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留下了十分丰厚的冬奥遗产。北京冬奥遗产何以能促进国家认同?这主要是因为有四种机制在起作用:北京冬奥遗产凝聚国家认同的主体机制、北京冬奥遗产提升国家认同的价值机制、北京冬奥遗产深化国家认同的时间机制、北京冬奥遗产强化国家认同的空间机制。如何运用北京冬奥遗产提升国家认同?可以从增强制度认同、道路认同、文化认同、民族认同4个维度入手提升国家认同,其主要路径包括:党的集中统一领导、集中力量办大事等制度优势是北京冬奥会成功的关键,这些成功经验使人民对我国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能力更加认同;在“绿色、共享、开放、廉洁”办奥理念指导下北京冬奥会的成功实践,提升了人民对坚持新发展理念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认同感;北京冬奥精神以创新性发展传递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也是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弘扬北京冬奥精神有助于增强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北京冬奥遗产在增强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认同感的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各族人民对国家的认同感。  相似文献   

2.
北京2022年冬奥会成为了一届真正无与伦比的冬奥会,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对中国、对奥林匹克运动本身、对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实现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创造了丰厚的冬奥遗产。基于此,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重要论述以及冬奥会相关资料进行分析,从促进中国发展、丰富奥林匹克精神内涵、实现全人类共同价值3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加快了我国体育强国和科技强国建设步伐,坚定了全民文化自信,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基石、凝聚力量;也丰富了奥林匹克精神内涵实质,深刻地诠释了“更团结”的实践内涵,拓展了奥林匹克赛事办赛理念;此外,还推动了世界体育发展,凝聚了全人类共同价值,对加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步伐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奥运文化遗产兼具奥运遗产和文化遗产的特点,时空视角在奥运遗产与文化遗产研究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借鉴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从时空视角探究北京冬奥会文化遗产的生成与可持续利用。研究认为,北京冬奥会的文化遗产是由体育的广泛传播性带来的难得的时空汇聚,既有东西方文化的空间相遇,也有古老文明和现代文明的时间相遇,这种汇聚促进了新的灿烂文化的生成,也给中国、给世界、给奥林匹克运动带来独特的文化遗产。应当通过拉长时间、扩展空间等方式推动冬奥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利用,将其融合到我国文化的发展进程当中,同时定格时空,借鉴冬奥文化中的成功经验,推动包括体育文化、传统文化、对外文化交流等在内的文化发展的理念转型和方法创新,铸就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相似文献   

4.
利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北京冬奥会的公众参与问题进行分析和前瞻。认为公众参与不仅是对“共享办奥运”理念的贯彻,也是《申办报告》的庄严承诺和奥林匹克运动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公众参与有利于奥运会成功举办,有利于东道城市和国家持久利益最大化。北京冬奥会组委会是公众参与计划的组织核心,其公众参与计划应以北京和张家口为中心,辐射东北、西北和华北地区,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系列活动。一般包括奥林匹克文化与教育、大众冰雪运动参与计划、可持续性与奥运遗产规划、北京冬奥会赛事品牌推广、志愿者与志愿服务、冬奥会火炬传递、票务与冬奥会观众等。北京和张家口将通过冬奥赛事创造为公众所共享的价值和遗产。  相似文献   

