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我国体育学科定位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学既是一种自成体系的系统科学,也是一门属于人学范畴的综合性学科门类,将其归入教育学学科门类有失妥当.从图书分类、高等教育史、学位制度和学科分类等变化情况上看,这一问题与来自前苏联教育的影响有直接关系.从当今体育学科发展状况和社会需求变化等情况看,体育学应作为独立的学科门类加以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体育学作为国家政治文化教育社会生活中的一门显学,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就长期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承担着诸多的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标榜时代精神的责任和义务。然而,由于其学科发展相对滞后,改革开放以后的体育学科始终没有进入一个更高层次的殿堂,游离在“学科门类”之外,直至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国家启动,才使我们感到了“体育学”的生存尴尬。也因此,就有了使“体育学”进入国家社科基金“学科门类”的强烈愿望,并在这一美好愿望实现的过程中,有了一段值得记忆的历程。从还原历史真实的学术意义出发,我们对那时的体育学申请成为国家社科基金学科门类的过程,进行学术意义上的类似于“口述史”方法研究上的呈现,还原历史真实,记述“体育学”从哪里来的一段过程。希望起到记载历史,激励体育学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从学科交叉视角出发,基于托尼·比彻的学科分类理论,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引文分析、战略坐标分析等方法,对1981—2015年间中国体育学亲缘学科的学科性质演化历程进行考察,在此基础上对学科性质这一体育学基本理论问题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体育学学科性质具有流变性,整体向着“软性化”“实用化”的方向演变;中国体育学学科性质演化经历了恢复期(1981—1990年)、转型期(1991—2000年)、稳定期(2001—2015年)3个阶段;在学科间可通约性的规制下,中国体育学知识供体学科和知识受体学科性质变化呈现出趋同化特征;中国体育学是典型的综合性交叉学科,将体育学作为独立的学科门类设置或者是归属于交叉学科门类才能和体育学的学科性质更加契合。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体育学科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与自然学科、人文社会学科紧密相关的综合学科群.体育学科已经具备了学科自我创新和发展的能力,许多新兴体育学科大量涌现.体育学科在这样的建设发展过程中,体育学科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体育学科文化是指在体育学科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价值取向、学科方法、学科术语、学科风格、学科认同以及行为规范的总和.体育学科文化是在体育学科发展过程中,体育学科组织成员之间不断进行交流、沟通与合作而产生的某种认同和归属的心理,并逐渐形成一些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最终积淀为具有特定文化特质的学科文化.学科文化包括多种因素,主要有:体育学科价值、体育学科方法论、体育学科语言、体育学科的学术风格.体育学科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有复杂的结构和因素.体育学科特殊的研究对象和发展历史,形成了具有鲜明特点的学科文化特点.体育学科文化多元的价值体系、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直观形象的语言风格、直接实效的行为方式对体育学科的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在体育学科建设中理性认识体育文化的结构、要素和功能;认识体育学科文化与学科建设的关系;促进体育学科文化与体育学科发展的双向互动,是推动体育学科健康发展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5.
<正>体育学要提升为学科门类,除了外部因素影响外,最重要的还是自身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建设,三者是有机联系的整体。因此,需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立足国家战略需求,统筹把握、整体推进,加快推动体育学“三大体系”的内涵建设和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体育学学术体系,基于学科形态演变的视角,从学术思想和学术知识两个维度对中国体育学的发展历程和学术谱系进行系统梳理,进一步厘清学科发展的规律和特征,将对中国体育学一流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中国体育学的学术谱系研究尚属起步阶段,中国体育学从体操科、体育科、二级学科、一级学科到一流学科的演变历程中,学术思想经由军国民体育思想、自然主义体育思想、民族体育思想、新民主主义体育思想、社会主义体育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思想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思想的赓续创新,学术知识呈现泛教育性、学科性、多元性、交叉性和中国化的成长特性。总体展现出学科旨归与国家需要相统一、学科方向与思想赓续相统一、学科发展与学术研究相统一、学科形态与学科制度相统一、学科理论与体育实践相统一的谱系特征。以此为启示,坚持马克思主义体育学理论中国化时代化,融通体育学理论创新与实践应用,打造体育学经典教材与著作,构建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学学科体系,探索体育学家的培养之道,应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体育学学术体系的未来之路。  相似文献   

7.
《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12,27(3):F0002-F0002,F0003
运动人体科学学科是体育学四个二级学科的支柱,是体育教育、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与社会体育四个本科专业发展的根基。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学科始建于1958年,具有50多年的发展历史。目前,该学科已成为山西师范大学具有鲜明特色的教学科研优势学科,拥有一支由体育学、医学、  相似文献   

8.
通过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体育学发展的历程,发现这一学科的建立与发展主要呈现出如下特点:学校体育研究领域较为清晰,自身发展比较成熟,并体现出一定的规律性;适应了学科分化的趋势;在教育政策的支持下确立了学科地位;一大批学校体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通过梳理我国学校体育学研究成果,认为学校体育学是研究与揭示学校体育现象及其运行规律的一门相对独立的新兴学科,其研究对象是学校体育运行过程中的现象与规律.  相似文献   

