生的各个分量上的得分明显高于和谐家庭学生.  相似文献   

12.
研究河南省医学院校女大学生着装需求的状况,从而帮助她们选择适合自己的着装,同时为高等教育以及服装生产和销售行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使用问卷法进行测量,并运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年级的医学院校女大学生在着装需求的各个维度上差异均不显著;不同专业的医学院校女大学生在着装需求的社会需求和审美需求维度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在生理需求维度上的得分差异不显著;结论医学院校的女大学生对于着装的生理性、社会性和审美性均有需求,生理需求最高,社会需求最低。专业不同,着装需求也不同。  相似文献   

13.
选择西南大学18名大学生为被试(实验组和对照组各9人),对实验组被试进行为期8周的自我分化团体辅导,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使用《自我分化量表》在辅导前后分别进行测量。团体辅导后,被试自我分化总分和卷入融合因子得分明显提高;情绪反应、情感断绝、自我位置三因子得分后测较前测有所改善。表明团体辅导能有效提高大学生自我分化水平,进而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4.
文章采用《自我和谐量表》对民主型、权威型、放纵型家庭教养方式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进行测量,分析结果表明:民主型家庭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大学生的自我和谐程度显著高于大学生常模;权威型、放纵型家庭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大学生相对大学生常模表现出更大的不和谐;相同家庭教养方式对不同性别大学生的自我和谐程度影响是相似的。  相似文献   

15.
为考察大学生择业效能感、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和人格特质之间的关系,采用择业效能感量表、职业性别刻板印象问卷和大五人格量表对贵州省67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大学生择业效能感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但性别差异不显著。(2)大学生的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在性别上存在显著的差异,而年级差异不显著。(3)择业效能感各维度及总体与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均呈显著正相关,与人格特质中的适应性、社交性、利他性、道德感呈显著正相关,职业性别刻板印象与人格特质中的利他性和道德感呈显著正相关。(4)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对择业效能感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大五人格在择业效能感和职业性别刻板印象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大学生社会支持的性别差异和城乡差异,并探讨其与自我同一性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吉林农业大学39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女生在社会支持及其各维度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男生;城镇学生在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以及对支持的利用度上的得分上均显著高于农村学生;主观支持与自我同一性的各尺度均显著正相关,客观支持与现在自我投入显著正相关,对支持的利用度与过去的危机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总分与现在的自我投入显著正相关;主观支持与对支持的利用度可显著预测过去的危机和将来自我投入的愿望,客观支持可显著预测现在的自我投入。结论:女生社会支持及其各维度的水平都显著高于男生;城镇学生的社会支持水平、客观支持水平和对支持的利用度水平都显著高于农村学生;大学生社会支持影响自我同一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对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背景下,高校体育文化的对学生个体自我觉醒与完善的作用进行研究,提出校园体育文化是和谐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大学生自我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具体体现在:校园体育文化深层的体育观念有助于“和德”;校园体育运动在智力发展中注入了“自省”思维;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在人格发展中注入了“塑美”色彩.校园体育文化最终将体育与“德智美”融合,促进大学生自我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体育价值观心理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心理学角度入手,对大学生体育价值观的基本特征进行深入剖析,以期为构建一套较为完整的、适合中国本土的现代化大学生体育价值观的理论框架,进行大胆的改革与创新,让终身体育价值观真正成为大学生体育价值观形成的基础。研究结果表明:(1)大学生体育价值观由:教育、爱国、健身、休闲和交往价值观组成;(2)年级与科系在教育价值观因素上交互作用显著;性别与科系在健身和休闲娱乐价值观因素上交互作用显著;年级与性别在休闲娱乐价值观因素上交互作用显著;(3)男生在休闲娱乐价值观因素上的得分高于女生,而女生在健身价值观因素上的得分高于男生;理科大学生在健身价值观、休闲娱乐价值观和教育价值观因素上的得分高于文科大学生;高年级大学生在休闲娱乐价值观因素上的得分要高于低年级大学生,而低年级大学生则在教育价值观因素上的得分要高于高年级。  相似文献   

19.
北京大学生心境状况与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对北京2 051名大学生进行心境测量分析.结果表明:北京男女大学生在心境的5个消极情绪维度的平均得分上,较全国大学生心境常模的水平偏高,而在心境的2个积极情绪维度的平均得分上,较全国大学生心境常模的水平偏低;男生较女生紧张、愤怒水平高,精力旺盛,自尊感强;男、女生的心境状况随着年级的升高在发生变化;运动群体的大学生在精力和自尊感水平上高于非运动群体大学生,而在紧张、愤怒、疲劳、抑郁、慌乱水平上低于非运动群体大学生.  相似文献   

20.
自我和谐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深入分析导致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自我和谐现状的内外部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加强大学生耐挫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的培养;构筑积极的应对方式;推进初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的有效衔接等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