5.
对北京2022年冬奥会遗产实现传承的起点、终点及过程的解析,有利于更好地传承北京2022年冬奥会遗产。运用文献研究法分析后认为:1)北京2022年冬奥会遗产实现传承路径的基点为顺应各类奥运遗产相关文件的引导、鉴纳往届奥运遗产治理经验、汇集北京办奥既有资源、采纳其他学科适宜理论方法;2)北京2022年冬奥会遗产实现传承路径的过程为静态结构(主体、客体、实现方式)与动态过程(申办阶段、筹办阶段、赛后阶段)相互嵌合;3)北京2022年冬奥会遗产实现传承路径的要旨是识别遗产、评估遗产、促进遗产、传承遗产。基于以上认为,对北京2022年冬奥会遗产实现传承路径的阐释,要加强总结与归纳北京2022年冬奥会遗产工作的主要规律,体现北京2022年冬奥会遗产传承的“中国方案”的独特优势与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奥运遗产成为中国奥林匹克运动研究的重点领域。2015年北京成功获得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主办权。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亟待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运用文献研究法与逻辑分析法对国内外奥运遗产研究概况、奥林匹克运动发展过程中的奥运遗产概念内涵及作用进行分析认为,冬奥会遗产研究有待深入。北京2022年冬奥会及冬残奥会遗产的学术研究的实践意义在于:为中国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建议;探讨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向其他冬奥会举办地提供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北京2022年冬奥会及冬残奥会遗产的学术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理清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的作用与价值;扩大北京2022年冬奥会遗产研究对象,扩充奥林匹克文化内涵;丰富北京2022年冬奥会遗产的研究内容。北京2022年冬奥会及冬残奥会遗产的学术研究的政治意义在于:彰显中国竞技体育实力,坚定"四个自信";展现中国发展成就,助力中外民间友好交往;参与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建设,助力中国经济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7.
教育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安身立命之本,开展奥林匹克教育是确保奥林匹克运动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因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成功申办,有组织有计划的奥林匹克教育活动在中国第二次开启,从传承和创新的视角,对历时约7年的北京冬奥会奥林匹克教育的教育内容、教育载体、教育机制进行了全面分析。北京冬奥会奥林匹克教育由教育内容——奥林匹克核心价值、教育载体——奥林匹克文化、教育机制——有组织有计划、教育目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教育对象——青少年五大要素构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冬奥精神”“一起向未来”的口号与奥林匹克价值理念高度耦合,全面拓展了奥林匹克价值体系的内涵和外延,丰富了奥林匹克教育内容,同时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留下了融入中国文化的宝贵精神财富;具有中国文化的奥林匹克教育资源,为国际奥林匹克教育留下了丰富的奥林匹克教育载体遗产;在新时代中国治理体系建设背景下开展的北京冬奥会奥林匹克教育,建立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共建共治共享”的组织治理体系,联动制定了政策计划,打造“奥林匹克教育示范校”和“冰雪运动特色校”同步建设的奥林匹克教育的“中国方案”,为国际奥林匹克教育贡献了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8.
“冬奥遗产”的形成和演变经过了不同的历史时期。通过文献研究法、历史分析法,对“冬奥遗产”初创期(1924—1945年)进行探讨。通过对“冬奥遗产”初创期进行分析,力图为完善“奥运遗产”理论体系,以及“冬奥遗产”的可持续发展作出理论探索。“冬奥遗产”是冬奥会为举办国或地区、举办城市和奥林匹克运动所产生或加速产生的所有有形的和无形的长期利益。“冬奥遗产”初创期既形成了奥林匹克运动的思想“遗产”、奥林匹克运动的组织制度“遗产”、奥林匹克运动的活动“遗产”,也在举办国及举办城市形成了体育领域和其他领域的“遗产”。“冬奥遗产”初创期的“遗产”亮点体现在:第1届冬奥会的诞生在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而奥林匹克运动的思想“遗产”具有特殊作用。“冬奥遗产”初创期的“遗产”发展难点在于:国际奥委会、冬奥会举办国及举办城市既存在来自冬奥会内在影响因素的挑战(冬季运动普及程度、奥林匹克运动普及程度),也存在来自冬奥会外在影响因素的挑战(经济、政治时局、战争、节候、科技)。结果表明:在“冬奥遗产”初创期,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大家庭”虽然对“冬奥遗产”的认识和实践是浅显和模糊的,但客观上“冬奥遗产”已经开始了初期的积累。“冬奥遗产”初创期是“冬奥遗产”发展的第一步,对后续“冬奥遗产”的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  相似文献   

