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韩素平 《成长》2020,(4):121-121
在小学度量教学体系之中,“角的度量”通常是教学的重难点。量角是常用技能之一,要求学生能够充分理解角工具以及具体操作的本质。基于此,为了让学生充分掌握这项技能,本文结合笔者教学实践经验,以“教学做合一”为指导思想,对“角的度量”教学实践策略进行探讨,以期望能够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角器的本质。  相似文献   

2.
在“角的度量”教学中,如何正确指导学生使用量角器度量角,教材上是这样讲的:先完成“点重合”,(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顶点重合)再完成“线重  相似文献   

3.
在教学“角的度量”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度量角的度数时往往误差较大。是什么原因造成学生量角的误差呢?在调查中我看到,由于图形中角的两边往往画得较短,当学生把角的顶点和始边分别与量角器的中心和零刻度线重合后,由于  相似文献   

4.
片断一《角的度量》的情境创设随着一声轰响,问题诞生了:大炮能不能击中坦克与什么有关?评析:角的度量是在学生认识了角以后进行教学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教材的内在联系巧妙地创设大炮轰炸坦克的场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新知识的欲望。片断二《角的度量》的知识应用在学生认识了量角器并且学会量角之后,教师设计了一个“猜一猜”,的游戏。先将角的一边和零度刻度线覆盖住,只露出另一边所对的刻度:内圈70度,外圈110度,学生根据量角习惯(以右边的零刻度线为始边,读内圈刻度)很轻松地猜对了这个角的度数为70度,后来教师又让学…  相似文献   

5.
“角的度量”这一内容,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先运用教具让学生认识量角器的各个部分,通过示范操作让学生观察角的度量方法,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训练。虽然花了大量的时间,但学生学习的效果并不理想。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量角器的正确摆放;二是利用内外圈的读数正确读出角的度数。对于这种“事倍功半”的教学现状,我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发现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是:教师运用教具的示范与操作,不便于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加之学生独立操作中出现的错误,呈现出来有一定的难度。针对以上原因,我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有效的化解了教学难点,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6.
《角的度量》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一节操作技能课。此前,学生已学会运用直尺测量长度的方法,然而,量角器的结构与直尺大相径庭:量角器呈半圆形,标有内外两圈刻度,有两个“0”起点。能否跳出测量长度的思维定势探究出度量角的方法?这是对学生已有认知的挑战,于是,让学生熟知度量角的工具——量角器的构造和测量原理应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笔者尝试通过引导学生“解析量角器——在量角器学具上画角——领悟度量角的原理与方法”,在自主探究中领会习得度量角的操作技能。  相似文献   

7.
运用电教手段教学“角的度量及画法”曲靖师范附一小王丽端角的度量及画规定度数的角,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其主要原因是教具量角器上刻度小。学生认识量角器的中心、两圈刻度及数度数有困难。学生看不懂量角器.量角时便不知量角器应怎么摆放,也不知该如何读出刻度。如果...  相似文献   

8.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学生“了解任意角的概念和弧度制,能进行弧度与角度的互化.”并指出“弧度是学生比较难接受的概念,教学中应使学生体会弧度也是一种度量角的单位(圆周的1/2π).”事实上有相当多的高一学生感觉弧度很“糊涂”,对教材中给出的“1弧度角”的定义总觉得是“天上掉下来的”,难以理解.  相似文献   

9.
【教学思考】“角的度量”是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的内容。此前,学生已学会运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然而,量角器的结构与直尺大相径庭:量角器呈半圆形,标有内外两圈刻度。有两个“0”起点。能否跳出测量长度的思维定式探究出度量角的方法?这是对学生已有认知的挑战.于是,让学生熟知度量角的工具——量角器的构造和测量原理应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10.
王利平 《湖南教育》2002,(12):54-54
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细胞。数学概念、公理、定理、公式是正确进行推理、运算的基础,其发生过程本身也往往是我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范例。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好整个问题系统,可引导学生参与推导。在参与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分析、综合、推理等思维能力。如教“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概念时,先组织学生复习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斜线与平面所成角的定义,概括性地指出这些形式的角最终是平面化,利用相交直线所成的锐(直)角度量,度量结果具有两大特征:确定性与最小性。??接着,提出二面角的大小如何度量,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  相似文献   

