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思考在新环境下的高校学术期刊功能转型,并基于期刊功能的实现促进高校学术期刊的创新发展。【方法】通过对高校学术期刊功能演化之梳理,并以互联网思维视角来审视,重新定位高校学术期刊功能,探索新功能实现路径。【结果】高校学术期刊经历了从促进教学科研到僵化再到异化的功能演化。在新的环境下,期刊功能已不适应当前期刊发展形势,实现功能转型是期刊改革发展的必然。【结论】高校学术期刊应具备信息和思想传播、学术引领和规范、促进科技成果应用和科技人才培养四大功能,实现这一功能转型,需要依赖消除期刊功能异化、组织创新、服务共享和价值链接、数字化建设、价值再造等路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互联网+”战略在我国高校学术期刊的实施提供理论支持,指明发展方向。【方法】 针对目前我国高校学术期刊存在的问题,以“互联网+”思维视角审视期刊功能,展开调研和分析,探索构建高校学术期刊学术空间的思维要素和选择途径。【结果】 以用户导向、开放有序、公平公正、互动融合、协作分享的“互联网+”思维,全面提升期刊的平台内容、用户服务、学术经营、传播渠道等,构建高校学术期刊科学信息协同共享的全生态学术空间。【结论】 “互联网+”下新型的学术空间以便捷、开放、共享的传播方式促进了学术信息的流动和与受众的互动,有助于高校学术期刊承载学术研究、交流与传播服务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贵州省为例,明晰贵州省高校学报数字化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建设建议。【方法】主要通过网络搜索和实地走访,对贵州省高校学报的数字化发展进行调研和分析。【结果】利用大数据技术,以省域为单位建立贵州省学报数据共享管理平台,并以“互联网+高校学报大数据”的创新模式,同步构建贵州省高校学报共享管理平台APP,通过两者的深度融合,实现共赢发展,扩大贵州省高校学报的影响力。【结论】大数据运用于贵州省高校学报数据资源,可以促进学报的数字化转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试图探索高校精品科技期刊的发展路径与模式,以应对其面临的新境遇及新趋势。【方法】 全面统计了5届高校精品科技期刊,从地域分布、学科分布、主办高校层次、刊期分布、语种分布、获奖频次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 第5届高校精品科技期刊与前4届相比,高校层次、刊期、语种等指标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结论】 在科技全球化浪潮下,为适应新的学术环境,高校精品科技期刊的评比法则应随之有所调整,适时引领高校科技期刊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和“双一流”高校建设背景下,对中国农业大学期刊发展进行全方位分析,借鉴先进办刊模式,以促进我国涉农高校期刊发展的对策建议。【方法】首先,系统梳理中国农业大学19种学术期刊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然后,在分析我国高校期刊发展模式和经典经验的基础上,以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的学术期刊为例,提出我国涉农高校期刊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结果】与综合类高校多采取期刊社或期刊中心的办刊模式,且多数综合类高校和少数成立期刊社的涉农高校对期刊发展都在实施长远规划相比,中国农业大学的期刊发展存在期刊缺乏集中管理、期刊自身定位不足、专业化办刊人才数量少、经费极度紧张等问题。【结论】借鉴优秀高校期刊发展经验,提出促进我国涉农高校期刊高质量发展的4项措施:我国涉农高校尽快成立期刊社或期刊中心,建立期刊群集成发展管理平台;根据自身特色优势学科找准定位,将期刊发展规划列入高校长期发展规划中,积极创办新刊或进行刊物转型;加强期刊编辑人才队伍建设和青年人才培养;积极争取学校的财政支持以大力推动学科和期刊的共同发展,实现涉农高校期刊的高质量特色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以“融”“合”“创新”的发展思路,探索学术期刊媒体融合的发展路径。【方法】 采用文献分析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学术期刊媒体融合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结果】 学术期刊的媒体融合是涉及数字化技术、资源集约开发与利用、市场化需求等方面的复杂系统工程,必须结合学术期刊数字化与产业化的发展,并实现二者间的共融和共建。【结论】 从跨媒体交融与数字化共享到结构化与资源性融合,再到市场导向与服务性创新的“融”“合”“创新”发展路径,是逐步实现学术期刊媒体融合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7.