9.
传承北京奥运遗产,不仅是弘扬奥运精神的内在要求,也是创新我国文旅融合发展模式、盘活北京奥运会优质遗产资源、促进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基于此,着眼北京冬奥会遗产可持续开发问题,以张家口冬奥遗产研学旅行教育传承模式为例,运用文献研究法和层次分析法等方法,以大学、中学、小学为服务对象,通过系统构建张家口冬奥遗产资源谱系,对张家口冬奥遗产的研学旅行教育价值进行量化评估。在此基础上,从张家口冬奥遗产研学旅行教育基地、张家口冬奥遗产资源课程化、张家口冬奥遗产研学旅行教育服务保障及张家口冬奥遗产研学旅行教育质量评估等方面,系统分析张家口冬奥遗产传承模式及其要素选取,以期对张家口冬奥遗产可持续开发提供认识论和方法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随着北京2022年冬奥会申办成功,我国已经进入继2008年夏季奥运会之后新的办奥周期,应继承和发扬前一办奥周期的宝贵遗产."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并推动全民健身立法是北京奥运的宝贵遗产,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和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全面推进依法治体过程中,依法推进"全民健身与冬奥同行"成为更为迫切的现实需求,进而从制度安排、贯彻规划、推进立法、加强实施、保障安全、舆论宣传等方面,提出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1.
《奥林匹克 2020议程:奥运会新规范》(下文简称《新规范》)是当前国际奥委会系列改革的前沿指导文件,对 2022年北京冬奥会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文章对《新规范》进行了文本解析,归纳了《新规范》的 5个改革关键点:降低办奥成本、优化遗产举措、促进组织善治、提升品牌影响、改善服务水平。 鉴于当前北京冬奥会的筹办进展与现实需求,探讨北京冬奥会后续系列工作对改革关键点的践行策略: 规划场馆后续运营、能源消耗与资金利用的行动方案;不断完善遗产发展方案,确保遗产与城市协调发展;促进利益相关者的协同参与,提升赛事治理能力;借鉴国内外优秀经验,制定本土文化教育战略;围绕服务体系的核心领域,不断提升赛事水准。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以来,奥运遗产成为奥林匹克运动和有关研究关注的热点。基于国际奥委会正式文件和现有研究文献,尝试理清奥运遗产从有形到无形再到多类型、多维度的研究进程,从遗产概念界定、遗产效果测度、遗产交付管理3个层次探究可持续发展议题下的奥运遗产研究趋势,结合研究进展和趋势提出对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交付、研究的启示与借鉴,即:融合愿景,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奥运遗产和奥运遗产交付经验;加强研究,科学评估北京冬奥会多领域、多方面遗产效果;聚焦中国变量,贡献超脱中国场景的奥运遗产研究方法论和理论。  相似文献   

13.
摘要: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以其卓有成效的奥运遗产管理工作,成为推动奥林匹克运动可持续发展的典范。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地考察法等研究方法,对温哥华冬奥会遗产的指导思想、组织体系和活动内容进行了分析与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温哥华冬奥会在奥林匹克运动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创造”遗产的构想,并首次建立了专门的遗产管理机构,从而保证了奥运遗产工作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运行。温哥华冬奥会还制定了分阶段进行不同侧重点遗产管理和运行的工作方案,确保了奥运遗产持续发挥作用,为奥林匹克运动和加拿大社会发展留下了宝贵财富,也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遗产管理和利用留下了可供借鉴的模式。  相似文献   

14.
摘要: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趋势下,奥运遗产的可持续发展不但关乎着奥林匹克运动的改革进程,更影响着举办城市、地区长期健康发展。以国际奥委会出台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奥运遗产战略为背景,以北京2022年冬奥会遗产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集中分析北京2022年冬奥会遗产的独特价值,并对其可持续发展途径进行探讨。研究认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遗产与奥林匹克运动可持续发展战略当中的发展指标相互融合,其标杆效应将在促进奥林匹克运动代内公平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北京2022年冬奥会遗产的直接受益方是举办城市、地区以及国家,北京冬奥会遗产将通过前期规划、中期发展、后期传承的路径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北京冬奥会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正确处理有形遗产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无形遗产与人和社会的关系。通过合理规划、依托活动、运用科技、建立专门机构和创建广泛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实现环境可持续、经济可持续和社会可持续,从而到达代内和代际共享奥运遗产的目标。从遗产的规划设计到遗产效应的长期发挥,从可持续发展理念到可持续性发展实践,可持续发展将进一步扩展北京2022年冬奥会遗产的辐射空间。  相似文献   

15.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给中国乃至世界留下了丰厚的经济遗产。基于新兴古典主义经济学的研究范式和超边际分析方法,在理论层面指出了冬奥经济遗产能够实现分工经济的广化和深化这一作用机制。在实践层面提炼和总结了都灵冬奥会以分工经济激发旅游业潜力,以及温哥华冬奥会实现了大国经济体的成功产业政策等典型化事实,并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供给优化、消费需求培育等角度系统梳理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经济遗产工作的相关成就和经验。最终在理论分析与实践镜鉴的基础上,提出未来进一步开发与利用北京冬奥会经济遗产的对策展望。  相似文献   

