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新生的《京华时报》在竞争激烈的京城报业市场中以黑马之势脱颖而出,堪称业界传奇。《京华时报》发行团队——小蓝帽,在短短时间内创造了北京早报发行量第一,早报零售量第一,地铁发行量第一的业绩,使《京华时报》的发行成为一种神话。骁勇善战的小蓝帽被冠以“魔鬼发  相似文献   

2.
《京华时报》魔鬼发行之关键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军波 《传媒》2003,(12):44-45
生于2001年5月28日的《京华时报》在竞争激烈的京城报业市场中以黑马之势脱颖而出,堪称业界传奇。《京华时报》发行团队——小蓝帽,在短时间内创造了北京早报发行量第一、早报零售量老大、地铁发行量冠军的业绩使《京华时报》的发行成为一种神话,小蓝帽被冠以“魔鬼发行”的美誉而声名鹊起。大树意识 《京华时报》的决策层很清楚:在市场竞争惨烈的环境下,新创办的报纸一开始就应该是一棵参天大树,而不能从一株小  相似文献   

3.
由于本届世界杯在亚洲举行,这就给了早报以更大的施展空间。就南京报业市场而言,本次世界杯报道之间的竞争主要就集中在各家早报之间展开。《南京晨报》、《现代快报》、《金陵晚报》以及《服务导报》、《江南时报》、《江苏商报》等报  相似文献   

4.
城市报业,狼烟四起。杭城报业竞争也已到了白热化的程度。目前杭州在街头热销的报纸大致已有五份《钱江晚报》、《今日早报》、《杭州日报下午版》、《青年时报》、《都市快报》。为了争夺市场,各报都在追求消息传递快捷、内容丰富多彩、版面生  相似文献   

5.
《新闻导刊》2008,(2):56
相关调查显示,目前,《北京晚报》发行总量仍居北京都市报市场首位,而发行总量位列第二的《京华时报》则在早报零售市场上略胜一筹,占到70%以上份额。《京华时报》、《北京晚报》、《新京报》、《北京青年报》4家报纸发行量和广告份额均占到市场总量的80%以上。  相似文献   

6.
56从以上的图表可以看到,在过去一年的北京早报零售市场的竞争格局中,呈现出《京华时报》一家独大的局面,每次调查结果都占整体市场份额50%以上,并表现出缓慢的上升趋势,在覆盖率和实销率方面也保持着领先的水平。 ((J匕京娱乐信报》在2003年全年都保持着北京早报零售市场第二的位置,在《新京报》面市前,市场份额相对稳定,《新京报》创刊后,受到大幅度的冲击。 《北京青年报》和《北京晨报》在过去的一年中,在零售市场保持相对平稳,始终保持各占10%左右的市场份额,没有受到《新京报》创刊太大的影响,但《非京晨报》作为北京相对老牌的都市…  相似文献   

7.
北京报业一直备受全国媒体同仁关注,本刊曾在2003年第12期对北京报业市场竞争进行观察与思考。与4年前相比,北京报业市场已不是原来那般模样:北青传媒上市,《法制晚报》《竞报》的创刊,《京华时报》《新京报》确立位置,《华夏时报》多次转型,《北京娱乐信报》变身免费报,《北京晚报》保持优势……作为走在前列的报业市场,更值得人们关注的是与这些变化相伴随的报业市场格局的改变、综合性都市日报的转型与调整,以及应对新形势的报业竞争新策略。2008北京奥运在即,市场、格局、策略,这些报业竞争要素或许需要重新解读与阐释……  相似文献   

8.
2001年5月28日,《京华时报》正式创刊。如今,《京华时报》不但在北京的报业市场占据了一定的份额,而且影响力也在不断增加。《京华时报》的发行成功,其每前进一步都有成熟的理念作依托。 零售造势,征订收益 经过对北京市场的调查,我们认定,作为一张新报纸,销售重点首先应  相似文献   

9.
“大报、小报,卖不出去就是废报;日报、晚报,没有发行量就没有广告。”这是一位地方报老总的名言。以往的发行大战,争夺的主要是公费订阅市场;当今各大城市的报纸开始争夺报业零售市场,竞争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报纸定价上。 以南京为例,除《扬子晚报》、《服务导报》、《金陵晚报》、《每日桥报》之外,新登场了《经济早报》、《江苏商报》、《现代快报》、《江南时报》等,共有十家日报角逐报业市场。几家新登场的报纸为打破原有的报业格局,纷纷用低价冲击市场。 面对硝烟弥漫的报价大战,很多业界人士深感困惑:报纸到底应该怎样定价和定位?本文试图通过对南京报业市场的剖析来寻找答案。  相似文献   