刘钊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8,29(10):1022-1028
【目的】 了解我国民族高校科技期刊的媒体融合特征,评析其传播效果,为提升其影响力提供参考。【方法】 以9种北大核心民族高校科技期刊为调研对象,从期刊网站建设、互动服务平台设置、论文开放获取、新媒体运营等角度探讨媒体融合下民族高校科技期刊的传播力现状、问题与发展对策。【结果】 90%的民族高校科技期刊媒体融合下传播力一般或者良好,主要表现在期刊开放获取网站建设有待规范和优化、媒体形式比较单一、与用户互动不足、新媒体传播有待深入开发。【结论】 建议民族高校科技期刊充分利用新媒体增强传播力、拓展服务功能,集中优势资源树立民族高校科技期刊品牌形象,以媒体融合为切入点提升期刊的展示度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 结合新时代对学术期刊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探讨学术期刊媒体融合的宏观架构设计和有效路径。【方法】 采用文献法明确当前研究的趋势和不足;采用访谈法了解学术期刊四大利益主体的特征、需求及学术期刊媒体融合面临的问题;采用实地调查法明确学术期刊媒体融合的现状与需求,并提出新的媒体融合模式。【结果】 创造性地提出“共媒体云+自媒体库”的互动融合模式,根据学术期刊准产业化运营的整体构想,着眼于学术期刊核心竞争力整合学术内容生产的核心环节,联结四大利益主体,通过相辅相成、互动提高的运行机制促进学术期刊的共生发展。【结论】 “共媒体云+自媒体库”互动融合打破期刊层面和个体层面的传统壁垒,加强两者间的知识共享与互动反馈,突显并强化各自的优势:共媒体云能突显学术期刊的核心业务,兼容多种媒体形态,有利于学术期刊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实现可持续发展;自媒体库有利于促进学术期刊及相关利益主体的有效互动,拓展稿件来源和传播渠道,从源头上提升学术内容生产水平,实现学术利益共同体的互促共赢。  相似文献   

9.
【目的】大数据时代,从认知与挖掘学术期刊的数据视角,探究学术期刊的内容优化,传播价值重构的路径。【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分析学术期刊数字化以及网络传播现状;对比学术期刊数据化需求,从科研行为,学术传播,科研场域等维度分析学术传播从数字化向“数据化”转型策略。【结果】 盘活学术期刊的“数据”能延伸学术知识资源的价值链。【结论】 大数据时代,挖掘学术期刊的数据及其价值,可以促进学术期刊的“数据化”转型。  相似文献   

10.
以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自主选择实习单位模式为例,通过对学生访谈资料、实习总结等文本进行质性分析,并运用布迪厄社会实践理论的3个方面:场域、惯习和资本作为分析框架,总结了高校学生实习状态的变迁。结论显示:大二学生在场域选择方面兼具时间、兴趣方面的规划;实习中学生获得了学习主动性、持续学习主观能动性、冷静处理问题能力等惯习;学生不仅获得专业内外新技能类的文化资本,同时还获得对于人生规划、生活等方面体验的隐性资本;大一时期对场域认知、获得的惯习、资本进一步影响大二场域选择以及新资本的获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中国高校主办的SCI收录期刊对基本科学指标(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ESI)学科发展的贡献度。【方法】 利用ESI和InCites数据库,研究2007—2017年高校主办的42种SCI收录期刊对ESI学科的贡献度。【结果】 高校主办的SCI收录期刊从发文量和被引频次两个方面对其高校ESI学科建设作出较大贡献,但整体而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落后于学科发展。【结论】 高校主办SCI收录期刊的影响力有待提高,以更好地助力学科建设;高校可进行综合性学报改革,以提升高校主办期刊的专业影响力,也可依托ESI学科优势创办新刊,填补ESI学科空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在第二轮“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分析涉及农学学科“双一流”建设高校期刊现状,探讨高校期刊与一流学科建设的关系,寻找两者的协同发展路径。【方法】将15所涉及农学学科“双一流”建设高校的期刊分为综合性自然科学学报和农学类专业型期刊两大类,从CNKI、各期刊官网、ESI等获取信息,探讨以农学学科为例的高校期刊与一流学科建设的协同发展之路。【结果】综合性自然科学学报发文方向与一流学科的匹配度较高,高校主办的农学类专业型期刊发展程度参差不齐,但整体发展效果良好。从互融共生、求同存异、务实创新、科学引导4个角度,为高校期刊与农学一流学科建设的协同发展提供思路。【结论】高校期刊与一流学科建设互融共生、相辅相成。呼吁对高校期刊进行差异化管理,实施适度的专业化转型,同时进行科学引导,采取合理的激励措施,从而实现高校期刊与农学一流学科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新时代高校学术期刊专业化发展何以必要与如何可能的问题,为期刊合理调整办刊定位提供参考。【方法】结合归纳总结、逻辑分析、文献调研等方法,构建“本然—应然—实然—使然”的研究脉络,全面探究高校期刊专业化发展的时代性内涵、发展性诉求、现实性矛盾及有效性路径。【结果】期刊从综合性走向专业性是顺应新时代学科发展、突破既有困局、应对马太效应的应有之义,但尚面临嵌入学术共同体与坚守高校“自留地”的矛盾、建构专业学术平台与惯性依赖体制保护的矛盾、专业期刊备受重视与高校出版单位边缘化的矛盾。【结论】需在宏观顶层设计上精准定位、统筹布局,中观框架重塑上转换理念、深化行动,微观保障升级上内部培养、外部融入,以开启新时代高校期刊发展新局面。