16.
摘要: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周期中,中国奥林匹克教育取得了丰厚的遗产,并不断探索未来奥林匹克教育的方向和价值。面对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的第二个奥运周期,中国奥林匹克教育需要在继承原有奥林匹克教育遗产的基础上,形成符合时代和国情的新的教育理念和价值。本文基于新时代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思想,对北京冬奥会周期内中国奥林匹克教育的时代使命及其新方向进行分析。本文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奥林匹克精神有着内在的契合性,应成为中国奥林匹克教育的指导思想,即新时代中国奥林匹克教育应通过奥林匹克运动平台培养新一代中国青年的世界公民理念,从而树立正确的奥运观和体育观,形成对世界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包容,培养具有全球责任意识的世界公民。  相似文献   

17.
奥林匹克运动奠基人顾拜旦有多维、复杂的新“奥林匹亚”愿景,阐释顾拜旦思想的研究中鲜见挖掘、呈现其奥运城市思想的成果。研究对顾拜旦自传、著作、讲稿、信函及部分国际奥委会官方资料进行回溯与梳理,从“毕生心血:奥运与城市结缘”“重要场域:奥运空间的构建”“流转机遇:遗产为城市共享”及“遗世圣域:乌托比亚的困境”四方面解读顾拜旦基于奥林匹克主义之上的奥运城市思想,还原其新“奥林匹亚”之梦,并结合当下奥林匹克发展实际进行反思,借此为奥林匹克史的丰富增添视角独特的补充,也为奥林匹克改革、奥运城市办赛和发展及北京持久释放双奥之城魅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摘要:通过梳理自1956—2016年历届(包括夏季与冬季)奥运会的城市申办、承诺、总结报告等书面资料,对遗产(Legacy)一词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发现:1)奥运遗产的概念与内涵是不断发生变化的。最重要的转向在于从原来的奥运建筑、奥运藏品等有形遗产扩展到能影响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精神与文化范畴。2)发现奥运遗产既有正面效应,也有负面效应,如奥运遗产的建设与保护所必需的财政资源难以保证,甚至会导致主办国家的财政赤字、场馆建设的面临非法用地所带来的压力及给周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奥运会结束后遗产资源无法通过再利用或再循环来增加经济价值和社会功能,无法发挥更大的效益等。3)为了发挥奥运遗产的正效应,遏制负效应的出现,对奥运遗产进行持续、有效的管理是解决此类问题发生的重要途径。通过追溯“奥运遗产”的历史发展脉络,分析其随着时代前进而发生的变化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为北京冬奥会奥运遗产的管理提供可资借鉴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后奥运时期北京奥运精神的传承与发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物质和精神遗产。相对于有形的物质遗产,无形的精神遗产更为持久和珍贵。北京奥运会的精神遗产通过改善我们的精神面貌与价值观念推动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弘扬中华悠久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提升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同时也为奥林匹克运动注入新的活力。后奥运时期,有必要广泛开展奥林匹克教育,将奥林匹克精神内化为国人的思想与行为理念,利用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的国际影响,促进中国与国际社会的交流与合作,最大程度的传承与发扬北京奥运会的精神。  相似文献   

20.
在奥林匹克运动的全球治理背景下,现代奥运会已发展成了最具影响力的全球性社会活动。从城市发展的角度而言,国际奥委会颁布的《奥林匹克2020议程:奥运会新规范》体现了奥运城市塑造的几个特点:规划的长期性、持续发展性和影响的广泛性。梳理1896-2020年奥运城市的发展历程发现,由奥运会衍生出的奥运产业、城市建设规划和“奥运遗产”能够驱动奥运会举办地的城市化进程,因此,在借鉴往届冬奥会举办城市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办之际从4个维度将北京塑造为奥运城市,即贯彻中国新发展理念,增强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以奥运会改革措施塑造奥运城市,促进北京城市建设;强弱项、补短板,提升中国冰雪运动项目的竞技水平;完善中国冰雪运动产业链,传承北京作为奥运城市的“冰雪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