9.
我国高等院校体育学本科专业培养规模现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我国高等院校体育学本科专业培养规模发展现状的相关数据分析发现:近十年我国体育学本科专业规模发展步入了一个可持续性发展的阶段;专业设置规模快速扩张,专业点在区域布局和科类布局都更加广泛和多样化;专业人才培养规模的变化体现了学科专业结构和社会对体育人才多元需求的变化;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的重组,推进体育学本科专业拓展和分化,建立体育学本科专业多样化发展的学科群基础将成为体育学科专业结构发展的方向;培养规模迅速发展所引发的质量堪忧和就业困难,需要更加超前的预测市场需求,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使学科获得以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内在统一和协调为前提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体育人类学学科发展及其特点,探讨了该学科的薄弱之处,通过学科在国际上发展的大趋势,针对我国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体育人类学在体育学科体系中的定位进行思考。研究认为,体育人类学具有综合性、跨学科和反思性研究的学科特色,当前中国体育人类学应进一步明确学科发展的理论基础,理顺与体育人文社会学、民族传统体育学等相关学科的关系,构建学科方法体系,加强课程建设与改革,着眼于学以致用的应用趋向,为体育学在社会实践的融合应用中做出自己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基于对中国体育学学科发展的认识,分析了中国体育学学科发展中的两种态度及历史变迁,并探寻体育学在自身发展道路上的种种表现.认为:当前的中国体育学学科呈现出的是一种综合的、整体性的学科失范,走出困境的根本出路就在于正确的认识"体育学与体育实践"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中国体育学建设迫在眉睫,是体育学界面临的重要学术议题,也是中国学者 不可推卸的责任。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中国体育学研究在起步阶段就陷入了研究 瓶颈,往来于几个概念之中,理论基础薄弱,欠账较多,总想寻找捷径却总无小路可走。 体育、体育学的研究需要以概念为抓手,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梳理相关材料,分析中国体 育学研究停滞的现状,找出学术责任缺位的困惑。体育学研究可以采用人文体育的研 究方法,来探讨体育的起源、体育形态、体育的发展规律、发展方向等学术问题,进而从 学科建设的角度,提出体育学的学科发展理论。体育学学科建设过程中要强调体育文 献的重要性,要从游戏的角度来认识体育本体,把握现代体育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为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体育学科各专业多个专业共存的实践要求,对体育学科的要义、专业平台通用课程的构成进行初步研究,从整体上把握体育学科各专业之间发展的内涵和作用机制;剖析平台通用课程实施效果存在的问题;分析体育学科"大平台"的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和课程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横向拓宽、纵向延升、优化资源、激励学生个体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方面的可行性建议。为体育学科各本科专业平台培养方案的修订和科学化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通过对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指标体系(体育学学科)的解读和分析,透视我国体育学学科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新任务,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体育学学科建设的路径选择。认为我国的体育学学科建设需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注重科学研究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构建精干的学科队伍;强化学科特色建设,提高服务社会能力;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推进学科国际化水平。旨在为我国体育学学科的内涵式发展提供决策支持,最大限度地发挥“以评促改、以评促建”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数字体育作为数字时代背景下一种新型体育发展模式,在中国特色体育学“三大体系”建设和创新中具有重要价值和功能。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比较分析、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系统探讨了数字体育在构建中国特色体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中的现实意义、理论价值及其实践进路,认为:数字体育拓展了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的问题域、激活了体育教育训练学研究的生命力、增强了民族传统体育学研究的时代感、提升了运动人体科学研究的应用水平,是完善中国特色体育学学科体系的时代元素;数字体育革新了体育项目知识体系、体育学术理论体系和体育研究方法体系,是构筑中国特色体育学学术体系的关键支撑;数字体育分别充盈、丰富、表达了体育学的思想话语、平台话语和价值话语,是打造中国特色体育学话语体系的重要阵地。因此,要在明确数字体育学科立场、关注数字体育学术创新、抢占数字体育话语高地等方面持续精准发力,以将我国在全球数字化转型中的技术优势转化为数字体育治理效能,为构建中国特色体育学“三大体系”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主要以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从整体实力、学科门类、一级学科、二级学科专业、博士生培养等方面对广东省近四年体育学研究生教育竞争力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以图在了解我省体育学研究生教育现状的同时,为我省未来的体育学研究生教育发展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定量数据。  相似文献   

17.
我国高等教育体育类专业的现状与改革策略探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文献法、调查法、分析法,回顾了我国高等教育体育类专业的历史,分析了目前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了专业改革的策略.研究表明:现行体制下高等教育体育专业的设置格局与人才培养模式,随富有历史成效,但已滞后于社会发展的需要;改革专业结构、创新专业设置是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根据21世纪初期我国社会对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特征,在体育学一级学科设置(本科)专业,培养具有突出专业特长的"通识型"体育人才,是体育类专业可持续发展之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构建主体学科明确、本体学科坚实、支撑学科完善的体育学科体系是攸关体育学价值存在的问题。将体育实践主体及其体育实践过程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构成体育的主体学科;以体育学本身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学科构成体育的本体学科;体育工具学科是将支撑体育研究的技术、手段作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学科。体育主体学科、体育本体学科、体育工具学科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牵制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9.
摘要:随着我国体育学类专业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张,提高教育质量已经成为体育学类专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任务。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对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署(QAA)制定体育学科基准的背景、体育学科基准体系的核心内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英国体育学科基准的受众范围广泛,涵盖了多个利益相关者;内容体系比较全面,保证了人才培养的基本水准;指标体系的表述详细,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切合社会需求,坚持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以学习结果为评判依据,体现了标准的指导性。针对我国体育学类专业评估实践,提出了诸如构建以学习结果为导向的评价机制,丰富质量标准指标体系的维度,增加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保障意识,鼓励特色化体育专业建设等教育质量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20.
依据我国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的四次调整为蓝本,对我国体育学本科专业结构的发展变化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以及运动人体科学成为为我国体育本科专业的三大基本专业,专业数量得到进一步控制,专业名称得以科学规范,进一步明确了专业内涵与培养目标。但专业建设也还存在发展速度过快,质量不高;规模过大,效益较低;结构失衡,分布不均;自我发展速度与社会需求脱节;固守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缺乏创新机制等问题。建议制定与实施体育学本科专业发展规范,拓宽专业口径,调整专业结构,加强体育学学科理论研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