11.
刘宗英 《江西教育》2023,(35):51-52
“度量”是用于计量事物物理属性的一个数学概念,空间距离、物体质量、物体大小等均是“度量”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客观存在。小学是学生学习的起始阶段,在这一时期,学生须对“度量”单位进行初步认识,并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度量”知识。本文围绕小学数学“度量”教学生活化的意义、难点和策略展开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度量角的大小是一种基本的操作技能。在日常教学中,操作技能的教学往往是教师讲解、演示、示范操作的基本程序和步骤,然后学生模仿操作并进行强化练习。这样的技能教学容易降低学生的思维水平,因为在操作中缺少思考与探究,更缺少猜想与创造。操作技能的教学仅仅是模仿与训练吗?如何使学生真正参与其中?真正实现独立思考与创新?下面以华应龙老师执教的《角的度量》为例分析如何使技能教学更“厚重”些。  相似文献   

13.
为什么要测量角的大小?学生感觉到量角的必要性了吗?角的大小如何描述?作为一种测量技能的教学,是否一定要按量角的步骤一步步地教?为什么要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量角的本质是什么?除掌握量角的基本技能外,我们还能让学生获得什么?每每在讲“角的度量”时,我总是这样追问自己。  相似文献   

14.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直接告诉学生“人们将圆平均分成360份,其中的1份所对的角的大小叫做1度……度量角的大小可以用量角器”。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这样引入:两个学生各画一个角,一生说“我画的角比你的小”,另一生问“小多少呢”。接着,呈现“量角的大小,要用量角器”并介绍量角器。  相似文献   

15.
角度量仪的改进与制作谷城县大峪桥镇小学黄治明(441704)在教学中,教学生用量角器度量角时;一是要延长角的边长;二是大于180°的角不易变量;三是度量时容易出现误差。为解决这些不足之处,我改进了角的度量器。一、制作材料两个大小不同的透明的塑料量角器...  相似文献   

16.
案例一教师在教学“角的度量“时,要求学生用量角器度量一个角的度数,学生A没有将量角器的零刻度线对准角的一条边,而是随意放置,然后经过一次相减得出角的度数.同桌的学生发现后立即向老师报告说学生A的量法与课本上讲的不一样,是错的.而学生A却立即反驳  相似文献   

17.
高中地理“试卷评析课”是地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在实践教学中,很多老师往往忽略了该课型的重要意义,只是就题论题,效果不佳。本文试图从试卷评析课的背景、理论依据、原则及实施步骤几个方面探索分析高中地理试卷评析课的教学策略.跳出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写”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改进、自我延伸、自我完善,鼓励学生参与知识的构建过程。从而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8.
度量和加法对于刚接触数学学习的小学生来说是个难点,我在教学中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常识感悟,建立度量概念 1.常识激趣 在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了解长度单位的起源,然后介绍中国古代度量文化,让学生了解“尺”“厘米”与“米”的来源,认识国际范围内统一单位的重要性,让学生知道“公制”单位的作用是为了避免不同地域之间度量长度换算的麻烦,进而教师继续介绍各式各样的度量工具,激发学生兴趣。  相似文献   

19.
学完“角的度量”后,为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取本校及区内一所普通学校四年级共272名学生进行一次度量角的专项测试(说明:浙教版《数学》将“角的度量”一课安排在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学习)。测试在新课后立即进行,内容为度量10个不同的角,度量误差在±1度的都算正确,度量正确1个角得10分,总分100分。测试结果为:满分36人,占全部测试人数的13.2%:60分以下的88人,占全部测试人数的32.4%。  相似文献   

20.
我们在小学数学第八册中学到了“角的度量”,了解了角的概念。在第十册中学到了圆、比例及比例尺的应用。在此基础上可引入“方向”、“方位”的概念,应用和发挥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教学中有关地理问题及地图中各城市之间、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和距离,对提高学生应用地图的能力是大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