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2017—2021年“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报的专业化现状,为高校学报专业化转型提供参考。【方法】以147所“双一流”建设高校的156种中文科技类学报为样本,通过检索中文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学报官网及新媒体平台等记录样本学报的出版信息、2017—2021年载文量、内稿数量、专栏/专刊数量、出版平台及人才队伍等建设情况,分析总结“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学报的专业化转型路径。【结果】2017—2021年,“双一流”建设为学报发展带来机遇,不少高校科技类学报紧跟“双一流”建设步伐,依托一流建设学科,在学报方向结构、专栏/专刊等专业内容、出版平台、专业人才方面调整创新,成功实现专业化转型,彰显专业特色,提升专业影响力。【结论】“学科+”的高校学报专业化转型路径有助于学报在方向、内容、平台、人才等方面深度融合学科,依托学科发展又促进学科建设,从而提升学报的专业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将图书出版行业中私域流量运营的成功经验运用到学术期刊运营中,为提升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影响力、增强关系强度、提升学术期刊传播力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分析私域流量的发展及其在图书出版领域的应用,结合学术期刊用户的特点以及《中国有色金属学报》私域流量运营的经验,提出私域流量视域下学术期刊的传播策略。【结果】《中国有色金属学报》通过在传播媒介、传播关系、传播内容和传播场域4个方面进行改革,实现高效传播,使期刊影响力得到提升。【结论】在私域流量视域下,学术期刊应利用用户的关系资源,塑造关键意见消费者,并通过布局热点话题以及创新专题,提升与用户的关系强度;重点运营多资源用户,通过维系情感加强用户对期刊的归属感;积极打通“微信视频号+微信公众号”通道,利用视频号推荐算法实现引流。  相似文献   

16.
供给侧视域下的学术期刊数字出版发展路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缓和学术期刊供给侧与需求侧的矛盾,优化传统学术期刊的供给侧改革、使传统学术期刊摆脱枷锁,积极迎接数字出版挑战,把握数字出版机遇。【方法】 从优化学术期刊供给侧改革角度出发,探讨媒体融合、期刊专业化建设、语义出版背景下学术期刊供给属性,分析改革动力。【结果】 学术期刊应该积极借助媒体融合东风,优化资源、人才供给;加大专业化建设力度,积极开展学科化集群平台建设;全力推广语义出版技术,掌握HTML、XML技术,加强体制改革。 【结论】 提出的改革路径可为中国学术期刊数字出版发展的战略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高校学报专家办刊过程中面临的困境与破解的对策,以引起高校学报主管部门和主办单位的重视与支持,切实提高办刊质量。【方法】 结合笔者20余年高校学报办刊实践,采用电话访谈和QQ、微信交流等方法。【结果】 高校学报专家办刊面临的主要困境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办刊时间和精力难以保证;二是编辑业务不够熟悉;三是组织管理能力不强。【结论】 高校学报专家在组织稿源、把关学术质量、扩大期刊社会影响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他们办刊对高校学报质量的提升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面临的困境可采取4个对策进行破解:一是适量承担教学科研任务;二是加强编辑出版业务学习;三是提高组织管理水平;四是采用“专编结合”办刊模式。  相似文献   

18.
运用布迪厄的场域理论,分析农村场域中贫困家庭所拥有的资本和形成的惯习,并探索资本、惯习以及场域是如何积累贫困,从而建构农村贫困家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索“双一流”建设契机下高校学术期刊编辑人才的发展之路。【方法】 通过统计2015年第1期到2018年第8期《中国科技期刊研究》载文作者的单位、学位、职称等数据,分析高校编辑人才结构现状;结合目前高校学术期刊稿件审理模式、专职编委培养以及期刊发展等情况,探索高校期刊编辑科研化的可行性及培养举措。【结果】 在“双一流”建设契机下,高校学术期刊从业编辑人员中的高学历编辑比例显著提升,有助于培养科学编辑和专职编委;编辑科研水平的提升有助于促进期刊及编辑的可持续发展。【结论】 高校、高校期刊以及编辑三方合力有助于组建专业技能和学术技能并举的高素质梯度型编辑队伍,提升高校期刊编辑的科研探索精神,实现高校编辑素质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高校学术期刊编辑的工作满意度现状,寻找提高编辑工作满意度的方法,以更好地提升编辑的能动性与积极性。【方法】采用网络问卷和现场问卷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国不同地区、不同层次高校学术期刊编辑的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对问卷数据的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通过问卷分析表明,性别、婚姻和从业年限三因素对编辑工作满意度的差异不显著,而年龄、学历、职称三因素的差异较为显著。通过因子分析,得到影响编辑工作满意度的8个主要因素。【结论】高校应加强对学术期刊的支持,改善编辑的职业环境、建立激励制度,编辑自身应提升职业能力和竞争力,以更好地凝聚力量提升高校学术期刊的办刊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