10.
王立新 《新闻界》2007,(2):18-18,51
新世纪之初,报业进入了新一轮的竞争。一些报业集团纷纷开始了跨区域办报,以扩张市场。2003年11月11日,光明日报报业集团与南方日报报业集团共同投资共同主办了《新京报》,开创了我国跨地域办报的先河,也开创了中央级媒体与地厅媒体联合创办报纸的先例。之后,北京上海等地也纷纷创办了跨区域的报纸《京华时报》、《东方早报》。一时,跨区域办报成了报业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1.
在路上——“京华”启示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学东  喻乐 《传媒》2004,(5):8-19
对于北京报业乃至整个中国报业而言,<京华时报>从草创到成长,具有某种符号意义.从没落的机关报到都市主流报纸的成功转型,引入国有商业资本,延揽职业报人、建立有限责任的公司经营管理模式……用吴海民社长的话说,"我们在路上,一直在寻找".也正是这种"寻找",诞生了一而再,再而三的新突破.这份于2001年5月28日横空出世的都市报,在北京市场一战成名,一年半便在广告经营额上创下3亿元的骄人战绩,昂首挺进全国报刊广告十六强,三年下来发行量稳居北京早报市场第一……坊间盛传<京华时报>迫使<北京晨报>、<北京青年报>放弃零售全力争夺订阅市场,迫使京报集团试图借助晚报之力再办一张晨报,迫使<新京报>避免与<京华时报>正面冲突,迂回发起向<北京青年报>的攻势.我们可以质疑种种说法的准确性,但我们不能否认<京华时报>的令人生畏的力量改变并继续改变着京城报业的市场格局.  相似文献   

12.
早晨到安定门换乘地铁,在地铁站内的报摊上偶尔也买上一份报纸,买的次数多了,才知道三种早报《北京晨报》、《北京娱乐信报》和《京华时报》卖得很火,被称为地铁的“快餐”。这类都市早报版面多、信息量大,消息报道简明扼要、贴近百姓生活,适应了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不禁想来个大搜索,仔细查询一下快餐早报。  相似文献   

13.
报业的市场化改革使报业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尤其是都市生活类同质媒体的生存发展,竞争更是趋于白热化。众所周知,成都是全国报业竞争最激烈的四大城市之一,而乐山市距成都不过一小时的车程,必然成为多家省级都市报角逐的市场。目前,四川日报报业集团的《华西都市报》、《天府早报》、成都日报报业集团的《成都商报》、《成都晚报》四大都市生活报都在乐山市场占有一定份额。  相似文献   

14.
近年,中国报业市场一个特色鲜明的“报群”正迅猛发展:广州的《南方都市报》、《信息时报》,深圳的《晶报》,四川的《成都商报》,南京的《南京晨报》、《现代快报》,北京的《京华时报》,浙江的《都市快报》、《今日早报》等等,均在近年间创办并迅速占领  相似文献   

15.
伍悦 《今传媒》2010,(2):43-45
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重庆报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以《华西都市报》和《重庆时报》为代表的外地合营报业逐渐占领了重庆部分报业市场,打破了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发行的一枝独秀局面。竞争,是市场经济的驱动。不在  相似文献   

16.
何志敏 《新闻传播》2004,(12):12-13
2003年7月7日,由上海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新华日报报业集团合资控股的《东方早报》在上海横空出世,成为撬动上海报业竞争格局的活跃因子。又,2003年11月11日,南方日报报业集团和光明日报报业集团合作创刊的《新京报》杀入京城,不仅使人嗅到了北京报业市场的火药味,也使人深刻体会到南方报业强劲的爆发力。这标志着,国内报业市场的新一轮竞争已经开始。  相似文献   

17.
京城报业战火重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一宪 《传媒》2001,(7):9-10
早在1996年,就有业内人士断言,北京的报业市场已处于饱和状态,格局也已经基本稳定,出现大的变化几乎不可能。 可是,当历史的车轮滚进21世纪的门槛时,北京报业市场再掀波澜,随着从去年10月9日《北京娱乐信报》(以下简称《信报》)的创刊,到今年5月28曰《京华时报》的诞生,北京报业市场这块大蛋  相似文献   

18.
2001年10月8日,青年时报在浙江报业市场亮相——4开加长报型、双报头、版式时尚清新;头版头条《美国开打阿富汗》及下面中国足球队出线的大幅横通图片赫然醒目。这天,杭州的报刊零售市场火爆异常,最多的报摊卖出了500多份青年时报;报社还不断接到要求加印报纸的电话……一年多时间过去了,到目前,青年时报的固定订户加零售总发行量已近40万份;广告收入月月攀升,今年估计要比去年增长三倍多;报纸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在浙江这个报业市场的竞争环境中,青年时报已显现出成长快、成长性好的优势纸媒特质一、一份报纸的理想青年时报在细分浙江报业市场的过程中,提出了"新闻推动进步"的办报理念,不再走前些年都市类报纸"社会新闻打天下,过于  相似文献   

19.
陈愈超 《传媒》2003,(10):18-19
《北京晚报》目前绝对优势将继续维持《京华时报》称霸早报市场,并将进一步走强《北京娱乐信报》不温不火,近期难有大的作为《北京青年报》局面尴尬,多面受敌《北京晨报》日渐衰微,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20.
禹建强 《青年记者》2003,(12):12-14
2001年5月,由中国最权威的机关报《人民日报》和上市公司北大青鸟联手推出的报业新秀《京华时报》强势杀入北京报业市场。在一年之内,《京华时报》在全国报刊广告收入排名中位列16,2002年全年广告经营额达到3.5亿。《京华时报》被称为北京报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